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外语教学不仅是语言知识的传递,更是中西文化的碰撞、交流和渗透。在日益增多的跨文化交际中,各种冲突时有发生。如何克服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障碍,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这对外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讨论了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提出教学中应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跨文化交际是对交际的预测过程,在跨文化的交际过程中,交流涉及参与交流者的文化背景问题。因此,交际行为的意义取决于交际环境因素及其相互间的作用。交际双方要共享交际环境,才能成功进行跨文化交际。外语语言教学应与文化比较相结合,才能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交际时才能真正把外语当成工具,从而达到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在跨文化交际中,中西方社会文化的差异表现比较鲜明,这种文化差异就要求跨文化交际能化解文化冲突和文化障碍,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交流,增强交际的深入性。本文从跨文化交际入手,对中西方社会文化差异的表现进行了细化分析,基于中西方社会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优化建议加以探索,旨在能尊重文化差异、促进跨文化深度交流、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整体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4.
文化能力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有效交际的能力,主要有四个方面:对本族文化的敏感性;对文化差异的态度;跨文化方面的知识;跨文化交际技巧。发展文化能力能促进相互理解、交流,提高跨文化交流的能力。文化能力的培养在跨文化交际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决定着跨文化交际的有效程度。  相似文献   

5.
从委婉语看中西文化差异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委婉语作为人类交流语言的组成部分,是世界各种语言中的普遍现象,分析比较委婉语的文化内涵,可以揭示出英汉委婉语使用与文化差异的关联性。对委婉语的研究有助于提高英语学习者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为成功进行跨文化交际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6.
从电影《刮痧》看中西人权观念的冲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电影<刮痧>是跨文化交际学中的一个活标本,主要反映中西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所产生的种种冲突,而其中中西人权保护观念的冲突可以说贯穿于该影片的始终,这主要体现在家庭管教孩子、中西医治病疗法、孕妇与胎儿权利等三个方面.然而,该影片结尾同时也说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只要开展积极的交流与对话,克服各种交流障碍,跨文化交际中产生的有关人权的种种矛盾和冲突是可以协调和化解的.  相似文献   

7.
跨文化交际培养已成为全球化时代的重要课题,作为其核心要素的跨文化交际敏感度开始受到众多学者关注。国外学者已经从理论和实践上对其进行大量研究,包括定义、组成层面、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相关性、测评以及培训方法。众多研究显示,跨文化交际敏感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成正相关。因此,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敏感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促使其有效地完成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8.
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我国频繁的对外交流,需要高素质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人才。文章根据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涵和概念,从理论的层次探讨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方式,包括教学内容,课程设计,和教学策略等,希望可以为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研究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9.
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是高校外语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模因理论是解释文化进化与传播规律的一种新理论,对于解释和促进跨文化交流与传播,探讨跨文化交际的有效方法和路径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意义。当代大学生关注的跨文化传播的新途径有网络流行语、名人作品与演讲、电影片名与台词等。分析跨文化交流与传播中的文化模因现象与传播新途径,有助于提高90后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并为大学跨文化交际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世界一体化、多元化的发展,跨文化交流、跨文化对话已成世界交际的主要模式.民族文化定型作为一种现成的语言交际单位对克服跨文化冲突,扫除交际障碍,进而达到有效交际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跨文化交际中民族文化定型的习得尤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让世界了解中国,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有多种途径。在全球化时代,国家形象的柔性塑造通过文化传播方式得以实现。但中国目前的文化传播仍处于“文化逆差”状态,如何加快对外文化交流,有效传播中国的声音和形象成为当务之急。需要构建文化传播的完整战略体系,注重互动交流;整合文化资源,推介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新貌;积极利用各种媒介工具,将一个发展、开放、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相融合的全新中国展示给世界。  相似文献   

