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利用福州2008~2012年降水等气象资料和空气污染指数资料,分析福州24h降水量对空气污染指数的影响以及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对城市空气质量的改善情况;确定人工增雨改善空气质量潜力日、适合人工增雨改善福州市空气质量作业的天气系统类型;提出在外来大气污染物通道沿线增设人工增雨作业点,强增对外来污染物的防护雨带。  相似文献   

2.
利用福州市台江区空气自动站2018年监测资料,分析了台江区总体空气质量状况,并进一步研究各气象因子与空气污染物NO_2、PM_(10)、PM_(2.5)、O_3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台江区空气质量以优良为主,空气质量达标率为96.7%,O_3、NO_2、PM_(2.5)、PM_(10)是台江区的主要空气污染物。NO_2、PM_(2.5)、PM_(10)三种污染物浓度春季、冬季较高,夏季较低,3~10月O_3浓度较高,其余月份较低。总体来说,高温、低压、高风速、高湿天气有利于污染物浓度的稀释扩散,污染物浓度较低;反之,低温、高压、低风速、湿度较低天气产生的逆温现象不利于污染物浓度的稀释扩散,污染物浓度较高。气温、风速、湿度与NO_2、PM_(2.5)、PM_(10)浓度呈负相关关系,气压与NO_2、PM_(2.5)、PM_(10)浓度呈正相关关系。气温、风速与O_3浓度呈正相关关系,气压、湿度与O_3浓度呈负相关关系。气温、气压对空气质量的影响较大,风速、湿度对空气质量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了用线性回归法建立城市环境空气质量预报模式以及所建模式用于实际预测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由气象资料和污染物浓度延续性构成的线性回归模式预报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通过阐述漳州市区空气质量预报预警思路及其算法技术原理,介绍漳州市区空气质量等级预警预报系统建设情况,分析了空气质量预警预报系统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5.
利用气象资料、空气质量监测资料及后向轨迹方法,对2008年~2012年福州市污染日的天气形势及气流来向轨迹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福州污染日的雾霾污染外来影响主要有两个来向,一是长江三角洲地区,二是福建中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地区污染物排放源区是福州的一个主要外来污染源;大陆东岸海岸线到台湾海峡是福州外来雾霾污染物的输送主要通道;污染日出现的主要天气型中高压脊型与变性冷高压底部或后部最易输送长江三角洲地区大气污染物到福州。  相似文献   

6.
利用T213数值预报系统输出的未来24小时相对湿度预报产品,对巴州地区9个气象观测站分别进行了相对湿度预报效果的检验分析,统计相对湿度对降水预报的能力,得出其在巴州地区汛期的大降水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相对湿度大的情况下出现晴天的概率也较大,通过检验发现T213相对湿度预报产品对巴州境内的降水预报效果并不是很好。  相似文献   

7.
该文通过对福州市新建落地自动气象站采集数据的调查研究,参照台风求距离公式和反距离权重插值法,利用Visual Basic语言编程计算落地站气象参数缺项值,通过相关性验证和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的符合性测试,建立适用于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使用的落地自动站A文件气象数据库。采用AERMOD数学模式对比预测验证结果,表明该气象A文件数据文件的建立方法和程序正确,且符合环评导则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模式要求,项目的研究成果拓展了落地自动站气象资料的社会化服务空间,同时为地区开展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更准确、有效的气象数据。  相似文献   

8.
环境气象学(Environmental Meteorology)是气象学与环境学相互交叉的一个学科,由于学科涵盖面非常广,气象学界和环境学界对这一新兴的、热门的学科在研究对象和内容等方面还有不同认识,本报告主要从气象角度来阐述环境气象学科的研究进展、发展前景和展望。环境气象学作为大气科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大气运动与大气中污染物相互作用,重点研究大气边界层动力学、空气污染气象学以及大气污染对环境和天气气候的影响;从业务服务层面上侧重于开展环境气象的预报预警、监测分析与影响评估,立足城市环境气象服务,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和严重霾天气;目的是确定最优污染物削减方案,为政府区域联动建立有效防治大气污染长效机制提供决策依据,持续改善大气环境。福建省环境气象业务产品主要分为监测、预报预警及评估三大类。未来福建省环境气象学科发展以提高环境气象科研和业务能力为目标,重点工作包括环境气象监测与分析能力建设、大气化学模式和雾、霾及重污染中长期预报技术研发、边界层结构和大气污染研究、环境气象评估和预评估、城市环境气象服务、环境气象业务拓展,注重气象环保合作,联手打造清新福建。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突发、频发、重发,台风、暴雨、强对流、大风、雷电等气象灾害给经济社会发展和公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气象趋利避害信息有效传播的重要性也随之凸显。该文从哈罗德·拉斯韦尔的"5W"传播模式出发,分析气象信息科普传播的主要环节,探讨提高公众利用气象信息产品防范气象灾害能力和气象高敏感行业利用气象条件实现效益最大化的路径,并提出相关发展建议,以期通过气象科学普及促进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服务体系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一二三线城市出发,获取各个代表性城市的空气质量指标的实测数据,对一二三线城市的空气质量指标进行方差性分析和空气质量指标的主成分分析;得出一二三线城市之间的空气质量有显著性差异、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基本相同;但是在各城市间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的比重有差异。  相似文献   

