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强中央银行的金融宏观控制和调节职能,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1986年1月国务院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管理暂行条例》已经确立了我国中央银行——人民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尤其突出了它领导、管理我国金融体系的宏观职能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基本职责.但是,一年多的实践说明,中国人民银行的工作仍然难以得心应手,金融宏观调控不能奏效.1986年,我国银行贷款超过经济增长的幅度过大,物价上涨较多.1987年信贷计划还有缺口,货币供应量过多,通货膨胀的压力很大. 我们认为,人民银行工作难以得心应手,金融宏观调控不能奏效,是因为实现金融宏观调控的一些必备条件或前提尚未形成.其中金融宏观调控的重要基础——一个全国统一的、相对完善的、可控的资金市场体系——没有形成,显然是重要原因之一,很值得从理论上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2.
我国货币供给内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央银行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基础货币,但从长远来看,随着电子货币、金融衍生品的发展,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量肯定会越来越难。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需求的上涨,但是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对消费的刺激作用小于对投资的刺激作用。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有比较强的投资效应,而消费效应却比较弱。  相似文献   

3.
在一个有效的货币政策框架中,中介目标的选择至关重要。按照选择的中介目标,各国的货币政策体系大致可以分为汇率目标型、货币总量目标型、利率目标型、通胀目标型和隐含中介目标型五种基本类型。决定一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仍将是一国的经济金融现实。选择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是一个次优选择。继续采用货币供应量法并不意味着对货币供应量法的全盘肯定,当前应当加强对货币供应量法的完善工作,加强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4.
一、货币供应量变动及其效应传导机制基础货币的总额和构成以及货币乘数决定货币供应量。在我国,中央银行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影响基础货币及其构成。一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发放再贷款,二是进行公开市场操作,三是调整法定准备率,四是由于黄金外汇储备而吞吐基础货币。中央银行通过上述途径伸缩货币供应量,并形成以下效应传导机制:(一)资产的价格、收益和结构变动效应的传导机制资产分为金融资和实物资产,前者是指货币(本币和外币)、债券和股票等能够取得收入以及能从别人那里取得的债权或所有权凭证,后者则是指能提供生产性服务和…  相似文献   

5.
货币政策的实施采取直接控制工具还是间接控制工具,取决于一定的经济体制和金融市场的成熟程度。在金融不发达的情况下,控制住银行贷款限额即可以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随着金融业的发展,银行贷款在全部金融活动中的比例越来越小,因此,控制贷款限额与控制货币供应量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减弱。当前我国的中央银行金融宏观调控手段正处于由直接控制逐步向间接控制过渡的阶段。因此必须做好这一时期的衔接工作,以免出现宏观调控中的空档和失误,影响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稳定货币。稳定货币和稳定物价是当前我国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为实现这个最终目标,需要一个可直接操作的金融变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问目标。为了有效地控制社会总需求实现货币稳定,应选择货币供应量为中间目标。另外,中央银行还需要改革货币政策调控手段,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调控手段,特别是经济手段,如存款准备政策、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的改革与完善。  相似文献   

