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苏南、温州等地工业化模式、珠江三角洲城市工业化模式的比较及对西部现状的详细分析,提出了城市工业化这一经济发展模式,走人口城市化道路,方可实现西部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惠州市行政区划的调整以及惠澳和惠南大道的修建,联系惠州市南北两个中心城区的沿线地区区位优势彰显,城市开发进程加快,对这一地区土地的高效利用和空间开发战略的研究,是在新一轮发展阶段中保证惠州城市功能继续提升以及城市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鉴于此,作者依据空间结构研究的经典理论,提出惠州市南北城区沿线地区空间开发策略:将惠州市区内部的城市发展轴融入到珠三角大都市区中;对区域发展优势条件进行合理组织、优化,形成系统集成的城市综合发展走廊;形成一轴两带、两个城市服务中心、九个发展单元的空间形态。这将对惠州的城市建设和珠江三角洲东北部地区的发展及整个珠江三角洲的网络化建设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了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阐述了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文章基于广东省林业发展的区域特性和产业特性探讨广东省林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而不得不面对越来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因而该地区森林资源的主要作用是改善城市环境 ,保障城市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东西两翼及北部周边山区则主要面临农业农村结构调整中的林业发展、生态公益林建设、林业产业发展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深圳和天津作为地区经济发展中心城市的比较杨敏华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作为我国东部沿海的三个最具活力的地区,其经济发展的速度为世人所瞩目。比较而言,珠江三角洲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速度相对要快一些,环渤海地区在经济发展的诸多...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珠江三角洲各地观光成为全国旅游开发的新亮点。本文在学术界理论研究基础上,结合实际调查,对珠江三角洲观光农业的发展模式与经营进行探讨。同时从生态学和经济学方面对珠江三角洲观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一些可操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是资源大省,资源型城市在黑龙江省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过去这些城市为国家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但目前这些城市和地区大部分由于所依赖的自然资源锐减,面临着相对衰退的困境。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的选择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在对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发展的概况和现实条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实际提出了新型产业植入、传统产业链扩展与延伸、多元化复合、产业结构高度化和优势互补等五种模式组成的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民族地区城市化建设中民族文化的弘扬与重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文化是营造民族地区城市的品牌和特色,是塑造良好城市形象的重要依据,是推动民族地区城市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民族地区要加快城市化进程,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城市文化建设,重视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弘扬与重塑.  相似文献   

9.
发展生态城市是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西部民族地区选择生态城市作为城市发展方向是必然选择。由于西部民族地区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在选择生态城市道路时必须因地制宜,探索适宜的发展模式。文章立足于国家《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试行)》中给出的生态市建设指标体系,综合考虑民族地区特殊性,动态性的建立起西部民族地区评价体系的生态城市五个一级指标和数目不等的二级指标,从而最终建立起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0.
探索景现都市主义背景下城市边缘区新农村景观规划模式,是目前中国城市及城市边缘地区面临的一个严峻考验.城市边缘景观规划模式是一种显露生态的语言.因其地理位置原因,则成为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从生产层面的斑决和廊道、生活层面的村庄聚落和生态层面的湿地这三方面景观规划模式进行探索.这些景观成为城市边缘区新农村的生命机制,用它来溶解城市,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基础设施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1.
文章在深入分析当代城乡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之上,通过对生态网络及生态网络格局等基本概念的解读,以衡阳县台源镇为例,结合GIS技术对生态网络格局构建的基本方法及框架展开了探讨及应用。生态网络格局构建的基本步骤主要包含综合成本面构建、生态节点分析及识别、生态廊道识别,研究过程中适度引入了定量分析方法,强化了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及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金鸡滩镇一农户建立的生态农业模式产生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总结提出推广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解决农业生产中长期存在的种养分离、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分离造成的农业效益低、农民收入低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对开源节流,提高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当地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了应对全球生态危机、经济危机,作为上层建筑的法律如何作为?法律界提出了法律生态化的主张.经济法作为国家管理经济和协调经济运行的法律,经济法生态化本体论应如何构建?从法律生态化的概念入手,剖析了法律生态化两大传统学说即立法理念说和趋势说,考辨了范畴与范式等法哲学概念,提出了法律生态化本质是一种范式,经济法生态化是一种范...  相似文献   

14.
在文化哲学的视域下,文化模式的成功转型对社会进步的影响力是深刻而持久的。面对全球性生态危机和社会转型的复杂态势,通过对西方现代工业文明文化模式和中国传统文化模式的文化批判,以及对文化模式的历史变迁分析发现,生态文明文化模式是继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文化模式之后出现的新型的文化模式。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自觉构建以"生态和谐""以人为本"和"和而不同"为特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文化模式,真正实现对现代工业文明和中国传统文化模式的转型与超越,对于全面推进两型社会的建设乃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高校生态德育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生态德育既是一种新的德育观,又是整合传统德育之后的一种崭新教育范式。高校生态德育的目标是将大学生培养成为"生态人";对于高校生态德育的内容体系和途径,文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福建生态旅游管理机制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为生态旅游发展是福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方面,提出了构建生态经济管理机制是福建生态旅游管理机制创新的必然选择,也是生态文明视野下福建生态旅游发展的内在要求,阐述了生态经济管理机制构建的目标定位和主要内容,以及生态经济管理机制的实现模式。  相似文献   

17.
论文在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尝试构建包括意识形态、语境和语言本体三个层面的生态话语多层次分析模式,且以该模式对2016年中国环保部长报告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报告内容蕴含了马克思主义生态发展观和共享发展观;语言体现典型的政治语言特色;大量运用语法隐喻;句型基本为陈述句,且主要为祈使句;主位推进模式促进语篇连贯,且广泛使用词汇衔接、连接词及照应这三种衔接手段。多层次分析模式有助于全面深入探讨生态话语的认知功能生成机制,进一步丰富了生态语言学的理论与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8.
在推动和谐社会构建的实践中,生态文学承担着特别的使命。生态文学大量展示生态危机的残酷事实,以对生态危机深重的忧患意识警醒世人,触动人们的灵魂,激发人们自觉的生态意识,走出狭隘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误区,从观念上奠定和谐社会的基石;生态文学致力于反思社会、经济、科技发展模式如何影响、导致环境的恶化和生态危机,为环境科学研究提供精神支持,促进政府对社会发展政策特别是环保政策的修正和实施,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创造更好的条件;生态文学挖掘现实生活的诗意美,讴歌美好的生态形象,展示理想的生态社会,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和谐的生态氛围。  相似文献   

19.
统筹三峡库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构筑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是国家环境战略的考量。着力统筹推进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制度建设,拐点是塑造一种新的政府思维模式,基点是构建三级管理的综合管理体制,关节点是塑造一种新的政府行为模式,重点是完善统筹城乡生态环境保护的运行机制。在加快库区经济发展的同时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构建城乡一体化生态屏障,实现城乡生态环境保护的统筹协调发展。文章在深入调研三峡重庆库区生态环境现状的基础上,着重提出统筹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模式与运行机制的主张。  相似文献   

20.
根据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江苏省委第十二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态文明新体系”,这既是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拓展,也是对生态文明体系的优化.生态文明建设应由五个方面有机组成:生态格局、生态文化、生态经济、生态环境和生态文明制度.在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应重点加强规划引领、分类考核、政策导向、依法行政和群众参与五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