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词汇语义研究中的范畴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畴,原本是一个表示类别、种类的哲学术语,但也常用于语言学领域,如词类范畴、语义范畴、语法范畴等。词汇语义研究中的范畴观的核心是词义范畴,词义范畴跟义类、语义格本质不同但有一定关联;词义范畴包括层级不同的各种类型;词义范畴一般表现在义位搭配中,通常可以从词典释义中观察到;搭配的选择性表明词义范畴存在类型对立,"人"和"动物"范畴的对立在语言中是典型而普遍的范畴对立。  相似文献   

2.
作为认知的一种基本方式,范畴化与语言的结构和单位密切相关。在运用语言的范畴化理论对言语幽默的本质进行分析后,发现语言系统范畴化的过程中会生成言语幽默。通过词的语义范畴与语境意义匹配、关联不同范畴事物、语言的范畴化的内在机制以及语言的范畴化的特征四种技能与知识的训练和习得,交际主体的幽黙能力会得到培养和提升。同时,言语幽默的相关研究也会对揭示幽默主体语言的范畴加工过程大有助益。  相似文献   

3.
认知范畴视角下的语义模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糊性是人类语言的一个重要属性。自20世纪中后期以来国内外学者纷纷从语言、逻辑、语用、认知等不同层面对语言的模糊性进行研究。但是由于语义模糊是一个复杂的现象而且对其研究相对起步较晚,因此对语义模糊各层面上尤其是认知层面上的研究还不够系统、完善。从认知层面上讲,语言的意义与人的思维和认知有密切关系,而人的思维和认知又是通过范畴化来体现的,范畴化是人类重要的认知方式。因此,认知科学上的范畴理论可为研究模糊语义问题提供一种认知层面的理论依据。认知范畴具有模糊性,语言的模糊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认知范畴的模糊性。从认知范畴化角度讨论语义的模糊性及其与客观世界的关系,会对语义模糊的实质有更深刻的了解。  相似文献   

4.
人体词语的语义能够跨越“人的肢体”语义范畴进入“抽象事物”、“思想感情”、“行为活动”、“空间方位”等语义范畴,源于存在主、客观两个方面的跨界基础:客观上的人物同类和主观上的求新。人物同类,使人和动物、植物、非生物间的跨界能够得以实现;主观求新,使语义从一个范畴跨界到另一个认知主体所想要表达的范畴时所使用的新鲜隐喻(包括新鲜转喻)的形式能够得到接受,新鲜隐喻约定俗成后成为规约隐喻进入语言体系。这一研究对探究词语语义演变具有一定价值,结合语义学相关理论以及认知规律,于网络流行词语发展迅速的今天,可引导建构高质量网络语言和规范现有网络流行语。  相似文献   

5.
汪碧颖 《宿州学院学报》2009,24(4):77-79,103
试图从认知层面,即运用原型范畴化理论来解释语义模糊现象,从而为研究模糊语言提供理论依据,更好地了解自然语言。  相似文献   

6.
范畴既有静态性也有动态性,传统的语言范畴研究虽有一定范式,但存在一定的缺陷,即只关注范畴的构建,而严重忽略范畴是具有动态性的。在语言范畴下研究“语义”的动态性,可为范畴的动态性提供新的证据,同时,也能使语言范畴研究在方法上有所突破。文章以汉、英数量范畴为例,从类型学的角度,系统地分析了其语义内涵、语义功能的变化等,说明语言范畴的动态变化也呈现一定的体系性。   相似文献   

7.
文章首先对现代汉语补语进行语义范畴分析,同时得出现有补语分类存在的问题,然后对问题给予相关认知理论的解释与说明,最后提出补语研究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语义功能语法是重视语义、表达的语法研究理论。20世纪末《结构、语义、表达研究琐议———从相对义、绝对义谈起》的发表标志着这种理论的建立。汉语语法范畴与印欧语系语言相比有其独特性,所以其建构也就与印欧语系语法范畴的建立不同。时量范畴是汉语中非常重要的语义语法范畴,对其进行系统研究意义重大。《现代汉语时量范畴研究》对其进行的深入研究具有很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转义词的词义变化与人们的认知、联想能力有密切相关。其词义以中心意义为基础通过隐喻或转喻的映射而共有的某些属性向外不断扩展形成了意义语链。本文依据认知词汇学的范畴化理论和认知语义学内涵意义理论,论述转义词以中心意义为本意通过认知、比喻扣联想的方式,经济、高效扩展语义网络中内涵意义,灵活准确地体现词汇语用意义而实现其交际价值。  相似文献   

