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教育公正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当前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公正问题逐步凸现出来.教育公正作为其中的组成部分,是社会公正的重要内容,愈发引起人们的重视;教育公正作为社会公正的基础之一,是社会公正在教育领域的延伸,也是达到社会公正的重要手段和途径.通过推进教育公正进而逐步消除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不公正现象,对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顺利进行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公正合理的发展是社会和谐的基础,而公正维度的缺失往往是社会动荡与不和谐的关键诱因.从当前我国基尼系数看,当前我国的社会公正问题的凸现已经对和谐社会建构构成严峻挑战.公正失衡带来了社会排斥等各方面影响,并可能导致社会人为的制度性的社会断裂和政治合法性危机.如何认识当前我国的公正问题,并采取防范公正失衡的有效措施是和谐社会建设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社会公正缺失:精英群体的功能缺位与社会退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公正是任何社会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它需要在公正制度的规约中,全体公民共同努力,去营造公正之风.而在不同群体中,基于强大的政治权力、经济实力和巨大的舆论影响力,精英群体的公正意识和行为对匡扶社会公正起着关键作用.精英群体的公正一旦缺位,将直接带动全体公民共同颠覆整个社会的公正,从而影响社会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4.
社会公正是社会发展的目标之一,它有着自己的原则,可是由于种种原因,社会公正问题却迟迟不能实现.文章试图发现社会不公正的阻碍因素,并提出一些解决此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社会公正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追求.笔者以科学发展观的价值诉求为出发点,对实现社会公正基本理念的实践场域进行了分析,认为实现社会公正是建立利益共享关系,维护人格尊严,实现社会良性运行,保持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在考察了社会财富分配、弱势群体的社会对待、代际公正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群际交换平衡、利益普遍共享、人与自然和谐、完善老年照顾等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社会公正·经济公正·企业公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正是古今中外最基本的道德,是伦理学的中心范畴。社会公正是以社会为道德主体的道德公正,只有社会主义社会才能真正体现社会公正;经济公正是指社会经济生活领域中的公正,在一定范围内经济公正可狭义地理解为分配公正,而分配不公正往往会引发社会矛盾;企业公正是以企业为行为主体的道德行为的公正,企业公正分为外部公正和内部公正  相似文献   

7.
论社会和谐与公平正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或社会和谐是以儒家学说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公正即和谐,和谐须公正"是西方伦理文化的一个经典命题;"贵公正,促和谐","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是公平正义",这些是中、西方两种伦理文化的共同启示.因此,为了创设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首先要夯实公平正义的道德基础.这就要深入开展公正教育、公仆教育和公民教育,促进落实当代中国社会公正原则,并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公民文化,培育一代又一代充满公平正义的和谐精神、人格健全的现代公民.  相似文献   

8.
对公正的制度性追求是政治哲学的普遍共识.制度公正是实现社会公正的有效途径,是人们对制度的道德诉求与期待.推进制度走向公正的动力是民主.在民主的语境中,推进制度公正的资格与主体,由国家共同体共同意志形成的法权所确定.这些主体通过自由平等的选举与自治,是不断推进制度走向公正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9.
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中国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条件下,社会利益的分化和多元化引起了社会构成因素的多元化及利益群体的多元化,从而引发了社会利益如何分配问题.社会公正自然而然地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现实热点问题.本文在全面理解公正、社会公正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社会主义公正原则及其特征,进而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的社会公正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0.
公正类型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何社会,就社会管理行为总和来说,遵循制度的管理行为必定多于背离制度的管理行为。因此,如果一个社会的制度是公正的,那么,就该社会多数的管理行为来说,就是公正的,该社会就是一个公正的社会;如果一个社会的制度是不公正的,那么,就该社会多数的管理行为来说,就是不公正的,该社会就是一个不公正的社会。这样一来,制度公正便在社会公正中具有决定意义,是主要的、具有决定意义的社会公正。于是,公正,根本讲来,主要是社会公正、管理公正而不是个人公正;说到底,主要是制度公正而不是管理公正:公正,最终讲来,主要是衡量制度善恶的道德原则,主要是制度的美德而不是人的美德。  相似文献   

