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梅蒋巧 《经营管理者》2013,(16):80+73-80
本文从渔业风险多、渔民容易成为失业群体和渔民权益缺乏保障等方面分析了渔区渔民弱势群体的成因;从渔民从业环境恶化、渔民收入普遍低下、渔民自身发展力有限和渔区的社会保障覆盖面不宽等角度论证了渔民弱势群体的现状及面临的困难。在加强渔业资源养护和管理、提高渔民综合素质、保证转产转业资金的可持续利用和建立健全渔业权制度等方面,提出了若干扶助渔民弱势群体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市民化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践行"以人为本"的必由之路。四川省作为人口大省、农民工大省,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任务艰巨。本文基于2015年四川省进城务工人员调查报告,分析了影响四川省农民工市民化的推动因素和阻碍因素,提出应切实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福利保障工作、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工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构建多元化农民工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提高农民工就业技能,拓宽就业空间、加强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等路径推动四川省农民工市民化。  相似文献   

3.
《领导决策信息》2014,(40):22-23
正新型城镇化贵在突出"新"、核心在于"人"。作为福建县域经济的"排头兵",近年来,晋江市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新型城镇化之路,其主要做法包括:突出融入融合,推动外来人口市民化;突出同城同步,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突出品质品位,推动城市建设现代化;突出互动联动,  相似文献   

4.
胡文静 《决策》2014,(7):I0004-I0005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就是要求必须实现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真正实现农业转移人口的“四融入”.即个人融入企业、家庭融入社区、子女融入学校、农民工群体融入城市社会。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这一过程,既是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必然结果,也是安徽各级政府制度创新的最佳腱现。只有改善城乡就业、医疗等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指明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方向和任务:"要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对于舟山市来说,解决"三农问题",关键在于促进渔业增效和渔民增收,必须高度关注渔区、关心渔业、关怀渔民,从渔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见效的城乡社会保障的反差着手,搞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促进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当前最要紧的是建立渔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我们的研究和探讨就围绕这个问题展开。  相似文献   

6.
《领导决策信息》2014,(18):20-21
正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战略部署,促进晋江城镇化健康发展,4月中旬,福建省正式批复《晋江市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试点方案》,举全省之力支持晋江先行先试,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着力推进户籍管理、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社会参与、发展权益常住人口全覆盖,  相似文献   

7.
新型城镇化的"新"在于以人为本,其核心是"人"而不是"物",重要内容是将农民转化为市民。对进城务工的农民,关键是根据实际情况放宽进城落户政策,允许有固定住所、稳定职业的农民工及其家属转化为市民,让他们本人融入企业、子女融入学校、家庭融入社区、群体融入社会  相似文献   

8.
农民工市民化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面临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目前,新生代农民工已占据农民工队伍中的大多数,他们是农民工队伍中最有可能实现市民化的一个群体。本人从社会政策的视角,探讨了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制约因素,提出了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近来,农民工市民化的研讨集中为两大思路,这就是逐步放开城镇落户和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当前,一个紧迫课题是比较两大思路的优劣,探讨政策选择与配套。放宽城镇落户和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哪一个应当是主导?这是农民工市民化方略设计的基本问题,关系到新型城镇化的成效,需要审慎、全面的思考。按"人头"推进与按权利推进放宽城镇落户和促进公共服务均等的立意虽然都是推动农民工市民化,但二者的作用方式不同。放宽城镇入户将使一些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渔业资源面临过度捕捞,如何解决制度困境,首先应从保障传统渔民的角度出发,把渔业分为渔业权渔业和许可渔业,前者由渔民专有,后者则由除渔民之外的公民、法人或其它组织来申请,渔业权渔业分布在沿岸渔场,许可渔业分布在公共渔场,两者有明显的地理分界线。在作了以上区分之后,将渔民的捕捞权利物化为马力配额,由渔民协会对马力配额以渔民为对象进行分配,使得渔者有其捕,作为一种财产权利,可以为持有人带来经济收益,并可以消除公共资源利用困境,促进资源的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重点围绕"西部大开发的机遇与挑战"、"城乡一体化与新型城镇化"以及"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路径与政策创新"等3个方面的内容,就"中国西部开发研究联合体第10届学术年会"参会学者和入选论文的相关观点和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与会者认为,西部地区对外开放开发水平较低,"一带一路"将为西部大开发和新型城镇化带来新机遇、注入新的动力;新型城镇化引领城乡一体化应是新时期西部大开发的必然选择;新型城镇化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人力资本质量的提升是关键,社会管理、市场制度、投融资体制、城市协同管理等相关制度及政策的创新是保障。  相似文献   

