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8 毫秒
1.
贾剑秋 《兰州学刊》2005,(3):284-286
当今中国文化潮是汇聚了多元社会潮元素,带有鲜明后现代特征的大众流行文化潮.大众化的文化发展趋势影响文学创作和存在形态.因此,文学在文化潮中嬗变.文学的价值观、审美标准、文学模式、文学创作群体以及文学表现手段都顺应文化的变迁而发生重大变化.对应这些变化,应重构文学批评体系,立足大众化开放性立场,建构新的文学价值观、审美观,拓展批评视阈,调整批评姿态,重建批评话语.  相似文献   

2.
1930年代初,瞿秋白投身左翼文学运动,为中共夺取文化领导权而工作。他积极推行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倡导文艺大众化,评价鲁迅以树立革命文学的典范,这构成了他的策略性文论的基本内容与批评标准。  相似文献   

3.
当代文化批评的修辞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精神殖民化”现象存在,他者话语进入言语结构,当代文化批判往往呈现乌托邦特征。阐释只能达到公共含义层,意图的私有化令阐释无法彻底。本文认为修辞批评是当代文化批评的取向,当代文化批评的修辞策略正在于促成文本、作者、阐释者的多元对话。对话性修辞批评要求批评与文本的意义内核交锋,是双向言说、异声同啸而不是自说自话的独语,这样批评才能显示其创造性。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提出文艺大众化的,恐怕就要算左联了。左联成立之后,就将文艺大众化作为其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左联执委会认为:“只有通过大众化的路线,即实现了运动和组织的大众化,作品、批评以及其他一切的大众化,才能完成我们当前的反帝反国民党的苏维埃革命的任务,才能创造出真正的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①因此.几乎与左联成立同时,左翼作家就在《大众文艺》上发表了一组文章,讨论文艺大众化问题,此后,又曾展开过第二次讨论。这是因为“大众化”与左联成立的目的,左联认为的艺术方向、服务对象等是紧密联系在一…  相似文献   

5.
建国以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阶段;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阶段。研究建国以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历史进程得出的主要启示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文化使命;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路径是教育和自觉相结合;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前提。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捍卫和巩固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权的时代要求是:必须从战略高度考量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权建设;必须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确立并坚持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  相似文献   

6.
五年前,据说当郭小东在《广州日报》发表《没有批评》一文时,善于发现优势的一些广东批评家如被人说穿了没着衣服的皇帝那样愤慨。其实,对《没有批评》的非学术性反应本身已经兜出批评者的家底。所幸的是这种反应在广东青年批评者中还不多见,也许这一群的声望和地位尚未形成对这种断然否定的特别敏感。我们操作批评时要求对象必须具备承受力而对批评进行的批评时却不作自我要求,这是一种十分滑稽的精神现象。支撑《没有批评》的论据都是一些泛论据,大体是:批评者跌入了人际关系的功利国,缺乏独立的人格精神和历史自觉、没有形而上的…  相似文献   

7.
朱光潜的《谈美》、《孟实文钞》是京派学者型文艺批评的代表作。朱光潜的谈文论艺的说理文融汇中西批评文体,结构上采用西方论说文的思维方式,表现上则借鉴中国传统批评的直觉化与形象化,以文学形式表达言说内容,既博识又精鉴,既抽象又具体,既说理又抒情,絮语漫谈而又条理畅达,富于理趣和谈话风,对批评文体建设具有普遍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抗战时期重庆文学理论批评,兼具区域性与全国性的双重属性,且以后者为主。其理论批评发展的基本特点和共同倾向有以下几点:其一,文学社会功能的强化;其二,文艺大众化的创作方向;其三,现实主义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逻辑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化是大众化的理论前提,大众化是中国化的根本目的;时代化是中国化的客观依据,中国化是时代化的理论总结;大众化是时代化内在要求,时代化是大众化的内在活力.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体现了理论必须联系实际,理论必须联系时代,理论必须联系群众这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和要求;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在中国的表现形态的科学总结,为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提供了方法论指导;是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必然要求,也是引领中国社会进步和推动党的事业发展的根本前提.  相似文献   

