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权债务救助是国际社会应对发展中国家债务危机和发展危机的重要方式,历史和现实经验表明,主权债务救助的作用往往是短期的,其无法从根源上解决债务问题,也无法预防和避免新的债务危机。这根源于主权债务救助的三个结构性难题:主权债务合作中的集体行动难题;主权债务救助目标议程的分散化;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金融体系中的脆弱性。虽然集体行动难题一直是主权债务救助努力克服的核心问题,但债权人的多元化使这一问题更加复杂。主权债务救助目标议程的分散化,尤其是债务救助的政治化则导致债务救助偏离了实际,往往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很多发展中国家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是非常有限和脆弱的,其是由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金融体系中的位置以及国家治理能力的结构性挑战决定的。由此,主权债务救助必须以缓解这些结构性难题为导向,根据现实变化,反思和重塑债务救助的理念和方式,最大程度降低债务救助的附带影响,必须标本兼治,从系统、综合和发展的视角塑造和践行新时期的主权债务救助。  相似文献   

2.
传统债权人保护措施以法律规则和针对债务人的合同约定为主,但法定保护具有固有缺陷,缺乏灵活性和时效性,难以应对公司领域因各种创新安排所产生的新情况;现有合同救济措施囿于合同相对性原则,仅约束作为债务人的公司本身。在公司债务人陷于财务困境且其责任财产无法清偿所有债权时,现有保护措施都无法为债权人提供及时充分的救济。借鉴美国公司法领域新近提出的思路,尝试扩展对合同手段的运用,探索一种向第三方寻求救济的约定机制,向受益于债务人违约行为的第三方(股东、关联方、其他债权人等)寻求救济,增加一种公司债权人保护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为什么在军事等强制性力量使用受限的当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仍然拥有国际秩序中的决定性权威?“结构性权力”解释框架将金融信贷、知识生产提到了和国家安全、产业布局同等重要的地位,这是对当代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极具洞见性的观察和预测。相较于其他三个维度,知识生产仍是结构性权力相关学术讨论的薄弱点。本文提出知识生产如何发挥作用的分析框架,即知识生产在结构性权力建构和运用中,因其在概念框架界定与议程设置、行业标准与规范制定、合规评估、监督与制裁中占据关键性角色而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选择当今全球反洗钱和反恐融资最权威的国际金融制裁组织——“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ATF)为案例,以档案查询和对FATF国别专家进行访谈为方法,通过对FATF概念框架界定与议程设置、行业标准与规范制定、合规评估过程、监督与制裁机制的分析,呈现“知识生产”在新时期全球治理结构性权力竞争中的关键角色和重要作用,同时讨论了知识生产与国家实力、国家战略的关系,提出知识生产这一结构性权力竞争的非零和博弈特质。最后部分总结了“知识生产”作为中国提高全球治理结构性权力入手点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4.
陶亮 《南亚研究》2022,(4):47-67+155-156
印美防务安全关系合作发展的程度与趋向对地缘权力平衡具有重大影响。在安全关系塑造中,印美以共同的地缘安全利益为基础、以双边安全协议和多边安全合作等推进安全合作的机制化与实质化建设。美国的目标是将印度纳入其主导的集体安全体系,最终使印美安全关系联盟化。然而,印美间的结构性矛盾是双方走向实质性安全关系的障碍,两国共同的利益基础并不能消解这些问题。对印度而言,安全关系联盟化的印美关系不仅可能颠覆传统的对外战略内涵,而且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和地缘安全压力,增加对美国的依赖。在一个多元化的国际体系内,不依赖于任何大国的印度才能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5.
共建“一带一路”是以新型全球治理观为指导的国际实践,有助于构建和塑造全球治理新秩序。本文基于“财富-权力-社会目的”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框架,探讨了“一带一路”对全球治理的贡献及其对国际秩序的影响。研究发现,共建“一带一路”促进了均衡型全球价值链分工格局的形成,改善了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生产网络和财富分配中的地位;同时,它增强了中国在安全、生产、金融和知识结构方面的结构性权力,并促进了结构性权力在共建国之间的扩散和转移;共建“一带一路”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有助于推动再全球化。从实践路径来看,共建“一带一路”坚持和平共处、亲诚惠容的多边主义理念,主张通过对话协商和政策沟通来克服集体行动的困难,通过增强制度性话语权关注和传播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诉求和声音,其所提出的全球治理方案兼具包容性和实用主义,为解决全球性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6.
二战结束以后西欧六国开展的"欧洲煤钢联营"能够给南海共同开发提供有价值的启示。欧洲煤钢联营有四个方面的重要经验:设立了超国家机构"欧洲煤钢共同体高级机构";采取渐进的功能主义方式,方法上具有创新性;大国合作和领导,同时兼顾平等和小国利益;政治精英发挥了政治智慧。"欧洲煤钢联营"与南海共同开发虽然所处时代不同,但都存在调适"领土主权争议"与"资源共同开发"的路径选择问题。欧洲煤钢联营对南海共同开发的政策启示包括:南海资源双边开发协定与多边开发机制并行推进;把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作为共同开发的重点领域;未来可设立"超国家"色彩的"南海共同开发管理机构";着眼远大的政治经济目标和未来的东亚一体化。如果南海沿岸国能成功开展共同开发,这将促进南海地区的和平稳定和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7.
赵薇婕  陶季邑 《探求》2023,(4):13-20
步入新时代后,习近平总书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有关主张以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有关思想,借鉴了当今世界一些国家坚持多边主义的呼声和经验,同时结合了新时代的国内外客观形势,对多边主义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论述主要包括关于各国践行多边主义的目标和路径及原则等方面内容,对国内和国际均具有重大意义,如在一定程度上充实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某种程度上丰富了中国共产党的外交理论和国际战略,有效地指导着新时代中国在国际上践行真正的多边外交,等等。  相似文献   

