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科纵横》2015,(6):112-115
《读书敏求记》是清代藏书家钱曾作的一部善本书解题目录,也是研究古籍版本的重要著作。书中涉及版本学研究中书名、篇卷、作者、内容、真伪等诸多方面的内容,还在图书版本的鉴定方法上找出了一定规律,从版刻、纸质、墨色、字体、牌记、装帧等方面判断版本的雕刻年代,且从祖本、子本、原版、翻刻等方面评定图书的版本优劣及价值,为古籍版本学的发展奠定了初步基础。  相似文献   

2.
台湾学者来我院做学术交流10月30日,我院满学所邀请台湾故宫博物院图书文献处研究员沈景鸿先生,做了《关于台湾故宫博物院图书档案收藏、整理、利用和成果》的学术报告。院长高起祥、副院长黄禄银、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彭云鹤先生、本院外国所、编辑部的有关人士并满学...  相似文献   

3.
从国内所藏图书中陆续辑得38家150多首明词,大部分出自珍稀本古籍,难得一见。现依《全明词》及《全明词补编》体例,整理刊布。此文所刊布为15家59首。  相似文献   

4.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成立于1981年。建所以来,日本友人和有关团体先后赠予了大量图书,这些珍贵的图书包括有友人的研究成果,或他们自己一生收集的全部藏书。为了很好地发挥这批图书在科研中的作用,所图书馆专门设立了相应的几个文库。 樋口寅一郎文库 这是日本前长崎市水产农林部长、总务部长樋口寅一郎先生的夫人樋口美枝子女士遵照丈夫的遗愿,1984年将樋口先生生前藏书4104册全部捐赠给日本所而建立的第一个个人文库。文库书籍范围广泛,包括于图书馆学、城市学、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经济、风俗习惯、家政、农业、园艺、林业、水产业、商业、艺术、美术、音乐、语言、文学等各个领域。其中包括不少日本各界名家的著作,  相似文献   

5.
杨莉 《社科纵横》2004,19(6):147-148
我国古代浩如烟海的古籍图书历经几千年的传承 ,在传抄、重刻、翻刻等过程中 ,出现了诸多版本 ,一书甚而数十版本。各版本在刻印、批校、注解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 ,可谓优劣纷呈。只有深入了解版本知识 ,掌握版本鉴定方法 ,去伪存真 ,去粗取精 ,得精校、精注本 ,始能事半功倍。在传承 ,弘扬民族优秀文化过程中 ,实现人文文化建设的潜质高效  相似文献   

6.
日本古籍中的渤海史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关渤海历史的文献资料,主要见于中国古籍之中,其次是散见于日本古籍之中。我国史学界有系统地利用日本古籍中的渤海史料探讨渤海的历史,约始于本世纪之初。1929年夏,黄维翰先生撰辑《渤海国记》,“网罗群籍,旁及海外”(该书《自叙》),用日本古籍中的渤海史料,充实了渤海历史的内容。几乎与黄维翰先生撰写《渤海国记》的同时,金毓黻先生撰辑《渤海国志长编》(以下简称《长编》),“遍览中外载籍”,广泛搜集了日本古籍中的渤海史料,“自谓过前人之所  相似文献   

7.
孔尚任宫词主要有两个版本系统:一是选本系统,包括南京图书馆所藏康熙怀远堂刻本《振雅堂汇编詩最》选录的孔尚任宫词,另外,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山东省图书馆也藏有抄本;二是全本系统,南开大学图书馆藏有康熙介安堂刻本《续古宫词》。介安堂本是现存唯一的孔尚任宫词全本,亦是海内孤本,不仅具有重要的版本价值,而且对研究孔尚任的文学成就、文学思想及相关生平事迹也有着极为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8.
隔海书缘     
一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的图书馆里,有泽广巳先生文库的筹备工作正在紧张的进行。一箱箱书目卡片已整齐地排列好,和读者见面已指日可待了。我在日本进修的一年里,有幸参加了有泽先生赠给日本研究所的图书的整理、托运工作。并目睹了九十高龄的著名经济学家、日中人文社会科学交流协会会  相似文献   

9.
王丹 《社科纵横》2010,(2):98-99,107
古籍数字化是网络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数字古籍在古籍的标点、版本、笺注、古典文学研究及古典审美方面显示出较强的发展势头和前景。人们希望计算机和古代文学两个学科的结合,能开出娇艳的花朵。但是,数字古籍的发展仍然是利弊并存的。  相似文献   

10.
高国祥 《社科纵横》2009,24(12):114-117
地方志是从史籍中演变产生的一种记载地方史料的著作形式,在历代典籍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阐述了地方志的形成、演变和发展过程,通过对西南地区历代郡县建制和旧志遗存、整理情况的分析性介绍,论述了古籍整理和数据化需要开展的学术阶段,以及当前古籍利用所面临的瓶颈问题,提出古籍整理的当务之急是弥补古籍传承相对出现的语言裂痕。古籍整理不仅要从形式上复制,使其化一成百广为流传,更重要的是对古籍进行标点、注释和繁简文字的转换等普遍适应社会阅读的基础整理工作。对古籍内涵充分理解,避免盲目崇拜,从古籍尤其是地方旧志中汲取历史经验和教训,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是文化传承的有效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记者从日本国驻沈阳总领事馆获悉,日本国际交流基金已正式决定,在本年度向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赠送价值30万日元的日文书籍。这批图书根据辽大日本研究所提供的书目选购。在此之前,国际交流基金尚邀请了该所禹硕基讲师赴日进行“大化革新”研究。对此,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所长易显石副教授向本刊记者发表谈话,对国际交流基金和日本国驻沈阳总领事馆的支持表示感谢。  相似文献   

