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韩滮虎是南宋的一位隐逸词人,其词作数量可观,除少数爱国词外,其词多抒写隐逸情怀和闲适生活中的闲情、闲趣的闲适词。韩滮词中多选取一些空灵、清淡的意象,从而生成清幽淡远的意境,其词主要呈现出清淡的风格。  相似文献   

2.
辛弃疾是南宋时代文武兼长的民族英雄,是宋代“南北两朝,实无其匹”(周洛《介存斋词论杂著》)的爱国词人。他一生写过很多词,存留至今的还有六百二十多首,这在两宋词人中是罕见的。他的词不但思想博大,内容精深,雄奇跌宕,横绝古今,在风格上也表现了词人匠心独运,卓尔不群的才华。  相似文献   

3.
<正> 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公元1140年—1207年)的一生是抗金志士的一生。他的充满斗争的生活道路,使他的词以反映社会重大政治问题为主要内容,大都写得慷慨激烈、沉重豪放,但他也写了好几首清新活泼、充满乡土气息的农村词,这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就是其中比较突出的一首。“黄沙”,是指江西上饶的黄沙岭。据《上饶县志》载:“黄沙岭在县西四十里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四库全书提要》论陆游词“雄快处似东坡”的“近雅”之处作了探讨与阐发。作者认为,形成陆游词这一风格的原因,在于陆游继承了苏轼“以诗为词”的传统,故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写出了“从军乐”、“意不平”、“千行泪”等作品;但陆游词的风格在“诗人之言,终为近雅”的同时,又可见“纤丽处似淮海”的“词人之冶荡”的另一面。作者指出,陆游词带着南渡以来词坛“诗化”之余势,故必然会继承苏轼的路线;而从陆游读《花间集》的两则跋语中,又可分别看到他对“天下岌岌”之时,“士大夫乃流宕如此”的否定以及用“新变”求“代雄”的文学形式发展观,这就肯定了“历唐季五代,诗愈卑,而倚声者辄简古可爱”的观点。在词的“诗化”以“言志”同时,陆游词又顺认了“缘情”的潜势力,遂造成半苏半秦、驿骑两家之间的面目。  相似文献   

5.
在陆游词中,最为人所熟悉的,恐怕就是《钗头凤》了.对这首词,古往今来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李汉超同志在《陆游<钗头凤>词若干问题质疑》(载《辽宁大学学报》1982年第四期,以下简称《质疑》)一文中,以陆游是否有“向自己的母亲为代表的封建宗法势力提出挑战”的“觉悟和勇气”这一问题为“核心”,“就《钗头凤》一词的本事,以及对此词内容的解释与思想评价”等问题,提出了一些不同“一般说法”的看法,读后受益非浅,同时,又感到尚有值得商榷之处.因此,笔者草成此文,略陈鄙见,就教于李汉超同志和其他同好.  相似文献   

6.
陆游,这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曾一度担任镇江通判。镇江的山山水水,留下了他跋涉的踪迹,也留下了他不朽的作品。〔水调歌头〕《多景楼》词,正是其中的一首。明·杨慎认为,陆游词“纤丽处似淮海(秦观),雄慨处似东坡。”毛晋添上一句:“超爽处似稼轩。”两人都不过是泛泛而谈。《四库提要》中作出的评价才是较中肯的,说他的词欲驿骑东坡、淮海之间,“故奄有其胜,而皆不能造其极。”而陆游的〔水调歌头〕《多景楼》一词,正是较完整地体现了他的创作风格和特色。  相似文献   

7.
辛稼轩的咏物词,过去很少有人论及,似乎稼轩不善咏物。其实不然。辛稼轩不仅写了大量雄浑奔放的爱国词,“于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同时还写了不少“赋梅”、“赋自牡丹”、“赋木樨”、“赋水仙”和“赋杜鹃花”之类的咏物词。这类词至少有五六十首,约占稼轩词的十分之一,在宋代咏物词的发展史上应占有一席之地。清邹祗谟说:“咏物固不可不似,尤忌刻意太似。取形不如取神,用事不若用意。”大致看来,稼轩咏物词是形神兼备,重在取神的。比如赋牡丹,他说:“对花何似?似吴宫  相似文献   

8.
稼轩词中的梦词有78首.约占稼轩词总数的12.4%;从内容看感叹人生如梦、无奈归隐的梦词有37首.占总梦词的近50%.深入解读稼轩梦词,有助于了解词人从儒家积极入世思想转变为佛道归隐思想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徐髯 《社区》2017,(26):11-11
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写过无数脍炙人口的佳作,“醉里挑灯看剑”的《破阵子》,读来豪气冲天;“清风半夜鸣蝉”的《西江月》,则是惬意平淡;  相似文献   

10.
叶梦得前期崇尚陶渊明,展现隐逸情怀,追求精神自由,词风闲适旷达;后期推尊谢安,抒发爱国热忱,渴望建功立业,词风转为豪放雄杰。历史的巨变促成了叶氏词风的转变,而这一转变正是南北宋词风转变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11.
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词人朱敦儒,存词246首,其中咏梅词就有39首,时代风云的变化和南渡前后生活经历的巨大落差造成了词人复杂多变的心态,面对同样自己钟情的瘦枝冰花的寒梅,词人抒发了不一样的情怀,在他的笔下,梅花已不是一个单纯的物象,而成为一个有血脉有灵气的词人的知己,其生命历程的见证人:前期诗酒风流生活的写照;中期家国情怀的体现;后期隐逸出世情绪的折射。  相似文献   

