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师专美术系素描课程的设置,具体反映为素描教学大纲,我们大纲设计的立足点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上.即培养初中美术教师.中学美术教学大纲规定:“中学美术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其美术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提高全民科学文化水平和素质.  相似文献   

2.
探索本土资源与教育的内在关系是现代教育一个新趋向。民间美术是民族文化的精神物化,是一种古老的智慧结构,也是科学理性意识经人文思想、伦理观念反复陶冶出的世界观的反映。通过对当地民间美术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本土文化的精神内核和浓郁的人文精神,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审美直觉。  相似文献   

3.
美术教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教育.本文探讨了如何通过美术教学,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以及美术的实践能力,达到能用美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完善人格.  相似文献   

4.
大学审美文化是大学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指能够提升大学精神、提高大学生的审美力与创造力,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文化。大学审美教育是实现大学审美文化价值功能的手段与途径,通过将具有审美意蕴与价值的文化施与受教者,使受教者的人文素质与文化品格得以提升。大学审美文化建构依托于课堂教育中的审美文化传承与彰显,依托于人文精神的培植,以及社会文化健康因素的浸润,使学生形成高度自觉的文化审美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5.
生态美学是生态学与美学相结合的一门新兴学科,突出培养学生的审美共生观。语文课程是高职院校的基础公共课程,在培养人文精神、提升道德素养以及具备较高的听说读写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实践证明将生态美学融入到高职语文教学中是基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技术工匠型人才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学生在国外的大学学习好,会学习,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成绩好并不等于能力强,尤其是应付社会的能力。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制定,美术课程越来越讲求学习活动的综合性;注重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因此,陶艺课教学已成为现代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陶艺课更有利于培养儿童的创新能力,陶艺教育为学校教育带来的生气,学生们不仅从中学到了陶艺的知识和技能,如果运用得当,不仅有利于学生智力的潜在创造能力的开发,而且更有助于学生动手能力、创造能力、艺术修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建筑学专业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通过建筑美术学习 ,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立体空间观念 ,提高创造力、审美能力 ,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8.
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应从多层面、用多渠道展开.而无所不在的隐性课程对学生的人文教育的作用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主要从隐性课程与人文精神的共通性去探讨通过隐性课程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路径,即从价值目标和技术工具两个层面探讨其应然性.  相似文献   

9.
杨森茂 《阴山学刊》2002,15(2):81-83
高师美术教育不能等同于高等美术教育 ,它虽然在课程结构上和美术学院有所差异 ,但基本沿袭美术学院体制。特别是教师的教学思想 ,现行高师美术教学中基本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 ,而忽视了美术教育教学方法的培养 ,忽视了全面的审美教育 ,制约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 ,应引起美术界和专家们的足够重视 ,以不断地教学实践 ,探索出一套适合高师美术教育教学的自身模式。  相似文献   

10.
浅谈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人文素质培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钰 《中州学刊》2004,(4):180-182
人文素质教育是一项旨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系统化、科学化的教育工程,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以人为本,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是时代赋予高等职业教育的使命之一.加强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人文素质培养,主要应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从思想观念上真正重视人文素质教育;增强和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开设好人文教育方面的课程;努力把人文教育贯穿到教育的全过程;在第二课堂中进一步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充分利用网络教育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11.
胡新 《社会科学家》2001,16(1):90-91
美术教育是指教育者通过美术手段 ,有机实施培养受教育者形成美术的整体性认识与创造能力的一种社会化行为。美术教育的目的 ,其一是培养专业美术家 ;第二是培养学生的文化艺术素质 ,其中的重点是美术欣赏教育。这便使得美术教育既要培养出美术的创作者 ,又要培养美术作品的消费者。  一、美术教育的特征美术教育的特征 ,包括空间直感教育 (即培养美术灵感 ,美术直感与造型感觉能力 )、启迪诱发教育(即培养道德情感、人格魅力 )和情感享受教育 (即培养审美欣赏意识与能力 )。1.美术教育的空间直感教育特征美术教育的空间直感教育特征是由…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中国美术史”是美术院校学生的专业必修课,对美术专业学生艺术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一直以来这门课程所具有的独特特点和作用并没有凸现出来。目前,“中国美术史”教学的“边缘化”现状已经逐渐引起美术教育界的重视,分析了“中国美术史”的教学现状、功能与作用,提出了要客观认识该课程教学的地位与作用、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完善教材内容、改注入式教学为研究型学习等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课程中,立德树人,协同育人,科学创新,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继续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挖掘高校课程思政资源,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作用.艺术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艺术教育在启迪大学生的智慧、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艺术俱乐部制教学改革将促进学科之间的审美融合,推动艺术与思想的碰撞,提高大学生的审美修养,促进大学生的心身健康.  相似文献   

14.
当前面临的全球化发展,对于高校理工科学生的人文精神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教育的最高目的是提升人的精神,20世纪以后,出现了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人为划分.从本质上说,人文与科学是相通的.高校如何培养理工科学生的人文精神,是进入新的教育高度的举措.本文从人文教育与人文精神的提出、重视德育、树立现代科技意识、利用好高校图书馆资源等方面阐述了高校理工科学生人文情怀的培养,旨在提升理工科学生的人文品质,促进理工科学生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5.
舞蹈艺术教育与多元智能的发展有相互促进作用 ,它有助于学生“自我身心智能、逻辑智能及时间空间智能、身体智能和人际智能、音乐智能、文学智能、美术及雕塑智能”的提高和发展 ;有助于学生认识世界 ,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 ,使他们的感情得到正常的宣泄 ;锻炼身体 ,增强人的体能 ,健美他们的体魄 ,提高其生活质量 ;提高审美能力 ,开掘人的创造潜能 ,塑造完美的人格。  相似文献   

16.
文本细读是实现文学有效传播的主要途径。只有细读经典作品,文学的魅力才能被发现。只有在细读实践中学生对文学的阅读兴趣和审美趣味才能不断提升。积极倡导细读经典文本,将文本细读的审美策略引入文学阅读实践中,才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才能有效地提高他们的经典文本细读能力,使经典文本的审美性和文化内涵得以凸显,创造性阅读的局面才能形成。  相似文献   

17.
人文性作为语文学科教育的特性之一,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学的感情,培养社会的思想道德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这是对语文教学人文性目标的准确揭示。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精神,作以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是以语文知识与语文能力的培养和以道德情操、审美情趣及个性发展为目标的领域 ,体现了人文精神教育的基本思想。重视学生的人文教育 ,才能进一步提高和增强国民自身素质的建设 ,让学生适应时代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艺术理论基础课在艺术教育中处于重要的地位,对于提高学生的艺术作品鉴赏力,培养审美能力,拓展知识结构,发展其想象力、创造力,促进学习、创新能力的提高,改善学生的心理素质都具有积极作用.作为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理工科类院校,艺术理论基础课等公共艺术课程往往是学生接受艺术教育的主渠道,由于学生在校期间所接受的人文社科类课程较少,且学生在中学阶段普遍缺乏艺术理论和美学理论教育,因此重视艺术理论基础课等课程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王先霈 《云梦学刊》2010,31(6):161-161
本教材供普通高等学校非中文专业教学使用,属于通识教育和人文精神教育性质,目标是突破单门学科思维的局限,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学生汉语语言文学素养,增强他们对古今美文所传达的优秀文化的兴趣和了解,培育其高雅的审美趣味,并对提升其人格修养产生有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