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文章采用弹性系数可变生产函数计算了中国制造业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并对出口增长率、出口规模、出口产出比和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对28个大类行业的规模经济效应特征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情况的考察,并对比这些行业的出口增长率,发现分行业出口增长与全要素生产率以及出口增长与规模经济效应值之间都不存在相关关系。因此,为实现出口增长由量的增加向质的提升转变以获出口效率利益,需制定行业出口导向政策,限制生产效率低的行业出口增长率以提高出口效率。  相似文献   

2.
《江西社会科学》2020,(2):82-92
从"本地市场效应"理论视角出发,运用2000—2017年14个制造业细分行业面板数据,对中国与30个贸易伙伴国、不同行业出口优势来源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论表明:(1)中国与30个主要贸易伙伴国的制造业贸易中,"本地市场效应"显著存在。在外部需求和劳动力比较优势之外,规模经济优势在推动中国制造业出口规模扩张中同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高技术行业由于具备较高的技术门槛和固定资产投入,在生产过程中更容易发挥规模经济优势,"本地市场效应"更为明显。(3)中国制造业出口的规模经济优势主要是由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所主导的。在制造业出口中,中国对于发展中国家具备一定的规模经济优势,而对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出口则更多地依赖资源、劳动力等低要素成本所创造的比较优势,规模经济优势并不明显。因此,中国应当逐步增强对发达国家制造业出口的规模经济优势,特别是高技术行业出口中的规模经济优势,积极构建要素成本比较优势以外的制造业出口优势来源,避免劳动力成本上升所带来的制造业迁移和"制造业空心化"现象。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我国规模及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据考察了FDI对我国本土企业的出口溢出效应。主要结论包括:FDI对中国本土企业出口的影响是双向的,同时存在挤出效应和溢出效应;基于竞争渠道所产生的出口溢出总体为负,基于信息渠道和示范渠道所产生的出口溢出效应总体为正;不同外向性程度的FDI对我国本土企业的出口溢出效应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促进高技术、高质量、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是推动我国外贸发展"稳中提质"的首要路径。使用2001-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以及2013-2016年BvD-Oriana亚太企业分析库和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库匹配的高技术制造业企业样本数据,本文实证分析了企业规模对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企业规模对我国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出口的影响显著正相关,这一结果在使用不同出口规模代理变量和不同企业规模代理变量进行控制的模型中保持稳健。对生产率的影响、随时间变动的异质性和行业异质性进行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企业规模的影响并非生产率的结果,而是有其单独的作用渠道;其影响总体不受时间变动异质性和行业异质性影响,尽管程度略有差异。研究结论为促进我国外贸稳中提质提供了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胡日东  曹婧博 《西部论坛》2021,31(5):100-111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供给结构变化不利于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但会促使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并通过对其他因素的影响促进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因此,人口老龄化与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是多种效应综合作用的结果,是非线性的,并有异质性表现.以2000—2019年沪深A股上市制造业企业为样本的分析表明:人口老龄化与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倒U型"非线性关系;现阶段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种促进效应在中部地区最为显著,东部地区次之,而在西部地区不显著;人口老龄化会通过提高劳动力成本、促进人力资本积累和增加R&D投入等路径促进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应优化和完善人口、教育及劳动政策,积极发掘和创造人口红利,以弱化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供给结构的消极影响;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从依赖人口红利的要素驱动转向利用技术红利的创新驱动,进一步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际分工的进一步细化和企业活动国际化的不断深化,出现了以微观企业为核心的国际贸易新格局.通过三个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出口细分行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和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作为对比企业生产率和出口商品结构相关性的样本,考察中国制造业出口状况和生产率状况,从企业层面对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构成进行研究.主要结论:基于比较优势的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对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变化的解释力有很大的局限性;高生产率企业产品的出口和出口额在工业产值中的占比不断增加,同行业内企业之间的生产率差距以及出口交货值差距正在不断加大;企业生产率异质性通过影响出口行为作用于中国出口商品结构.  相似文献   

