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全球经济时代城市与区域竞争的核心内容 ,南京作为长江中下游的中心城市、长三角次中心城市、南京都市圈的核心城市 ,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空间。党中央、国务院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特殊时期提出将“科学发展观”作为贯穿今后工作的指导思想。本文从贯彻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角度 ,分析、论证南京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战略设想。  相似文献   

2.
加速都市圈建构与都市圈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林飞 《学术界》2003,(6):36-47
都市圈建设是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的重要动力 ,都市圈经济是区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积极推动都市圈建设 ,加速行政区经济向都市圈经济的转变。实施多中心城市扩展模式 ,避免“摊大饼”式的城区扩张。正确实行“经营城市”的政策 ,企业是经营城市的主体。积极培育与治理房地产市场 ,面向中低收入者平抑房价。实施郊区化与快速通道战略 ,建构新一轮发展的交通平台。解决“城市化不足”、“老城区过度开发”等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以大卖场、超市、便利店等为代表的现代零售新业态对当今中国城市家庭消费出行半径的影响,并从消费者行为学的视角论证了城市消费空间的“沃尔玛化”,极大地刺激了城市家庭消费方式转变,使家庭消费形成了以家庭为原点的“邻里型”、“社区型”、“城市区域型”的三级消费出行空间,从而体现了各类购物行动的效率性、自由性以及休闲性、体验性,使城市人的日常消费行为转化为了一种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4.
“意愿-行为”构成了地方政府间合作全周期过程,合作意愿分配是地方政府有方向营造合作行为的隐性过程,地方政府的合作意愿分配何以驱动显性合作行为并由此形塑区域治理结构,是有待回应的研究命题。基于4个都市圈中心城市地方政府2012年至202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分析了都市圈“中心-外围”治理结构下中心城市地方政府合作意愿对象与要素的分配特征以及意愿驱动行为的路径。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合作意愿分配是“意愿-行为”过程中的前置环节,通过对合作意愿对象的分配形成合作网络环境的营造效应,界定合作网络的风险、成本与文化。都市圈中心城市地方政府的合作意愿对象分配具有等级、辖区和地理三条路径,其对周边城市地方政府的合作意愿对象与要素分配形成了“中心-外围”治理结构下中心城市地方政府的个体意愿网络。都市圈合作的意愿网络与政策网络互构过程中,意愿转化为行为,驱动“中心-外围”治理结构形成。  相似文献   

5.
建设区域中心城市构筑海峡西岸都市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峡西岸区域经济的建设发展,离不开都市圈的建设。海峡西岸都市圈建设形成一线四群一主体总体格局。区域都市圈建设的主体是中心城市建设。厦门作为海峡西岸重要中心城市,其建设发展将幅射影响多个城市和地区,形成都市圈发展,推动海峡西岸建设。  相似文献   

6.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南京现代服务业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全球经济时代城市与区域竞争的核心内容,南京作为长江中下游的中心城市、长三角次中心城市、南京都市圈的核心城市,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空间.党中央、国务院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特殊时期提出将"科学发展观"作为贯穿今后工作的指导思想.本文从贯彻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角度,分析、论证南京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战略设想.  相似文献   

