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部分,与共同富裕目标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是实现农民共同致富的重要保证和必由之路。然而,农村集体经济在发展壮大中还存在着整体基础薄弱、区域发展失衡、发展动力不足、治理结构不合理等现实困境,难以对共同富裕发挥有效的促进作用。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应持续深化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大资金政策支持力度、探索多元化的发展路径、不断优化治理体系,从而实现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2.
伴随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持续推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促进共同富裕的作用愈加凸显。在阐述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与带动农民共富的内在关联的基础上,总结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共富的主要途径。基于全国总量数据分析发现,我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着集体经济基础薄弱、集体资产分布不均衡、集体经济发展能力弱、经营管理型人才匮乏、集体资产管理相关制度与法律不完善等问题,因此应通过拓宽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路径、发展多种形式股份合作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强化政府财政政策扶持、加快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立法进程等途径来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的制定需要从作为调整对象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入手,阐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规制对象的内涵,确认其为农民集体所有权的代行主体,赋予其市场主体地位,并与村民委员会相区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的属性呈现复合性,既呈现私法、团体法的单一色彩,又需要实现组织法与行为法、强行法与任意法的融洽兼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的逻辑主线应排除成员权制度的干扰,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核心特别性为展开逻辑,并在法律规范中体现出具体的特别性,重点规范成员资格、财产构成、组织机构、收益分配以及法人终止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征程、实施乡村振兴和追求共同富裕的新时期,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既是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农业农村共同富裕的前提条件。新时代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具备现实基础,但也面临思想认知困境、参与主体困境、经营管理困境、发展环境困境。为此应通过普及常态化的农村现代化培训站以增进思想共识和技能提升,构建共同富裕原则下的多元主体协同共治新格局,以科技助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来确保集体“三资”增值,优化健全促进集体经济发展的长效保障机制以赋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相似文献   

5.
多样化途径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全体农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抓手和根本保证。以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是马克思主义合作经济理论中国化的继承与创新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农业农村全面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艰辛探索,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诉求。面对近年来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自身发展及其促进乡村全面振兴过程中存在的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应依循强化党建引领作用凝聚内生发展动力、夯实人才队伍力量提升农民发展信心、完善保障机制和治理机制等有效路径持续推进,最终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促进全体农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6.
作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一种新形态,村落集体经济是农民基于集体产权、成员身份和村落边界而形成的共同体经济,强调经济嵌入社区关系结构,突出经济的社会品格。正是这种品格,使其同乡村精英经济、乡村合作经济、农村集体经济存在明显区别。改革开放后农村产权经营方式的变革与实践后果,农业税费全面取消后乡村社会的衰败困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和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背景下的社会现实,为重新找回村落集体经济提供了时空背景。党的十七大以来,国家就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再造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探索集体经济的多元化实现方式与路径、推进集体经济组织与法制化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明确的制度政策表述,这为村落集体经济的复兴创造了良好的政策与制度环境。重新找回村落集体经济,是新时代部分地区缓解村落或农民终结,重建村落共同体的重要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7.
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以浙江省象县G村集体经济发展经验作为案例,引入嵌入性理论的分析视角,对该村发展集体经济的实践机制和基础进行分析。研究发现,G村集体经济受到三重结构性力量的嵌入作用,即通过市场嵌入的形式,建立了公司制的市场经营模式;通过关系嵌入的形式,激发了社会资本的力量;通过组织嵌入的形式,确立了村集体统筹的组织地位。嵌入性发展的成功经验得益于农村经营模式改革、熟人社会中互助精神以及基层治理权威效应。因此,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需要协调集体经济“市场—社区”双重属性中的内在张力并构建起多重联结机制。  相似文献   

