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正土司是清代康区四大土司之一,其地位之高,历史之长,领地之广,都为众土司之冠,被称为“土司之领袖”~[1]。但该土司家谱无传,史载不详,故关于其建置沿革、名称由来、家世变迁等存疑甚多,众说纷纭。本文拟就这些问题作一点粗浅的考证,敬请识者教正。  相似文献   

2.
一、勤学苦读功成名就二世策满林·阿旺姜贝慈臣嘉措在藏历水鼠年(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出生于安多藏区卓尼城内的造勒奤家族。汉姓马氏,父名塔木克嘉措,系卓尼土司府头目,母仁欠卓玛,夫妻均通晓藏文、笃信佛教。阿旺姜贝慈臣嘉措兄弟四人,他排行老大。二弟工布丹珠为人正直、办事干炼、精通藏文,袭父职在土司府任头目,常往返于卓尼、北京、拉萨之间。三弟甲木巴勒汪曲、四弟河尔康旺杰二人出家,在禅定寺为僧。后随同阿旺姜贝慈臣嘉措赴藏。  相似文献   

3.
不明科举免解翩度致误例皇祐五年,王汾擢进士甲科,唱名日,左右奏免解,进士例,当降甲,仁宗览家状曰:“汾先朝学士禹偁孙?彼觳唤导?后又以元之孙超升朝籍。(香祖笔记,卷十) 按,误处有三。一,“免解进士”为一词,不当割裂;二、“例”字当属下;三、“降甲”下断句。“仁宗览家状”为另一层,当另起句。全句当作“左右奏免解进士,例当降甲。”按,唐宋地方官贡举子于朝廷,称进士,与方物同贡,故亦称乡贡进士。经礼部试殿试中式者为登第。未中式者,次度贡举,仍如前例。南宋末,始改三度落第,可直送礼部受试,此称免解进士。顾炎武《日知录·科举·举人》按语曰:“宋时亦有不须再试而送南宫者,谓之免解进士。”又,《文献通考·选举考·  相似文献   

4.
郭长祥 《北京纪事》2015,(12):39-41
王永利,中等个儿,浓眉大眼,今年56岁,开公交车已行驶30多万公里。王永利是老北京人,祖上居京200年,老北京的爷劲儿在他身上处处体现。他好玩,他收藏的奇石让人眼花缭乱、叹为观止,为此,人送他绰号“石头王”。说到“石头王”,一是他姓王,二是他收藏的奇石形成了一定规模,很有特点,所以称为“石头王”。  相似文献   

5.
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竹简中,有大量关于“赀”的法律条文和法律材料。“赀”是一种什么样的法律措施?在秦的法律制度中,居于何种地位?这对于了解秦的社会政治生活,对于我国法制史的研究,都是个值得重视的问题。现结合有关文献记载来进行一些探讨,以期对它作出必要的说明。一关于秦的“赀”,历史文献上记载不多。《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秦昭王有病,百姓里买牛而家为王祷。公孙述出见之,入贺王曰:“百姓乃皆里买牛为王祷。”王使人问之,果有之。王曰:“訾之,人二甲。夫非令而擅  相似文献   

6.
在佛教与中国古典文学之跨学科的研究领域中,陈允吉教授是其中成绩最为突出的代表之一。其研究个性,用他自己的话表述就是:一曰“觊文澜迄不离文,援佛法未尝皈佛”,二曰“纳须弥入尘毛芥子”,三曰“寓义理于考据文章”。  相似文献   

7.
云南丽江木土司等封建统治者在明代初年就在经济、文化方面进一步和汉族发生联系。在天启、崇祯年间有一位木增(1587—1671)木知府,这人字生白,他和汉族的交往更为频繁。崇祯十二年,徐霞客到了云南鸡足山以后,这位木知府还把他请到丽江,住了十三天。为木增所辑的《云迈淡墨》作序,并教他四个儿子作文,又编《鸡山志》。徐霞客又重返鸡足山,三个月把志修成。因为脚坏了,不能走路,木知府派了“笋舆”把他送回,走了一百五十天才到黄岗,从这里换了船回到他的老家江阴。第二年徐霞客就死去了。木知府对徐霞客的盛情款待,这在《徐霞客游记》中详细的记载着。  相似文献   

8.
春天的杭州西湖边,明媚秀丽,风光如画。三个秀才不期而遇,结伴漫游。互相询问姓氏,年龄大的那位说:“二位贤弟,我吟一首诗,敝姓就在这诗里,请二位听好:“山中狮子牡丹花,蜂巢千子母当家;三位一体是我姓,众卿朝拜尽荣华。”他一说完,那二位便笑着点了点头。年龄次之的那位接着说,“我的姓是:顶天立地英雄汉,拦腰横打一扁担;若是封门去种田,上下出头把理辩。”年龄最小的那位秀才迫不及待地说:“二位大哥,请听我的:三人结伴一路行,一条大道穿正中;追根寻源本一祖,三人乃是同根生。”他的话音刚落,三人不禁一起哈哈大笑起来,原来他们三人同姓“王”。  相似文献   