7.
市圈是城市化进程的高级阶段,是区域城市一体化的高级形态,作为区域与城市相互作用形成的空间配置形态,在促进区域经济和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总结国内外都市圈思想的演化历程,进而概括出其科学内涵,然后从连续性和中心城市的角度,用一个更为新颖的视角研究都市圈的各项维度,可以为区域与城市的整合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乌鲁木齐都市圈作为天山北坡城市群的核心区域,经济发展对天山北坡城市群以及自治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2009~2020年乌鲁木齐都市圈8市5县为样本,研究发现乌鲁木齐都市圈制造业集聚水平较高,各区域集聚水平差异显著,生产性服务业在全疆范围内尚未形成集聚优势;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指数均值呈现轻微上升态势,但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水平提升缓慢,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水平最低。基于此,应加强区域联系,促进资源跨区域流动;紧扣“短板”发展都市圈生产性服务业,提升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大力提升乌鲁木齐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水平,谨防核心城市“塌陷”;充分发挥乌鲁木齐市生产性服务业中的“长板”优势,提升其两业协同集聚水平;优先发展与制造业产品价值实现直接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以五家渠市、乌鲁木齐市为重点推进兵地深度融合,提升乌鲁木齐都市圈核心区域两业协同水平。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系统功能理论、消费者行为学理论等综合视角,分析了以MALL、大卖场、超市、便利店等为代表的现代商业零售新业态在当今城市消费变革中所产生的文化操纵功能,认为必须关注其对“消费主义”倾向的潜在助长,同时正视“沃尔玛化”对消费个性的剥夺,以从根本上解决全球化下中国本土消费文化的方向迷失问题。  相似文献   

10.
可持续城市: 都市圈与生物圈的双重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系统控制论和城市生态学的角度看,城市作为一个开放性的区域系统,它和周边的农村集镇以及其他城镇构成了一个更大范围的,互动辐射都市圈层或城市地带。对城市生态的管理当然也绝非仅仅是中心城区的单一管理,而必须从整个都市圈区域进行规划管理。同时,在城市生态系统循环中,生态发展的管理也不能仅限于对环境要素的单一管理,而必须将环境循环圈和人口、资源以及经济循环圈作协调统一的整合控制。因此,一个完整科学的城市生态发展,必然是在较广泛意义上进行的都市圈和生态因双重规划管理,这便是本文试图阐明的新发展理念。本文首先较系统剖析了当前我国城市生态恶化的主要趋向,然后提出了建设可持续城市的新生态发展观,最后从“制度创新”、“行动创新”、“组织创新”等层面论述了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科技创新方案。  相似文献   

11.
韦前 《学术研究》2006,(2):146-146
广佛都市圈的构想始自20世纪90年代末期,然而现实的运行结果并没有像专家们预测的那样,很快地交融、聚合为一个城市联合体。2002年佛山市行政区划调整,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提出建设广佛都市圈,广佛都市圈的概念和发展思想再度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中国加入WTO后,随着经济越来越深地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中,中国的城市也越来越强地参与到世界城市发展的洪流中。在新的全球化下,广州佛山两个比邻的城市,如何形成都市圈的集聚和辐射功能,加速两市及其影响所及的区域经济发展,是一个亟需深入探讨的重大课题。基于这样一个背景,2005年12月12日广州…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综合分析内外部环境的基础上,宏观地提出重庆发展城市经济的基本经济模式和空间结构模式。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高高级生产者服务业以及高科技产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扶持就业型经济,作为重庆发展城市经济的基本经济模式;在全市形成合理的空间分工,以中心都市圈、多中心远程都市圈两个圈域型结构体连接万州、涪陵、黔江三个地区中心城市,组成“两圈三点”式城市经济空间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13.
都市圈是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功能重组形成的城市圈层式结构。京津冀协同发展就是要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都市圈形成之路,其空间结构重组是顶层设计的核心,也从整体决定着空间结构效应。本文以京津冀都市圈为研究对象,利用引力模型、空间自相关等方法,探讨京津冀都市圈的空间重构,分析空间重构对区域经济、人口的集聚与扩散效应。研究发现:(1)京津冀都市圈的空间组织重构,已初步形成"三足拱卫"的雏形;(2)中央政务区、北京城市副中心、天津和雄安新区形成的"一核三足"城市架构,将是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空间载体和结构优化路径;(3)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设置和雄安新区的设立,加强了北京、天津、石家庄等中心城市与周边的联系,扩大了中心城市的辐射范围,促进了城市功能定位与城市间联系的关联度。  相似文献   