12.
美国戏剧家尤金·奥尼尔心仪东方思想、尤其是中国道家 ,“东方特色”成为其作品最重要、最显著的一个方面。本文介绍并分析了奥尼尔对东方宗教与哲学的兴趣与其戏剧创作的关系及其个人世界观和人生观方面的原因 ,并指出其社会文化根源以及在东西方文化交流趋势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研究中国在俄罗斯举办"国家年"过程中的文化传播问题,对于文化贸易赤字严重的中国来说,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在深入观察客观事实,归纳与探究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发现了中俄关系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和中国对外文化传播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运用文化传播学中模式维护功能、适应性理论和圈层性等理论,把针对普遍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具体运用到"国家年"活动中,提出了一些应该注意的方面和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文化是语言的背景。因而可以说,语言不仅是信息还是文化交流的工具。而在全球化效应的影响下,文化之间的对话已经能够成为当代国际社会之间继经贸往来、政治磋商之后的又一交往领域,甚至可以说,是融入了各种交往领域的最为含蓄深入的交往方式。而在跨文化视野中,语言的交际往往是先行者,也是文化交流和碰撞的一种实现形式。本文以称赞语为切入点和研究对象,结合跨文化相关理论,探讨称赞语这一交际场合惯用语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5.
富布莱特国际教育交流项目是由美国政府主导的非政府组织项目,该项目在美国对外文化教育交流的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富布莱特项目对于我国正在兴起的国际文化教育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一方面可以帮助人们深刻地认识到美国国际文化教育交流的实质,防止美国的"和平演变";另一方面有益于我国国际文化教育交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塑造中国美好的世界形象。  相似文献   

16.
面对全球化时代,我们不能盲目、简单地对待各种文化交流;后殖民话题的提出,并不是第三世界学者的妄想和某种企图,而是出于对文化对话与交流中实际存在的话语霸权的提防。但我们并不是要争夺甚至建立起另一种霸权,而是在文化多元的期盼中提倡一种真正平等的对话。表现在比较文学领域,便是中国学派所提倡的跨异质文明的对话理论。  相似文献   

17.
随着现代电子科技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以及经济的高度全球化,我们与不同国度、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之间的交流也随之越来越频繁。在这样的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交际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每个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使得非语言交际在不同的文化中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使人们在交际过程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本文拟从中德文化差异比较入手,阐述在当前外语教学和学习中,不能只单纯地强调语言能力的培养,还应注重提高学生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认识以及提高学生的非语言交际能力,实现外语教育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8.
大众媒介在地域文化的交流和整合活动中,构建了新的地域文化交流观,将不同区域的文化关系放在文化意义和文化功能的互动框架中加以认识和阐释。在现代社会环境下,大众媒介的文化传播,既是文化新变的推动机制,同时其自身也成为文化新变的组成部分。媒介文化作为大众媒介传播活动的文化成果,以特有的文化力量建构地域文化新的生长因素。东北地区在地域文化的发展中,应积极发掘大众传媒区域间互动传播的文化潜力,在媒介文化的推助下,构建东北地区地域文化交流新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9.
面对全球化时代,我们不能盲目、简单地对待各种文化交流;后殖民话题的提出,并不是第三世界学者的妄想和某种企图,而是出于对文化对话与交流中实际存在的话语霸权的提防。但我们并不是要争夺甚至建立起另一种霸权,而是在文化多元的期盼中提倡一种真正平等的对话。表现在比较文学领域,便是中国学派所提倡的跨异质文明的对话理论。  相似文献   

20.
唐代是古代中日文化交往的重要时期 ,在频繁的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中 ,中日使臣、僧侣、文人在广泛的结交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和感情 ,他们相互赠诗唱和 ,由此产生出体现唐代中日友好交往的诗篇。这些诗篇热情赞美了中国的兴盛强大和中日友好的情谊 ,赞扬了中日使者、僧人远离故土 ,飘洋过海 ,不畏艰险 ,不辞辛劳 ,挚着求法和传播文化的坚韧精神 ,也抒发了中日使臣、僧人身居异国他乡对自己的国土故乡的眷念之情。唐代中日往来诗是中日文化交流的历史记录 ,也是中日人民友谊的一曲颂歌 ,为我们了解和研究唐代的中日文化交往以及中日使臣、僧侣和文人知识分子的友谊、生活和精神世界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