9.
余玮 《华人时刊》2006,(7):44-50
高龄曰“寿”,体健曰“康”,劳作曰“为”。国学大师季羡林正是因“为”而康因“康”而寿。人有生理的生命,也有学术的生命,若两个生命都充满生机,则可谓不老。每有记者采访他,他总是说:“你们采访我,就是一个考试。我是考生,准备答辩。你们考吧。”每每客人造访,他总是起身亲自送客人到家门口,无论是党政要人,还是庶民百姓,他都这样对待,从不把人划分为三六九等。其德学双馨的风范令人肃然起敬。走近季羡林,宛若是走近一座学术文化高峰——近之,愈觉其高。也有人说,季羡林是一部书,读之,愈觉其深……  相似文献   

10.
释“寿”──—兼论中国先秦时期尊老敬老习俗江玉祥“长寿”在中国人传统的幸福观中居首位,《尚书·洪范》有“五福”之说,“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唐朝孔颖达疏曰:“五福者,谓人蒙福有五事也。一曰寿,年得长也;二曰富,家丰财货也...  相似文献   

11.
五蠹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③,构木为巢以避群害④,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⑤。民食果蓏蜯蛤⑥,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注释】①本篇是代表韩非子政治思想的重要论文,文中针对儒家的“法先王”,“克己复礼”的复古思想和反动政治纲领,提出了“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的观点,主张变革,主张法治。他痛斥当时  相似文献   

12.
在30年代的甲骨研究中,学者们在一块牛胛骨上发现刻有四方神名与风名的卜辞:“东方曰析,凤曰。南方曰,凤曰。西方曰夷,凤曰彝。口口口宛,凤曰”。(京520)。后来,在前中央研究院第13次殷墟发掘中,又发现了一块武丁时期的完整的大龟腹甲,上面刻有同样的卜辞,只是前面有“贞帝于”三字,且神名和风名稍有互易的现象。“贞帝于北方曰元,凤曰。贞帝于南方曰,凤。贞帝于东方曰  相似文献   

13.
志图略论     
图用直观形象反映一定的事物,能起到文字所不能起的作用,有的事物没有图简直无法说明。宋代著名史学家郑樵认为图有16个方面的作用:“一曰天文,二曰地理,三曰宫室,四曰器用,五曰车旅,六曰衣裳,七曰壇兆,八曰都邑,九曰建筑,十曰田里,十一曰会计,十二曰法制,十三曰班爵,十四曰古今,十五曰名物,十六曰书”,“凡此十六类,有书无图,不可用也。”他所指出的这16个方面,在今天仍然是可以成立的,只是时代发展到现代社会,图的应用范围更为广泛,特别是就今天新编方志而论,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14.
主持人语     
土司研究经过长期的学术积淀,目前已进入到快速发展的阶段。特别是2015年中国的三处土司遗址成功申遗之后,土司研究更是备受瞩目。作为土司研究的重镇,吉首大学的研究一直是走在最前列的。2004年,他们率先在全国建立了第一个中国土司历史文化研究中心;2009年,他们首次提出“土司学”概念,并为其理论架构的搭建进行了不懈努力;2013年,为给土司遗址申遗提供学术支撑,他们组织全校力量,编写了《中国土司文化丛书》(共十一册)。今天,为适应土司研究发展形势的新需要,吉首大学决定在《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开辟“土司文化研究”专栏,为海内外学者提供一个研究、讨论的学术平台。这无疑是一个有前瞻性的决策,我们衷心祝愿这个栏目能够长期坚持,办出特色,最终将其打造成一个精品学术专栏。 本期组织的三篇文章,均涉及土司文化研究基本的理论方法问题,也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其中,有两篇文章专门探讨土司制度的终结时间。杨庭硕《对土司制度终结的再认识》指出,土司制度的终结时间,应以专制度政体的结束时间为参照,中国土司制度随着“辛亥革命”的爆发,已经宣告终结,“土司残留”并不代表土司制度没有终结。李良品《土司制度终结的三个标志》认为,“辛亥革命”推翻清朝专制统治以后,我国国家政治体制发生更替,民国政府解除了土司的义务,各地土司的政治、经济、司法特权完全丧失,这些均标志着土司制度的终结。还有尚晴的一篇题名为《历史记忆与家族建构——以湘西田氏土司后裔为中心的考察》的文章,利用新的方法论,专门讨论土司后裔在土司制度终结以后,为唤醒家族记忆,重续家族“传统”而做的种种努力。 本期的三位作者,既有资深的学者,也有在校的研究生。我们的栏目,不强调作者的资历,而看重文章的质量。欢迎海内外学者奉献佳作,共同把“土司文化研究”专栏办好。  相似文献   