11.
利用EC细网格预报场、风廓线雷达、雷达回波及常规观测资料,对2019年3月5日福建省暴雨落区预报偏北的成因进行分析,并将模式预报结果作了对比。结果表明,①本次暴雨过程是受南支槽、低层切变线、低空急流、地面倒槽和弱冷空气共同影响造成的;②在暴雨预报中不仅要考虑大尺度降水系统变化,也要考虑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激发的中小尺度系统的发生发展;③全球模式对中小尺度系统的发生发展预报能力仍有较大误差,因此要加强对模式预报能力检验评估,选取综合评分较高的模式作为主要参考依据;④日常业务中应加强对风廓线雷达等新型探测资料的应用,在判断中小尺度系统中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针对我国空气污染较重、污染物组分复杂的现状,基于目前城市空气质量健康影响评估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如暴露评价精度偏低、评估以定性为主、污染物健康效应方面仅限于少数几种常规大气污染物短期健康影响的研究,今后的研究应趋向于建立一种面向社会提供健康影响服务的空气质量模拟及其健康风险评估体系,其应用对象主要面向暴露人口,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以国控点位监测浓度达标为基础的城市空气质量管理方法。这一体系将要重点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城市微观尺度空气质量模拟;建立以暴露—剂量为基础的定量评估方法及其指标体系;建立以实际吸收剂量为主导因子的污染物长期健康效应模型。研究成果将为制定和修订我国环境空气质量基准和标准提供依据,为区域联防联控政策提供基础的人群健康资料,为环保部和其他部门制定环境管理政策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3.
针对我国空气污染较重、污染物组分复杂的现状,基于目前城市空气质量健康影响评估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如暴露评价精度偏低、评估以定性为主、污染物健康效应方面仅限于少数几种常规大气污染物短期健康影响的研究,今后的研究应趋向于建立一种面向社会提供健康影响服务的空气质量模拟及其健康风险评估体系,其应用对象主要面向暴露人口,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以国控点位监测浓度达标为基础的城市空气质量管理方法。这一体系将要重点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城市微观尺度空气质量模拟;建立以暴露-剂量为基础的定量评估方法及其指标体系;建立以实际吸收剂量为主导因子的污染物长期健康效应模型。研究成果将为制定和修订我国环境空气质量基准和标准提供依据,为区域联防联控政策提供基础的人群健康资料,为环保部和其他部门制定环境管理政策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4.
本文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气象业务的发展,论述了在气象综合探测系统建设、气象灾害预报预警能力建设、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建设等方面的主要成就,并分析了存在问题与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根据国内外发展趋势,对今后我省气象业务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利用2015~2016年福州市大气常规污染物浓度监测数据以及气象观测资料,对比分析福州市空气污染气象条件状况及其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16年福州市空气污染气象条件好于2015年,特别是6~10月,受副热带高压及其边缘,台风(热带辐合带)及其外围等天气系统影响,空气污染气象条件基本维持在一级,大气扩散条件极好,AQI等级优占95.4%,颗粒物浓度只有年平均值的70%~80%。2016年全市有利于扩散的天气形势占72.4%,较上一年度增加32d,区域污染输送减少5d,非常不利于扩散的天气形势明显减少;全年平均风速2.3m/s,较上一年度增加4.5%;小风日数33d,减少8.3%;大风日数37d,增加5.7%;年总降水量2263.6mm,增加27.3%。从年均值分析看,2016年福州市空气污染气象条件较2015年明显改善,但对于不同的月份,不同的天气过程,空气污染气象条件变化的情况应具体分析,不同气象条件对AQI(空气质量指数)变化的贡献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6.
《决策探索》2011,(19):4-4
现行空气污染指数分为五个等级,但各地的天气预报似乎很少预报当地的空气质量已经达到了比较严重的中度或重污染,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尴尬:政府部门公布的环境监测结果是空气质量二级,但老百姓出门时,抬头看见的并非蓝天,甚至有时还有可能是灰霾天。  相似文献   

17.
基于遗传技术辅助设计的神经网络期货市场预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在对期货市场的历史数据进行预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神经网络期货市场预测模型.文中不仅对神经网络进行了改进研究,还利用遗传技术优化网络的结构和参数.运运实例对模型进行学习与测试的实验结果表明,利用遗传技术辅助设计的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能较准确地预报期货价格的波动趋势.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福州市PM_(10)浓度的季节变化特征,并采用非参数分析方法对福州市PM_(10)在不同季节的浓度水平与各气象因素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季节影响PM_(10)浓度的气象因素各不相同。PM_(10)浓度与各气象因素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只有秋季PM_(10)浓度与气压有显著的相关性;春季和夏季PM_(10)浓度与气温有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319和0.249;四个季节中,冬季、春季PM_(10)浓度与相对湿度有显著的负相关;福州春季PM_(10)浓度与日照有显著的正相关;福州只有秋季PM_(10)浓度与风速的相关性较为显著,而其他三个季节均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利用漳州市区气象观测站1981~2010年气象观测资料和高空、地面气象资料,对漳州市区霾天气特征、气象要素特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漳州市1981~2010年近30年霾日数总体呈上升趋势;霾日呈现出显著的季节变化特征,冬季最大,春季和秋季次之,夏季最少。霾多出现在风速弱、湿度大的气象条件中,能见度在7~8km左右。连续霾日多出现在10月到次年的5月,其地面一般受气压梯度较小的气压场控制。  相似文献   

20.
居住区环境是人类接触最频繁、最密切的环境之一,居住区空气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健康.人们生活水平日渐提高,大量会挥发有害物质的各种建筑材料、装饰材料、人造板家具等民用化工产品进入室内.建筑物密闭程度的增加使得人们居住环境下污染物不易扩散,增加了居住区人群对污染物接触的水平.汞污染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居住区的大气环境正在遭受越来越严重的汞污染.本文通过对榆林地区居住区大气汞污染进行连续24h采样调查,并同步监测气象因素的变化,以了解居住区大气汞污染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各功能区气态汞浓度在空间上差异显著,一般工业区>交通居民混合区>文教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