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国家实施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讨论Mar外部性和Jac外部性对产业发展的不同作用,探讨在实施产业专业化、多样化与产业增长之间的关系,寻找陕西产业发展思路。利用陕西省32个行业的面板数据,以一阶差分广义矩估计的方法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分析陕西省产业专业化程度和产业多样性对陕西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陕西省产业中的Mar外部性和Jac外部性对产业产出均有较强的影响,但作用方式有所不同,Mar外部性对产业当期产出有较显著的正向作用,滞后一期对产业产出有较显著的负向作用;Jac外部性对产业当期产出有显著的负向作用,滞后一期对产业产出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产业产出与前期产业产出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产业产出与劳动力的当期值有正相关,产业产出与资本及资本滞后一期显著正相关,经济环境对陕西产业产出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2.
研究油气资源开发与陕西区域经济增长的关联效应,对陕西油气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以及陕西区域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利用陕西省2007年投入产出表,对陕西油气资源行业的投入效应、产出效应、产业关联效应以及收入分配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油气资源开发行业特别是下游的石油化工行业具有较高的产业关联效应,能较好地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可获得的统计数据,对于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从技术创新投入、技术创新产出和技术创新环境三大方面提出了18项指标的评价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发现总体规模、相对产出和相对投入为主要成分,揭示了各区域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差异与原因,并采用聚类分析法,对我国区域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类别判断与分析.  相似文献   

4.
采用综合指数评价法,对2005—2012年陕西省创新指数进行了初步测算,评价结果显示:陕西创新能力有了显著提高,陕西创新指数和创新环境、产出、成效指数均高于国家同期指数。在创新过程中的科技拨款占财政拨款的比重和R&D经费占GDP比重等指标的评价显示,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提高地方财政拨款投入。  相似文献   

5.
从经济发展规律来看,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与技术创新具有高度的耦合关系。从技术创新资源配置总量、投入与产出三维角度研究技术创新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耦合协调性。采用因子分析法将衡量技术创新的多个变量进行数据浓缩,并通过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ECM模型和VAR模型等分析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与技术创新的耦合适调程度。分析结果显示:无论从技术创新资源配置总量还是投入与产出角度来看,技术创新促进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长方面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对技术创新的产业需求驱动作用也较弱,二者双边耦合强度不显著。并且相关技术创新资源变量所起的作用也存在很大差异,未来如果没有协调二者发展的制度或政策的介入,偏离趋势将进一步加剧。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二者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郭炬  隆毅 《统计与决策》2012,(15):42-46
文章运用层次分析法与证据理论改进算法,从区域技术创新投入、产出产出、创新环境等三个方面来构建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估指标体系,解决了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目标过多、任务量过大的特点,减少了偏差,使结论更加符合客观现实。  相似文献   

7.
构建科学的区域低碳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模型对于准确评价中国低碳技术创新能力现状和分析影响低碳技术创新的因素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区域低碳技术创新系统特征,通过理论遴选以及运用专家咨询法、隶属度法、相关分析法和鉴别力法等多轮实证筛选,构建了区域低碳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模型。模型分析表明,显性的低碳技术创新投入和产出能力与隐性的低碳技术创新支撑能力三者之间的相互配合与协调是实现区域低碳技术创新能力持续提升的前提和保障,而低碳技术创新经费投入是影响中国区域低碳技术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安徽企业技术创新与R&D投入模式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者们普遍认为企业R&D与企业绩效或创新间存在相关性,忽略了创新投入的区域、R&D投入模式不同对创新绩效的影响问题.文章通过R&D投入模式对产出绩效的实证研究,以及与美国企业R&D投入模式的比较,分析安徽企业技术创新的障碍,提出消除安徽企业技术创新障碍的相关建议.激发企业对R&D投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大政府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力度、提高创新投入资金使用效率、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 技术创新是一种经济现象,其表现形式(也就是反映它的统计指标)是一种产出.从投入产出分析,大中型企业的技术创新产出需要哪些投入?这些投入的组合方式怎样?一定数量的投入能够产出多少技术创新?这些投入的构成比例如何?诸如此类的问题必须通过建立和分析技术创新产出函数模型来寻求解答.  相似文献   

