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中国古代儒道两家的哲学美学观对中国音乐审美观念和风格的形式发展有重大影响,儒家音乐思想是入世的,道家音乐思想是出世又入世的,儒家主张"乐以载道"、"乐与政通",道家所长"大音希声"、"通神养生";儒家追求"中和、善美",道家追求"自然、希声",儒道互补的音乐美学思想构成了中国绵延不绝的民族和谐之音。  相似文献   

2.
道家和儒家是中国文化思想的两级,对中国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道家思想对中国艺术产生的影响体现为自然之道,即艺术师法自然,且分为顺应天的自然状态和顺应人的自然本性两种方式。儒家思想对中国艺术产生的影响体现为中和之美,以音乐为例,则可以分为以乐正心、以心和乐两种音乐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3.
中国音乐美学历史发展受传统的"形而上者谓之道"与"形而下者谓之器"思想的影响十分明显,这和西方"道成肉身"理念以强调声音实体并围绕作品成型的审美体验非常不同,可谓是哲学问题先行。中国音乐美学中的"乐"在其不同历史时期是与和、礼、否定音乐、自然、艺术之象相、感性经验、嗓音发声、乐器发声、人情、人的精神境界、人的听觉感官等理念相关联,由此可以概括出和乐、礼乐、非乐、天乐、至乐、艺乐、美乐、声乐、器乐、情乐、心乐、官乐等范畴和声、音、乐(yue)、乐(le)的元范畴;由此可以看出中国音乐美学史中的4个转型:(1)古代转型在乐象与哀乐;(2)近代转型在琴况;(3)现代转型在上界;(4)当代转型在临响。中西方音乐美学的早期理念相似,并不直接与音乐的艺术特质相关联。在西方音乐美学史的若干理念中,音乐的多重含义、功利性作用、伦理和认知的作用、教育作用、自由创作和音乐的高度专门化以及规则在音乐中的技术意义都得到了凸显。事实上,中西方关于音乐的美学理念,并非绝然不同的两个东西,就本质而言,有许多都是一样的。  相似文献   

4.
在儒家思想里,"乐"指快乐,也指音乐、以音乐为代表的宽泛的艺术."乐"对培养人格理想和实现政治理想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乐"代表了儒家最高的人格理想和政治理想.  相似文献   

5.
先秦儒家认为音乐对个体修身具有重要作用。儒家乐论中揭示了"以乐修身"的心性论依据,"游于艺"的心理特征,致"和"的修身目标及境界。这些思想对我们反思现代人身心修养之必要,反对艺术教育的功利化等富有启发。  相似文献   

6.
魏晋之际混乱血腥的政治环境造成"名士少有全者".阮籍的音乐美学思想随着他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变化而变化.以"高平陵事件"为代表的政治事件粉碎了阮籍来自于"儒家"根深蒂固的入世理想,并极大地影响到他音乐美学思想的价值取向:由"儒家"转变为"道家".  相似文献   

7.
儒家音乐美学思想在我国传统音乐美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这一思想对中国古代传统音乐艺术实践的影响却是极其有限的。儒家音乐美学思想的发展未给中国古代传统音乐的发展带来契机。而这一思想的禁锢,最终也未能挡住植根于最广大人民生产生活中的中国传统音乐艺术的成长。由此可见,笔者认识到,一种音乐思想的提出,应该有广阔的视野,社会的眼光,世界的意识,在传承与借鉴中走古今结合、中西结合之路。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音乐美学思想的理论中,欧阳修的音乐美学思想是丰富而深刻的。审视欧阳修的音乐美学思想,可以发现他音乐观中的矛盾性:"善"与"美"的交织,即强调音乐的教化补世作用,也推崇音乐艺术怡悦性情的美感作用和审美娱乐价值。欧阳修坚持音乐艺术的审美价值,提出音乐"自释"和"平其心"、"养其疾"的音乐功能观,同时也非常注重音乐的教化补世作用,强调"导志"、"移人"的传统音乐功用观。  相似文献   

9.
孔子总结了春秋以前的音乐美学思想,丰富其内容并加以发展,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儒家音乐美学理论,极大地影响了整个封建时代音乐美学思想的发展.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吸收了《国语》中史伯关于“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声无一听,物一无文”的论述,师旷关于“新声兆衰”的思想,伶州鸠关于“政象乐,乐从和”“道之以中德,咏之以中音,德音不愆,以合神人”的思想,《左传》众仲的“乐行八风”说涉及自然与音乐的关系,卻缺  相似文献   

