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公”与“私”似乎是人类阶级社会的永恒矛盾。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就是不断地在较高水平上,用较为有效的手段解决这个矛盾,并相应地产生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在道德问题的讨论中,公与私缺少了  相似文献   

2.
徐开宇  贾相臣 《理论界》2004,(5):261-262
所谓“为公支出”即是指当事人为了单位、集体办成一件事情所需“破费”的支出行为。这在情理上有它的合理性,在法理上也有对它的宽容性,但事物总有它的“度”,如果打着“为公支出”的旗号,大行贪污、行贿之道,过“度”地“为公支出”,就会改变其性质,那么,其所谓的“为公支出”与犯罪就同日而言了。锦州市铁路运输检察院,通过对一件过“度”地“为公支出”案件的审判,不仅仅是简单的审判,而是对这一问题的性质、审判依据的法理探讨,值得司法部门及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在人类社会的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公与私的观念,往往是有机地交织在一起的。在私有制的条件下,也可以产生“公”的观念。象我们经常谈到的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孙中山宣传的“天下为公”,以及马克思关于公有思想的科学理论,虽然具有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阶级内容,但终究都是“公”字号的思想。今天,我们生活在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结构中,在我们这样的社会还会不会使人们继  相似文献   

4.
“公”与“私”虽然不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主要范畴,但是它却几乎渗透到宋明时期每一位儒家的伦理哲学和社会政治学说之中。本文沿着宋明儒学发展的历史轨迹,通过对儒学重要个案的考察,揭示了在公私之别上,二者既有国家之分、人我之分、物我之分,又有义利之分、理欲之分,还有公有和私占之分;在公私关系上,宋明儒学经历了“圣人之道至公而已”、“无物我之私”、“至公无私”、“循理而公”、“天下为公”、“廓然大公”、“合天下之私以成天下之公”、“大公无私”这样一个发展过程。旨在说明,宋明儒学公私观在其自身发展的脉络上显示出薪火相传、继往开来之特征。  相似文献   

5.
乐乐M场摩崖——乾隆十七年 回口豌回。 (公)c1752年)刽 题。lug刁回蹦同闪 唬胁色癫缀滋圃口甲飞一、-.-—~;—、—-—一J忽 清乾降··入崖口有作”碑 十I山H(子X1-口文上上尸卜1w”‘.山I,7;人”(恰以川人仰N)一 汀1 巅庆I·六牛(公兀川门牛)仪。,。Z;一十:们;(仆十】MH个)建一 木兰罔场庙宫(敦仁镇远神饲)远景。5。5《。Z。’‘“木兰围场风光  相似文献   

6.
“公”的概念在中国和日本的区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从共同体的“公”到政治领域的“公”(中国的“公”和日本的“公”的语源)在中国,公私的概念是怎么成立的呢,其语源不是很清楚。以现存的资料来推测,例如《诗经·国风·幽风·七月》的“为公子裘”“言私其,献于公”;“跻彼公堂”就是有关公私的词,有关共同体和共同体首长的即为“公”,与其相对的即为“私”。我认为在上古时代的一般概念是以共同体关系为背景的公私区别。顺带的说一下在青铜器上刻的金文里没有“私”字的用例,只有“公”字首称,这就是说在周朝以前至少在氏族首长的尊称上使用过“公”这个字。据中国的“公”…  相似文献   

7.
论"尚公重私"的公私观在当代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与私的关系问题 ,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核心问题之一。它关系着社会组织与社会结构的整合 ,关系着国家、君主、社会和个人之间的价值取向与行为准则 ,关系着社会意识形态的规范以及社会道德体系和价值体系的建构。传统公私观的基本内容 ,大体可以从两个维度加以理解 :其一是本体论的维度 ,主要是解决公私之间的本末先后问题 ,回答其本源意义上的逻辑本质 ;其二是价值论的维度 ,主要是解决社会实践中的利益关系问题 ,回答公私关系在现实实践中的具体作用。一  在本体论意义上 ,中国古代公私观鲜明地坚持了“公”的主体原则 ,充分肯定了…  相似文献   

8.
《孟子·尽心上》记载的孟子与桃应的对话揭示了如何处置“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的责任之间的冲突问题,从而为中国思想史乃至东亚思想史引入了“公”与“私”的概念。作者厘清了“公”与“私”概念的转折变化,归纳了东亚儒者对此问题的诸多讨论,指出“公”领域与“私”领域中的德行常常必须在“公”领域中才能全幅实现,并且“公”领域与“私”领域之间恒有其难以化解的紧张性。东亚儒者提出以具有超越性的“天理”或具有“普遍性”的天下为企图化解“公”“私”冲突之概念工具。但是,在近代以前的专制独裁体制下,“天理”等概念的解释权都被权力掌控者垄断,从而架空了这一概念所具有的超越性或普遍性,并将之转化为镇压人民的工具,这就是17世纪后东亚各国“气”学一系的思想家伊藤仁斋、戴震等人,批判程朱学派所建构以“理”为核心的思想系统的部分原因。  相似文献   

