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藏现代高等教育起源的时间有1958年和1965年两种不同的说法,争议的焦点在于:西藏第一所现代高等学校——西藏民族学院,其前身“西藏公学”时期的教育能否算高等教育。根据对高等教育概念的理解和西藏公学时期学校性质的考察,可以认为“西藏公学”在刚刚初创时期并不是高等学校,但是1959年秋季开办的一期藏文翻译班具有高等教育的性质,可以看成是西藏现代高等教育的起点。从1964年3月成立藏文系、财会班和开展其他专业教育起,“西藏公学”就开始迈入高等学校的行列。1965年7月1日“西藏公学”更名为“西藏民族学院”是西藏有了第一所现代高等学校的象征性标志。  相似文献   

2.
团校在兰州 1956年4月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成立,工作向前推进了一步,西藏人民欢欣鼓 舞,社会青年纷纷要求参加工作。但是,西藏上层反动农奴主,拒不执行十七条协议, 外结帝国主义,内联反动势力,大搞分裂活动,反对农奴的彻底解放。中央鉴于西藏当 时的政治形势,认为改革条件尚不成熟,制定了“六年不改,适当收缩”的方针。 1957年6月西藏工委报经中央批准在内地开办西藏公学和西藏团校,培养提高新吸 收的藏族干部,为进行民主改革做准备,并下达指示,选送干部、学员,陆续在兰州集 中,开始进行西藏团校的筹建工作。  相似文献   

3.
作为西藏民族大学的前身,西藏公学诞生于特殊历史时期,肩负着特殊的历史使命,做出了特殊的历史性贡献。其在内地办学实践中涵育了独特的红色文化基因,不仅成为当代西藏民族高等教育的重要渊源,还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西藏教育领域的生动写照。本研究从红色文化建设的维度,分析了西藏公学红色文化基因的生成轨迹、源地特性、内涵体系、呈现样态、时代价值以及传承路径等核心论题,探讨了西藏公学红色文化基因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4.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藏族是这个大家庭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一员。西藏是藏族的主要发源地。勤劳勇敢的藏族和珞巴族、门巴族人民自古以来就在西藏高原生息、蕃衍、劳动、开拓,与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中其他成员团结互助,共同开发了祖国辽阔的疆土,并一起创造了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明。 西藏地方与祖国内地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源远流长,特别是唐代以来,西藏与内地的关系日趋密切。自元以来,历经元明清直至民国时期,政治历史虽有曲折变化,但西藏已是隶属于中央政权的行政管辖区域,与祖国内地形成了密不可分的整体。本文试图对西藏地方与祖国内地关系发展的历史,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5.
试述萨迦派     
萨迦派是西藏喇嘛教诸教派的主要派别之一,它在西藏宗教史上占有显殊的地位。 公元七世纪中叶,祖国内地已进入了唐王朝时期,吐蕃王朝正值松赞干布当政。佛教从祖国内地和尼泊尔传入了西藏。经过漫长岁月,在西藏统治阶级竭力扶植下,同西藏原始宗教——本教在长期的斗争中互相渗透、融合,终于在西藏落地生根。形成和发展为具有西藏特点的喇嘛教。  相似文献   

6.
西藏现代高等教育的开拓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民族学院的建立意义重大。西藏民族学院是西藏的第一所大学,从她成立到现在应该说走过了艰难曲折的道路。现在看来,在古都咸阳创办西藏民族学院是很合适的,既便于联系西藏的实际,又便于借鉴内地办学经验。现在的西藏民族学院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在不断提升,在民族教育界的影响在不断扩大。回想当年,西藏民院的创建是在激烈的政治斗争中开始的。  相似文献   

7.
西藏民族学院的前身西藏公学是经过中央批准,于1957年筹建,1958年9月开学的。 1951年《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签订以后,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西藏各边防要地,财政、金融、交通、邮电、学校、卫生、商业等机构开始建立,川藏、青藏两条公路于1954年同时通车,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也于1956年成立。西藏形势的发展,虽然也有曲折,但总的说来,还是比较顺利的。但是,西藏上层反动统治集团竭力反对《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不愿进行任何社会改革。根据西藏当时的形势,中央经过充分的考虑,认为尽管广大农牧民及上层爱国人士有改革的要求,但改革的条件尚不成熟,因此,作出了“六年不改,适当收缩”的决定,继续为改革做好准备,以期西  相似文献   