7.
货币政策名义锚的选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通货膨胀目标制逐渐取代汇率锚和货币供应量目标成为许多国家保持长期价格稳定的一种货币政策框架.鉴于我国维持汇率锚的成本不断增加,同时金融创新和金融管制的放松模糊了各层次货币供应量的界限,且货币乘数不再稳定,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可观测性和可控性降低,货币供应量目标也不再适合我国;因而,通货膨胀目标成为我国货币政策名义锚可能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区域金融(指目前我国行政区域内的金融活动)宏观调控一直是近几年来金融理论界和实际工作中所探讨的热点问题。要对这一问题开展研究,首先在理论上要明确以下几点:第一,区域金融宏观调控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其理论前提和基础是什么?第二,区域金融宏观调控的目标有哪些内容?制订这些目标的原则是什么?第三,区域金融的主体、对象以及运行的机制应如何确立?第四,区域金融宏观调控具体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一、一般的理论考察 首先,我们对区域金融宏观调控是否存在的问题做一界定。按照一般的理论概述,所谓金融宏观调控是指,金融宏观调控的主体通过包括经济手段(如存款准备金、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再贷款等)、行政手段(如计划、规模控制、机构管理等)在内的货币政府工具来控制货币供应量这一中介目标,继而控制和调节社会总需求及其结构和社会总供给及其结构,来达到刺激或抑制经济发展、稳定通货、稳定物价、保证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货币政策的最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要逐步减少行政手段,主要运用经济手段来控制和调节经济生活的运行,即由对经济生活的直接控制转向以间接控制为主。在间接的宏观控制手段中,货币金融将起重要的作用。这样,就有必要从理论上弄清货币与经济生活的内在联系。在货币与经济运行的关系上,过去,对马克思货币理论的研究,存在两个问题:1.把马克思从不同层次对货币的研究机械地割裂开来,认为马克思的货币理论仅仅局限于货币的本质、起源和职能,忽视了马克思关于货币以信用为中介对商品经济运行的刺激或破坏作用的理论;2.把马克思为了抽象分析而假定的金属货币运动等同于现实货币运动,没有从马克思对信用制度下货币运动的分析中去认识银行控制货币运动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其实,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分两个层次研究了货币问题。首先,他撇开信用制度,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阐明了货币的起源、本质和职能,从而科学地说明了货币运动和商品运动的内在联系。然后,马克思以信用为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入,银行作为货币、资金运动的总枢纽,在宏观控制体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为银行能否控制信贷、控制货币已成为能否有效控制社会总需求的中心环节,所以怎样改善银行本身的管理,实现银行控制机制的转轨,已成为整个体制改革中的一个焦点。本文对此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一、我国现阶段银行控制机制的性质 所谓银行控制机制的转轨是指由中央银行对货币发行量和信贷增量的行政命令式的直接控制为主向间接控制为主转轨。为了正确说明我国现阶段银行控制机制的性质,有必要首先比较一下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的不同特征。  相似文献   

11.
越是搞活经济,越是需要加强宏观控制,需要各方面、各渠道、多种手段协调发挥作用。以财政平衡为主要内容的财政控制是宏观经济控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国民经济宏观控制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要保持社会总生产与社会总需求在价值量上的平衡,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加商品的生产量和供应量。但在生产发展水平有限的情况下,要实现供需总量的平衡,关键在于控制社会的总需求量。社会的总需求量,是由通过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所形成的消费基金和积累基金构成的,是在一定的货币周转速度条件下,由货币量的多少所决定的。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保持正常的货币流通量是保证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所谓保持正常的货币流通,就是要求社会上流通的货币量与客观需要的货币量相一致,必须符合货币流通的一般规律,即马克思指出的,在一定的货币流通速度下,——不论货币是作为流通手段或作为支付手段,——一定时期内流通中的货币流通总量决定于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加上)同一时期中到期的支付总额,减去彼此抵销的支付。马克思分析  相似文献   

12.
1 通货紧缩的定义一种意见认为 ,通货紧缩是指货物与服务的货币价格的普遍下降。通货紧缩不是指相对价格的变动 ,而是指绝对价格 ,即货币价格的变动。此即通货紧缩的“单要素定义”。一种意见认为 ,通货紧缩是一种货币现象 ,即它首先是货币流通量的下降 ,而不等于价格下降。伴随着通货紧缩的有“两个特征、一个伴随” ,即物价水平的持续下降和货币供应量的持续下降 ,伴随着经济衰退。此即通货紧缩的“三因素定义”。一种意见认为 ,通货紧缩是指价格持续下降和货币供应量的持续下降 ,并不一定伴随着经济衰退 ,此即介于前面两种定义之间的通货…  相似文献   