11.
经济法的复合式公平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法在其产生的初期主要被作为国家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直至近代市民社会与国家相对分离后,法对利益进行平衡协调的功能才得以复归,公平就是衡量法之利益分配正当性的标准。作为在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博弈中形成的法律部门,经济法在承认市场主体竞争能力存在实质差别的基础上,对民法的形式公平观进行了矫正,形成了独特的集基本需要公平、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为一体的复合式公平观,从而实现了形式公平和实质公平的统一。这种复合式的公平观对我国现阶段市场主体间的利益分配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12.
作为社会经济和法学共同发展的产物,经济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具有其特殊性,这决定了它所追求的价值理念以及建立于其上的正义观就不同于其他的部门法。经济法追求社会正义的实现。社会正义以社会利益的整体提高为根本出发点,这主要是通过平等原则与差别原则在经济法得以遵守来实现的。平等原则是在经济法领域内实现社会正义的主要原则,而起矫正作用的差别原则是辅助性原则。形式正义和实质正义是完善的法律制度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每一法律部门都同时追求形式正义和实质正义的实现,实质正义不是经济法所独有的正义观。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宗族刑法助长群体意识与道德标准入律,忽视公平与正义,破坏国家法治统一,侵犯国家司法权,有违刑法保障人权机能与刑法保护秩序机能。司法实践中,动用“家法”和私刑代替国家司法权、煽动“民愤”等干扰司法活动的现象以及宗派争诉、情胜于法等宗族刑法观,是对国家司法权的挑衅和破坏,其消极作用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14.
考察现有各国立法,判例和学说,可以发现现代合同法与侵权法相互融合、边界模糊化趋势,这一趋势具有相应的表现和合理的原因,该趋势是债法应对社会变化做出的自我调整,其目标是指向正义这一至高的法律价值,而其进一步发展和制度协调也将在正义法律价值的引导下展开.  相似文献   

15.
法是一定社会正义的体现。马克思主义认为,这种正义的内容是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法是一定社会正义的体现与马克思主义关于法的阶级本质的原理并不矛盾,今天用唯物主义方法分析和认识法与一定社会正义的关系,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提出法官在适用刑事法律裁判案件时有必要对刑法进行阐释,法官阐释刑法应受罪刑法定原则的约束,阐释刑法应当处理好刑法的社会保护和人权保护两种功能的关系,法官就裁判而对法律所作的阐释应当体现在裁判文书当中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罗尔斯的社会与正义、法治与自由、万民法与国际正义的思想作了梳理并进行了阐释和分析,认为其正义理念是罗尔斯政治和法律思想的灵魂,无论是作为社会正义的制度安排,民主立宪制的确立与运行,法治与自由的维护与保障,都以其正义理念为出发点和归宿。罗尔斯的政治法律思想,充分张扬了新自由主义和新自然法学派的政治正义和法律理念,表达了他对文明社会和全球化背景下对“正义”的向往与追求。  相似文献   

18.
公平正义是含义极其丰富、见仁见智的政治哲学概念,法律意义上的公平正义则具有明确性、规范性、统一性等特质,因而以法治的方式规定并实现公平正义,成为现代法治社会的普遍选择。当前我国社会一方面存在种种不公现象,另一方面也出现滥用公平正义概念寻求不正当利益的现象,这就需要把对公平正义的不同认识及其诉求尽可能纳入法治轨道,通过法治方式、途径和程序实现公平正义。民主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自觉守法是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实现公平正义的重要环节和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9.
社会公平首先是一种法律主体资格上的平等和机会上的平等,首先在于对立法环节作出完善。我国社会公平需要公法和私法领域立法的共同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公法、私法领域的立法共同维护社会公平;任何合法财产都应该获得平等的公法私法保护;加强维护市场秩序、体现社会公平的立法;立法要平等对待我国非公有制经济诸主体;立法要鲜明保护农民的权益。  相似文献   

20.
法的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法的形式正义以及与之对应的实质正义作了分析,认为存在着三种形态的形式正义:其一,与社会正义相对应的制度正义;其二,与具体正义相对应的抽象正义;其三,与实体正义相对应的程序正义。并认为三种形态的形式正义都与法治密切相关。文章分析了法的形式正义的标准和局限性,分析了法治对形式正义的局限性之包容态度。最后认为,推行法治首先就是倡导形式正义;为了推行法治,实质正义在两种情况下是可以舍弃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