8.
我们西藏民族学院,从1957年开始筹建,1958年9月15日在本院大礼堂举行隆重的开学典礼,在西藏历史上第一次诞生了自己的高等院校,到现在已经三十年了。西藏民族学院的三十年,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普通的干部训练到基本建成较完整的综合性高等民族院校的逐步发展中的三十年;也是从筹建到充实提高,“文革”中遭到无理撤销,又从撤销到恢复,再到进一步发展壮大的曲折前进中的三十年。在热烈庆祝建校三十周年的时候,我们这些亲身参加学校筹建,三十年来始终与学校同命运共呼吸,经历了无数艰难曲折,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西藏教育事业的老同志,感到由衷的喜悦,引起无穷的思忆,同时也对学校的发展前途寄予无比殷切的期望。 任何一种思想作风都是在矛盾和斗争中形成和发展的。西藏民族学院的广大师生,  相似文献   

9.
我是一九五一年进军西藏的一名战士,也是筹建西藏民族学院前身西藏公学的一个成员,虽然我在西藏只工作了七、八个年头,而在公学工作的时间更短,可我爱上了西藏,更爱上了西藏民院。 近年来好些同志告诉我,如今西藏民院的学生已遍及西藏的各个角落,许多人已肩负重任干得非常出色,他们忠于党,热爱祖国,联系群众,艰苦朴素,勤劳实干,深受广大群众赞许。一九八六年我有幸重游西藏,深有这种感受,民院历届毕业的学生已成为建设新西藏的一支坚强骨干,这怎能不使民院的教职员工引以自豪呢? 这种可喜的情景常常使我情不自禁地回想当年初建民院的一些往事。正是在这种心情驱使下,我几进民院查阅案卷,整理出这份简要资料和读者见面,盼能引起民院的师生写出更多更好的回忆录来,向全西藏地区干部和人民介绍民院这座西藏民族干部的摇篮,激励由民院毕业出来的学生更加奋发向上,为西藏人民作更大贡献,这就是我的一点心愿,也是庆祝我院成立三十周年的一点礼物。  相似文献   

10.
从1958年的“西藏公学”到今天的“西藏民族学院”,这所位于渭水之滨的西藏第一所高等学府,走过了近半个世纪的里程,为西藏的繁荣和进步建立了历史业绩。而奠定这种业绩的,正是西藏民院扎实而一贯的教学质量。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是它的学术水平、特色和境界。45年来,在跨越世纪的办学轨迹中,西藏民院面向西藏,突出藏学,多学科拓展,构建了较为完善的科研机制,其学术研究水平一直保持“西藏第一梯队”的醒目位置,并在藏学界等学术领域形成一定影响力。而当历史足履世纪之交之际,西藏民院适应西藏“一校二院”高等教育布局的重大调整,确立新的…  相似文献   

11.
心禅,具体情况不详.作者于清朝光绪年间入藏,后居于拉萨,从事商贸,计有6年时间.民国初创,英人唆使西藏地方对抗中央,内地与西藏之间的交通被封锁,中央与西藏地方的联系暂被阻隔,英人及分裂分子妄图以此达到“西藏独立”之目的.然而,本时期仍有国人突破层层封锁从陆路返回内地,在某种程度上于当时十分紧张的政治环境下起到了沟通祖国内地与西藏地方联系的作用.本文作者心禅于民国二年二月一日自拉萨出发,经川藏线行走,四月一日午后抵达成都,历时整整两月矣.此文为其归途日记,对于民国初年中央与西藏地方关系研究可资参考.  相似文献   

