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8世纪的俄国启蒙哲学张百春关键词启蒙运动启蒙哲学东正教改革革命物质运动农奴制对于整个欧洲来说,18世纪是启蒙时代,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启蒙运动都有自己的特点。就对整个世界的影响来说法国启蒙运动更引人注目些。不过,18世纪德国和东欧的俄国的启蒙运动对本民...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孔狄亚克逝世二百周年,兹撰此文,以资纪念。 一 十七到十八世纪,欧洲发生了资产阶级反封建制度的革命,而“哲学革命也作了政治变革的前导”(恩格斯:《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十八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和唯物论者是法国大革命的先驱。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更坚决地贯彻了唯物论的路线,成了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机械唯物论中最彻底的形式,是当时最先进的哲学派别,在唯物论发展史上有着特殊地位和重大功绩。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中后叶,西方学者对黑格尔承认哲学的重新发现和全新诠释,不仅颠覆了黑格尔作为主体性哲学集大成者的传统形象,而且发掘出黑格尔内蕴的一种后现代主义的激进色彩.一般来说,黑格尔承认哲学的提出主要缘于对启蒙所倡导的主体性立场的反思,黑格尔主张从个体的“我”走向交互承认的“我们”,这是他对启蒙现代性规划开出的一剂“主体间性”药方.黑格尔推崇在思想深处爆发革命,而不是引向现实的实践,因而无论语调如何激进,他的理论基点就决定了其承认哲学本质上的保守性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杜威的哲学具有倡导科学与民主的特色,这种特色与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目标契合,当杜威五四时期到中国访问时,对"五四"给予高度评价,他也由此受到广泛欢迎.杜威在政治上停留于改良主义,当新文化运动由启蒙转向革命时,杜威开始受到批判.杜威强调现实生活和实践在哲学上的决定意义,实践的目的是改善人的生活,强调哲学所研究的世界是人所面对的现实生活世界,强调个人的发展是一切人的发展的前提,个人利益要服从社会利益.这些主张与马克思主义有着共同之处,全盘否定杜威可能导致否定马克思主义,在理论上造成混乱.研究杜威哲学对于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传统哲学以及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意识形态"作为启蒙的产物,从一开始就与启蒙纠缠在一起。马克思对于自我意识哲学、法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意识形态批判,同时也是对于启蒙以来的平等、自由、博爱等价值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现实表现的反思。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作为其对于启蒙"治疗"的重要一环,体现了马克思对于启蒙遗产和精神的继承,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哲学的本质是后启蒙的。  相似文献   

6.
德国从19世纪以前的一个落后的封建国家一跃而变成了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世界科技中心,是多种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哲学特别是自然哲学通过对科学的启蒙以及与科学的紧密结合成为德国科学发展的先导.哲学又通过对教育因素和民族因素的注入,进而通过教育革命和民族主义促成了德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  相似文献   

7.
《启蒙辩证法》对启蒙的反思致力于揭示启蒙的情感根基.启蒙就是彻底而神秘的焦虑,启蒙源自一种深层的恐惧.在启蒙、主体性蕴含着的焦虑中,主体与客体的距离是关键:疏远是消除焦虑与恐惧的基本策略,是撇开个性、特殊性而普遍化的关键所在.哲学、宗教、神话、巫术作为消除焦虑与恐惧的方式,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启蒙不再与神话、诗完全对立,而是包含着某种神话.启蒙暗含着的主体化策略有贬低世界和把世界理性化两种形式.它们都具有深层的情感根基,都是焦虑与恐惧的表现.启蒙对自身情感基础的解释不是为了否定启蒙,而是进一步唤醒启蒙,因而是启蒙自身推进的体现.它表明启蒙仍未完结,哲学仍富有批判性力量,尽管这样的哲学不再与神话和诗完全对立.  相似文献   

