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福州新一代天气雷达接收机频率源出现无9.6M时钟的故障,根据信号流程、故障树图和电路原理图,详细介绍故障的检测、分析、定位及处理过程,并就该故障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处理,总结了雷达维护经验,从而为雷达技术维护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建阳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速调管故障是全国CINRAD/SA雷达速调管自然老化的第一例。该文简要分析了与速调管老化故障相关的信号流程,并对速调管测试处理、更换过程进行了具体说明,对其他台站速调管老化故障的维修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汤连军 《经营管理者》2012,(6X):383-383
本文结合实际的工作情况,对北广10kW双通道发射机的播出途中掉高压和GSZ-1型北广300W发射机正常播出途中高压供电的自动空气开关突然跳闸的软故障问题进行了研究,从经验角度出发成功地发现故障产生的原因,然后清除了故障。同时,给出了广播发射机日常维护的一些举措,防止类似的软故障发生。  相似文献   

4.
简要总结了近年来风廓线雷达探测资料在福建省气象局的业务应用情况。风廓线雷达数据质量控制技术的研究提升了风场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拓展了风场数据的应用范围,但仍有改进的空间。风廓线雷达为实时监测、分析天气系统尤其是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发生、发展提供了可能,为提高日常的强对流和台风预报预警准确率提供了技术支撑,同时也对福建省新型风场资料在预报上的应用起引领和示范作用。在今后的研究中应结合其他观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开展不同类型天气的关键机制应用。其资料直接或二次开发后应用到天气监测、个例分析中,有利于加强预报员对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物理机制的进一步认识和理解,提高短时临近预报水平。风廓线雷达组网资料用于数值模式资料同化中,亦能有效改进模式效果,目前在福建省已开始业务运行,将在今后的批量观测系统试验中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国固态发射机的日益普及,维修工作也日渐增多。笔者根据几年来的维修经验,就目前保有量最大的吉兆电视发射机为例,谈谈常见的故障现象及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6.
采用福州市地面自动站资料、ERA5再分析资料(0.25°×0.25°)以及X波段双偏振相控阵天气雷达等新型观测资料,分析了台风“卢碧”(2109)造成福州极端降水的成因,并介绍了X波段双偏振相控阵天气雷达资料在台风降水预报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强降水云带的持续影响、源源不断的水汽供应、强的高低层抽吸作用以及舒适的海温等有利因素是台风“卢碧”引发福州沿海局地极端降水的主要原因,而福州独特的地形对本次极端降水也有增幅作用。此外,研究表明,X波段双偏振相控阵天气雷达在台风等灾害性天气过程中对极端降水估测有较好的反应。  相似文献   

7.
安百春 《经营管理者》2009,(19):359-359
文章介绍了10kW全固态米波发射机的设备系统及日常的使用与维护经验,对出现的故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中国广播发射机性能稳定,信号传输范围广,在我国中波台站有着广泛的应用。作为整个中波广播发射的一个重要环节,中波广播发射机的运行良好与否,直接决定着发射质量的高低。为了保证中波广播的正常播出,一定要做好中波数字发射机的运行维护工作。文章先围绕中波数字发射机故障类型进行分析,然后就维修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在CINRAD/SC雷达充电控制分机里面,充电控制板是一个重要部件;本文依据该雷达电原理图册给出的充电控制板电原理图(图号:JL.3.226.010DL),绘制它的电原理框图,分析其工作原理;通过两个故障检修实例,给出充电控制板故障的判定与检修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现代高技术雷达设备系统中所用的BITE管理技术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并列举了几种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雷达BITE技术类型。阐明了现代雷达使用BITE的重要性,尤其对使用BITE技术的雷达用户来说,特别是在我院科研试飞雷达保障工作实践中,通过BITE技术的应用,在确保雷达稳定运行和故障维修各项工作中起到其它手段无法替代的作用。主要内容:现代雷达BITE的产生和作用、国内外现状、发展趋势、BITE分类、研究BITE技术意义、BITE技术设计方法及应用BITE技术排除故障实例等。  相似文献   

