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早在隋朝,中国就出现了关于钓鱼岛的最早记载。在1279年的元代,黄岩岛就是中国元代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奉旨进行的"四海测验"的南海测量点所在。国际社会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从未对黄岩岛是中国的领土这一事实有过任何异议,更谈不上有关于黄岩岛的主权争端。从国际法的角度分析,无论是钓鱼岛还是黄岩岛,都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两岛问题上,中国都有法律依据,这是中国解决两岛争端的一个重要砝码。  相似文献   

2.
1962年,国际法院把柏威夏寺判归柬埔寨,柬泰双方的领土争端暂时平息了下来。2008年,两国再一次爆发了领土争端,双方冲突不断升级,最终爆发了小规模的军事冲突。历史原因和两国国内政治是导致柬泰双方的领土争端和争端升级最主要的原因。柬泰双方由于领土争端造成的冲突对两国关系和争端地区人民的收入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作为东盟成员国,两国的行为对东盟的发展也造成了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确立了当事方自愿选择程序优先与第三方强制程序补充的双层争端解决框架,包括附件七仲裁在内的强制程序要确立其管辖权,必须以《公约》的解释或适用的争端为属事管辖范围,以优先适用当事方自愿选择程序为前提,并以不存在法定排除、当事方声明排除两类排除强制程序的情况为限。南海仲裁案仲裁庭违反了属事管辖原则,错误地定性和认定菲律宾所提诉求构成中菲两国有关《公约》解释或适用的争端,并对《公约》之外由一般国际法所规范的在本质上属于南海岛礁领土主权问题、中国在南海的历史性权利的争端以及南沙群岛作为大陆国家远海群岛的法律地位的争端,错误地行使了管辖权。同时,仲裁庭违反了优先适用当事方自愿选择程序原则,错误解释了《公约》第281条关于协议选择争端解决办法与第283条关于就争端解决办法履行交换意见义务的条款,侵犯了中国依据协议选择通过谈判协商解决争端的权利,错误裁定了菲律宾就仲裁事项所涉争端的解决方式与中国履行了"交换意见"的义务。此外,仲裁庭违反了《公约》第297条法定排除和第298条当事方声明排除强制程序的规则,错误否定中国在南海相关海域的活动属于沿海国在其专属经济区内行使渔业权利等主权权利的事实,错误解释了关于海域划界的争端和涉及历史性所有权争端的条款,错误地对已被中国排除适用强制程序的事项行使了管辖权。  相似文献   

4.
2010年4月20日,国际法院(ICJ)对"乌拉圭河纸浆厂案"作出判决,这是由ICJ解决的为数不多的与环境有关的案件之一.作为联合国的主要司法机关,其在这一领域的司法实践对国际法将产生重大影响.文章在指出ICJ解决国际水道环境争端所适用的法律基础上,分ICJ解决国际水道环境争端的观点及逻辑推理,认为ICJ乌拉圭河纸浆厂案判决对可持续发展原则确立其国际习惯法的地位有积极意义,同时提出建立强有力的双边机制是快速解决国际水道环境争端的最恰当选择.  相似文献   

5.
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大背景下,邓小平提出了和平解决领土、领海主权争端的创造性战略思想"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它是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并已经成为指导我国和平解决与周边国家领土、领海主权争端的一项重要原则.本文论述了邓小平"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战略思想的形成条件和过程、基本内涵、历史意义和国际意义,并对推进这一战略思想的贯彻和落实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是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和平解决我国与周边国家领土、领海主权争端的重要指导原则,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国际意义.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精力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必须全面领会和把握邓小平的这一战略思想,并在和平解决与周边国家领土、领海主权争端的过程中贯彻和落实这一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7.
黄卫东 《理论界》2005,(8):34-34
我国在处理有关历史遗留性领土争端过程中,既在国际法的基础上维护国家主权,又充分考虑历史实际,坚持维持现状,伺机解决原则,或解决了争端,或为解决争端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也为其他国家解决同类争端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8.
20世纪30年代以来,随着法国谋求占领南沙群岛部分岛屿,南沙群岛主权纷争就此公开化。英国作为曾经的"日不落帝国",对南海主权问题发展存在重大影响。从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英国方面多次根据国际法中关于解决领土争端的相关原则对南沙群岛主权归属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其态度从最初试图证明自身"拥有"南沙群岛某些岛礁,逐向承认中国在岛屿争端中的领先地位转变。英国方面的证据能够为我国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南沙群岛争端问题提供重要的历史证据。  相似文献   

