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聚居于海南藏族自治州倒淌河乡蒙古村的蒙古族 ,在这一藏族聚居区域内的蒙古族村落呈现出一种特殊的人文景观。本文试从民族学、历史学角度对该村蒙古族族源进行了考释。  相似文献   

2.
北宋后期,在政府大力招抚的民族政策影响下,河湟陇右地区诸多吐蕃部族相继内附而变为熟户,纳入北宋王朝统治之下。还有一部分吐蕃部落族帐受抚绥优待政策之感化,自愿归顺北宋,接受其统治。吐蕃部落族帐的内附,促进了藏汉经济文化交流以及西北边疆的开发,在藏汉民族关系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自唐宋以来 ,青海湖湖区和湟水流域一直是吐蕃部族的聚居地带。迨明代中期 ,环绕着青海湖搭起的吐蕃族帐 ,星罗棋布 ,生齿日繁 ,“素号乐土”。湟水流域是北宋时期吐蕃口角厮口罗地方政权的腹里之地 ,这里川谷肥沃 ,河溪纵横 ,傍河两岸的吐蕃农舍连带密集 ,人丁繁夥。明初青海地区基本上是以招抚方式纳入大明版图的 ,故免受战争的破坏 ,农业、畜牧业持续发展。青海吐蕃经济的繁荣与富庶 ,引起西北诸番的垂涎。正德四年 (15 0 9年 ) ,蒙古鞑靼部自河套侵入青海湖区 ,并以此为据点 ,不断掠夺邻境诸番部。鞑靼部轮番占据青海时愈 80年 ,这期…  相似文献   

4.
吐蕃王族族源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藏族历史的长河中,吐蕃王朝对藏族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吐蕃王朝建立以后,一个统一、强盛的藏族开始著称于世。因此,吐蕃王族族源的研究,向来为学者们关注。 关于吐蕃王族族源,过去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源出印度说,二是源出西羌说。 有些藏史记载,佛陀在世时,曾预言西藏将有人类形成,并预言菩萨猕猴和罗刹女结合繁衍出藏人;又有说第一代藏王聂赤赞普来自印度的释迦族或乌仗那王族。这种观点受到大多数藏族学者的否定。他们指出,佛陀出世之前,西藏的历史篇章早已揭开,并非佛陀寂灭之后西藏才有人类。考古发掘成果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聂赤赞普出自印度之说本有菲薄藏区之嫌,殊难令人信服。为什么西藏的赞普不可能出自西藏本土呢?  相似文献   

5.
昭武九姓族源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昭武九姓历史、文化及其与月氏的关系后认为,昭武九姓是一支独立民族,具有悠久历史,并非月氏人后裔,并就历史文献中出现这一错误记载的原因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6.
有明一代,西域回回人在中原与瓦剌的政治、经济交往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马克顺即为他们中的代表人物.他谙熟明廷与瓦刺间的外交事务,身兼瓦刺平章与明朝都督佥事之职,多次以瓦刺正使身份率使团进入中原.土木之变后,他以其特殊的身份往来于明廷与瓦刺间,最终促使事件得以和平解决.  相似文献   

7.
8.
蒙古族是热河地区主要民族之一。本文揭示了元、明、清时期该地区的蒙古族与其他民族间军事争战,造成经济萧条,民不聊生。在和平时期各民族间互助合作,促进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9.
塔尔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自明代万历年间建立后,随着明朝“多封众建”政策和卫所制度的推行,“西宁十三族”成为明朝纳马番族;万历之后,随着西宁番僧纲司的建立,西宁十三族逐渐分化重组,最终成为塔尔寺的寺属部落,史称“塔尔寺六族”.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对三江平原地区近30年来的考古发掘和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梳理,并从地域民族考古学的角度对这些成果加以分析和横向对比。通过民族学、历史文献学和历史地理学对考古发掘的成果和考古调查的成果进行综合研究,能够使我们深刻理解三江平原地区掩埋在地下的古代文明的遗迹与古族的形成、发展、融合、消亡的过程。三江平原是肃慎、挹娄、勿吉、靺鞨、女真一系的民族发源地。  相似文献   