8.
传统道德现代化是百年中国文学的核心命题.自五四文学革命以来,中国文学的传统叙述,一直笼罩在启蒙主义线性时间哲学虚构的社会"发展"神话与历史"进步"理念当中.这种启蒙的思想意理,造成中国作家对传统的理解和把握,存在着政治化约的简单化行为;作家们主要从社会系统而非文化系统来看待传统、决定自己对传统的态度,背离了启蒙作为文化系统工程的主旨.当下中国文学的传统叙述,需要反省五四启蒙主义的缺失,回到现代人文理性的"新启蒙"立场上来,重新建立一种具有"当代"和"中国"气象的审视传统的思想视野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1987年一个秋晴的日子,我访问了武汉大学哲学系萧(?)父教授.在一间塞满古今书籍的工作室里,萧教授热情地接待了我.他思路敏捷,谈锋甚健.由于访问前我已搜读了他近几年发表的有关论著,因而大体能捕捉他的思想脉搏.近两小时的畅谈之后,我以问答形式实录了这次访谈的内容.葛雍:学术界有些学者在国内外撰文,介绍我国80年代文化大讨论中出现了“儒学复兴”、“彻底重建”、“西体中用”和“哲学启蒙”四大派,而以您作为“哲学启蒙”派的代表.请问,所谓“哲学启蒙”的内涵是什么?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发动了突破形而上学的哲学革命是学界普遍认可的基本结论,但是对其哲学革命的发生路径和方式却是众说纷纭.吴晓明教授从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存在论基础入手,澄清马克思哲学革命及其当代性质问题,并将全部现代形而上学立足其上的基本建制指证为通过主体性之被规定的"意识的内在性";马克思对意识内在性的瓦解过程,正是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发生过程.对于吴晓明教授指称的马克思贯穿并瓦解"意识内在性",郝亿春先生于<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第3期发表的<马克思哲学中的"意识的内在性"问题>一文中提出了商榷.然而在笔者看来,郝先生对马克思哲学革命与意识内在性问题之关联的理解存在诸多谬误.由此,笔者特撰本文与郝先生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1.
殷鸣放 《理论界》2009,(5):118-119
启蒙是现代哲学的一个中心问题,也是不可回避的问题.福柯从现代性的视野出发,通过对康德启蒙观的创造性解读来阐述自己的启蒙观,赋予启蒙以现代性的意义.本文试图从福柯对启蒙所作的本体论阐述以及启蒙与现代性的关系,来对福柯的启蒙观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2.
启蒙哲学是张扬人之主体性的哲学,通过对《启蒙辩证法》文本的爬梳,可以厘清启蒙存在走向自我毁灭以及超越启蒙之启蒙的双重辩证法.主体性视角下,启蒙的第一重辩证法表现为神话已是启蒙,启蒙倒退为神话,主体性在这个过程中得以逐步确立,但在世界被彻底启蒙的同时,主体性反而走向了衰弱.尽管如此,霍克海默和阿道尔诺对启蒙的批判并非意味着对主体与客体框架的放弃,而是通过文本本身这样一种批判性的反思形式,使我们重新实现主体的再启蒙,完成对自命为启蒙的虚假的启蒙的超越.在主体性解放的意义上,启蒙的第二重辩证法才得以显现.  相似文献   

13.
江怡 《河北学刊》2006,26(6):48-52
后现代主义的产生为西方哲学带来了一场思维方式上的革命。从后现代的视角观察,现代西方哲学以张扬理性为特征,而当代哲学则更为关注现实问题。后现代主义的重要现实意义是重新定义和解释了西方哲学传统中的启蒙概念,并以反对理性在人类生活中的霸权地位而成为一种新的启蒙。  相似文献   

14.
本文阐述了著名学者萧(?)父先生力求以中国启蒙哲学专题研究作为解决“传统与现代化关系问题”的契入点和路径,揭示“以古代文化长期积累为背景的传统文化向现代转化”的内在根据和环节,不仅对启蒙哲学的概念作了新诠释,而且对中国启蒙哲学的阶段历程及中国启蒙哲学精神作出了新概括和新探索.萧(?)父先生的这一专题研究,是他数十年学术人生寻求传统与现代的历史接合点的“再思索”与“新开发”.  相似文献   