9.
"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战略是我国处理与周边国家同领土、领海主权争端的重要指导原则,需通过具有规范性、稳定性和可预见性的法制予以实施.近段时间以来,"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战略面临的严峻挑战,某种程度上是"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战略缺乏完善的法律实施机制所致.因此,必须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战略的实施纳入国际法治和国内法治轨道,从战略内容的明确、实施文件的可执行力、实施的协商谈判机制以及解决争端手段等方面创新国际法实施机制;从主权宣示、资源开发促进与管理、制定相配套的国内立法等方面创新国内法实施机制.  相似文献   

10.
论中日东海划界、领土争端解决的法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日东海划界和钓鱼群岛领土主权归属的争端,既是影响中日外交关系的敏感点也是急需考虑解决的问题.2008年6月18日中日双方就"东海问题达成原则共识"(以下简称"6.18东海共识"),通过研究"6.18东海共识"的定义和效力,论证"6.18东海共识"缺失全面解决东海划界的纵深目标,而钓鱼群岛的地理位置又是影响中日东海划界的重要支点,中方未能实现锁定对主权争议岛屿的海域进行共同开发.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方法包括外交、政治的方法和法律的方法.只要能维护国家利益,无论是外交还是法律的方法都需要认真考虑援用.论文研究了法律方法解决中日东海划界和领土争端的重要意义和前景分析.  相似文献   

11.
文学与哲学的对抗与对话 ,贯穿了两千多年来西方文学理论的发展进程。在现代 ,文学与哲学谋求彼此沟通。“诗人哲学家”的出现、哲学家由思向诗的回返 ,一方面是基于对“纯粹理性”解决人类精神与心灵自由能力的深深怀疑 ,另一方面还跟现代人文科学的语言论转向相关。而“哲学家诗人”们则主张以一种艺术化的思想替代哲学家的冷峻面孔 ,以促使传统哲学走出历史困境。诗的言说与思的言说的浑融 ,本质上是由于它们都共同指向一物———存在。  相似文献   

12.
莫骅 《社会科学家》2005,(5):165-168
本文通过对中西方贪污贿赂犯罪主体、惩治犯罪的法律机构设置及财产登记申报制度、监督方式等方面的比较研究,分析其不同特点,学习借鉴西方国家经验,提出新形势下建立和完善中国贪污贿赂犯罪立法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与世界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同全球化的历史进程是互动的,它们之问存在着历史的渊源关系和深刻的内在联系.当代世界全球化的主导者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但历史终将证明全球化的尽头是资本主义的历史终结,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灿烂辉煌.  相似文献   

14.
汤志钧 《河北学刊》2005,25(4):168-173
儒家经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主体,步入近代,仍为学者所信奉。在社会变革迅速、动荡加剧的时候,不同学派会有共同的改革要求,又有着彼此不同的差异。同一学派既有治学方面的一致性,对新生事物的接受又有所不同。它们之间的异同、分合,反映了社会变革时期知识分子的心态。我们不能只看到暂时的同,而忽视学派之异;也不能因是同一学派,而视为一切皆同。关键在于实事求是,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5.
高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维修与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教学资源投资力度的加大,使多元化模式的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成为广泛关注的问题。当前,我国部分高校仪器设备维修工作是一个薄弱环节,存在着仪器维修体制不完善、维修队伍不健全、实验室管理体制没有完全落实等问题。各高校应当根据自己的办学规律,建立一个仪器设备维修与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6.
魏红 《学术探索》2001,(Z1):118-120
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世界观假借科学和民族文化的旗号重新泛起,损害着中华民族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明辨新的有神论的种种伪装,坚持不懈的进行科学无神论世界观的宣传教育;高举科学旗帜,崇尚科学精神,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崇尚科学精神,坚定理想信念,是我们新时期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7.
陈建中 《中州学刊》2005,(6):102-10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不仅为我国的科学文化事业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更重要的是推动了新时期的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改革开放,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为我国的改革开放提供了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确定提供了理论支持,为我国的各项具体改革提供了正确决策的科学依据和政策建议.正确认识哲学社会科学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将会有力地促进21世纪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当前闽台高校科技交流与合作的现状为线索,分析了两地高校科技交流和合作的发展趋势,为闽台高校科技交流合作进一步深入,共同推进闽台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德里达的"解构"一词来源于海德格尔的"摧毁"概念,二者都是针对传统形而上学.然而海德格尔的摧毁通过追问"存在的意义"却固执于一个问题的意义.但德里达的解构策略作为一种游戏式反讽形式却允许形而上学解构自身.  相似文献   

20.
英语委婉语是人们为谋求最佳交际效果而创设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委婉语表述内容一般是人们在言语交际中禁忌的事物、现象或者是敏感的话题,是语言中最富文化内涵的一个部分。本文从文化研究的角度解读委婉语,阐释了委婉语强烈的英美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