8.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既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也是农民和农村发展的内在需求。农村集体经济在实践中面临产业发展的经济制约和政治考核的行政制约,容易出现实践运作与制度目标脱节、集体经济名实分离的发展悖论。具体表现为:发展集体经济被“任务化、指标化”,行政压力加剧基层的形式主义;集体经济外部依赖性强,自我持续发展能力不足;集体经济“有收入、无带动”,农民参与感、获得感不强。学界在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进行政策解读和制度诠释的同时,更应正视基层现实中的难点问题,在对现实的理解和反思中完善政策设计与实践路径,适度、客观地引导集体经济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改革开放后以多种经济要素合作为基础的、与市场经济和农业现代化相适应的经济形式,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减少社会问题、提供公共服务、培育集体观念、巩固我党在农村的执政合法性基础方面彰显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新时期,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需要保持理性的态度:纠正"四种错误论调",科学进行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功能定位,正确认识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历史必然性,防范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对农民根本利益的侵蚀,才能把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优越性变为农村改革和发展的现实。  相似文献   

10.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关键路径,也是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经济基础,但要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目标,还必须有良好的制度保障和环境保障作为支撑。本文通过对陕西省袁家村走向共同富裕的案例进行解剖,讨论在共同富裕的微观实践中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如何推动农民走向共同富裕。研究表明:(1)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是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但这并不构成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条件,要想实现“村庄强”和“农民富”的双重目标,还必须在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前提下,构建科学的分配机制与治理环境;(2)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受乡土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影响,因而在进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成果分配时必须充分吸收乡土社会运行规则,通过逆市场化的方式来推动分配机制创新,促进集体经济发展成果在村域内实现公平分配;(3)良好的村庄治理生态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集体成果公平分配的保障,因而在推动经济发展和集体收益分配的过程中,必须重视改善村庄治理生态,以此构建集体经济发展、农民共同富裕和村庄实现善治的良好格局。  相似文献   

11.
农村集体经济是实现我国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内在要求.秦巴山区城口县在家庭承包制下,不断探索和创新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建立起以"农户入社、社企合作"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形式——双层股份合作制.通过对双层股份合作制模式的分析,认为它是一种既实现效率又兼顾公平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形式,对国家实现扶贫攻坚和地区脱贫致富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供销合作社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是政府推动、市场驱动和供销合作社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协同发展的结果,通过服务带动、联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入股组建市场主体、承接政府扶持集体经济发展 专项资金、捐赠帮扶等路径,实现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和供销合作事业发展的多方共赢。 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建议政府将供销合作社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协同发展作为壮大农村集 体经济的一项重要举措纳入“三农”工作总体布局,各级供销合作社要积极探索多种方式推动农村集体 经济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要积极主动与供销合作社建立合作关系并构建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共同 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促进乡村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与核心载体。基于“组织统筹、制度驱动、市场经营”的三维分析框架,对战旗村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驱动乡村共同富裕的运作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组织统筹维度,基层党组织是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与共同富裕的组织轴心,承担着政治引领与利益协调的角色,有利于促进实质意义上的分配正义;在制度驱动维度,土地集体所有制基础上的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与股份合作赋予了村社集体与村社成员边界明晰、权责明确的财产权利,有利于促进集体资产的优化配置和保值增值,并从制度和程序上保障资源的分配正义;在市场经营维度,利用管理赋能和产业融合的方式拓展了市场需求,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为新型集体经济发展和乡村共同富裕创设了可持续的发展动能。因此,要通过完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体系、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构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机制等方面促进新型集体经济发展,以驱动乡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4.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收益分配既是集体成员受益权与集体所有权得以实现的关键环节,也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正在制定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的核心内容。收益分配的特别性表现在:集体成员共享收益呈现成员内部的公益性,集体成员分享收益体现成员个人的私益性;以多元分配方式实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多重综合功能。收益分配的特别性根源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产公共性和成员身份性。就集体成员共享收益分配的优化而言,上缴的村委会款项、提取的福利费和集体股股息宜并入公益金;未达分红门槛的可分配收益与公积公益金的功能、性质近似,可将其转增公积公益金并参照公积公益金处理其结余。就集体成员分享收益分配的改进而言,劳龄股的设置应以劳动贡献事实为依据,主要适用于集体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并控制其占股比例;治理积分作为可分配收益的分红依据时应有分配比例限制;应完善新增集体成员优先购股权等规则,促进其平等分享收益。  相似文献   