7.
采用细分的出口产品数据,结合修正的Feenstra方法度量了我国1993-2009年间工业行业出口多样化.我国工业行业的总体出口多样化有明显上升,相对出口多样化大于或等于1的行业从1993年7个增加到2009年的14个;资本或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出口多样化水平相对要高于资源或劳动密集型行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出口多样化的年度平均最高,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烟草加工业等出口多样化年度平均值相对最低.进一步建立计量模型,实证发现我国行业出口多样化显著促进了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并且与行业人力资本积累之间存在互补效应.  相似文献   

8.
前沿企业通过创新提高自身生产率,也使行业前沿生产率提高;同时,前沿企业创新扩散带来的生产率溢出效应和非前沿企业学习模仿产生的生产率追赶效应使非前沿企业比前沿企业有更快的生产率增长;因而,在企业整体生产率提升的过程中,后发企业后发优势的发挥也会使企业生产率趋同.然而,企业的创新行为、生产率追赶行为以及生产率溢出效应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企业税负的增加会减少企业现金流,进而影响企业的创新投入和生产率追赶行为.因此,经济现实中企业生产率收敛的存在性、显著性及其具体表现具有不确定性,需要通过经验分析予以检验.以1998—2015年中国工业企业为样本的分析显示:前沿企业生产率溢出效应和非前沿企业生产率追赶效应均显著存在,企业生产率收敛现象明显;企业税负的提高不但会抑制企业生产率增长,而且会弱化非前沿企业生产率追赶效应,不利于企业生产率趋同;与所得税相比,增值税提高对企业生产率追赶的阻滞作用更大;相对非研发企业、大型企业、国有企业及外资企业而言,税负提高对研发企业、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生产率追赶的阻滞作用更大.因此,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一方面要继续实施减税降费政策,促进企业生产率增长和生产率收敛;另一方面也要进一步优化减税降费政策,使税收优惠成为企业生产率追赶的催化剂,而不是低生产率企业的维持剂.  相似文献   

9.
外国直接投资(FDI)进入模式是影响其对内资企业出口溢出效应的重要因素,中国1990~200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外商独资FDI对中国内资企业的出口溢出效应为正,而非外商独资FDI数量的增加则会减少中国内资企业的出口.原因在于非外商独资子公司从母公司获取的技术相对落后以及其对中国内资企业投资资源较强的“挤占”效应.因此,重视所引进FDI的技术水平以及适当降低中方投资者在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企业组建中的出资比例对于充分利用FDI的出口溢出效应促进中国内资企业出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对出口集聚现象的细分和2007年中国规模以上企业数据,利用Heckman模型检验了由出口活动的空间集聚引发的出口溢出效应.研究的主要结论包括:出口集聚对本土企业出口决策及企业出口密度均具有显著的正溢出效应;出口集聚一出口溢出效应因出口企业所有权和行业差异而有所不同.其中本土出口企业集聚之溢出效应高于外资企业,行业内出口企业集聚之溢出效应高于行业间出口企业.基于中国东、中、西部三大地区相关数据的检验还显示,出口集聚一出口溢出效应在三大地区间亦各不相同,这与三大地区外贸发展的"梯度式"差异相一致.  相似文献   