8.
“三明治”联盟制衡体系属于结盟均势理论中的一个独特结构,它是伴随着因竞争性地缘环境下非现状国家权力曲线外延的快速扩展,而自发形成的权力对冲机制.这种权力模型在国际政治中的多次反复出现,为从理论上对其进行实证研究提供了充分的依据.本文通过对大国崛起进程中所面临的结构性压力和成败案例进行归纳与抽象,总结出某些具有长期、普遍指导意义的规律性认识,为今后更细致地预测与分析大国崛起的政治环境提供一种有益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9.
《求是学刊》2013,(6):52-59
"治理主体的虚拟性与权力的缺失"、公共物品的非排他属性、"工业化国家"与"后工业化国家"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单一进程的不同阶段"基于对不同偏好而形成的独立效用函数和利益认知所表现出的政策取向、无政府状态下体系结构的逆向奖惩机制共同构成了当今全球气候多边治理陷入困境的影响因素。通过对公正原则的探讨有助于厘清各方应该承担的国际责任,通过对联系性补偿与动态性补偿原则的研究有助于解决具体责任的分配与共同行动的展开,进而厘清当前全球气候多边治理政治博弈中的中国责任与角色。  相似文献   

10.
与臧得顺的地权分析框架不同,本文以"关系产权"为学术起点,沿着"产权的社会视角"进路,借用社会网络理论资源,重新说明"关系地权"的概念、原则、类型.研究发现,"关系地权"中的"关系"是双边或多边的,关系网络的形成一方面源于国家权力和正式规则的保障与维系,一方面源于地方实践中的共同认知与相互承认.村庄结构的性质不同,对均质的外在条件的反应不同,关系变迁的速率和方向也有差异."关系地权"的文化原则在南方农村的地权实践中占主导地位,强力原则在中部农村的地权实践中占主导地位,公平原则在北方农村的地权实践中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1.
周生升 《日本学刊》2023,(1):65-93+150
伴随国际权力格局剧变引发的大国博弈及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冲击,经济安全成了日本维护本国主权和安全、竞逐国际影响力的重要议题。在此过程中,日本在经济安全领域加强涉及台湾地区政策的动向值得关注。一方面,日本在涉台政策中,聚焦以半导体为核心的数字技术产业领域,试图确保日本在该领域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日本欲通过“共同价值观”将台湾地区纳入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新秩序”,并配合美西方阵营对中国大陆的遏制战略。台湾问题不仅涉及中国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亦关乎国家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日本在台湾问题上的小动作不断甚至可谓冒进,不仅严重干扰中日关系及地区发展的大局,也对两岸统一的历史浪潮形成逆流冲击。但是,两岸关系主导权和主动权已牢牢掌握在中国大陆手中,日台勾连的收益将极为有限。  相似文献   

