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伴随中国经济和政治地位的提升,汉语热现象持续升温.笔者从对外语言教师的角度出发,结合个人教学经历和总结,提出了对外汉语教师如何在异文化环境中适应和发展的思考.文化适应方面,笔者简要介绍了所在国文化、工作环境和工作方式以及如何克服文化休克现象.其次有针对性地分析学生群体的特点和所在国外语教学标准和教学方法等影响实际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对外语言教师发展方面,从建立资料库,语料库;利用网络教育技术,搭建网络交流平台;参加对外汉语教师培训,参加外语教学学术会议,了解国内外外语教学的最新动态等方面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在语言与文化关系的探讨上,各家的论述不是偏重语言的结构特征就是侧重文化的整体综合性特点,根据外语教学在新世纪的实际需要,外语教学应注意发掘语言文化内涵实践意义的可行途征.  相似文献   

3.
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实现跨文化交际,在外语教学中除了掌握扎实的语言基础之外,还要拥有广博的双重语言文化知识及对其差异的认识.在交际过程中必须注意语用能力的培养,减少和避免语用失误,以实现语言交流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4.
韩洁 《民族论坛》2006,(10):53-53
随着中国和国际接轨步伐的不断加快,培养跨文化交际人才成为高校外语教学的重任之一。然而传统的外语教学多把教学重点放在语言形式上,剥离了语言与文化的联系,使语言学习成为脱离社会文化环境的单纯语言技能训练,无法达到交际的目的。美国语言学家海姆斯指出,语言能力除了听、说、读、写外,还应包括社会交际能力,也就是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和谐交际的能力。研究或从事外语教学,不能忽略该语言主流文化的影响,应加强文化教学。"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社会学家古德·诺夫在《文化人类学与语言学》在论述语言与文化关系时说,“一个社会的语…  相似文献   

5.
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 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学习是以交际为目的的。为达到此目的,我们不但要学习语言本身,而且更应该了解以文化为基础的交际形式。本文初步总结了中西方文化在语义、语用中的若干文化差异,以加深学生对语言本质的理解。同时建议教师以几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文化意识的渗透。  相似文献   

6.
语言渗透于文化的各个层面,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英语教学不仅仅是语言的教育,在教授语言的同时更是对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所以,在这篇文章中,将阐述关于不同的文化背景所引发的问题以及文化背詈知识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语言作为交流工具,必然与文化交流有关。英语作为国际语言,交流更加频繁。因此,在进行语言教育的同时,高校英语教学应加强其他文化的渗透,引导学生利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流。教师们过分强调语言本身的知识传授,而忽视了跨文化教学。由于对文化背景的了解不足,人们容易在英语社交上出一些错。  相似文献   

8.
作者在赴美华盛顿州西雅图高中进行汉语语言教学、传播中国文化期间,体会到了美国外语教育在外语教学地位、课堂教学模式、外语教育政策、外语教师培训等方面与中国外语教育的诸多异同,这些异同值得我们思考、借鉴.针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外语教育现状的科学分析,如对少数民族地区外语教育政策、师资培训等方面采取科学有效措施,将有助于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三语人才的培养,发展民族地区经济,促进中国少数民族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9.
在不同的国家与地区,语言、文化、习俗也各不相同,而语言又是文化的载体,所以作为英语教师--英语语言的传授者,在教学中应该特别注意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告诉学生西方人的文化习俗.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地学好英语.  相似文献   

10.
性别歧视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它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视角,对英汉两种语言在称谓俗语词汇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性别歧视现象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1.
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一社会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并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民族的产生和发展,文化具有民族牲,通过民族形式的发展,形成民族的传统.具有数千年历史的哈萨克族,一直都是从事游牧养畜业的.就是在廿世纪九十年代的今天,哈萨克族仍然是以畜牧业为主,因此,在哈萨克族漫长的历史生活中,处处都渗透着与蓄牧业有关的文化内容.文化与语言是有着密切联系的一个完整的统一体.文化包含着语言,而语言则是表达文化内容和形式的一种重要的符号和工具.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是通过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来表达的.因此,任何一个民族的语言,都会用不同的符号表达该民族文化的内涵.具有悠久而丰富的畜牧文化的哈萨克族语言中,有关畜牧业的词语,以及同畜牧业有关的词语组成的各种用语、俗语,比起其它民族就显得特别丰富,特别形象,特别动人.  相似文献   

12.
国民党独尊国语的极端政策到上世纪80年代中叶解严后有所缓和,由台湾"族群政治"矛盾引发的族群冲突开始不断对台湾语言生态形成强大渗透,进而深刻影响台湾当今社会的语言状况.语言冲突在当前的台湾尤为突出,而这主要源于语言、政治与族群认同之间的复杂关系.语言的生态呈现的是人与文化、外部社会环境互动的结果.语言不仅是表达工具,也是一种意识形态,从政治人类学角度切入,对台湾语言现象的研究会获得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针对少数民族的外语专业教育在我国的高等教育领域尚刚刚起步,然而21世纪的科学技术发展前景对少数民族高等外语专业教育提出了挑战.全面开创教育创新体系研究,拓宽人才知识面,提高语言文化素质就是这一挑战的内涵.在外语教学中,教育创新是新时代的要求,注重民族学生不断提高英语水平的同时不断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还应该注意提高他们的中外传统文化修养.  相似文献   

14.
外语教学中母语的作用和地位一直是语言教学界争论不休的话题。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至今仍无定论。作为高职学院的一名英语教师,本文将讨论高职学院应用母语进行英语教学的合理性,并总结了一些母语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情况。一、高职学院应用母语进行英语教学的合理性在高职学院中,师资力量比较薄弱,英语教学师资不足尤其明显,一部分教师甚至不具备英语授课的素质。另外,大部分能胜任英语授课的教师在考虑教学效果时也仍需采用母语教学,因为高职学院的学生普遍英语基础较差,他们本身对英语不是很感兴趣,…  相似文献   

15.
方言与民俗的关系,也就是地域语言与地域文化的关系,其实就是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方言映射民俗,民俗渗透于方言之中。本文透过方言词语,具体研究绥宁苗族独特的婚嫁习俗以及这些习俗所反映的独特的地域文化——"熟苗"文化。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二者的有机结合,是教师"教书育人"的体现.教师除了让学生掌握文化知识外,更重要的是有计划地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形成理想人格、塑造良好个性.教师应正确处理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的关系,增强德育渗透意识,有效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借助于课堂教学、课外阅读、学科活动等栽体,采取有效的方法手段,灵活自然地实现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两者相互依存,密不可分。以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为目的的外语教学离不开文化教学。作为承载文化信息的重要媒介,阅读是进行文化教育、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主渠道。英语阅读中的语篇理解之间的关系及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的文化信息的导入对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浅谈语言实验室在公外教学中的作用王弘(基础部)语言实验室是综合利用电化教学设备进行语言训练的极为有效的教学场所,它广泛应用于外语教学,为提高学生听说能力和语言技巧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我院于1989年建成语言实验室,用于公共外语教学,改变了以往只讲语...  相似文献   

19.
对外语学习者的错误类型及原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在中国外语教学环境下教师对待学习者错误的积极态度和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20.
撒拉语、蒙古语同属一个语系。两个民族在历史上密切的经济、文化往来,促进了语言间的相互接触、影响。这种接触和影响的结果,就是在各自的语言中出现了相互借用的词语或有同源关系的词语。这些词语就成为撒拉族与蒙古族的历史关系和文化渗透的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