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一、引言 1、社会主义制度在人类历史上已经生存了70年。如何重新认识和评价这70年的历史,无疑是一个十分复杂而又相当敏感的大课题。现在流行着一种可以概括为“三论”的说法:一是“早产论”。认为本世界上半叶在经济不发达落后国家相继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一种历史选择的失误,社会主义制度应当产生于发达资本主义之后而不应在此之前。二是“屈从论”。认为社会主义制度在与资本主义制度共处、竞争的过程中,愈来愈呈现出屈从于资本主义的倾向。三是“补课论”。此论有两种含义:一曰“补资本主义的课”,一曰“补商品经济的课”,这两种补课论的精神实质实际上一致,都无非是以现代资本主义所拥有的制度和财富作为价值判断标准来衡量当代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意识形态创新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从知识社会学角度考察了国家意识形态的政治功能,以及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执政党进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创新的矛盾与必要性,并运用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方法,系统地考察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执政党进行意识形态话语创新的三个阶段,它们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三个代表论”。通过这一历史考察来揭示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历史特点与意识形态转型的基本趋势。  相似文献   

3.
<正> 一部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史,就是一部探讨、认识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理论求索史。再现这些思想的发展轨迹,探讨其生命与活力基础,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国情论”产生和形成的历史线索 “国情论”的产生,可以追溯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早在大革命时期,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就以从原则出发,无视国情,主观与客观相分裂为特征,严重危及了革命的前途。在这一历史条件下,毛泽东等同志敏锐地认识到了不了解中国国情就不可能领导中国革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五大报告在强调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同时,进一步突破了在所有制问题上的认识误区,确立了非公有制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基本属性,从而实现了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从“对立论”、“补充论”向“共同发展论”的转变。这种转变,不仅显示出一种理论上的突破和创新,而且还展示着一种历史的发展机遇,在这一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5.
深化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 ,要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历史发展形态特征上科学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双重历史定位。在现实社会主义的历史定位问题上 ,要深刻认识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从社会经济基础的历史发展形态看 ,当今现实社会主义将长期处在“资本形态社会主义阶段” ,这是我们认识当今“一球两制”条件下社会主义的又一重要的方法论视角。从现阶段基本国情看 ,我国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6.
在近几年来开展的关于“异化”问题的讨论中,出现了这样一种异化论,这种异化论认为,社会主义不但有异化,而且必然异化。因为社会主义异化的根源不单是旧社会的痕迹和外来的影响,而且是从“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中产生出来”的。这样,马克思用来揭露资本主义的用语,现在被社会主义异化论拿来说明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了。这种异化论把好多现象用异化来概括,提出了从思想、政治到经济都存在异化的社会主义全面异化论。提出这种理论的同志把他们这种异化理论称之为“马克思异化论”,并从马克思那里找来了根据,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可是谁都知道,社会主义消灭了私有制也就消灭了异化,这是马克思一贯而明确的观点。一种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异化论”,怎样能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世界政治局势的起伏,“民主社会主义”被说成了一种神话,以至于在一些原来由共产党执政的国家也转而挂出“民主社会主义”的牌号。这就提出了一个需要认真回答的问题——如何从历史与现实提供的经验来认识“民主社会主义”的本质,怎样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立和斗争中划清同“民主社会主义”的界限?本文所论,就是还这一神话于现实。  相似文献   

8.
我国流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念 ,存在着明显的认识偏差 ,即“市场工具论”这种错误认识。所谓“市场工具论”即是将市场视为资源配置的工具或手段 ,由此断言市场经济与社会制度不相干。“市场工具论”有两个思想来源 :一是新古典经济学的“资源配置中心论” ,二是东欧的“市场社会主义”理论。这两种思想都是片面和狭隘的。“市场工具论”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是导致市场秩序混乱的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9.
《论社会主义的企业模式》一书是由蒋一苇先生从 1979年起近 10年的 2 7篇相关论文组成。该著作勾画出企业与国家、企业与职工、企业与企业等基本关系 ,并强调了在自己的理论观点中大体分“企业本位论”、“职工主体论”与“经济民主论”三大部分 ,但最终出发点和基础还是“企业本位论”。该著作是一部专门讨论企业模式的著作。实际上 ,“社会主义的企业模式”这一概念本身就是一个创造 ,因为这一概念不可能在马克思经典著作、毛泽东著作中找到现成的答案 ,更是一个无法在西方经济学中照抄照搬的概念。该著作的开拓性与学术贡献主要表现在以…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下召开的,十四大报告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确定了一个总体大纲。我们要全面地理解这一建设大纲的实质,应从下列六个方面进行把握。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就是“三论”——“换论”、“摸论”和“猫论”。“换论”就是换脑筋,解放思想。邓小平同志曾  相似文献   

