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陇东抗日民主根据地实施政治上的民主和经济上改善人民生活的政策,成为根据地文化发展的重要原因。而文化建设群体的广泛性、文化活动的多样性、文化内容的兼容性和创新性、文化艺术生命的长久性、文化发展的反逆流特性则是根据地文化的突出特色。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治建设的过程中,特别重视以乡级基层政权建设为核心的乡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通过开展各种民主活动把抗日和民主紧密地结合起来,将民主政治植根于根据地抗日民主政权的最基层——乡村,使民众在基层政权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权力。卓有成效的乡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准备了条件,为最终战胜国民党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今天进一步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爆发后,进入山西的八路军在进行抗战的同时又建立了三大抗日根据地,领导各抗日根据地广大人民进行了全方位的乡村民主政治建设。以三三制原则开展普遍的民主选举,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发展民主运动,促进了抗日各阶层的团结与合作,为坚持抗战和取得最后胜利打下坚实基础。对我们今天的乡村建设具有一定历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爆发后,进入山西的八路军在进行抗战的同时叉建立了三大抗日根据地,领导各抗日根据地广大人民进行了全方位的乡村民主政治建设。以“三三制”原则开展普遍的民主选举,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发展民主运动,促进了抗日各阶层的团结与合作,为坚持抗战和取得最后胜利打下坚实基础。对我们今天的乡村建设具有一定历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山东抗日根据地乡风建设在短短数年取得了明显成效,其成功之处在于将乡风建设寓于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之中,使各项工作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党和政府组织领导与乡贤、社会组织、民众等相互配合、积极参与,将乡风建设变成抗日根据地多元主体的共同行动。以各种组织为基础,以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为规范,做到组织保障、制度保障和法律保障有机结合。以党和政府部署推动为主导,多种社会传播方式和宣传方式综合运用。其主要经验包括通过宣传动员,为乡风建设创造良好舆论氛围;通过思想工作,让乡风建设变成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将乡风建设与百姓生产生活密切结合;根据群众认识水平和各地实际,逐步开展,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6.
中共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治具有下列特色:各党派和各阶层参政的广泛性和平等性;"三三制"政府领导体制的独创性;民主选举制度的普遍性与直接性.  相似文献   

7.
中共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治建设的当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成功的实现了在抗日根据地的局部执政,为党在全国范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于中共今天的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启示。民主政治的建立是加强政党执政合法性的根本途径,民主政治的发展是提高行政效率的重要手段,民主政治的完善必须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是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前提,没有监督就没有民主。  相似文献   

8.
山东抗日根据地的社会保障工作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调动全民抗战的积极性,争取中华民族的最后胜利,中国共产党在山东革命根据地实施了一系列社会保障措施,重点在社会优抚、社会救济、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等方面展开工作。这项政策改善了人民生活,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增强了人民军队的战斗力,为山东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抗战时期,淮北抗日根据地抗日民主政权建立以后,针对本地区存在的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进行了社会文化环境的改造、社会治安环境的整治以及社会生态环境的保护等一系列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显示出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时期的社会环境综合治理能力,改善了社会环境,也为新中国成立后全国社会环境治理工作提供了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0.
安徽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治建设在政权制度建设、民主法制建设、民主思想的普及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在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与完善上,一是实行真正普遍平等的选举制度,二是在政权体制上推行参议会制,三是在政权机关人员组成上推行“三三制”;在民主法制建设上,首先是通过立法以规范和保障抗日民主的政治权利,其次是加强抗日民主政权的司法制度建设,此外,在司法与行政执法活动中积极创新与发展;在民主思想的普及教育上,一方面充分运用多种形式与方法进行抗日民主的宣传教育,并组织民众进行各种广泛的政治组织活动,另一方面则以党政干部的民主作风与民主精神去影响和教育群众。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鲜明的开发性与创造性。  相似文献   

11.
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从抗战的背景和边区实际出发,坚持文化启蒙同抗战、同社会、同生产相结合的方针,消除了群众中的文盲和迷信思想,解决了民众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抗战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社会教育提高了边区民众素质,有力地配合了前方抗战,促进了边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论抗战时期云南的社会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肇始于民国初年的社会教育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必然产物。就抗战时期的基地云南而言,社会教育蔚然兴盛有其原因,并且在其发展过程中以扫除文盲、宣传抗战救国为目标,使社会教育在这一时期得到广泛传播,提高了云南民众的整体素质,改良了社会风气,增强了人们的爱国意识,为抗战救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会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一项重要的社会政策。这一政策的目标一是扫除文盲,二是提高民众的政治水平、激发民众的民族意识和政治参与的热情。由于传统的文化背景、民众对识字的生理和心理负担、在社教中强化政治教育而弱化识字教育以及边区的经济、文化基础薄弱等多种原因,使扫盲的实际效果与扫盲理想相差甚远。边区的社会教育既是群众性的扫盲运动,又是比较彻底的社会动员,后者显得更重要、更突出。民众接受社会教育的过程,实际上是对中共在乡村政权的认同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共实现了在边区乡村权力主角的转换,并通过社会教育控制了全部乡村社会资源。  相似文献   

14.
开明士绅在抗日根据地的社会公益活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他们在发展教育、赈济灾荒、兴修水利及道路、增进民众健康等方面做出了贡献.他们较好地继承了封建士绅热心地方事务的传统,又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在抗日根据地史上应占有一定地位.  相似文献   

15.
创建茅山抗日根据地,是一项艰苦的工作。陈毅等同志坚决贯彻中央指示,创造性地制定了一系列适合当时当地情况的工作方针和政策,这些有战略意义的政策思想也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资本理论视阈下,山东抗日根据地之所以拥有鱼水情深的党群关系,是中国共产党成功构建党群社会资本的结果。党群社会资本包括关系网络社会资本、制度社会资本、信任社会资本。山东抗日根据地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坚持贯彻执行群众路线,构建了纵向和横向的、民众广泛参与的社会网络,并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来规范强化此关系网络。在此庞大的社会网络中,根据地民众的根本利益得到了充分的表达与整合,同时中国共产党也获得了民众的认同与信任,从而赢得了革命的最终胜利。  相似文献   

17.
18.
抗战之初的华北乡村,家庭暴力主要以妇女普遍遭受虐待的形式表现出来.因而,反对虐待妇女成为华北抗日根据地反对家庭暴力的主旋律.华北抗日根据地的反家庭暴力,前期多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以行政手段强力制止;后期,则大力倡导“和睦家庭”建设,引导妇女参加生产,以迂回方式抑制家庭暴力.华北抗日根据地的反家庭暴力,提高了妇女地位,减少了妇女受虐悲剧的发生,对当今社会反对家庭暴力、构建和谐家庭也不无启示.  相似文献   

19.
在陇东能源化工基地的建设过程中,必然会造成当地生态环境的恶化。在概述陇东能源基地发展概况的基础上,从熵理论出发,分析熵与能源、熵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并探讨陇东能源基地建设过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以促进陇东地区在建设能源基地的过程中,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