10.
文章引入创新环境和开放程度作为调节变量,研究其对区域科技创新投入对科技创新产出的调节效应。文章运用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西藏除外)2012年的区域创新的相关数据,采用层级回归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区域科技创新投入的增加与科技创新成果产出的提高是显著正相关;区域科技创新环境和对外开发程度与科技创新产出具有正相关关系;同时创新环境和对外开放程度对科技创新投入与科技创新产出的调节效应显著,但是东中西部呈现出不均衡的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1.
区域R&D活动统计分析与促进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 (下文简称为R&D活动 )作为科技创新系统的源泉 ,是发动机 ,它的发展对一个国家、一个区域乃至一个地方经济的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鉴于此 ,本文拟通过江苏与全国 2 0 0 0年度R&D经费支出同在前六位的北京、上海、山东、广东、陕西等省的R&D活动的资源、经费支出、产出等指标的比较 ,研究区域R&D活动发展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找出可供借鉴的先进经验 ,为制定区域的促进经济发展的R&D活动发展政策提供参考。  一、核动力 :R&D活动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从经济发展的需要来看 ,经济的…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中西部地区2000-2011年的面板数据,运用经典计量和空间计量方法,实证分析区际产业转移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在分析该问题时具有较好效果,区际产业转移对中西部各省经济增长存在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分析还发现,区际产业转移、外商直接投资与创新强度对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有明显促进作用,而人力资本因素作用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将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活动分解为技术研发过程和技术转化过程,通过构建网络SBM模型和Tobit模型,较全面的评价和分析了中国区域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活动.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中国高技术产业形成了以原始创新资源投入为主,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资源投入为辅的创新模式;技术创新活动的整体效率和两子过程效率都较低,存在明显的省际差异;相对于技术研发过程的低效而言,技术转化过程并不是导致技术创新活动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大部分地区的高技术产业表现为两过程效率的双重低下或一高一低;区域经济实力、产业结构、政府对技术创新活动的支持力度对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市场化改革与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的稳健关系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建立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利用中国1999-2002年省际区域的面板数据,运用最小截平方和回归技术分析市场化改革对中国区域非均衡增长的作用。结果显示2000-2005年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呈现出发散趋势,市场化改革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稳健性"的显著关系,市场化进程与区域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中国的区域经济差距。  相似文献   

15.
孙大明  原毅军 《统计研究》2019,36(10):100-114
本文从空间维度廓清了协同创新对区域产业升级的空间外溢机制和外溢效应边界形成机理。采用中国分省区面板数据,利用地理距离和社会经济特征多种空间权重矩阵设定的空间杜宾(Durbin)模型实证检验了协同创新对产业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协同创新对产业升级既有区域内溢出效应,也有区域间溢出效应。空间外溢效应在很大程度上通过创新要素区际流动来实现,且呈现出地理距离衰减特征。进一步考虑地理区位特征差异发现:空间外溢对产业升级的带动效应在中部地区最强,西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最弱。本研究结果有助于全面认识协同创新作用机制,对推动区域间良性互动,实现产业升级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基于经济结构变化的视角,通过构建一个拥有资源开发部门和制造业部门的两部门经济模型,提出了一个关于"资源诅咒"成因的解释框架。研究表明,封闭经济中,"资源诅咒"不会产生,而在开放经济中,资源产品在当地较低的加工度、较高的资源禀赋水平、较高的资源价格水平会是资源从"福音"走向"诅咒"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为了清晰认识中国区域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现状和区域间存在的差距,找出影响区域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的关键要素,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以全国2009—2012年统计数据为依据,通过构建区域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运用熵值法对全国29个省市的电子信息产业综合竞争力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各区域电子信息产业在创新能力、生产能力、市场实现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各省份依据其综合竞争力指数可划分为竞争实力强弱不均的四类地区,各地区内部省份之间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水平仍存在区域性差异。  相似文献   

18.
傅利福等 《统计研究》2021,38(10):62-75
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是实现包容性增长的重要战略举措。本文基于广义Bonferroni曲线测度社会包容度指数的基础上,利用一元并行多重中介模型、FY分解方法和面板平滑转换模型,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包容性增长的影响机理并对其有效性进行评估。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包容性增长存在明显的边际促进作用,这种促进作用主要通过财富渠道和创新渠道显现,金融渠道传导作用有限;数字普惠金融对包容性增长的贡献度总体上升,但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异质性,西部地区贡献率增长最快。究其原因,地区人均GDP、城镇化率和金融市场化程度的区域差异,使得数字普惠金融的服务效能存在明显的区制转换效应。本文可为数字普惠金融政策提供量化分析,也为理解数字普惠金融的服务效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Recent literature broadly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modelling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effects on economic growth. This paper develops a methodology that allows to measure technology contribution to economic convergence; the choice of a regional framework also allows to underline interregional knowledge transmission as a the major channel of technological progress. Moreover, the specification of a dynamic growth model enables to evaluate both the regional convergence and the effect of innovation on long-run labour productivity without resorting to any technology index measurement. We contribute to the methodological literature also by comparing different dynamic panel data estimation procedures and by detecting both the presence of small sample bias and the existence of a nearly unit root autoregressive process in labour productivity series. The results of an empirical analysis on Italian regions show how most of innovation resources derives from relevant spillover mechanisms. Furthermore, technology spillover intensity seems to be strongly affected by geography and productive structure of regions.Financial support by Fondazione Cassa di Risparmio di Rimini and Uniturim S.p.A. is gratefully acknowledg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