11.
从现代空管雷达设备的作用及技术特点出发,综合讨论了空管雷达技术体系所涉及的使用技术、维护技术和维修技术。实践及研究证明:构建科学、高效的现代空管雷达设备管理技术体系不仅有效提升空管雷达设备系统运行的可靠性,还可大幅度缩短其故障维修周期、降低其使用成本,显著民航部门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利用福建省龙岩市2001~2013年41次冰雹过程的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对冰雹和雷雨大风、短时强降水,以及冰雹自身过程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的雷达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三体散射、V型缺口、钩状回波等是冰雹特有的雷达反射率回波的形态特征;回波强度、强回波核高度、回波顶高和VIL可用于判断冰雹,其阈值分别为60d Bz、5.3km、8km和30kg/m~2。冰雹的雷达强回波核(≥60d Bz)高度都在零度层以上,冰雹的45d Bz雷达回波伸展高度绝大多数在-20℃层以上。根据以上特征判据和阈值,对龙岩2014—2015年35次强对流天气(其中有8次出现冰雹)进行预报试验,预报10次冰雹,其中8次预报正确,2次空报,没有漏报。该文还分析了冰雹直径与雷达回波形态特征和数据的关系,发现如果出现三体散射、V型缺口、钩状回波特征,冰雹直径普遍≥2cm,VIL密度大于2.9,冰雹直径≥2cm,冰雹直径与风暴顶辐散、弱回波区伸展高度等没有明显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利用自动站观测资料、多普勒雷达和风廓线雷达等资料,对2018年9月23日南平市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是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东亚大槽伸入副热带高压内部,低层为弱切变的情况下发生的。环境场表现为高能、高湿。风廓线雷达上可看到中小尺度的高空波动与低层切变系统位置叠置,影响时间集中,且有干冷空气的侵入,使得大气中的能量在短时间内大量释放,激发出强的短时降水。  相似文献   

14.
2013年8月20日,漳州南部遭受一次强雷暴天气的袭击,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一定的损失。该文通过对雷暴发生前后的环流背景、物理量场、雷达回波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空200hPa冷涡东移及强东南风辐散、低层925hPa东北风辐合的耦合配置,强烈的大气垂直运动及大气中的不稳定层结为此次雷暴天气提供了必要的条件,1312号台风"潭美"外围强烈的辐合运动触动了不稳定能量,是此次雷暴的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15.
新形势下,福建省人工影响天气的科技支撑、业务水平还不适应防灾减灾和保障粮食、生态和水资源安全等的发展需求。面对良好的政策机遇,以及雷达和卫星等先进探测技术的应用、现代化气象业务体系的建设成果,我省人工影响天气学科发展的战略任务将聚焦在云降水机理研究、数值模式、探测资料反演融合研究、技术研发、中长期研究计划、作业实施和指挥能力建设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从雷达产品拼图中出现的射线状杂波出发,研究其产生的机理与特征,并在大量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射线状杂波筛选、去伪存真和逐点抑制的检验模型,同时对模型中用到的检验参数进行了分析与论证。该文设计的射线状杂波筛选游程算法,可以有效定位雷达产品数据中的射线状杂波,应用强相关性检验算法和T-值检验算法进一步得到更加可靠的射线状杂波数据,最后设计格点平移窗口对射线状杂波数据进行逐点抑制。三个步骤的抑制算法过程实施后,能够改善雷达拼图效果,在射线状杂波对天气过程判断造成的干扰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我台逐步引进全固态机,它替换了效率低、指标差、停播率高的电子管中波发射机.但是采用可靠的防雷措施是保证全固态机正常工作的关键环节之一,本文主要介绍雷电对广播设备的危害以及全固态发射机的防雷措施.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简要介绍变电站主变过热故障的检测和处理,通过对变电站主变绝缘油中溢出特征气体的分析和检测,结合特定的分析方法,判断变压器内部是否存在过热性故障,确定故障性质、故障严重程度及故障大概部位等,为最终找出准确故障部位提供了条件和基础。  相似文献   

19.
利用福州市1987-2016年冰雹灾害资料,统计分析得到福州地区冰雹的时空分布特征。同时对相对应的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物理量进行统计分析,初步得到福州地区冰雹单体雷达预报指标为:回波强度达到60d Bz以上(3-7月),VIL值跃增至41 kg/m~2(3月)、44kg/m~2(4月)、57 kg/m~2(5月和7月),强回波核高度达到4.8km(3月)、5.4km(4月)、5.8km(5月)、5.2km(7月),单体高度达到8km以上。  相似文献   

20.
利用环流形势、物理量场及雷达产品等资料,对2019年福建首场强降水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月15日受低涡切变东移影响,三明出现强降水;16—17日受切变南侧暖湿气流和地面倒槽共同影响,全省范围出现强降水;18—19日、20日分别受暖切北抬和冷切南压影响出现降水。15日夜间,在不稳定的大气层结、良好的水汽输送和强上升运动等共同作用下,三明地区回波在偏西气流引导下,形成"列车效应"。16日下午,双偏振雷达产品上漳州一带有着较强的滤波后反射率因子、较高的差分相移率、较大的差分反射率因子,是强降水、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出现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