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文章以大数据在当代科学运用的突破为实证案例,分析网络化科学发现的三种模式:大规模在线协作科研攻关、不同学科领域大规模跨界协作和普通公众大规模参与科研协作.在此基础上,诠释网络化科学发现的认识论基础:在大数据和在线网络的技术支持下,通过跨界交流协作,是实现放大集体智慧的集体认识论和民主开放透明的“社会学无限主义”认识论.  相似文献   

2.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在心理学史上有巨大的影响与现实意义。皮亚杰的认识论与科学心理学认识论有一致的地方 ,也有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3.
德鲁克管理思想的认识论基础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科学与技术的关系非常密切,技术经常被看成科学的应用或应用科学.然而,从认识论的角度看,技术问题与科学问题在评价标准、推理方式,甚至最终答案方面都表现出明显的不同.德鲁克管理思想建筑在"技术认识论"的基础之上,这一观点是理解德鲁克全部管理思想的钥匙."德鲁克精神"并非由德鲁克首创,它是由泰罗和法约尔所奠基的,将管理理论视为一种立基于实践的技术性体系--德鲁克的伟大贡献是在人们逐渐淡忘管理的技术本质的时侯,不失时机地依据新的管理环境重建起管理理论的框架.  相似文献   

4.
创新概念进入科学哲学论域的认识论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科学创新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理论框架,从现实的生活世界出发,以实践作为其研究的逻辑起点探讨科学的哲学问题,实现了科学哲学研究的生存论转向.  相似文献   

5.
在西方实行“三权分立”制度的国家,司法体系一般是指法院体系。这不同于我国对司法体系的界定,在中国,严格意义上的司法主体除了人民法院之外还包括人民检察院。本文通过对英国司法体系即法院体系的演进进行分析,得出英国司法体系发展变化的特征以及司法体系演进的规律。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新古典经济学的静态均衡模式,始源于经典科学的思维范式,对动态过程的经济竞争及其演进缺乏科学的解释。宏观和微观之间、简单性与复杂性之间的科学描述不仅仅是科学抽象的方法问题,而是科学研究的范式和基础问题。经济系统是主体-人、客体-物、载体-信息和文化的所构成的复杂客体,有历史、信息、文化、演进等多重属性或多样性存在方式,涉及多学科的科学基础问题。本文用类比方法,从客体的属性和规律对应出复杂客体(主-客体系统)的应遵循的最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7.
经典科学的认识论与方法论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钱学森继承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强调哲学是科学技术部门的最高概括,它指导一切科学研究。科学技术发展推动哲学的发展,科学与哲学的相互影响与相互促进通过桥梁(部门哲学)来实现。在科学发展初期,科学的认识由以归纳为主逐渐演变为以探索性的假说-演绎为主。机械论的认识论和还原论的方法论是经典科学研究中的主导观点与方法。经典科学的认识论与方法论逐渐转变为科学技术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8.
开普勒的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第三定律 ,是天文学史上重要的科学发现。如何对其发现作出客观而准确的评价 ,一直是一个有待深入探讨的问题。文章认为 ,开普勒的科学发现有五点认识论意义 ,并从两个方面高度评价了开普勒理论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10.
当代科学哲学之科学实践哲学的新趋向和技术哲学的经验转向,突破了表象主义、理论优位的科学观,为人们提供了崭新的实践的科学观和技术观,为科学与技术认识论、方法论的比较研究提供了前提和条件,使得科学与技术在认识论与方法论上的沟通、统一成为必要和可能;科学实践是为了认识自然而去改造自然的活动,而技术实践是为了改造自然而去认识自然的活动;无论是科学实践,还是技术实践,都涉及关于实在、形而上学信念、主体与客体、目的与方法、规律与规则、发现与发明、事实与价值、理论与解释、检验与评价等要素,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逻辑化,即形成科学技术认识的动态过程和发展;以虚拟技术为代表的数字化技术的出现,导致了人的实践形态由现实实践向虚拟实践的拓展,科学技术认识模式从现实性向虚拟性的转换,使得科学技术的认识过程发展成为描述性认识和建构性、虚拟性认识的互补、互渗、互进的过程,把人类的科学技术认识活动推向一个崭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1.
科学划界是 2 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的一个首要而基本的问题。围绕这一问题 ,2 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各流派之间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其思想演变大致可分成三个阶段 :一是从逻辑实证主义到批判理性主义 ;二是从奎因、库恩经费耶阿本德到后现代主义 ;三是从拉卡托斯到科学实在论者邦格等。 2 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并未结束对科学划界问题的探讨 ,但却深化了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这种认识必将影响到 2 1世纪科学哲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批判库恩绝对科学革命观的基础上,齐曼提出了进化的科学观。齐曼认为,当我们在一个广阔的领域来考察科学发展的轨迹时,库恩摧枯拉朽式的、"绝对的"革命不过是科学史家们对科学发展历史所作出的辉格式的解读而已,实际上并非如此,相反,科学发展是一个进化的过程,科学是通过BVSR机制一"代"一"代"地进化的。比较而言,齐曼的进化认识论能够更准确地反映科学发展的真实情形。  相似文献   