12.
北约在物理空间与网络空间都有意增强全球影响力。自1949年成立至今,北约已实施8轮扩员,而在网络空间北约同样呈现扩张特征。传统关于北约影响亚太权力格局观点,主要是从北约霸权扩张、同盟机制以及国际组织官僚能力角度,鲜有基于数字时代网络赋权北约塑造亚洲权力格局的技术能力视角。数字化时代北约在网络空间战略演进可划分为网络安全认知萌芽、网络攻防能力发展和网络地缘重心扩散三阶段,在此过程中北约扩充网络盟国数量,构建网络规则体系与增强网络互操作性实践能力,塑造其亚太影响力。通过分析北约网络合作防御卓越中心等机构的具体行动,梳理其在网络空间亚太扩张态势、特征及对亚太权力格局的影响,能够为学界提供网络技术赋权北约塑造亚太权力格局的补充性解释。  相似文献   

13.
自莫迪担任总理以来,印度明确以“领导大国”的角色定位推行“多向结盟”的外交实践:一方面作为新兴大国倡导“改革的多边主义”,另一方面作为“民主大国”与美西方国家开展价值观外交。莫迪政府的“多向结盟”外交体现了印度在外交中呈现的多重角色及行为取向。本文构建了基于角色适配的分析框架,即国家的内部角色定位与国际角色规范之间的相符程度,将决定国家外交行为的具体取向和策略。通过对印度在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和“四方安全对话”中的角色适配进行案例分析,发现现阶段印度与所扮演的角色都具有一定的适配性,能在多个机制中保持有限度的参与,寻求合作的同时又持有犹疑的立场。因此,莫迪政府“多向结盟”外交的实质是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穿梭于不同力量之间,采取平衡和灵活的参与策略来实现印度大国崛起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4.
求职过程的微观分析:结构特征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顺  郭小弦 《社会》2012,32(3):38-54
本文将人力资本理论、地位获得模型和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置于中国社会转型背景下的微观求职过程,研究经济地位与社会地位获得影响因素的差异性。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其他特征结构变量之后,教育回报率显著下降,显示了结构性因素的重要性;先赋性与自致性因素对社会地位与经济地位获得有不同的影响;体制分割下,先赋性与自致性因素对求职结果的作用强度有着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社会组织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需在积极利用制度空间和各种资源的基础上实现,过度追求结构性自主会导致忽视内在动力培育。以资源“造血”、能力提升、社会资本存量增加为核心的内生性发展可摆脱“结构分析”的束缚,为社会组织发展提供一种新思路。从社会组织内生性发展的不同维度看,对政府资源依赖性较强、参与意愿跟参与能力不对等、社会认可度低、强弱悬殊下利益结盟是社会组织面临的共性问题。对此,应在结构层面、组织建设方面优化创新,实现从外部依赖到内生性自主的转型,进而推进外部资源内在化,实现内外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刘兴花  王勇 《社会》2019,39(3):123-153
在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的劳工输出形塑了一种资方与劳方之间的剥削关系。基于中国赴日劳工的案例,本研究借助“跨国生产政治”的分析框架探讨这种剥削关系的形成机制。雇主和移工围绕加班工资展开博弈,而外劳制度对移工权利的限制及其赋予雇主的权力、不同国族移工的竞争以及跨国劳务中介的选择性庇护,使移工无论反抗还是消极服从,都可能面临加班福利缩减、加班机会丧失甚至工作丢失的困境。这种跨国生产体制具有“市场专制”性质,而外劳制度限制、资方对外劳制度缝隙的利用、全球过剩的劳动力市场、拆分型劳动力再生产体制共同体现了国际合同劳工面临的跨国生产政治,成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资本强制剥削再度出现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7.
从生成方式与受益范畴两个维度选择内生式与外生式、公益性与互益性两对社区社会组织属性,对其进行了中观维度的地方政府培育模式案例比较分析,研究发现:政府培育社区社会组织的模式包括枢纽赋能模式、自主引导模式、专业依赖模式、整体营造模式。不同地方政府会根据自身社区发展情境创新社区社会组织培育政策,依托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社区互助组织、精英社工机构综合采取赋能、引导、依赖、营造等培育策略激发社区内生动力。要助推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及治理效能的发挥,应当重新梳理现有培育类型和培育方向,在政府购买服务政策上创新街道级购买规定,引导社区社会资本生成以巩固培育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