15.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凝聚农村集体产权改革共识,深化农村集体产权改革的重要依托,产业发展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要内容。国家对农村集体经济产业扶持的必要性是集体经济产业发展具有双重价值,但其存在实现障碍。产业扶持法治化的机理在于契合集体经济产业发展的法治属性、尊重集体经济产业发展规律的法治化表达和顺应集体经济产业发展评价的科学性需要。产业扶持法治路径需从产业扶持法律原则着手,构建产业扶持法律关系主体及权属、产业扶持审查和评价、产业扶持程序、产业扶持救济和责任这四方面法律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6.
[摘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权关系的构建问题事实上已经成为制约中国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制度瓶颈。尊重农村客观经济环境和基本国情,挖掘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自身的制度潜力,分析现行实践模式的优劣,构建一条既符合普适性要求同时又兼具制度特殊性标准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权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将新型社区型股份合作制作为创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权关系的选择路径无疑是最为合理也是最为可行的方案。为此应在立法上明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特殊法人的民事主体地位;同时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结构治理,理顺内部的利益分配机制,健全内部的权利运行程序;在保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社区性质的基础上,协调好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社区公共服务职能与社员利益最大化的关系,做到效率与公平并举,让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充分公平地分享制度改革的成果。  相似文献   

17.
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研究显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与共同富裕的多元化目标具有内在逻辑的关联性,有助于补齐共同富裕的乡村短板,是引领农民跨越贫困、迈向共同富裕的重要引擎。而拘囿于发展的非均衡性突出、资源有效供给不足、产权结构封闭和治理结构失范等因素的制约,当前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整体发展仍较为薄弱。面向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共同富裕的远景目标,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要以“飞地经济”为抓手,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持续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着重盘活集体“三资”和扩大产权开放性,加速推动“政经分离”,促进内部治理结构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8.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在促进农民增收和维护农村经济快速增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经济发达地区12个典型村(社区)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发达地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主要包括以资产和物业租赁、以政府补助和以产业联合为主三种路径,但是随着村级集体经济规模逐步扩大,村域间差异日趋显著;村级集体经济结构不合理,经营性收入占比偏低,影响村级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村级集体收支不平衡还导致健康度和稳健度偏低。未来完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扶持政策以及鼓励村际联合和跨地区发展将有利于在提高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同时优化其结构。  相似文献   

19.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一种有效路径,经济性和社会性是农村集体经济的双重属性,如何处理两者的关系是一个非常重要但充满争议的问题。与许多研究认为农村集体经济双重属性二元对立的观点不同,本研究认同双方之间是一种可以调和的关系,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实现两者的平衡。本研究以四川省宝村为个案,从微观层面考察共同富裕进程中农村集体经济的经济性与社会性共存的可能及其机理。宝村在发展集体经济的过程中,在产业选择上坚持经济发展与村庄建设相融合,在生产运作中注重集体经营与村民参与相结合,在成果分配时主张效率优先与兼顾公平相统一,最终实现了经济性与社会性的有效协调。研究发现,总体性组织的统筹、利益共同体的构建、集体价值观的引导为农村集体经济双重属性的平衡提供了可能,并推动乡村共同富裕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人民公社时期的集体收益分配方式在保障农民基本生活、稳定农村与促进国家工业化发展方面发挥了历史性的重大作用,同时在它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平均主义、无偿调拨、工农“剪刀差”以及二元体制等问题严重挫伤了农民积极性,导致了农村发展的缓慢。集体收益分配方式留下的经验和教训为我国当前后农业税时代,构建一种以国家扶持资金为引导、以集体经济为基础、以“一事一议”及其它社会资本形式的投入为补充的满足村级公共需要的资金筹集方式和体制,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