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际竞争同世间其它事物一样也有两重性,有利亦有弊,而且利多于弊。尤其对身处呼啸奔诵改革激流中的中国公民而言,时代需要自强不息、开拓进取,富于竞争的强者.因此,重新审视传统人际道德规范,予人际竞争应有的客观评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妇女要求参政,不如西方那样强烈而久远。它发端于本世纪初,中间几起几落,而今方兴未艾,且有新的跨越之势。目前在妇女学界展开的大讨论,热情声援妇女参政者大有人在,严加指责妇女参政者亦不乏其人。是非功过历史终要予以评说,但严酷的现实却要求人们做出选择。  相似文献   

3.
20世纪初社会达尔文主义与梁启超的进化史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军 《学术研究》2001,(12):25-29
19世纪末20世纪初传入中国的进化论思想,不仅成为当时国人寻求救亡图存道路的思想指针,也为学术思想界提供了一种新的历史观.梁启超对进化论思想作为一种新的世界观和历史观的地位有深刻的体会.20世纪初,他发表了很多文章对进化论学说进行介绍和评说,他的史学思想亦始终如一地贯穿着进化史观.  相似文献   

4.
徐志啸 《晋阳学刊》2007,(3):102-107
叶嘉莹研究中国传统诗学的重要特点之一是运用西方理论评说中国古诗,其出发点是因为看到一些西方学者和国内的青年学者在诠释中国古诗时往往出现偏误,她觉得有责任做纠偏工作。而在实际评说中国古诗的过程中,她感到运用西方理论评说中国古诗,非常有必要,它有助于对中国古诗的深入认识和理解,特别是在具体阐释分析上,她自己即以比较现代的观点阐释了陶渊明、杜甫、李商隐的诗作及其特征,同时又提出了运用西方理论评说中国古诗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论易安词柔中寓刚的艺术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词人李清照是我国古代文学家中杰出的女才子,她的词作被誉为婉约派代表“易安体”。在文学史上,人们习惯于将花团锦簇、华彩纷呈的宋词词风区分而为“婉约”和“豪放”两大派,这种分法无疑是颇具概括力的,但是,由于艺术美的内涵十分复杂,而艺术家的创作个性意蕴又十分丰富,当我们倾倒于易安词的艺术魅力时,如果仅仅用阴柔、婉约去评说,就不能不敏感到这样的评说会损却它不少的审美价值。真正的认可与评说,应当是在肯定其阴柔与婉约的同时,也肯定其综合独特风格和鲜明个性的柔中高刚的艺术表现。一清代王士祯有言:“张南湖论…  相似文献   

6.
对曹植<与杨德祖书>这样一篇魏晋时代重要的文学专论,学界至今却或是因袭旧说,以讹传讹,或是由于把其中的一些句子独立起来,割断了全文,造成误读误解.一些学者、大家亦不能免,令人叹婉.似乎应该重新来评说才是.  相似文献   

7.
《四川社科界》2004,(7):45-46
一些有西方教育背景的中国学人对人文学界的种种改革进行评说对比,认为关键要弄清学术是什么?是一个民族从沉沦到腾飞的精神底蕴,还是商业上简单的工具和实用。  相似文献   

8.
应该历史主义地评说柏拉图石宗山在认真贯彻“双百”方针的今天,我们既能对孔子及懦家学说,作实事求是的研讨,我以为对古希腊的柏拉图及其客观唯心主义的学术思想,也应作历史主义的评说。不错,生长于伯罗奔尼撤战争、奴隶主民主制衰落、社会日益动荡不宁的年代里的大...  相似文献   

9.
结构主义精神与中国先锋小说降红燕结构主义文论与中国新时期先锋小说创作有明显的暗合关系,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八十年代后期,我国许多评论者都对先锋小说创作作出过评说。文学理论和文学创作总是发展得很快。在西方,八十年代欧美文学理论就出现了一次普遍的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10.
1孟子有言:“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在介绍和评说《兵家法思想通论》(张少瑜:《兵家法思想通论〉,人民出版社2006年11月出版。以下简称《通论》。凡引自该书只注页码)之前,得先说说它的作者张少瑜。他不是专职的法律史教师或研究者,而是一位编辑。  相似文献   

11.
奉献:人物传记文学的灵魂──评说《八桂俊杰丛书》王敏之接力出版社推出的《八桂俊杰丛书》,是一部颇为壮观的传记文学大书,是群体性的系列英雄谱。它从广西历代社会进程中,选定三十名对社会有重大贡献的爱国将领、民族英雄和在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人物,每人一部...  相似文献   