15.
胡绪明 《兰州学刊》2007,(12):12-14,11
《启蒙辩证法》指证了启蒙理性囿于自身蕴含的抽象的同一性原则,从而使得作为神话"祛魅"之进步观念的启蒙理性倒退为神话的启蒙逻辑的"二律背反",其结果导致了启蒙理性的"滥觞":启蒙理性成为非理性.《否定辩证法》旨在以概念的非同一性消解启蒙逻辑的"二律背反"困境,洞穿了启蒙理性抽象的同一性原则作为传统形而上学统治权力之秘密.《否定辩证法》是对《启蒙辩证法》之真正的逻辑承续,这种逻辑关联在本质上提示为启蒙逻辑的"二律背反"与形而上学统治权力之间的共谋关系,而其哲学根基就奠基于抽象的同一性原则.  相似文献   

16.
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中国,批评启蒙或现代性已经成为一种哲学的时髦。与此相反,文章试图从事一种建设性的工作:首先阐明什么是启蒙,并针对批评者的批评为启蒙进行辩护,然后对现代与后现代(或前现代)的对立提出质疑,并说明启蒙在今天意味着什么。  相似文献   

17.
康德的公共理性理论不仅具有道德哲学的意义,更具政治哲学的价值,它集中体现了现代政治哲学的核心范畴。康德将公共理性置于启蒙的论域中,凸显出自我与公众作为现代政治哲学的两项根本要素。其中自我的启蒙展现出现代政治哲学的自由价值,公众的启蒙凸显了人民与世界公民的理念。在此基础上,公共理性取代传统的国家理性观念,强调理性的权威,抑制权力的恣意。经由公共理性观念,人民主权观念与普遍人权观念能够得以有效的关联,从而突破现代世俗化进程中所形成的资本-民族-国家体制,形成世界共和国的理念。从国家理性演化为公共理性的概念进程凸显了康德政治哲学的哥白尼革命的典范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生活于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的马克思深受启蒙思想影响,理解马克思哲学需从其对启蒙传统的批判继承角度出发。马克思对启蒙的扬弃立足于三个层面:以全面整体性地超越"当代现实"扬弃了启蒙哲学对现代世界的论证;以实践活动或感性对象性活动原则扬弃了启蒙的理性自由原则;以人的科学和自然科学相统一的历史科学扬弃了启蒙唯一信赖的自然科学方法。这一区分有助于理解马克思哲学的理论内涵、精神实质及其思想史意义,进而敞开其与现当代西方哲学的批判性对话,使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问题得以凸显。  相似文献   

19.
当代美国新实用主义哲学、后现代哲学的重要代表罗蒂,试图清除西方启蒙理性形而上学的地基,在当代为西方启蒙政治理想替换更加实用的新地基,以阻止马克思政治哲学对启蒙政治理想根基及整体的动摇,尤其是要重点阻止“马克思的幽灵”对当代西方社会政治的强力批判,进而实现其希望的自由主义乌托邦,并因此与马克思的现代性社会政治批判发生理论碰撞.罗蒂对马克思社会政治哲学的现代性批判也有所认同,其有限肯定主要是体现在对《共产党宣言》的理解中.但其有限肯定是为了根本否定.从根本上说,罗蒂后现代政治哲学与马克思现代社会政治哲学是异质性的,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价值观也是相悖的.  相似文献   

20.
十八世纪末,在法国发生政治革命的同时,德国发生了哲学革命。和法国启蒙思想家们批判宗教、反对十七世纪的“形而上学”的斗争相呼应,康德高举“理性”的旗帜,用他的三个“批判”构成了一个“真”、“善”、“美”统一的批判哲学体系,推倒了陈旧的莱布尼茨——伏尔夫“形而上学”,打击了神学,从而在德国开始了一场反封建的哲学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