11.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这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根据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得出的科学结论。然而,近几年来,在我同的“现代社会”的论调,即“趋同论”。受了“趋同论“影响的人也问道:当今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为了各自的生存,相互借鉴了对方会制度”呢?看来,对于“趋同理”的内容及其错误,它的根源和实质做一番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趋同论”是资产阶级害怕无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如何巩固和发展它,用什么方式推动它不断前进,也就是说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究竟是什么?对于这样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认识和解决,经历了一个极为曲折的探索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历史阶段。这就是:从本世纪30年代斯大林提出的“和谐动力论”(或“一致动力论”),到50年代毛泽东提出的“矛盾动力论”,再到70年代末邓小平提出的“改革动力论”。  相似文献   

13.
龚育之同志1988年6月2日在《文汇报》上发表的《思想解放的新起点》一文中提出一个引人注目的观点:生产力标准就是“猫论”。其理由是:第一,从邓小平同志提出“猫论”的背景看,当时是针对社会主义农业经营管理应采取哪种具体形式而言,根本不涉及选择社会主义还是选择资本主义的问题。第二,从历史的长过程看,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优谁劣  相似文献   

14.
关于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问题 ,马恩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 ,提出了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可以跨越资  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进入社会主义的理论。但是 ,至于跨越后处在落后状态的社会主义如何建设和发展的问题 ,马恩则不可能提出现成的方案。邓小平在总结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针对象中国这样落后的国家取得政权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发展了马恩的“跨越论”  相似文献   

15.
一个国家社会制度的确立,归根结底是由该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的,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国走社会主义道路也是如此,绝不是哪个人或哪个社会集体任意选择的结果.而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散布社会主义“早产论”、“历史误会论”,这种舆论说穿了,就是否定社会主义的现实性和必然性,从而否定社会主义的历史合理性和它的正确性.江泽民同志在国庆四十周年的讲话中明确地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总结近代中国社会的历史,特别是总结四十年来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得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生活论──哲学的未来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论是在消灭了阶级对抗的社会主义历史条件下,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要求而出现的一种新哲学,它既符合哲学发展规律,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新阶段。这种新哲学以保守的辩证法为其根本特征,把“和”(差异协同)当作自己的核心范畴和根本原则;其基本内容则由“人论”、“文化论”和“历史论”的三大部分构成。一在世界哲学典型的意义上,通观西方哲学从古到今的发展历史,我们可见,它的实际上经历了三大发展阶段——存在论,认识论和实践论。(-)存在论阶段西方哲学肇始于对存在问题的思考,由此形成了其最初形态—…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理论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本质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三个方面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历史性课题,从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确立了真理与价值相统一的科学社会主义现。二十年来我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充分证明了这种科学社会主义观的生机和活力,使它成为社会主义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历史上最高类型的民主(下简称“最高论”),是有关教科书和辞书的通用提法,也是科学社会主义民主理论的重要观点。笔者愿以在教育和认识中对这一表述局限的几点思考求教于同道。一、“最高论”模糊国体与政体两方面民主的联系和区别,导致实践中对民主政治建设的淡化  相似文献   

19.
吴炫在《文艺争鸣》1997年第1期撰文认为,由物质的增长和精神的下降这一停论所引发的历史乐观论和历史悲观论的争执,实际上是由历史进步论制造的割裂性思维投入历史观照的结果,其直接后果是既肢解了历史,又不可能为历史转型贡献有效的方法。用“中性”的立场去看自然、人类、文化与文明特质及其相互关系,就可能会导致一个新的历史观的提出,即“历史不同论”。“不同论”认为,自然界与人类世界是两个“不同”的世界。由于“不同”就是人和自然的关系.自然与人通过“不同”双双显出对等地位。进一步说,自然界的万事万物的“差异”之…  相似文献   

20.
关于杨献珍同志的“综合经济基础论”,最近已有不少同志写了文章,作了批判。因此本文不打算全面批驳他这方面的观点,只想就其“综合经济基础论”的阶级实质问題,作些分析。杨献珍同志的“综合经济基础论”的基本观点,就是认为我国过渡时期(这里所说的过渡时期,是专指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即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一时期。以下均同)的经济基础,是由五种经济成分或四种所有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