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禅宗语录中存在着大量同义成语,这些成语从不同角度阐述了禅宗的基本精神,如"自心是佛"、"平常心是道"、"当下领悟,立地成佛"等等。由于这些成语多在禅林内部使用,因此具有鲜明的禅宗行业色彩。  相似文献   

2.
北宋著名诗僧惠洪的文字禅观念是针对当时禅门流行的"无事禅"和"无言禅"而提出来的。他借助包括佛学以外的儒道思想资源和经典言论对"不立文字,教外别传"、"平常无事"的禅宗宗旨进行修正,为文字禅的有效性作出辩护。在文字禅理论的支持下,惠洪留下的卷帙浩繁的著述,包括佛教的经论注疏、僧史僧传、语录偈颂、禅宗纲要以及世俗的诗文辞赋、笔记杂录、诗话诗格、经书注解。惠洪能成为宋代文字禅的代表人物,与其童年教育、禅门师承、社会交往、坎坷遭遇有关,独特的人生经历使他具备了融通儒与释、禅与教、诗与禅的眼光。惠洪的著述和文字禅观念对后世禅林影响深远,甚至在日本五山禅林文学里受到欢迎。  相似文献   

3.
编纂于南宋的丛林宝典《禅林宝训》,在禅修之道方面 ,不仅继承了传统佛教止观定慧及惠能禅宗无心、无念的禅修方法 ,而且依据宋代儒学复兴的时代挑战 ,提出了“以道德正心”的修心法门 ,突出了道德伦理在禅修中的地位和作用。《禅林宝训》这种儒学化、伦理化的禅修思想 ,不仅适应了宋代儒学复兴的时代潮流 ,也是中国禅宗心性化之后的理论必然趋势 ,更是为了扶救宋代丛林戒律不持、道德不修之末法禅弊。  相似文献   

4.
在现存400余首王维的诗歌中,被禅宗文献征引与运用的超过40首,这可以视为王维诗歌禅林接受的特殊形态。禅宗僧人将王维诗歌运用到佛经解说、公案颂古、上堂说法和诗文创作等场合,有着辅助佛禅理念解读、充当全新禅学文本和用于审美体验抒发的目的,同时,也为王维诗歌带来了新的阐释空间与传播形态。这种“引诗证禅”现象与僧人所编诗选、僧人所撰诗话和僧人所作诗歌共同构成了集“选-评-作-用”于一体的“禅林唐诗学”研究体系,能够进一步深化当前对于唐诗学史的理解与认识。  相似文献   

5.
现存三百篇的《禅林宝训》是取材于各种禅宗《语录》、《传记》、《文集》以及诸老遗语,是众多禅师嘉言善行的汇编。它向人们展示了宋代禅学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发展的状况及其特点,至向人们表明末代禅学尚有一股清新之风,并非全是崇尚公案机锋、评唱以及直远的那一套。这对重新把握和评价来以后禅宗的发展方向及其性质有某种启迪作用。《禅林宝训》中的许多道德言论,对现代佛教徒,甚至对所有人的惨身养性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陈成文 《宿州学院学报》2011,26(1):65-66,83
阮大铖的文学作品以诗歌和戏曲为主,本文依托其山水诗歌和传奇四种中对佛老思想的反映,从晚明禅悦之风的盛行、独特的家学环境、山水题材的选择、明传奇的程式化、与高僧交游唱和等角度,探究佛老思想对阮大铖文学作品产生的深远影响。佛老思想特别是禅宗的"清净"、"隐逸"思想为处于困境中的士大夫提供了平衡心理、调节精神的以退为进的处世方式。阮大铖处于极为特殊的明末党争时期,其诗歌以陶渊明、王维为宗祖,独特的家学环境和与高僧的交游唱和活动,使他转向了诗酒风流、享受人生的老庄处世哲学。正是他对山水诗的独特感悟和老庄处世哲学的影响,使他的文学作品染上了浓重的佛老思想印迹。  相似文献   

7.
晚唐五代禅僧行脚问题考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唐五代,游方参学成为禅宗僧人突出的修行方式之一.行脚,作为动态的修行方式,与静态的修行方式相得益彰,共同推动了禅学的兴盛.借助行脚僧,在南岳系和青原系之间建立联系,促使了禅宗宗门之间的融合.行脚僧的游走,产生出禅师与学僧、禅师之间、学僧之间等多重关系;出现"代别"、"举古"等新的表述方式;为<祖堂集>等综合性著述的出现创造了条件.行脚现象推动了参禅者的悟道进程,繁荣了禅林,促进了各种教化手段的产生,融合了各派宗风,彰显出禅宗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8.
<正> 胡应麟《诗薮》论及王维绝句时说:“太白五言绝,自是天仙口语。右丞却入禅宗,如‘人闲桂花落’云云,‘木末芙蓉花’云云,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不谓声律之中,有此妙诠。”胡氏寥寥数语,点出关键所在,为我们理解王维的这两首诗提供了一把钥匙。王维是个虔诚的佛教徒,他早年学佛,终身信奉,乐此不疲。在《请施庄为寺表》中,他说其母崔氏曾“师事大照禅师三十余岁,褐衣蔬食,持戒安禅,乐住山林,志求寂静”,可见他年轻时即从母亲那里受到佛教的濡染。对于佛教各宗学说,王维基本上采取兼收并蓄的态度,不过对禅宗思想则更为倾心。禅宗分南北二宗,其母所师事的大照禅师就是北禅宗祖师神秀的高足普寂,他本人也时常和北宗僧人过往交游,这在他的《谒璿上人并序》、《过  相似文献   

9.
陈子龙是明末清初云间派的领军人物,他交游广泛,文友遍及大江南北。在他的交游网络中,诸多桐城文人是不容忽视的。考察这些桐城文人与陈子龙的交游关系,不仅可以更清晰地认识陈子龙,还能管窥明末清初松江与桐城两地的文化交流与文学互动之景况。  相似文献   

10.
禅宗的棒喝法经历了百余年的发展才形成“德山棒、临济喝”的禅门宗风。棒喝以行为代替语言的禅林机锋,具有峻烈的禅学风格。棒喝是针对特殊的成人宗教理论教育,它以语言之外的特殊途径、不答作答的特殊方法,在启发式教育方面给人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