10.
《笙赋》中所表现的“中和”之美、礼乐教化思想,既对儒家传统音乐美学思想有所继承,又有所发展创新,充分强调了以笙乐为代表的中和之乐的能动性,体现出笙乐在传统礼教中所占的重要地位及其音乐审美意识.以《笙赋》中所描写的情境感受及其表现出的音乐美学思想为核心,结合潘岳履历、生平遭际,斟酌文中词气,可以确定《笙赋》作于闲居洛阳时,大概与《闲居赋》同时或稍后,即晋惠帝元康六年(296)或稍后.  相似文献   

11.
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积极提倡音乐 ,推出以“六艺”为重的“乐教”观念 ,体现出了他的道德观。孔子还将“乐教”视为教育完成的终极目标 ,建立了以礼乐为主体的教学内容 ,其对于审美情感的培养和美育作用的理论的重视 ,为中国古代教育充分运用艺术及美感形式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历来注重乐教和诗教在道德方面的重要作用。世界上许多卓有成效的大科学家,也都非常热爱和靠近艺术,他们从艺术的想象中得到了不少探索科学真理的启发。科学与艺术的发展是相通的。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二十一世纪,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人才。因此在重视大学生科技素质教育的同时,更要重视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其中艺术教育的作用更不可忽略,它的根本任务和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在文化交融过程中受唯美主义艺术的影响,在形式上片面强调旋律、色彩以及舞台效果,刻意追求纯技巧;在内容上严重脱离现实,具有一定的颓废性,因此浪漫主义音乐具备唯美主义的基本特征。浪漫主义音乐的唯美倾向在印象派音乐中得到了发展,其对形式技巧的追求,丰富了音乐的表现手段,但是,倘若过分追求技巧和感官愉悦,容易走上极端形式主义道路,并将最终沦为颓废主义。浪漫主义音乐从不同的侧面滋养了人类的精神,对我国音乐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许多音乐家开始探寻音乐和人类的主体精神,并从哲学的高度揭示音乐艺术的某些特质,从而希翼用音乐来改变人们的精神面貌。  相似文献   

14.
《乐记》是中国历史上一部具有较为完整的关于音乐美学和教育学思想体系的理论专著,现存11篇。其中关于推行礼乐教化的必要性和其社会功用的乐教思想的记载,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其一,乐有陶冶情操、纯洁人心的功用,具有"德"的内容的音乐与教育可以改变人的品德素养;其二,乐有"移风易俗"的特性,听乐可以知政和弘扬美善道德之社会功用;其三,"大乐与天地同和"的和合思想。  相似文献   

15.
目前,普通高校艺术教育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重视,高校普遍开设美术、音乐等必修或选修课程。但是,从高校艺术教育实践的情况来看,效果并不乐观。要搞好普通高校艺术教育,需要健全机构,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改革课堂教育,尤其要让学生多参加艺术实践活动,培养对艺术的兴趣爱好,提高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6.
当前的人才竞争日趋激烈 ,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 ,人才的综合素质已成为人才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在这种背景下 ,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已成为不少高校的重要举措。音乐教育由于具有特殊的美育、智育、德育等功能 ,对当前人文素质教育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新文科”建设在高校的全面推动,促进了艺术类人才培养模式的反思与改革,依据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应该成为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培养模式的改革目标。创新发展是“新文科”教育的核心理念,以学科重组、学科交叉为手段,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的综合性学习。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应注重对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通过合理而科学的实践设计来检验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明确“新文科”背景下音乐表演专业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构建“新文科”背景下音乐表演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春秋末期,孔子构建了中国古典特色的广义美育思想理论,开中国教育史之先河。他在其主要是政治教育的理论创构和实践探索中,形成了广义美育思想体系,其培养从政人才———执政君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全面发展要求;"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政治美学规律性揭示,至今仍有其历史传承、现代化转换、面向未来发展的借鉴意义,可以作为探寻一般美育、政治美育,以及普通美学、政治美学可资利用的珍贵历史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9.
对高校大学生进行通识教育是当前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新的目标要求。物理学作为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学科的基础,是对文科学生进行通识教育的最佳学科。虽然物理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在逻辑演绎内容和思维方式方面不同,但它们也有着多方面的密切联系。文科物理教学就应基于工科学生和文科学生的各自特点,以“事例”讲“事理”,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物理学及科学素养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