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怪诞手法在美国文学中极为常见。处于不同时代的三位作家爱伦.坡、麦尔维尔和安德森均娴熟地使用了怪诞描写,且各具特色。爱伦.坡着力塑造一个怪诞与恐怖交织的畸形世界,麦尔维尔用怪诞手法来凸现人类理性的有限和人性的复杂,安德森笔下的怪诞人物则是集"扭曲"与"甜美"为一身、在工业化进程中无所适从的梦想者。这三位作家通过怪诞描写,深入地剖析了人性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探讨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给两个世纪以来的众多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启迪。  相似文献   

2.
卡森·麦卡勒斯是20世纪美国"南方文学"最重要的女作家之一。其写作风格深受南方"怪诞"文学传统及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尤其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奇幻现实主义"的影响。本文试图通过分析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奇幻"与美国南方文学中的"怪诞"来挖掘两者的相似性和继承性。  相似文献   

3.
施蛰存对美国作家爱伦.坡的哥特式小说由早期的简单模仿,到受其影响更深从而转向怪诞小说的创作。但施蛰存小说的怪诞更表现为一种心理的怪诞,重在表现人类的一种"恐惧"心理。恐惧是人类最原始的一种情感,指向不可确认、无法言说的事物。而爱伦.坡的小说重在渲染一种"恐怖"的气氛,极力刻画一种恐怖的场面。爱伦.坡小说的离奇故事带给读者恐怖的体验,但未曾走入人物的心灵世界。从这点来看,施蛰存对爱伦·坡的小说有所超越。  相似文献   

4.
巴赫金关于怪诞现实主义的论述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怪诞,狂欢化,怪诞现实主义与狂欢化的关系,怪诞现实主义的审美特征。巴赫金对怪诞现实主义的论述是深刻而具有创造性的。其最大贡献是正确揭示了怪诞现实主义产生的土壤是民间诙谐文化,这对我们正确理解怪诞现实主义、理解拉伯雷小说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
"效果说"是爱伦·坡诗学的核心,它强调小说的故事情节服务于预先设计好的效果,以达到对读者心灵的震撼.爱伦·坡的短篇小说创作充分践行其"效果说"理论,展示了古典与浪漫、真实与怪诞以及理性与非理性的对立与统一,取得了特殊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乡土小说创作中,存在着"守土"与"离土"两种创作意识,其作品相应分为"守土"与"离土"两种态势,表现"守土"现象的安守牧歌式家园型、安守寓言式乡村型的创作以及表现"离土"现象的"现实主义冲击波"创作,其创作方法和美学风格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7.
高校章程是"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对章程的"规定动作"要客观辩证分析,肯定其合理性、合规性、合法性,避免多余的、无价值的甚至有害的"规定动作";高校章程制定要遵循必要的"规定动作",在此基础上,丰富"自选动作",彰显章程和学校特色。  相似文献   

8.
广灵秧歌,又有"优歌"、"秧干"等异称,但文献中并不见其作为"秧歌"的记载。笔者在详尽辨析之后认为,"优歌"非"秧歌,""优歌"很可能是一个泛称;"秧干"是"秧歌"一词的读音在广灵方言中发生音变所致。此外,舞台题壁中的"洋歌"、"洋干"、"洋哥"等称呼,除方言原因外,亦与书写者文化水平普遍偏低,书写随意,不求文字的准确性有关。  相似文献   

9.
宋代米芾父子不仅有独特高标的绘画作品,更有精深超绝的绘画美学思想,而这种思想又深蕴着浓浓的禅意。怪诞与癫狂透发着其清雄绝俗、超迈凌云的精神气质;创变与墨戏彰显着其自心自性的禅心与狂禅气象;平淡与天真是其纯然生命的写照;空无与幻化是其对宇宙人生的参透妙悟。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教育所教授的是儒家的思想观点,其教育哲学所强调的是"质料";古希腊教育注重的则是并不包含具体思想观点的辩证法与逻辑,其教育哲学所强调的是"形式"。"质料"与"形式"的差别不仅是中西教育的根本差别,也是中西传统知识状态的差别所在:前者和王权结盟,而后者则基本保持独立。进入现代语境之后,中国现代文化理念体系决定了中国现代教育哲学必然从"质料"转向"形式",将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置于教育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11.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之所以能在欧美文学史上产生重大影响,是与它的"魔幻"表现手法分不开的.因为它善于吸收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创作手法,变现实为神话,又忠实地继承传统,并在此基础上大胆创新,开拓了一些新的技法,从而给魔幻现实主义增添了特有的魔幻效果.其具体表现为以拉美土著的传统观念表现生活,多元化的艺术手法,创新的结构形式等等.由于时代原因,它也存在某些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2.
对待在阶级社会产生、国家形成之后被规范的宗教,魔幻现实主义与寻根文学的描写与挖掘,价值取向完全两样。魔幻现实主义对其采取了批判与否定的立场和态度;寻根文学对其态度有时明朗,有时暧昧,其价值取向时而肯定,时而批判,或者满足于客观的展示,价值评判失语。  相似文献   