11.
大量证据表明,企业规模与工资之间存在正向关系,但对于导致这种正向关系的原因莫衷一是。本文基于12个地市的中国制造业企业抽样数据,对企业规模-工资效应及导致其存在的原因进行了验证。我们在整体样本层面发现了企业规模-工资效应的存在,且验证了资本规模是导致该效应的原因。但是,分所有制和分地区的子样本检验结果表明,上述结论对于外资企业和东部地区并不成立。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01-2008年中国工业部门36个行业的统计数据,作者从需求层面出发研究了内外需增长对我国工业部门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内需增长会显著促进工业部门全要素生产率以及技术效率的提高,但是出口增长却与它们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性.而且,这两类需求的变动对内外资企业的影响也存在显著差异,内需增长有利于内资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但是却不能改善外资企业的生产效率;出口增长不利于内资企业生产效率的改善,但是会对外资企业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中国制造业1996-2007年的数据,采用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引用交易成本、生产制造成本和技术创新为中介变量,探讨了服务外包对中国制造业生产率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的内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一、服务外包有利于制造业生产率的提高,但是这种推动作用比较小;二、服务外包有利于交易成本的降低,生产制造成本的中介效应却是负的,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较小或者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以Moomaw(1981b)和Ciccone等(1996)提出的模型为基础,利用1996年、2000年和2004年我国各地级市数据分析了城市生产率与城市规模、城市劳动生产率与城市经济密度的关系,结果显示城市规模和城市经济密度对城市生产率的影响都显著为正,各年份城市生产率对城市人口规模的弹性介于O.6%-O.73%之间,城市劳动生产率对经济密度的弹性介于1%-1.9%之间,验证了城市集聚经济效应的存在,但城市集聚经济效应要弱于美国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结合德州市实际情况,对传统的产业集中度指标加以改进,并借助于固定效应变截距模型以及出口历史波动率,对欠发达地区出口型企业区域内产业集中度、企业规模以及名义汇率与出口之间的关系加以验证,实证结果显示,出口波动与区域内集中度正相关,表现为低集中度的产业出口波动更小,在高集中度的行业,出口波动更大。同时,在行业内部,出口规模大的企业出口波动更小,而出口规模小的企业则出口波动更大,调查结果显示这些小企业较大企业议价能力更弱,受到的汇率冲击也更大一些。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应用角度探讨出口加工区经济效应对绩效影响的传导机制,并研究其所包含的经济学机理.研究视角并不只限干内部效应,而是从外部规模效应、技术溢出效应、区域品牌效应等外部效应视角来探讨出口加工区经济绩效问题.将出口加工区区别于其他经济园区,分析影响其经济绩效的主要因素,并从交易成本、规模报酬、生产资源配置、服务需求供给、示范效应、无形资产投入等宽泛的经济学视角来研究出口加工区经济绩效问题及其经济学机理.本文的基本结论是:出口加工区的经济绩效不是单纯地由内部经济效应决定,也是由外部效应决定,即决定于出口加工区外部溢出综合效应所带来的绩效提升.  相似文献   

17.
运用投入定位距离函数将16家银行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率分解为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变化效应和规模效应,并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的研究,发现:技术进步对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贡献最大,技术效率和规模效应负相关;贷款市场上,相对市场势力,全要素生产率显著负相关;存款市场上,相对市场势力和全要素生产率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存款市场,国有银行市场势力高于股份制银行,贷款市场刚好相反。  相似文献   

18.
2000-2008年是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增长最快的时期,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出口呈现显著的促进作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及与其他国家间建立优惠贸易协定也显著推动了出口增长,尽管其显著程度较其他变量有所降低,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对出口的推动作用有待商榷,而进口国国内生产总值所代表的外需是对中国出口最为关键的影响因素,进口国国内生产总值每增加1%,对中国出口的需求将增长1.6%,进口国关税水平以及进口国与中国之间的地理距离则对中国出口形成显著的阻碍效应,进口国关税水平每提高1%,中国出口额将减少1.17%,地理距离每增加1%,中国出口将下降1.11%。中国吸收外资进入出口部门的比重较高,外资投入制造业领域并将产品在全球分销是中国利用外资的主要模式。鉴于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对出口和整体经济的重要性,中国今后仍应当继续吸收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但要拓宽新思路,并对有关政策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9.
本文比较分析了具体制造业在1998~2007年间的生产率及贸易开放度增长特征,并分析了面板数据结构下制造业层面的贸易开放度和生产率关系,构造了纯地理因素的贸易开放度工具变量克服贸易开放度的内生性,实证结果显示:引入工具变量后,贸易开放度对制造业整体的劳动生产率外溢效应不显著;进口依存度对劳动密集型行业劳动生产率产生了显著负向外溢效应;贸易开放度对技术资本密集型行业劳动生产率产生了显著的正向技术外溢效应。  相似文献   

20.
文章运用T(o)rnqvist指数量化分析了结构效应对我国1997~2005年生产率的地区差异的影响.各地区与东部相比生产率的差距有较大的结构效应,尤其是东北地区.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和其他行业的生产率增长缓慢扩大了各地区与东部地区生产率增长的差距,而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的发展则有助于生产率差距的缩小.各地区与东部生产率差距的产业影响各不相同.产出结构的变化是我国地区生产率差距结构效应的主要原因.东北有明显的Baumol效应,不具有Denison效应.其他各个地区存在着明显的Denison效应,不存在劳动向滞后部门的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