12.
西藏归程记     
心禅,具体情况不详.作者于清朝光绪年间入藏,后居于拉萨,从事商贸,计有6年时间.民国初创,英人唆使西藏地方对抗中央,内地与西藏之间的交通被封锁,中央与西藏地方的联系暂被阻隔,英人及分裂分子妄图以此达到“西藏独立”之目的.然而,本时期仍有国人突破层层封锁从陆路返回内地,在某种程度上于当时十分紧张的政治环境下起到了沟通祖国内地与西藏地方联系的作用.本文作者心禅于民国二年二月一日自拉萨出发,经川藏线行走,四月一日午后抵达成都,历时整整两月矣.此文为其归途日记,对于民国初年中央与西藏地方关系研究可资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众多的高等院校中,位于渭水河畔古城咸阳的西藏民族学院是我国唯一的异地办学的特例。从地理位置上讲,这所学校位于祖国内地的陕西;从行政归属上讲,这所学校又隶属并服务西南边陲的西藏。正是这种独特优势,使西藏民院在其50年来的发展历程中,不仅是面向西藏、服务西藏的重要教育基地,而且是西藏和内地文化的重要交流窗口,更是汉藏民族之间相互沟通、紧密团结、和谐发展的重要纽带。  相似文献   

14.
今年是西藏民主改革三十周年。西藏的民主改革,是西藏历史上翻天覆地的一件大 事,是百万农奴翻身解放的盛大节日。在我们隆重纪念西藏民主改革三十周年的时候, 回忆一下我院建校初期,为西藏民主改革培养民族干部的那一段紧张、艰苦而又愉快的 日子,无疑是很有意义的。 1957年2月,毛泽东同志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全体会议上,作了《关于正确 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报告。在报告中,毛泽东同志审时度势,对当时的西藏实际 情况作了精辟分析,认为西藏民主改革的条件尚不成熟,明确得出在我国第二个五年计 划期间,西藏不进行民主改革。同年3月,中共中央书记处讨论西藏工作,提出在暂不  相似文献   

15.
1998年,正当全国各族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翘首更加辉煌的21世纪之时,西藏民族学院迎来了建校四十华诞。岁月如流,往事如烟。这所创建于祖国内地的西藏第一所高等学府,在伟大祖国的怀抱里,不断发展,越办越好,走出了一条具有西藏特色的办学路子,为西藏的民族高等教育事业,为西藏的繁荣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协议》,宣告西藏和平解放。协议第九条规定:“依据西藏的实际情况,逐步发展西藏民族的语言、文字和学校教育”。毛泽东主席也多次指示,要…  相似文献   

16.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指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进一步明确了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提高质量是高等学校发展的核心任务和基本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需求赋予我们的新使命,是广大人民群众对高校的新期盼,也是高校自身科学发展的新要求.我校是党中央在祖国内地为西藏创办的第一所高等学校,自建校初始,就秉承致力于西藏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办学宗旨,一直肩负着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的光荣使命,承载着西藏千万户家庭的梦想,树立敢于担当的责任和奉献精神,培养"靠得住、用得上、下得去、留得住"的专门人才.自2007年学校第十次党代会以来,我们转变发展理念,提出了内涵发展的理念,主动适应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相似文献   

17.
忆母校     
说起来,我对现代教育最初的、最基本的认识——教育能够改变人的命运,是从坐落在陕西咸阳的西藏公学开始的。  相似文献   

18.
从藏族历史看西藏与祖国内地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全面论证了自古以来藏族历史与中国历史、西藏地方与祖国内地的关系密不可分,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所谓"西藏自古独立说"是对历史的歪曲。  相似文献   

19.
近代西藏地区内商品贸易趋向活跃,演绎着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下商品经济的缓慢发展。近代西藏地区与祖国内地、英属印度之间的商品贸易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内地与西藏的传统商品贸易优势地位,在近代后期被英属印度所取代。近代意义上的西藏市场网络已经形成,其运行效率低下,且最终受外商控制。  相似文献   

20.
近代西藏茶叶市场之争与云南茶叶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近代经济史和民族经济史的研究中,有一个重大问题——对我国西藏茶叶市场控制权的争夺的研究,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实际上,这场斗争对抵御英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维护我国的经济权益和捍卫西藏在我们祖国大家庭中的地位都具有较为重大的意义。云南茶叶在这场斗争中起了积极作用。作为祖国大家庭中的一员,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藏族同胞从未中断过与内地汉族和其他兄弟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