13.
谈"新写实"小说对"原初现实主义"的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写实是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小说创作低谷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创作倾向,它以写实为主要特征,摒弃革命现实主义作品中那种强烈的政治色彩、理想主义色彩,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展示生活本相,还给人们一个真实的处境,表现出世俗化的倾向。所以说,新写实是原初现实主义的回归,是对革命现实主义的反动。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文学思潮的现实主义是现代性充分发展之后的产物,其精神内质表现为:深刻反省和无情批判现代性带来的社会灾难和人性堕落。从这一视点来思考五四文学,可以认定五四文学并不具有现实主义的本质定性,将之定性为现实主义是一种误读。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真正趋近西方现实主义的创作,主要以老舍和茅盾的作品为代表。  相似文献   

15.
约翰米尔斯海默的进攻性现实主义是一种权力政治理论。进攻性现实主义在经典现实主义和防御性现实主义基础上有继承也有发展。本文旨在比较以上三种权力现实主义理论,并由此理出进攻性现实主义的理论继承。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分析了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长篇小说《简.爱》的艺术特点———现实主义风格与浪漫主义风格的完美结合,并阐述了现实主义只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和其他小说流派相结合,就会具有永恒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现实主义作为20世纪现实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以往的不同意义在于不对生活做机械的模仿、照相,而具有其独特的个性和崭新的风貌;即使吸收一些西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文学观念和表现方式也是有限的,也是现实主义基础上的一种变异和探索。从文学发展的角度来看,现实主义在这段时期里此起彼伏,大致经历了复苏、深化、低谷、回归这四个发展阶段,不同阶段随着各自政治、经济、文化的变迁有着不同的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18.
“灯”对“镜”的取代,寓言叙事对“现实主义”叙事的代替,对于当代中国小说的变革具有决定性的意义。首先,中外小说均有寓言与写真两个小说传统,“表现说”和“摹仿说”分别可以看作是它们的原型,实际上寓言更为古老和常见;其次,当代原有的“写真”倾向存在的观念陷阱,是当代小说艺术陷于肤浅与虚伪的症结所在,而从寻根和新潮小说开始的寓言写作才挽救了小说艺术;三,从先锋小说之后,小说作为精神之灯的心灵性得到了从未有过的强化,而作为现实之镜的客观性也出现了碎片化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9.
苏联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既是纠正“拉普”文艺路线的错误,也是为了吸引“同路人”作家和争取高尔基回国,此外还与苏联公开发表恩格斯致玛·哈克奈斯论现实主义的信有关。但恩格斯所说的立足于对历史环境的真实把握、具有批判精神的“充分的现实主义”,在这里变成了维护共产党领导、歌颂社会主义现实生活的“社会确认的现实主义”。这种“现实主义”要求为党的政治服务,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描写现实,有其历史必然性与合理性。但如果理解偏差、执行失当,也会给党的文艺事业造成损害,需要进行科学的辨析。  相似文献   

20.
美学史上的现实主义,无论作为方法、思潮还是观念,都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随着20世纪社会和文化发生巨大变化,现实主义内涵的游移不定与外在形态的弹性发展相互作用并连在一起,构成了“现实主义现象”。考察其中的几个主要文艺思潮或流派可以发现:一方面,现实及人们对于现实观念的变化必然体现在艺术中并对艺术产生影响,艺术文本的生成离不开现实生活;另一方面,艺术文本自身具有现实指向性,它必须以独有方式介入现实生活,才能实现艺术的价值。由此,它们共同称作或被称作的“现实主义”,能够作为我们探究艺术的一个维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