12.
孔子观种种之回顾与反省林存光时下,作为理论学术界一大热点的孔子及儒学研究正在世界范围内得以深入展开,回顾与反省孔子观之种种便不仅应时而且很有必要,故不揣因陋,略抒己见。众所周知。在中国历史上没有哪个人能像孔子那样被人评头论足、津津乐道地评说了2500...  相似文献   

13.
沈登苗先生因<新民晚报>报道日本友人在安徽歙县为王直修墓及两位大学老师出于民族义愤砸了王直墓碑事,发表了<从"王直墓"风波谈学术成果社会转化的重要性>一文[1].文中说:"王直的千秋功罪自有评说."我很赞同沈先生这一意见,并认为不仅应评说王直这个具体的历史人物,更应评说王直所处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时代,只有这样才能以正视听,还历史真实面目.为此,有必要弄清三个问题:(一)王直所处的时代;(二)倭寇与明王朝的海外政策;(三)王直反对明王朝的性质.  相似文献   

14.
曾令存 《学术研究》2003,(6):129-132
“十七年文学”(包括“文革文学”)已日益成为学界关心的话题。有论者认为这是90年代以来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文学史意识觉醒”的一个标志。但事实上,90年代尤其是近几年来关于“十七年文学”研究的“卷土重来”不过是个“形式”,“形式”背后的“意识形态意义”,才是评说之意义所在,如福柯所言:“重要的不是话语讲述的时代,而是讲述话语的时代。”“评说的距离”(时间)将决定着“距离的评说”(结论)。许多曾经参与“十七年文学”“事件”构造的“当事人”,后来成了  相似文献   

15.
<正> 先秦儒家都强调义利之辨,孔、孟尤甚.孔子是义利之辩的肇始者,他把义利作为区分君子和小人的标准,说什么"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下引此书只注篇名),界线是那样分明.孟子在孔子的基点上更进了一步,几乎把义与利置于水火不容的地步.《孟子·梁惠王上》开宗明义就提出了"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己矣"的旗帜鲜明的命题.对孔孟这种义利观,历来评说不一.尤其  相似文献   

16.
从早期启蒙到近代启蒙——清代思想发展的内在理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由于切近于近、现代的关系,清代思想备受学者关注,但学者们对之评说不一,提出诸如“反理学”、“启蒙”、“总结批判”、“实学”等等概念,试图描述有清一代学术思想发展的脉络,由此而产生了大量研究成果,并在学界出现了几次颇为引人注目的争论。这固然是可喜现象...  相似文献   

17.
沈登苗先生因《新民晚报》报道日本友人在安徽歙县为王直修墓及两位大学老师出于民族义愤砸了王直墓碑事,发表了《从“王直墓”风波谈学术成果社会转化的重要性》一文①。文中说:“王直的千秋功罪自有评说。”我很赞同沈先生这一意见,并认为不仅应评说王直这个具体的历史人物,更应评说王直所处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时代,只有这样才能以正视听,还历史真实面目。为此,有必要弄清三个问题:(一)王直所处的时代;(二)倭寇与明王朝的海外政策;(三)王直反对明王朝的性质。一、王直所处的时代王直生活在16世纪上半叶,也就是明朝嘉靖时期。16世纪是个非同…  相似文献   

18.
金圣叹与明代显宦王鏊后裔的关系 ,是以交游为中心的金圣叹史实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今将苏州《王氏家谱》与圣叹有关著述对读 ,发现子文、斫山、公晋、道树、勤中、轮中分别为王鏊五世、六世孙。他们凡在明代已为诸生 ,鼎革后皆隐居不事新朝 ,甚有捐躯报明的烈士 ;即便入清后为诸生者 ,亦有隐逸倾向 ,而无仕途之求。诸王多有财兼有才 ,家道中落之后仍好客不衰 ,承继了祖上的豪侈之气和爱才之风 ,大多深浅不同地参与了金氏评说“众经”的文学活动 ,为才子金圣叹所敬重。借助家谱探讨其社会关系 ,不失为金圣叹史实研究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徽州五千村”多古趣,亦多生气;单奇骑访,寻徽探幽,有心志,亦有深意。碌碌我辈,或可学乎?——编者  相似文献   

20.
文学语言学理论要现代化、科学化、完善化 ,就要对文学语言研究误区加以认真而严肃的探讨和评说。这是摆在文论家和语言学家面前的任务。本文对观念、语体、方法几个误区作了集中的、简要的评说 ,以期文学语言研究进一步沿着正确的方向拓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