14.
南京都市圈的构思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构建南京都市圈是提高城市竞争力、加快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的要求。构建南京都市圈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区域共同利益原则 ,重视发挥特大城市的经济中心作用和都市圈内各城市规划的协调 ,首先启动交通网络建设 ,构建流通网络、信息网络、金融网络 ,发展旅游产业、文化产业 ,完善组织协调机构、机制  相似文献   

15.
王建平 《学术论坛》2007,(1):134-138
现代西方消费理论中的“品味区隔”是成熟中产阶级的消费实践,而中国当代城市中产阶层则有不同的社会逻辑。从新贵、白领、布波到中产,媒介中的中产阶级消费镜像大同小异,即被表征为由消费来寻求格调的“品味阶层”。在揭示中国中产阶层的地位消费的同时,这种宣扬却造成了轻松快乐的消费表象,从而沦为消费文化的神话。真正了解正在成长中的中国中产阶级,就必须注意到其消费的有限前卫性,而这一点恰恰构成了新兴中产阶级与发达国家中产阶级的重要区别。  相似文献   

16.
广州、佛山两地对于建设“广佛都市圈”已经达成共识,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充分发挥广佛都市圈的集聚和辐射功能,促进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是需要认真研究和思考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江南都市文化的"文化理论"与"解释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江南都市文化,主要可从两方面界定:首先,从历史传统上讲,它是以古代江南地区特有的城市空间为地理—人文背景而创造出的一种高度发达、独具个性的都市文化模式,与古代中国其他区域的城市文化在内在结构、表现形态、精神生产与消费方式等方面判然有别。其次,在当代都市化进程影响下,以上海为首位城市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在初步形成“世界第六大都市群”的同时,也使本地区固有的文化传统逐渐演化、发育出其当代形态。当代江南都市文化,既赓续着自身特有的文化传统,也深刻地融入到当代世界之中,构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单元,为江南都市文化的…  相似文献   

18.
长三角都市圈目前已经跨入了从竞争转向竞合、从产业一体化走向功能一体化的区域发展新阶段.本文认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与转型创新发展,首先需要依赖于城市功能的转型,而城市功能的转型又需要城市价值导向的转型为前提.在长三角区域由“产业一体化”向“功能一体化”发展转变中,本文指出区域制度合作是实现长三角功能一体化的核心与关键,并基础制度环境、规划和政策合作、制度实施机制三个层面构建了制度合作的整体框架.  相似文献   

19.
均势型地方中心城市与县域经济的战略协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我国均势型地方中心城市所在相对微观区域城乡经济的深化互动发展,本文从系统共生视角出发,构建了均势型地方中心城市与县域经济之间“点域系统”战略协整的框架理论和水平测度模型,并运用典型实例做进一步深入分析和论证,结果表明:因地制宜采取“目标因素”与“资源因素” 不同层次系统进行双向战略协整和协整创新演进,能够创造点域系统共生的异质性价值品牌,借助该品牌的价值动力可以推动该区域城乡经济整体联动、协同发展和竞争力的持续。此外,战略协整的协同性、适应性与竞争一致性,也决定了这不仅利于均势型地方中心城市对所属县级城镇、近距离都市圈及远距离小城镇与新农村进行辐射的承接和传导,也会促动反向产业链的专业分工合作及市场梯度培育,成为推动我国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一种根植性途径选择。  相似文献   

20.
论基于宁合芜成长三角的南京都市圈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都市圈有利于城市分工协作、城乡共同发展,促进区域整体经济实力增强,是一种重要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通过对比分析南京城市发展的优劣势以及对不同范围南京都市圈的评价,本文提出构建以宁合芜成长三角为基础的广义南京都市圈。进行区域性空间规划,推进南京城市跨江发展,并在都市圈内构建国家级物流中心、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加强产业分工与协作,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圈,挖掘现有资源的商业价值,促进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这些措施将推动南京都市圈形成经济实力强大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