12.
汪元量是宋元易代之际的一位爱国诗人、词人。人们向来只重视他的纪实诗,却往往忽视他的爱国词,而事实上,他的词也是有着很大的价值的。从思想内容上来说,其词饱含着深沉的爱国情感,充溢着一种积极向上的抗争力量;从创作方式上来看,其词亦有许多独到之处,如以词写史的大胆尝试、独到的比兴等。  相似文献   

13.
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为诗名所掩,他的词历来不够重视。其实,陆游词的成就不能低估,其中的爱国词,同样表达了爱国者的心声。一陆游生活在女真贵族频频南侵,南宋统治集团一味屈膝求和的国难时期·反对投降,匡复中原,是他矢志不谕的思想,这一思想在他的词作中留有非常清晰的痕迹。隆兴元年(一一六三)二月,朝廷遣使赍蜡书间道往中原,招谕士民据有州郡的豪杰奋起杀敌。这《蜡弹省札》就出于陆游的手笔。当时他在枢密任编修官,是中书省和枢察院请他代写的。①他就  相似文献   

14.
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影响很大,步韵、唱和者络绎不绝,而最为著名的当属中国共产党两位领袖瞿秋白与毛泽东的同题咏。三首咏梅词,既灵犀相通,又各具神韵。陆游一生爱梅写梅,以梅为友,以梅消愁,以梅励志。瞿秋白托物言志,借梅抒情,真实表达了自己临刑前洞悉人生、视死如归的旷达情怀以及直面现实、憧憬未来的思想境界。毛泽东则以一代伟人与诗人的风范,写出了新时代的傲骨和操守。从陆游到瞿秋白再到毛泽东,体现着古典诗词意境与精神的现代传承与接受。而瞿秋白的咏梅词可谓在陆游词与毛泽东词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  相似文献   

15.
南宋遗民词人"清"、"空"的隐居生活环境造成了创作主体心境的"清"、"空",这种心境上的清空闲适,很容易接受道家隐逸哲学思想的影响,从而刺激他们选择了清闲幽静的"云"意象、构造出其词清新空灵的意境。南宋遗民词中"云"意象的主要审美特征是"无心"、"闲适"、"清空"等3个方面。从中可见,在一片吟咏"云"物象的隐逸之声中,遗民词人自我清空淡泊的情怀也呈现出来了,将环境之"清"与人心之"清"联系在一起,达到了"人境双清"的境界,这种境界的意义体现在遗民词人的创作上,便是促成其词"清空"审美特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较好地反映作者青年时代生活片断的作品,这首小词语言生动活泼,节奏轻快自由,令人百读不厌。但对这首小词的解释及思想内容的概括尚多分歧。有的选本把这首词的内容和意义归纳为:“通过‘沉醉’、‘误入’、‘争渡’一连串生动的描写,把少女的秋日嬉游写得酣畅淋漓,引人入胜,表现了作者性格中豪放的一面。”笔者以为,这一归纳未能全面正确地反映出作品的主题与积极的思想内容。先看《如梦令》词:  相似文献   

17.
生命意识是生命本体的外在化和客体化表现,是文艺活动中特有的情感交流现象,其作为人所共有的特殊心理情绪,具有高度的审美意义。具体到宋代隐逸词,其生命意识由自由之心、闲适之情、空灵之境构成。文章通过细读文本、考察文化,对宋代隐逸词三个层面的生命意识进行更为深入的审美观照,从词作的深层意蕴中,探究宋代词人对生命存在的体验与感悟。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同志是杰出的词人,以数十首词作奠定了他在中国词史上的应有地位.柳亚子在读《沁园春·雪》时就深深地称赞毛泽东是“中国有词以来第一作手,虽苏、辛犹未能抗手”,并且在《沁园春·这韵和毛润之初行陕北看大雪之作》里形象化地抒发了上述同样的赞叹之情:“才华信美多娇.看千古词人共折腰.算黄州太守,犹输气概;稼轩居士,只解牢骚.更笑胡儿,纳兰容着,艳想秾情着意雕”.这虽然只是对毛泽东具体词章的深切感受,但这种感受实际上艺术地概括了毛泽东词(以下简称毛词)的整体成就与艺术特征,因此也就无异于是对毛词的总体评判.  相似文献   

19.
龙川词初探     
陈亮(1143-1194),字同甫,号龙川,婺州永康人,是南宋时期著名的进步思想家,又是一位壮怀激烈、风格豪放的爱国词人。他写的词,据《宋史·艺文志》记载,有《龙川词》四卷,但已久佚。其子陈沆初刻《龙川集》,仅收词三十阕;毛晋《宋六十名家词》,从黄昇《花庵词选》中补入七阕,计三十七阕,四印斋本《龙川词补遗》二十六阕,赵万里续补十阕,今人唐圭璋又补二阕,去其重复,共存词七十四阕,在数量上与李清照(七十八阕)相近。读龙川词,教人振奋,催人踊跃,使人热血沸腾。陈亮与辛弃疾的词风貌相似,格调相仿。刘熙载说:“陈同甫与稼轩为友,其人才相若,词亦相似。”又说:“观此(指陈亮《贺新郎-寄幼安见怀韵》三首)则两公之气谊怀抱,俱可知矣。”茅盾把陈亮与陆游、辛弃  相似文献   

20.
辛弃疾是南宋民族英雄和爱国词人。他一生写过很多词,留存至今的有六百二十多首。这六百二十多首词章有抒写抗金复土的抱负和倾诉壮志未酬愤慨的佳作(是其精华部分),也有吟咏自然山川和描绘农村风光的艺术珍品。这两类词章的语言风格不同:前者是慷慨悲歌、豪迈奔放、沉雄壮阔;后者是飘洒隽逸、和谐轻快、质朴自然。所以刘克庄说:“公所作大声鞺鞳,小声铿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其秾纤绵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