9.
王硕 《兰州学刊》2009,(8):43-45
文章提炼出“报德”这一伦理范畴,从原典出发指出,先秦儒家报德是儒家道德规范体系的一个分支,其道德原则是以“义”为基础的、指导报行为的相对稳定的行为准则。包括三个基本规范:“直”原则、“差等”原则和“私不害公”原则。先秦儒家报德蕴涵着宝贵的伦理资源,对维护社会正义、促进社会和谐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世纪献辞     
2000年的钟声刚刚敲响,21世纪正款款走来,如同朝阳初露,展示着她的青春与希望。让我们用最美好的语言,最热烈的崇敬向她致意:你好,新世纪!回眸百年已逝,我们心潮澎湃,这是一个曲折而辉煌、艰难而光荣的世纪。人类在这百年取得的进步,远远超过了以往数千年的总和。亘古以来的梦想和宏图,正在艰苦卓绝的努力中变为现实。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跨进了工业文明,又一举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信息与高科技文明。我们中华民族搬掉了“三座大山”,在满目疮痍的旧中国土地上,建设起一个独立自主、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实力…  相似文献   

11.
随着信息化社会对信息传递效率要求的提高 ,公务文书的简明、精炼成了现代公文发展的必然趋势。公文写得越简短 ,越有利于提高办事效率。作为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公文 ,有其特殊的要求 :一、压缩文字去掉与主题无关的话 ;二、在明白晓畅的基础上凝炼句子 ;三、精炼词语 ;四、使用公文专用语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国家行政机关公文的格式,就提高公文的写作质量,确保公文的严肃性、时效性与权威性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3.
历史"传闻素材",从它的史料主要承载门类来看,在"正则"文献中所涉及者,有的被明确提示或被暗示出来,有的则在文本中被完全"异化",从形式上再也显不出传闻的属性;在稗野轶闻类史料中,自有其最为集中和醒目的反映;在"口述历史"类资料中,一般也有比较典型的体现。从史学理念的层面说,因为历史传闻当时具有真伪虚实莫辨的模糊性特点,故需要具备强化考辨的理念;因为历史传闻的真伪虚实未必都能考辨清楚,故需要抱有适当存疑的理念;因为历史传闻不乏在具体情节上失实而大致指向上符实的情况,故应当培养体悟神韵的理念;因为传闻入史对著述的文体风格会发生连带的影响,故不应排斥助益灵动的理念。这些,都是科学地认识和妥当地运用传闻素材所很应注意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写作学会会长裴显生教授对现代写作学理论建设作出了多方面的贡献,提出了学科建设的发展思路、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及新世纪建设发展的目标与任务,逐步建构了“基础写作学”、“实用写作学”、“公文写作学”三大理论体系,对建设现代先进的写作理论文化具有开拓性的功绩。  相似文献   

15.
段怡 《云梦学刊》2001,22(1):109-110
高校办公室资料工作由各种文件、简报、各地教改信息、资料及有关报刊等方面组成.高校办公室资料工作人员应具有全面的知识结构,较高的政策水平,较强的服务意识和专业技能.高校办公室资料工作的重点是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信息和高等教育改革方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王开玺 《河北学刊》2003,23(3):168-173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正是西学东渐时期。就文化的表现形式而言 ,太平天国领袖不可避免地带有中西文化扭结的特点和西方文化影响的表征。然而就文化的阶级属性或本质而论 ,农民当属封建文化的载体 ,他们与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是疏离的。《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即折射出太平天国这种既扭结又疏离的文化倾向。 186 1年《天朝田亩制度》的重颁 ,是太平天国农民领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回归和对西学的反动  相似文献   

17.
吴娜 《晋阳学刊》2006,(2):83-86
王圻所撰《续文献通考.职官考》,系统保存了官制史料,尤其是明代第一手的档案资料,这对于后人修史、考史、辑佚、辨伪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更是他严谨的史料征引原则在史料价值上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8.
魏思妮 《学术探索》2012,(1):149-151
明清侠义公案小说中的侠和传统的侠最大的区别是他们大都投身朝廷、投靠高官,研究者把这时期的侠称为"官侠",而清官如包拯等则是为国为民的"侠之大者"。侠是官化的侠,官是侠义的官,官、侠结合成为明清侠义公案小说的一大特点,学界对于官、侠结合有不同的声音。本文以包拯和展昭为例分析侠义公案小说中官、侠的特点及结合,力图对"官侠"作出比较客观的评价,并探究官、侠结合之原因。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行政法定公文的特点、类型及其格式和写作要求。  相似文献   

20.
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湖南龙山里耶秦简木牍司法文书中出现的"当腾腾"用语,学界以往的理解均未达诂.本文从秦法律制度、公文要素及文字训诂三方面考察,指出"当腾腾"应做"当传(zhuàn)传(chuán)"理解.它是秦过县长途公文传送中,公文发文方告知接收方文书传送方式的交代语,意思说文书由驿传传送;"当腾腾"所反映的公文驿传传送方式,在一定条件下,秦人又表述为"以次传"、"以县次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