12.
周明初  彭志 《阅江学刊》2013,(3):116-121
日本所藏中国古籍异常丰富,其中不少在国内已经失传或难得一见。就明词辑补和研究而言,日藏汉籍同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现将从El本所藏中国珍稀古籍中搜采到的明词陆续整理刊布。此为第一部分,出自《新镌六院女史清流北调词曲》。  相似文献   

13.
明代以前书籍交易及书价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秦前无书市中国书籍的产生至少可以远溯殷商。但把书籍作为一种社会商品参与交易,则是其后很久的事。先秦时期,以甲骨、简帛为载体的书,囿于它本身书写困难,产量少,流传不便等缘故,使书籍无法进入流通领域。秦代,始皇帘发布禁止民间私藏图书的《挟书律》:“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这就从根本上铲除了图书交易的土壤。至汉代,随着生产和经济的发展,更由于统治阶级采取尊儒崇文的政策,鼓励民间献书,于是官方民间对书籍的需求日趋迫切,这就为书籍的流通、交换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需求刺激生产与技术进步,随着造纸术的发明并渐趋完善,书籍的生产效率及商品性能亦有提高,我国早期的书籍市场在汉代开始形成。  相似文献   

14.
1991年5月7日,印度驻华使馆向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捐赠了一批图书。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汝信参加了赠书仪式并与印度驻华大使任嘉德及随从人员进行了友好谈话。在赠书仪式上,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所长黄心川接受了这批赠书并向大使表示了谢意。参加赠书仪式和会谈的还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外事局局长张文阁。  相似文献   

15.
信息超负荷和“just-in-time”知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千百年来 ,人类知识一直在持续快速增长。目前 ,在尚无衡量人类知识的客观标准的情况下 ,我们不妨把现有的学术图书的数量作为衡量人类知识量的指标。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是版本图书馆。该馆保存着所有在英国设有办公机构的出版社所出版的图书。因此 ,该馆所保存的图书数量可以作为 5 0 0年来人类知识增长的一个合理的指标。统计结果表明 ,除 1 6世纪外 (由于当时的宗教改革运动 ,英国所有图书馆均受到影响 ) ,图书呈近乎指数增长的状态 ,图书数量每 3 3年增长一倍。此结果与怀亚特在 1 991年的另一项研究的结果相符 ,该研究结果预测 ,医学知…  相似文献   

16.
张兴吉 《求是学刊》2004,31(5):109-113
国内外前代学者在元刻《史记》彭寅翁本的著录中存在诸多问题 ,特别是其中影响最大的涩江全善、森立之及傅增湘、贺次君等先生的著录。因此 ,有必要澄清前人在此问题上所出现的错误 ,并探究造成这些错误的原因 ,进而为古籍善本书目等著作的撰写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刘欣  李雨原 《东西南北》2012,(17):62-63
2012年6月4日晚,北京匡时2012春季艺术品拍卖会上,170余种过云楼古籍拍出了1.88亿的落槌价迎来新主人。至此,伴随着过云楼楼主顾家几辈人的命运沉浮,这批堪称国宝级的过云楼古籍也经历了19世纪的秘藏、20世纪的转徙、查抄与归还的波折。康有为曾求登楼观书却未能如愿,楼管最后居然也变成了收藏家,抗日战争期间楼主曾“要书画不要儿子”……从而书写了中国藏书史上的一段传奇。  相似文献   

18.
张强 《唐都学刊》2001,17(3):17-18
古籍辑佚素来与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等并驾齐驱 ,然而 ,当目录、版本、校勘等冠之以“学”的时候 ,辑佚学却倍受冷落 ,甚至在很长时间里得不到应有的承认。这主要是因为受传统思维的束缚太深 ,人们只承认辑佚是一种剔抉梳爬的功夫 ,故不能深入地研究隐藏在辑佚活动背后的方法、原则、规律等 ,并给予它在传统文化学中以应有的地位。近读历史学博士曹书杰教授所著《中国古籍辑佚学论稿》(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年 9月版 ,以下简称《辑佚学》)之后 ,耳目为之一新。《辑佚学》不但是 2 0世纪以来中国古文献学研究的重要收获 ,而且也是目前…  相似文献   

19.
鲁迅汇辑的《会稽郡故书杂集》是民国年间馳名的很有价值的方志书。“会稽古称沃衍,珍宝所聚,海岳精液,善生俊异,而远于京夏,厥美弗彰。”鲁迅在《〈会稽郡故书杂集〉序》中,写下了这段赞美故乡的文字。他指出,自古以来,文人学士对会稽郡相继有所著述。于是其人物事迹和山水地理,均有所记载。但五代时社会动乱纷扰,许多古书散亡了。旧闻故事,几乎很少遗留下来。后来的作者便不能再整理出它的头绪。于是他开始就所见到的古籍,搜集散失的篇章,汇积成一部书。这是关于古代会稽人的著作和有关会稽的书籍。  相似文献   

20.
莫俊 《新华文摘》2022,(3):154-155
钤印于书是中国古代藏书的特色传统,其贯穿于古籍生成、流播、收藏与传承过程中并绵延至今. 多学科互动藏书印整理的学术价值 藏书印是以印章为载体的特殊文献类型,是印章艺术与古籍鉴藏相结合的产物,内容涉及文献刊印、传抄、鉴藏、传承和人物生平事迹等史料,形式则包含篆刻和古文字的资料价值.藏书印的实物大都随历史变迁而消亡,但其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