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了适应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日趋紧密的需要,法律国际化构成了一国法律体系架构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是,这种法律的国际化既非形成统一化的世界法律,亦非纯粹的外来法律移植,相反,它乃是一国基于本土现实社会条件发展要求的基础上所作出的自主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2.
《社科纵横》2015,(9):28-31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的战略部署,明确地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并对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和推进法治中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邓小平同志作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他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提出了科学系统的法治思想,对我国法治中国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文章主要论述了邓小平法律思想的来源、内容及时代价值,以期对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应当包括并且主要体现为法律机制,即“两岸法制”.两岸法制是统摄两岸涉对方事务的法律和两会协议的总括性概念.两岸法制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供稳定、持续的驱动力,并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转化为一种稳固的结构,是两岸保障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制度因素.当前,两岸法制经由两岸各自城内的涉对方事务立法和两会协议及其体系化的尝试,已经初具雏形.在构建两岸法制的过程中,签订两岸宪制性协议、完善两岸造法机制和引导公民有序参与等,都可以作为具体的方法加以运用.  相似文献   

4.
用法制保障公民的权利,这不仅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根本任务,也是当前深化改革、开放新形势的客观需要和迫切要求。认真研究和探讨这一问题,对于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确保公民的各项权利,从而调动亿万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搞好建设和改革,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所谓公民权利,是指法律赋予人们所享有的某种权益,  相似文献   

5.
陈玉福 《社科纵横》2005,20(4):179-180
在中国文学百花园里,法制文学以它特有的表现形式在市场上独领风骚,得到了读者和专家的普遍认可。但是,就法制文学的整体水平来看,还存在语言、悬念、想象力不够丰富和惊险情节贫乏的问题。法制小说作家要想突破现有的艺术水准,一定要注意解决这四个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曾睿  曾庆枝 《创新》2015,9(1):96-101,128
水资源危机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重点议题。中国水需求与水供给矛盾突出,水资源需求管理面临诸多困境。水量需求无节制增长,水质需求得不到满足,生态用水需求未受重视和产业用水需求结构失衡等问题突出。中国水需求管理相关立法不完善,管理体制不顺畅,水价机制不灵活和水权制度不明晰等是中国水需求管理问题形成的重要制度原因。因此,应从加强立法工作,理顺管理体制,健全水价机制,完善水权制度和加强取水许可管理等方面寻求应对水资源危机的法制对策。  相似文献   

7.
一、创造力研究的爆发对创造力的起源、实质、特性、目的作系统的研究,是当代哲学思考的主要问题之一.这项研究中引用的一些概念,如"创造者"、"创造性"、"富于创造性的个性"、"创造性的艺术"、"创造性的科学"等等,已经成为老生常谈了.是否我们正看到一种新的、比较独立的哲学分支——"创造学"的诞生呢?不管我们该给它取个什么名字,事实上可以称为关于创造性及其过去、现在和将来在个人和全人类的生活中的种种作用的研究兴趣的爆发.这种兴  相似文献   

8.
一、科学技术的流动和耦合科学技术做为一种知识形态的、潜在的生产力因素有如下特点:第一,它借助语言和文字等物质手段取得独立的形式,可以储存和积累并超越时空地点进行传递和交流。第二,它以信息的形态输入劳动系统,通过物化的途径对生产要素进行渗透和改造,实现对劳动过程的控制。第三,它具有共享生、无限性和增殖性,一旦掌握和应用了科学技术就可以产生生产力的放大效应,并用来为全人类服务。以上特点说明:第一,科学技术做为一种信息形态,是依靠信息的流动和传递产生作用的,作用大小取决于信息传递的速度和范围。第二,科学技术是通过一定的中介手段对劳动过程的要素进行渗透和改造发挥作用的,作用的大小取决于物化和转化的途径和速度。把前者概括为科学技术的流动,把后者概括为科学技术的耦合,解决了科学技  相似文献   

9.
科学技术成为意识形态是发达工业社会具有的特征。它经过了两个重要环节:通过控制人们的需要成为新的控制形式,通过合理化过程形成技术思维方式、技术世界观。科技意识形态与传统意识形态相比,在产生的基础、发挥作用的途径、内涵和外延等方面都明显不同。要破解科技意识形态,需要明确科学技术所能解决问题的合理界限,不能把它无限推广到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作为观察解决社会问题的普遍方式。  相似文献   