15.
中国赴柬工程兵大队已圆满完成维和任务,胜利返回。每当回忆起在柬维和的日日夜夜,他们总是忘不了与西哈努克亲王的情缘…… 西哈努克亲王邀请中国工兵赴柬维和 中国工兵赴柬维和是经西哈努克亲王本人要求才促成的。1991年10月23日,关于政治解决柬埔寨问题的《巴黎和平协议》正式签署。在签署协议的下午,在巴黎国际会议中心幽雅的休息大厅里,西哈努克亲王向参加会议的中国外交  相似文献   

16.
湖北荆门包山出土楚简所载卜筮祷辞,其中有楚先祖老僮、祝融、媸酓三名。楚为祝融八姓之后;老僮即卷章,见于谯周说,惟媸酓其人,于史无征。古人崇拜天象,将天象拟人化,楚简中所载楚先祖,属于月象的拟人化。何以得知?请申其说,以求教正。《史记·楚世家》云:“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高阳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重黎。”据《五帝本纪》,黄帝有二子,一曰玄嚣,一曰昌意。我曾考定玄嚣即天干,昌意即地支,楚为姓,先属于祝融八姓,后属于陆终六子,  相似文献   

17.
土官和土司,是元、明、清封建王朝为巩固在边疆民族地区的统治,而采取的不同于内地的特殊统治措施,即在西南少数民族中任用世袭的地方官。他们世守其土,世长其民,世袭其职,曾给民族地区的历史发展以深远的影响。然而,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对其释义等基本问题颇有争议,《辞海》在“土司”条释文后说:“土官,见‘土司’”;一九七九年出版的《辞源》在“土官”条释文中也有“统称土官,也叫土司”之语,此为“土官即土司说”。杜玉亭先生不同意此说,他在《土官与  相似文献   

18.
五千木氏     
小的时候,不知道家乡的山叫什么。小学语文老师用手指指向窗外不高的山说:“家乡的山叫大罗山。”同学们“哦”的一声回应:“原来家乡的山叫大罗山!”温州的大罗山海拔不足千米,方圆不过两百里,却神奇地养育了大山脚下千家万户。木姓5000来人不过是大罗山脚下,千家万户中平常一家。木姓的源出很多,颇为复杂,据文献记载,起码有以下几个出处:春秋时宋国大夫孔金父之后,以祖字为氏。孔金父,字子木。其支孙有的以祖字“木”为姓,称为木氏。唐代百济国中有木氏。唐高宗时,朝鲜半岛百济国重归唐,其族人中有木氏。回族中有木氏。据《中国回族大辞典》载,回族中的木姓,主要取自经名之首音。如“木八刺或木沙刺福丁之后裔,姓木。”——13世纪,蒙古人的西征,阿拉伯、波斯等大批穆斯林官吏、军士、学者、商人以及工匠等,被签发或自动迁徙到中国来,分布在全国各地,当时被称为“回回人”。他们定居后,与汉族杂居,他们仍沿用与伊斯兰教有关的名字,即回回名,亦称经名。如在回回经名中“沙阿得”一名较多,其后裔就直接取“沙”为姓。而温州的木家,据温州木家族谱《广川郡木氏宗谱》记载,源自端木。端木  相似文献   

19.
土司制度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官”与“土司”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土官”一词是自古以来就有的词语,宋代开始成为统治少数民族的官职、官员的称呼。“土司”一词的原意是指统治少数民族的官府衙门,明代嘉靖年间开始出现。“土司”分为文武两个系统。明代中叶以后“土官”与“土司”被混同了起来。土司制度是以设置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地方行政机关——土司为中心而实施间接统治的政治体制,因此它不应称为“土官制度”,而应称为“土司制度”。  相似文献   

20.
<正> 《公孙龙子》的《通变论》,素称难读。关于“二无一”、“变非不变”、“与马以鸡宁马”、“与其碧宁黄”以及“黄其正矣”、“木贼金者碧”、“君臣争而两明”等等,几乎是通篇内容,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现在就上述诸问题,发表一些个人管见。一、关于“二无一”对于“二无一”、“二无右”、“二无左”的解释,几乎是人与人异。如果舍其小异而观其大同,可别为三。(一)无,训为没有;释“二无一”为“二”没有它的组成部分,即不可划分(陈澧:《公孙龙子注》;《杜国庠文集》,第110页;庞朴:《公孙龙子译注》)。这种解释,孤立地去看,可能不会觉得有什么问题。但是,看一看《通变论》紧接着的下文及后文,问题就暴露了。下文云:“曰:右可谓二乎?曰:不可。曰:左可谓二乎?曰:不可。曰:左与右可谓二乎?曰:可。”后文云:“羊不二,牛不二,而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