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陈平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4):113-117
对陶渊明现存的三篇辞赋进行探讨 ,认为这些作品对于我们把握归隐的深层原因和了解他作品的不同风格具有重要意义。陶渊明的归隐 ,既有他向往大自然、厌弃黑暗官场的原因 ,更与他政治理想破灭后 ,恪守“忧道不忧贫”的理念有关 ;在表现手法上 ,陶渊明的辞赋继承了屈骚之思和《楚辞》注重辞章文采的传统 ,形成了与他的诗歌颇不相同的华丽绵密、郁勃含蓄的另一种风格 相似文献
3.
金前文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3(2):210-213
汉初咏物小赋具有写物注重刻画、有铺张之风、主题表达以颂为主等特点。汉初咏物小赋为汉赋提供了基本的写作范式,在汉赋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5.
宗明华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1(4)
张衡在东汉可谓是"士"的先知先觉者,他以<庄子>"髑髅"命篇的<髑髅赋>,是汉赋中第一次仿庄子寓言而作的抒情赋,以知命为解脱,体现了张衡对人生的一种理性认识.此后汉魏赋家多有此类作品,<庄子>"髑髅"作为论及生死的文学意象因此在魏晋得以传播,张衡的首开之功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6.
李满花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6(4):95-96
张衡不仅在中国古代科学史上名垂青史,而且以其文理兼通的天赋在文学领域占据一席之地,他的赋作和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伟大的革新意义。而后人因其在科学上的伟大贡献而往往忽视了他在文学上的造诣,事实上,张衡在科学上的严谨态度也间接影响了他的文学创作。探讨张衡在东汉文学尤其是赋作与诗作上的创新及对后世的影响,以彰显这位伟人卓著的文学成就。 相似文献
7.
孙兰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
谢月兆辞赋主要集中于西邸文人汇聚之时和供职随王子隆前后,这和其本身文学侍从的社会角色有关。他的赋作内容有咏物、游览、归隐、酬答四个方面,无当时盛行之艳赋,较前人、时人多有发展。谢月兆赋作有明显的屈原、陶渊明情结。他的赋作也体现了艺术上的探索,有明晰的文体观和其他文学特色。 相似文献
8.
孙兰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6(5):23-28
谢朓辞赋主要集中于西邸文人汇聚之时和供职随王子隆前后,这和其本身文学侍从的社会角色有关.他的赋作内容有咏物、游览、归隐、酬答四个方面,无当时盛行之艳赋,较前人、时人多有发展.谢朓赋作有明显的屈原、陶渊明情结.他的赋作也体现了艺术上的探索,有明晰的文体现和其他文学特色. 相似文献
9.
本文综述了苏轼近三千首诗词中有关陶渊明的内容 ,说明陶氏对苏轼作品的题材、思想意义、感情诸方面影响甚大。从艺术风貌来看 ,陶对苏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0.
李彤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9(2):90-91
汉代咏物小赋起源早,题材广,作者多,产量大,具有独特审美价值和思想认识价值.它是汉赋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受到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西方的互文性文本理论出发,揭示了陶渊明与张衡、束皙的关系,对嵘<诗品>品陶之说进行了补充.文章特别强调陈寅恪对古人应具了解之同情的态度的重要性,通过理论的阐发和诗文的对照,表明了陶渊明对汉晋以来文学传统的继承.同时,本文对<归园田居>五首其一也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作者指出,陶渊明与张衡、束皙生活在不同的时代... 相似文献
12.
王东晨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3):70-75
王禹偁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者,他信奉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原则,积极入世,经世致用。儒家思想作用于王禹偁文化人格的影响是深刻的,可以说,儒家思想和品格是王禹偁文化人格的底色,它决定了王禹偁文化人格的基本取向。 相似文献
13.
王庆军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7):36-38
陶渊明的归隐一方面有他个人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有其政治上的原因,客观现实对他的生活道路以及思想变化有着深刻的影响。陶渊明最终的归隐给其创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其作品由最初的渴望建功立业转向“近自然”,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我国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5.
邹戈奔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时势弄人更弄文。人生际遇的相似,使柳宗元与屈原,虽处异代,却息息相通。在柳宗元的辞赋创作中,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创作都受到了屈赋的影响,而且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16.
蒋文燕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8(4):42-46
张衡的赋作在汉赋发展史上具有传承与开拓意义,而其《思玄赋》则是汉代抒情言志赋中对屈原的《离骚》在文句、描写和结构上进行了最完整最有意识的模拟。但因时代背景与创作个体的不同,与屈原《离骚》中“宁溘死以流亡”的精神之旅相比,《思玄赋》中张衡的“道德之旅”是借游历的形式,通过对自己道德前途的叩问来表达他的坚持。因此《思玄赋》可视为屈骚精神在汉代抒情言志赋中的影响与流变的读本之一,并进而使我们更好地理解汉代抒情言志赋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7.
赵三能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5,(4):92-94
陶渊明对辛弃疾的影响是多面深刻的,从个性思想到精神品格,从作品风格到兴趣爱好,从生活情趣到心理倾向,辛弃疾无不打上了陶渊明的烙印。但辛弃疾在接受陶渊明的同时又用自己的个性心灵丰富和发展了陶渊明。而陶渊明之所以能影响辛弃疾,是因为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他们的个人遭遇是极其相似的。 相似文献
18.
冷卫国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70-74
历来对于庾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他的诗赋作品的评价以及关于庾信本人行迹的考辨等方面。事实上,庾信的辞赋观念在赋学批评史上亦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结合庾信前后期的辞赋创作,分析了庾信的辞赋观念,指出:庾信前期的赋学观念,依然没有彻底摆脱汉赋作家曲终奏雅的套路,对辞赋的讽喻功能尚有一定的体认。而他后期提出的“雕虫篆刻,其体三变”说,则体现了他对往代文体的清醒反思。“穷者欲达其言,劳者须歌其事”、“不无危苦之辞,惟以悲哀为主”,反映了向诗之现实主义、骚之发愤抒情传统回归的趋向。 相似文献
19.
论陶渊明对唐代诗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学松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3):40-43
唐人受到科举制度及崇道思想等时代因素的影响,对陶渊明的人格与诗歌有着不同于以往的评判、接受乃至崇拜,至此,曾经被冷淡的陶渊明的诗歌方才得到正确的认识和评价。同时,陶渊明又以其巨大的人格魅力与突出的诗歌成就,分别影响着初、盛、中、晚唐不同时期的诗歌风气。 相似文献
20.
王春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99-102
两汉文化是我国五千年文明史卷中具有奠基性意义的一页。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批在科技与人文“两大科学领域”都有所建树,同时又能融通两大科学领域的跨学科人才。东汉时期的张衡就是集科技与人文于一体的光彩夺目的双子星。张衡在两大科学领域双领风骚的创新活动,堪称我国古代学者跨学科研究的典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