10.
范畴原型性与语义典型性是原型语义学中的两个概念。范畴原型性表现为能最大限度地抽象概括某一范畴的语义特征和属性,是人们对范畴的抽象认知;语义典型性表现为除某一范畴典型成员之外其他各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人们对各种范畴意义的具体认知。在语义研究中只有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意义分析更加完整。  相似文献   

11.
语义要受语言环境的影响。在语境的异化作用下,静态的语义会发生一系列变更,转化为言语意义,由“材料”而变为“成品”。具体表现为语义在语境中限定,语义在语境中逆反,语义在语境中偏移,言外之意在语境中凸现.  相似文献   

12.
韦兰芝 《南都学坛》2002,22(1):120-122
不同文化的人之间进行交流难免产生文化误解甚至冲突 ,分析不同文化之间的非言语语义 ,帮助跨文化交际者不断提高跨文化意识 ,自觉排除文化差异的干扰 ,能够保证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3.
词义发展演变是一种复杂的语言现象。本文以戏曲行业语为研究对象,以新旧词义为比照,通过观察分析戏曲行业语词义演变的两种类型,发现第一种是增加新义项,即通过多种引申方式在特定语言环境中所形成的意义约定俗成而产生词的新义项;第二种是新义取代旧义,即通过词义扩大、词义转移等在特定语言环境中所形成的意义约定俗成而产生新义,旧义随之消亡。  相似文献   

14.
实证分析了我国部分协同创新中心的知识分布结构、知识流动能力、知识整合能力、知识产出能力、环境优化能力对其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协同中心的知识产出能力是其创新能力的源泉,知识流动能力对知识产出能力和创新能力有正向影响,知识分布结构则起反向调节作用,环境优化能力和知识整合能力的调节作用没有显现。  相似文献   

15.
幼儿的语义载体与命题经常不能相互吻合 ,具体表现为 ,独词句阶段载体形式所具有的象征意义以及多词句阶段对图式和语块的过分依赖等。这是由于其内部言语大纲的各参数系统还未设定完毕 ,还需习得者通过对社会与环境的接触 ,不断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并逐渐掌握语言的各个功能。所以 ,语义载体反映了语言习得的动态特征。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一种复杂网络,语义韵是相似语义倾向的词同现连接关系体,因此更宜于采用词同现网络进行描写与研究。语义韵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相对稳定的两级网络结构, 有相应的两种语义弥散方式: 关键词节点与邻接词节点形成一种连接、发散状的密集核心,词节点之间较强的语义弥散产生了较为清晰、具体的基本语义;外围词节点通常形成集群,通过邻接词节点与关键词节点较弱地连接,弥散一种较为隐性的态度意义或交际目的,以延展、丰富基本语义。这一特征在更深层次上是一种认知与语用惯性,人类通常以关键词为注意点,以一种稳定、固化、相似的路径结构与方式认知语义韵。  相似文献   

17.
语言的模糊性在实际运用中的表现是多层面的,在语音、语义和句法都具有一定渐变性(Gradual)、模糊性(Vagueness)。本文作者旨从语义(Semantic)层面入手,运用语义场理论,对模糊语言的概述,本质,根源进行初步探讨,并讨论文化背景对模糊语言词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19.
搭配用法也是语言学范畴,特别是语义研究中一项不可缺少的内容,主要有形式层和语义层。在形式层存在着搭配合适与不合适的程度上的差别;在语义层存在着接受与不接受的程度上的问题。建立在英汉两种语言上的语义搭配比较对比研究,已成为中国英语学者目前的研究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20.
性别歧视语是男女地位不平等这一长期社会顽疾的外在症状。本文旨在通过从词形、词序、词义、称谓、描述等英语的语义学角度对英语中存在的性别歧视语进行分析,揭示出英美国家的女性地位降级和文化失语。本文同时也提出了通过使用性别中性词和对等称谓、调整词序、创造新词等语义纠正策略,可消除英语中大量存在的女性歧视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