12.
城镇化过程中必然伴随着农民进城,城郊城镇化,农业人口转为城市人口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把握城镇化的的核心与关键所在,即从制度层面、物质层面和社会心理层面共同推动、助力农民市民化,使得进城农民尽快融入城市生活,为农民提供均等社会保障,确保农民享受均等公共服务,提高物质生活水平,对城市生活产生心理认同感,是当下应该解决的问题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新型城镇化是“三化”协同发展的支撑和载体,是枢纽和连接点。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内生动力和坚实支撑,是转变发展方式、带动经济资源重组整合、引导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促进产业集聚和优势产业成长壮大、实现经济转型的关键环节。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正确把握新型城镇化的内涵至关重要。那么,新型城镇化的“新”体现在哪里?笔者站在学理的视角,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解析。  相似文献   

14.
观点速读     
《决策探索》2014,(17):6-7
辜胜阻:要防止市民化、城镇化过程中的房地产化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出台,一亿人将落户城镇建新型户籍制,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提速,有媒体认为这或将给中小城市的房地产带来利好。对于媒体“户籍制度改革和楼市关系”的提问,经济学家、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表示,城镇化、市民化和房地产是有密切关系的,城镇化、市民化会给房地产市场带来机遇,但同时也要防止城镇化的房地产化。  相似文献   

15.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新战略的提出,进一步明确了福建发展定位,为福建服务祖国统一大局和全国发展大局指明了方向。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是福建融入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大决策,它的发展将成为中国区域经济的新亮点。落实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这一发展战略,必须充分发挥福建港口资源优势,做好港口建设的大文章。正确理解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关系,将二者有机统一起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6.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新战略的提出,进一步明确了福建发展定位,为福建服务祖国统一大局和全国发展大局指明了方向。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是福建融入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大决策,它的发展将成为中国区域经济的新亮点。落实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这一发展战略,必须充分发挥福建港口资源优势,做好港口建设的大文章。正确理解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关系,将二者有机统一起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新的亮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新战略的提出,进一步明确了福建发展定位,为福建服务祖国统一大局和全国发展大局指明了方向。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是福建融入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大决策,它的发展将成为中国区域经济的新亮点。落实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这一发展战略,必须充分发挥福建港口资源优势,做好港口建设的大文章。正确理解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关系,将二者有机统一起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8.
农民工群体,是当今社会的弱势群体,而女性农民工群体又是这个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女性农民工的突出等特点表现在就业具有不稳定、报酬低、遭受性别歧视、务工信息渠道窄、权益侵害等方面。本文以保定市为例,通过实际调查,基于体面劳动的视角,分析了女性农民工就业质量的现状,并提出了改善女性农民工就业质量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新战略的提出,进一步明确了福建发展定位,为福建服务祖国统一大局和全国发展大局指明了方向。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是福建融入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大决策,它的发展将成为中国区域经济的新亮点。落实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这一发展战略,必须充分发挥福建港口资源优势,做好港口建设的大文章。正确理解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关系,将二者有机统一起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当前,福建企业创新网络面临着国内外的一些新情况。该文依据企业创新网络理论,结合国内外新形势和福建省省情,从企业、政府、中介三个层面提出了创新协同视角的福建企业创新网络创新绩效提升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