11.
中国穆斯林素称自己属伊斯兰教逊尼派哈乃斐教法派别。本文认为 ,从明代开始 ,哈乃斐教法从“法”的范畴走向“俗”的领域 ,具有中国本土的特点。清代苏非派产生后 ,教法从“一元”演变为“多元” ,成为一种“内行外明”的礼仪制度 ,中国苏非派穆斯林遵行的教法是融苏非主张、本土习俗和哈乃斐教法为一体的一个“综合体”。  相似文献   

12.
明清时期广西城镇商业网络研究论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明清时期,伴随着邻省经济性移民的大量涌入,地处西南边疆的广西农业、手工业商品经济日趋活跃,出现了一批以商业贸易为中心的城市与口岸。于是以它们为核心,依托所在江河流域构建了四个相对独立的具有明显区域性经济和文化的城镇商业网络。但缘于内向型经济格局的制约,加之地理的封闭和特定的生存环境,直至19世纪末,广西仍未形成全省统一性的城镇商业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13.
明代对西北藏区实行的僧纲制度是其管理藏区事务的一部分,也是明代对汉传佛教采取的僧官制度在西北地区的扩延,明把西北地区看作是经营整个藏区的示范区,不少政策首先是在这里推行后才向藏地纵深地带延伸的,因此,研究它在安多地区实行的僧纲制度对研究明代藏族史有一定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14.
明代是广西商品经济史上的重要时期,值得深入研究。本文从食盐、农产商品、手工业商品、土特产品几个方面考察了明代广西商品流通态势。由于明代统治者重视经济的发展,作为边疆地域的广西,农业、手工业都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长足发展,达到了一个新平台。由于交通网络的成熟,促进了广西商品的发育,而商品的流动多是依托以珠江水系,广东是商品流向的主要区域,形成了人们所说的“无市不趋东”的商品流通格局。  相似文献   

15.
明代总督之制,始于西南。本文在对明代30余任西南总督的统计基础上,探讨了总督置罢、事权授予、辖区大小、任期长短与西南民族地区社会冲突之间的内在联系。文章提出,西南总督之暂设,以及西南民族社会冲突主要依托西南数省之力调控,皆反映了明中央王朝重北轻南的边疆战略思想。西南总督之设,虽有维护边疆民族地区统一和稳定之意义,但大军征讨所带来的破坏与影响至为沉重,是为史鉴。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将明代史料中安多藏族部落的汉文资料———分别隶属于明代“西番诸卫” ,析为七卷 ,为安多藏区部落史这一国际藏学研究中的薄弱环节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将明代史料中安多藏族部落的汉文资料——分别隶属于明代“西番诸卫”——析为七卷分期连载,为安多藏区部落史这一国际藏学研究中的薄弱环节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18.
本文借助历史文献史料,对土鲁番与明朝之间的关系作了一些梳理。认为二者关系的建立加强了土鲁番与中原经济的联系,促进了西域地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明朝在乌思藏、乃至整个藏区管理政策的形成与发展是分为三个 阶段的,而每一阶段都有各自的特点。从总体上看,明朝的治藏政策是向着越来 越严密、完备的方向发展的,这是随着对藏区形势的不断深入了解而进一步调整、 变通的结果。明朝管理藏区政策的独特之处在于继承元朝有效治理政策、继续 "僧俗并重"的同时,更加注重并有效发挥了朝贡贸易这一经济杠杆的作用,以空 前紧密的经济联系巩固、发展了自元以来形成的中央王朝同西藏地方的政治隶属 关系,使明朝的政令得以顺利地在藏区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20.
关于明代西北民族地区土地所有制的结构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西北民族地区土地所有制结构,是以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为主体,多种封建土地所有制同时并存和发展的。本文对此进行了全方位深层次的剖析,认为此时的土地所有制结构具有区域性、延续性、复合性、庞杂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