13.
在传统理论上,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通常在利率与货币供应量之间选取,然而由于我国利率管制所引致的金融指标体系的扭曲,使得利率在中介目标上的作用难以评价。在目前我国特殊的货币政策实施环境下,以利率为中介目标是不可取的,而选择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又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在我国存着货币供应量的可控性差、货币供应量的相关性不理想、公共市场操作等手段难以奏效、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等问题。虽然近年来通胀定标的兴起为货币政策实施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但是我国尚未具备实施通胀定标的条件。鉴于我国目前的现实并结合发达国家施行货币政策的实践经验,我国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目前只能是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前提下的渐进优化。  相似文献   

14.
华东六省一市部分金融理论、教学和实际工作者最近在山东省荣成县举行金融学术交流会。会议围绕金融宏观控制与微观搞活问题进行了探讨,现将会议中一些新观点和有关争论简介如下:一、关于银行宏观控制围绕这个问题,会上形成三种观点。(一)宏观控制是人民银行的任务,微观搞活是专业银行的任务。其理由是:(1)银行宏观控制不能多中心。由多个利益、地位有差异的银行同时进行金融宏观控制,难以完全协调动作去实现既定目标,金融宏观控制最终不得不依靠国家政权机关干预。(2)人民银行要注意微观搞活,专业银行要服从宏观控制,这都是在完成本身任务中必须注意的方法问题,不能把方法和任务混淆起来。  相似文献   

15.
金融调控一直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的确立。经济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的取向将发生实质性的转变,这一转变也迫使我国的金融宏观调控必须以市场为取向,实现以直接计划管理为主的调控方式向间接调控方式的转换。转换的基本途径是:(1)中央银行使贷款控制逐步向控制基础货币供应量过渡,最终达到取消规模控制(2)实行信贷资金比例管理;(3)建立起严格的,完善的存款准备金制度;(4)开办公开市场业务。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金融立法工作得到不断加强,初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金融法律体系。人民银行依法实施货币 政策,强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不断改进金融服务,金融秩序有了根本好转,金融从业人员和全社会的金融法律意识有了很大提 高。但是随着《中国人民银行法》的重新修订和《行政许可法》的颁布实施,基层人民银行履行职责的依据、范围、方式和程序都发生了 很大变化,无论是在观念上还是在制度上都面临着新的挑战,依法行政面临着十分艰巨的任务。因此,如何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 行政实施纲要》精神,提高基层央行的依法行政水平,不断加强金融法制建设,维护金融稳定,促进金融业平稳健康发展,是摆在我们 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是货币政策理论的核心内容,历来也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货币政策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货币中介指标能否正确发挥作用,国际上通用的货币政策中介指标有利率、货币供应量和汇率等金融变量,如果这些金融变量在一定的环境下发生扭曲就不能充分发挥中介作用,影响货币政策有效地实施.  相似文献   

18.
从长期的调控效果来看,货币供应量作为房地产市场货币政策中介指标仍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而利率指标则存在与调控目标背离的可能性.本文基于VEC模型的脉冲响应分析表明,货币供应量增量对房地产价格指数有一个较长期的影响,贷款利率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则极其有限.在方差分解中,除了房地产业自身的需求惯性外,对房地产价格指数贡献最大的宏观经济指标是货币供应量,其次是利率.  相似文献   

19.
通货失衡反映着货币需要量与货币供应量之间的严重不相适应,这种不相适应在现实中一般表现为两种具体形式。一种是通货不足,即货币供应量严重地小于货币需要量,货币供应满足不了社会经济活动对货币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要求:加快金融体制改革,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要在国务院领导下独立执行货币政策,从主要依靠信贷规模管理,转变为运用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贷款利率和公开市场业务等手段调控货币供应量,保持币值稳定;《决定》还要求建立政策性银行,发展商业银行,有步骤地组织农村合作银行和城市合作银行等。根据《决定》精神,当前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重点可以概括为:逐步建立三个体系,实现二个“真正”:即建立在国务院领导下的独立执行货币政策的中央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