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代中叶著名教育家、思想家王守仁的儿童教育主张至今仍有非常积极的进步意义。他主张教育儿童应根据儿童生理、心理特点,从积极方面入手,顺导儿童性情,促其自然发展,反对摧残儿童天性的传统教育方法。作者根据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从教育教学两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尝试。  相似文献   

2.
观察日全食     
明代理学家、诗人王守仁,幼年时家贫,因无力缴租,父亲被抓。王守仁去见县官,愿代父受罪。  相似文献   

3.
王守仁是明代大儒,心学的集大成者。其学术思想传至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影响至今。他传奇的一生兼有立德、立功、立言的特点,被称为封建时代的完人。由于其特殊的贡献得以从祀孔庙,成为官方认定的经世大儒。学界关于王守仁从祀的过程研究较多,但对于其能够得以从祀的原因还少有详细梳理。可从王守仁个人理想、主要成就、外部保障及学说的时代性等四方面来论述厘清这一问题,这对于研究王守仁的历史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旨在对王守仁的美学思想作一尝试性的把握。由于其心学强调个体生命存在价值的体验活动,使其美学也具有典型的体验性质。可以说,王守仁的美学就是体验美学。  相似文献   

5.
“知行合一”说是王守仁哲学思想的核心。剥开“知行合一”说的唯心主义外壳,是不难发现其关于知行关系的合理内核的。本文试就王守仁对知行关系的合理论述进行一些粗浅的分析,不当之处,敬请同志们赐教。  相似文献   

6.
明后期,在对王守仁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方面作出较大成就的当推刘宗周.刘宗周"上承濂洛,下贯朱王",不仅继承和发扬了王守仁的"心"学,而且综合众家之长,创立了独具特色的蕺山学派.他关于教育方面的许多论述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守仁被贬贵州龙场驿,来回均经过湖南醴陵县,在醴作诗四首,反映了旅途环境的艰险、寻求解脱的心理及僧人的纯朴,也有对寺庙如画风光的描绘。这四首诗都与佛寺有关,主要原因是王守仁的思想深受佛教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明后期,在对王守仁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方面作出较大成就的当推刘宗周。刘宗周“上承濠洛,下贯朱王”,不仅继承和发扬了王守仁的“心”学,而且综合众家之长,创立了独具特色的蕺山学派。他关于教育方面的许多论述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守仁教育思想新探夏敏王守仁(公元1472—1528年),浙江余姚人,字伯安,他曾筑室绍兴的阳明洞中,创立阳明书院,故后世学者又称他为王阳明。1王守仁的教育活动基本上是和他的政治生涯交织在一起的。他出身于一个显赫的官宦世家,父王华是状元郎,官至吏部尚...  相似文献   

10.
“知行合一”是王守仁早年讲学时着力主张的思想,晚年他仍对此“言之屡屡”,可以说“知行合一“是他毕生强调的主要思想.早在明清之际,王夫之就批评王守仁的“知行全一”说是“以知为行”、“销行以归知”.(《尚书引义·说命中二》)此说一出,遂成定论,至今许多论著还常引它作为批评王守仁知行观的根据,认为知行合一的实质是以知吞并行,  相似文献   

11.
王守仁的《大学古本序》石刻,是以其正德十六年(1521)五月白鹿洞书院讲学会后之定稿刻石的。由此可以推断出,《古本大学》是王守仁构建其哲学思想的营盘,而且他是在改写《大学古本序》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他的"致良知"学说的。  相似文献   

12.
文学作品的翻译并非易事,既要再现原作的风格,又要进行艺术的再创造。本文即从译文对原作思想﹑语言风格的传达和翻译艺术的运用两方面,对王守仁先生的译作《还乡》片段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13.
王守仁与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教育思想以热爱儿童和尊重儿童天性为基本原则,王守仁与卢梭在不同的社会时代背景下均提出自然教育的主张,对传统教育忽视儿童天性的弊病进行深刻的批判.两者对教育史造成了不同影响,王守仁的自然教育思想仍然没有脱离传统教育的范式,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却成为西方新旧教育的分水岭.  相似文献   

14.
王守仁哲学思想的内在启蒙价值杨义银明代弘治、正德年间,我国封建社会学术界内部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标志即以王守仁所开创的王学的兴起。自嘉靖至晚明,王学风靡天下,成为一股与官方程朱理学相抗衡的强大的社会思潮,具有突破教条、蔑视礼法、解放思想、冲击封建藩篱...  相似文献   

15.
王守仁的儿童自然教育思想是以“明人伦”的教育目的、“心即理”的心学理论作为其思想的基础,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总结形成的思想理论体系。他以树为喻,认为儿童的教育要遵循自然规律,这在当时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本文主要通过解读王守仁的自然教育思想,即教育要顺应性情,因材施教,注重独立探索等。其思想对当今幼儿家庭教养方式的启示为:清晰认识儿童,把握自然生长规律;随人分限所及,对儿童有适度期望;尊重而非压制,创造和谐家庭氛围;注重德行习惯,促进儿童全面发展;重视潜移默化,言传身教树立榜样;着重实践探索,锻炼儿童独立思考。  相似文献   

16.
出生于浙江余姚的王守仁是明朝中叶主观唯心主义哲学的集大成者和明朝著名的教育家。由于冒犯当时专权的太监刘瑾,被贬谪到贵州的龙场驿做驿丞。他在那里创建了龙岗书院,又主持贵阳书院,并提出了“知行合一”的学说。知行问题是我国哲学史上一个传统的课题,也是宋明时期各家学者讨论的重要问题之一,而“知行合一”的提法则为王守仁所首创。  相似文献   

17.
邱云 《老友》2009,(2):52-52
清代独逸窝居士的《笑笑录》里,有这样一个故事:明代哲学家王守仁小时候酷爱象棋,竟达如痴如醉的地步。母亲怕他因此影响学  相似文献   

18.
王守仁(公元1472—1528年).字伯安,自称阳明子,人称阳明先生,明朝浙江余姚人.出身官僚地主家庭,他通过科举得到官职,历任兵部主事、龙场驿丞、江西巡抚、两广总督兼巡抚等官职,虽然中间一度受过宦官刘瑾的迫害,但不久又受重用,官运亨通.他忠心维护明朝政权,曾镇压江西南部的农民起义和广西少数民族反明武装.平定封建统治内部权势斗争——宁王宸濠“叛乱”.他一生的政治生活,都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但他在哲学、教育和心理学思想方面,有一定的影响,值得研究,本文着重研究其心理学思想.  相似文献   

19.
王守仁是我国明朝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军事家,是心学的集大成者。对于他的军事成就历来研究较少,本文主要从他少年显露出来的军事才能,破山中贼,破心中贼,以及平宁王之乱几个方面来展示其非凡的军事才能。  相似文献   

20.
评析英国作家哈代的作品《还乡》和译作。从王守仁的译本中找出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文字与原文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译作中存在几个翻译错误,并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