10.
董志刚  张春燕 《理论界》2008,2(1):112-113
大众文化被认为是现代工业化社会的特殊产物,但作为西方文明的延续形态,也自然有其根源,在柏拉图的著作中就可见其端倪。柏拉图对艺术的批判,不仅是从其产生的原理上而言的,实际上也是针对着艺术在一定时期所表现出的一种特殊形态,即大众化,并对此提出了严厉的抨击,指出其种种危害。这种大众化虽非产生于工业化社会,但也可称为工业化社会大众文化的一种原生态;柏拉图的批评也可称为今天大众文化批评的先声,从中我们也可获得认识大众文化的一种历史性的维度。  相似文献   

11.
郭小香 《理论界》2011,(3):89-91
马克思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蕴含着丰富的理论大众化思想,是指导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真理。艾思奇是中国引领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以《导言》的理论大众化思想为指导深入分析艾思奇的哲学大众化运动,发现艾思奇取得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运动巨大成功的原因是他在开展哲学大众化运动时做到了《导言》中理论大众化思想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从实践性的角度来看,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本质要求和必然追求。当前城市社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需要考虑的问题包括大众化传播平台的现代化和立体化、大众化传播主体的群体特性问题以及大众化传播方法的灵活性问题等。城市社区实践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建立大众化宣传普及的专业化队伍,建立健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长效机制,创新大众化的载体建设,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话语体系的生成,构建社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基地"。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要求。如何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目前我们应该重点研究的问题,本文认为,进一步提供学理支撑是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提,语言表达的通俗化、群众化是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方式,宣传形式的多样化是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途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归宿。  相似文献   

14.
1998年10月由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潘鲁生所著《民艺学论纲》,可以说是迄今为止国内出版的第一部以民艺学为独立研究对象的理论著作。它首先从民艺研究的对象、方法、品类入手,论述了“民艺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就如何建立民艺学的科学体系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同时,对中国民艺思想的源流、品种、形态、审美特征、传播方式、文化比较,以及如何保护和发展我国的民艺传统等一系列学术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民艺学论纲》一书,是作者潘鲁生的博士学位毕业论文,作为一位青年学者,他的治学道路是不平坦的。他生于山东…  相似文献   

15.
正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与命运。大力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创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断巩固、人民群众政治信仰不断坚定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政治任务,是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时代课题。自党的十七大提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重要任务以来,学界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课题给予了极大关注,取得了较为丰硕成果。其中,山东省重大理论与实  相似文献   

16.
王烨 《江汉论坛》2006,2(2):122-125
40年代新文学大众化的讨论,是产生于抗战语境内的一种欲望话语,它隐喻新文学进步的启蒙意识形态,导致对民间及其它文学形式的压抑。当时,它受到一些民间与大众话语的批评和反对。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独特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革命和建设都需要马克思主义,而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力量源泉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毛泽东曾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行了开创性的探索并做出了独特的贡献。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概念的阐述、服务对象的回答、大众化的动力解释、平民话语权的论述。学习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想,对于现在及今后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须臾也离不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实践发展的客观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逻辑前提和基础。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在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中、在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19.
由赵树理实际创办、负责的《说说唱唱》月刊是建国初年"新的人民的文艺"实践中独特的却又多遭物议的尝试。它负载着赵树理将乡村"旧文艺"合法化、现代化的雄心。"眼光向下"、转向下层阶级日常生活、推动说唱形式突入所谓"文艺界",构成了《说说唱唱》在重建"旧文艺"方面的主要努力。然而赵树理在两个层面上的问题为《说说唱唱》带来麻烦:一是他奉"旧文艺"为正宗的观念与实践冒犯了精英文学,二是他不明就里地被卷入文艺界的"周(扬)、丁(玲)之争"。最终在接连不断的批评与胡乔木、丁玲的压力下,赵树理事实上被迫退出《说说唱唱》,该刊逸出旧轨的"旧文艺"的现代化也陷入停顿。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基础的本质要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社会成员结构的变化而发生主题转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顺应社会阶层的新变化,使其创新路径更具有针对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