13.
实证科学以具体性、经验性、精确性、可检验性为其认识论、方法论特点,哲学以抽象性或思辨性、丰富性或歧义性、难以检验性为其认识论、方法论特点。实证科学与哲学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由相互渗透走向辩证综合:哲学家不再贬斥科学的功利与浅薄,科学研究出现哲学化现象。于是,哲学研究科学化趋势和科学研究哲学化趋势齐长共进。  相似文献   

14.
辛亥革命以后,中国政党政治模式经历了民初多党竞争型政党政治、国民党一党专政和中共执政多党参政三种模式的演变,呈现为从多极化向一极化转变、最终走向一极为主多元参与的中和格局。这种由两极走向中和的政党政治模式的转变格局,既与中国政党自身的先进性、成熟性水平紧密相关,更取决于大转型时代近代中国社会的复杂演化。  相似文献   

15.
近代中国进化论的思想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中国古代变易思想;二是今文经学的朴素进化观;三是西方进化学说.康有为、严复、章太炎、孙中山、陈独秀、李大钊等近代思想家对进化论进行吸收和改造,形成各具特点的进化论学说.康有为吸收中国传统变易思想和西方自然科学进化观,形成"三世"说的进化观;严复思想则是达尔文、斯宾塞、赫胥黎思想的综合产物;章太炎受达尔文进化论和拉马克学说的影响,将革命引入进化论;孙中山信仰达尔文学说,提出"突驾说";陈独秀和李大钊受达尔文进化论和柏格森创造进化论的影响,分别提出"抵抗力"和"民彝"史观.因此,近代中国进化论具有"多源多流"的特点,在"多流"之中又有其共性.  相似文献   

16.
新疆是我国历史上佛教传入最早的地区,也是古代印度和中亚佛教传入中原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新疆佛教传入的主要历史背景,分别是是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时代和中亚贵霜王朝迦尼色加王时代的对外弘法活动。新疆佛教经历了具有鲜明特征的三个发展阶段,一是佛教兴起,占据统治地位的阶段,二是伊斯兰教兴起,与佛教此消彼长的阶段,三是伊斯兰教占据统治地位,佛教虽然走向衰落,但仍然以新的形式顽强生存的阶段。  相似文献   

17.
西方地缘政治思想的演变经历两个发展期和一个低潮期,具有思维观念和地理平台趋于完整、决定论色彩明显减弱、注重实践性、深受国际形势和科学技术影响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社区矫正深入进行,"统一"、"专门"、"具体"的三种制度形态不断演化,呈现出非常复杂的互动作用关系;从系统、动态视角看,其体系特色为:多元多样多层的网络状态、双重或双面性的权力属性、开放发展的内涵方式;对于这种状况,应该辩证看待,并寻求从建立备案审查机制、促进多元的"造"法互动模式,促进内涵式公正发展三个方面化解有关矛盾,以推进我国社会矫正制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3次产业的发展速度、结构变化以及第一产业、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变化等几个方面对中国产业结构30年的调整历程进行了梳理和回顾,认为中国产业结构随着消费结构的升级、主导产业的更替、改革鼓点的调整、产业政策的实施、对外开放的进程和国际产业的转移而调整升级。  相似文献   

20.
西方地缘政治学说演进特点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地缘政治学说的百年演进具有思维观念和地理视野趋于完整的特点,地理因素逐渐由国际政治的"决定者"演变成"影响者",深受科学技术发展和国际形势变化的影响,两种不同视角的地缘政治学说命运迥异,整个学说体系具有一定的学理性和鲜明的实践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