10.
论清末德国法对中国近代法制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840年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国家之后,清政府面对列强屡战屡败。当时许多有识之士强烈要求变法,建立新的制度,以富国强兵,抵御外侵。本文就当时清政府变法过程中以德国法为范本来改变传统中国封建法律的原因,中国引进德国法的直接途径和间接途径,德国法对中国近代法制的积极影响作了客观分析和研究,指出中国近代法制是以德国法为蓝本、并间接参考了日本明治维新后仿效德国法基础上制定的日本法。德国法对中国近代法制由落后残酷的封建法变为相对先进文明的资本主义法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正> 现代科学技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如何,这是大家共同关心的一个问题.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指出: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是实现我国整个工业、农业、国防现代化的关键.本文拟循着这条思路,作一些必要的阐明.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回顾我国法制建设成就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法制建设面临的一些难题,这就是如何以法律调整公有制与商品经济的关系、计划和市场的关系等等。这些问题之所以难,是因为法制建设必须以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模式为前提,可是目前各层次的目标模式尚不清晰;社会主义各国的改革没有为我们提供成功的先例。为了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法制,解决改革中遇到的各个难题,我们的法制建设应走引进、融合和创新的道路,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西方法律文化进行优化选择,将其与对现今法律的创立、对未来法律的设计及追求这三者密切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3.
论行政法治的法制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法治作为法治国家建设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或缺的,而且被认为是实现法治工程总体目标的关键。要实现行政法治的目标,必须强化制度建设:要完善和推行公务员制度,为建设高素质的行政执法队伍提供保障;要加强行政组织立法,创建行政机关科学合理的体制结构,保证行政权配置的正当性;要建立一套公平、公正和科学的行政程序法律规范体系,从法律程序上规范行政主体的权力行使,维护行政权运行过程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法制内含正义、人道、德育等社会主义道德精神,其中,正义精神是社会主义法制的道德精神的本质所在。而法律区别于道德的特性,决定了社会主义法制有必要内含道德精神;法律与道德存在着的同一性,使社会主义法制有可能内含道德精神。因此。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中,我们要自觉贯彻社会主义的道德精神。当然,这绝不意味着走向法制“伦理主义”及“伦理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5.
<正> 我国管理水平较低,这是人所共知的,原因何在?是我们的社会制度不优越吗?是我们缺乏管理思想吗?是中国人不具备管理素质吗?都不是!我国管理落后的原因,在于我们对中国管理思想的演变和发展缺乏认真和深入的研究;在于我们没有探求到既适应国际环境,又符合中国国情的管理模式;在于我们没有建立起中国的管理理论体系。总之,我们现在的管理,缺乏系统性、民族性和实用性,没有形成真正的中国式管理。因此,探讨中国式管理  相似文献   

16.
17.
刘霁堂  张艳丽 《探求》2007,(1):62-65
江泽民同志科普思想的主要内容是:科学普及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科学精神教育是科普教育的核心;科技普及是科技创新的基础;领导干部要积极参与科普,推进科普事业发展;科普工作是科技人员的重要工作等五个方面内容,给人们领会和把握江泽民的科普思想以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行政法是公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是行政机关依其行政职能作出行政行为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现代行政法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晶,它与现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民主建设同构,与民权观念的兴起紧密相关。其主要功能在于保护公民权利,控制国家权力的滥...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同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事求是地总结了我国建国以来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经验教训,深刻分析了新时期加强法制建设的重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理论、方针、政策,从而在法制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上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本文对邓小平法制思想的主要观点进行了归纳和研讨。  相似文献   

20.
二战后,日本的安保法制改革一方面不断背离“和平宪法”的限制,另一方面不断加强《日美安全条约》的法律效力。冷战时期、20世纪90年代及21世纪初,日本一步步突破“和平宪法”,强化《日美安全条约》适用效力,为安倍推行安保法制改革提供了基础。自民党的执政经验、日本政治右倾化的加剧、美国自身战略利益的驱动以及中日战略互疑的加深,构成了安倍内阁的安保法制改革的内外成因。为强化自卫队活动范围和力度,加大干预国际安全事务,实现日本国家“正常化”及军事大国化的根本目标,安倍启动修宪进程,通过变更宪法解释解禁日本集体自卫权,放出“安保三箭”,制定并修改一揽子安保相关法律。安倍的安保法制改革即将在具体法律层面得到全方位实现,从修宪层面来看,在中长期内实现的可能性不断增大。安倍的安保法制改革是对《日本国宪法》“和平主义”原则和精神的严重背离,不但会对日本的国家发展道路形成根本性的负面影响,还会直接影响亚太乃至世界的安全形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