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黑人妇女建立了许多俱乐部,这些黑人妇女俱乐部针对黑人社区的各种问题开展一系列的社会福利活动.黑人妇女俱乐部对黑人社区的生存和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黑人妇女俱乐部不但锻炼、培养和提高了黑人妇女的领导组织能力,而且又团结了广大的黑人女性.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个唯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英里森得奖的理由是她的作品试图回归黑人的文化与传统.黑人性最大的特点就是保护和促进黑人的民族尊严.本文通过分析《宠儿》中的黑人社区、黑人口头传统及黑人神话,发掘了莫里森小说《宠儿》中的黑人性.  相似文献   

3.
美国黑人男作家拉尔夫·艾里森在<看不见的人>中揭露了黑人所遭受的种族歧视与压迫,书写了被白人歪曲、抹煞的黑人历史:描述了百年来黑人因为长期遭受歧视而陷入文化身份危机.从三个方面分析黑人文化身份的丧失原因,一是白人在生活中对黑人话语权的剥夺,二是黑人对话语权的自我放逐,三是黑人在文化夹缝中扮演着求生存的双重性身份.话语衍生出权力,黑人要想得到最终该有的身份地位.就该努力去恢复自己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人存在的真正媒介,一切人类生活共同体的形式都是语言共同体的形式.黑人的伦理构建应以语言共同体为核心,从黑人自身、黑人与黑人之间的互助及白人对黑人构建共同体的帮助与影响三个方面展开.黑人要成为独立自主的自由人必须通过身体语言的建立来认识自身的个人价值;在争取解放的过程中,需建立语言共同体,将个人的价值标准与黑人社区的集体价值标准统一起来,即黑人之间需要互爱,相互帮助和支持;白人的语言统治刺激了黑人语言共同体的形成,白人的帮助与支持在黑人伦理构建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作家莫里森的身份定位是黑人、女人和美国人.作为一名黑人,莫里森从家庭、黑人学校和社区汲取了丰富的黑人民间文化养分,并将这一民族传统的精髓发扬光大.作为一个女人,她关注历史和现实中的黑人妇女,塑造出敢于反抗不公社会、打破歪曲原型、实践本真自我的黑人女性形象.同时,美里森又是跻身主流的美国文学大师,双重意识、两种话语在被经典化的美里森的夹脑中角逐.  相似文献   

6.
《外婆的日用家当》是艾丽斯.沃克的短篇小说集《爱情与困惑:黑人妇女的故事》中的一篇。这篇小说讲述了由家里的两床被子引起的黑人母亲、小女儿麦吉和大女儿迪之间的冲突。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作品中的三位女性人物和作者所采用的意象,显示作者艾丽斯.沃克对黑人女性的生存状态及精神世界的关注,揭示其对黑人女性的精神家园的探索和对黑人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7.
作为当代黑人女性作家的新锐,特瑞·麦克米兰致力于描写当代黑人女性的生活.通过分析麦克米兰的小说《力不从心》,从挣扎于家庭亲情中的中产阶级黑人女性、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黑人女性、处在种族关系改善中的黑人女性和卸去"强大的黑人女性"形象负担的黑人女性等四个方面,看作者如何描写当代黑人女性的改变,特别是她们生活上的改善,并由此透视作者对黑人女性气质的重新界定.  相似文献   

8.
从塞丝主体意识的萌芽到幻灭,莫里森的<宠儿>探索了黑人女性处于种族和性别压迫的双重困境中寻找自我构建主体意识的艰难.黑人女性对奴隶制压迫的惨痛记忆,自身精神世界的脆弱,女性间的不认同,以及黑人内部的性别压制,共同制约了黑人女性的心灵发展.只有包括黑人女性在内的个体身心解放,黑人民族才能精神崛起.  相似文献   

9.
美国黑人妇女的高等教育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黑人一般相信,教育的力量可以改善种族地位及个人生活条件.不过,黑人获得平等教育的愿望仍然常常遭到美国其他种族许多人的价值观念、种族偏见和歧视的伤害.不管许多学者对黑人高等教育课题的兴趣如何,黑人妇女高等教育史常被教育史学家以及黑人和妇女研究学者所忽视.只有《美国黑人教育杂志》和《黑人妇女学术杂志》才破天荒地登过有关黑人妇女高等教育史的文章,不管这些杂志的贡献有多大,但黑人妇女高等教育史仍然是被窥避的.例如,就上个世纪而言,当大学注册人数很容易确定时,美国男女混合学院的黑人妇女情况仍然很难确定.无论如何,本文仅想就美国黑人妇女高等教育简史、妇女的特殊要求及其当代发展状况作一扼要评述,并谈些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10.
托尼·莫里森已经发表了八部小说.是名副其实的多产作家.综观她的小说,爱、内省的主题不断重复和深化,并随时代发展而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和内涵.莫里森认为,作为一个饱经苦难的民族,美国黑人更需要爱自己、爱社区、爱民族文化.同时,她对黑人及黑人社区的种种缺陷进行了深刻的自我审查和反省,指出黑人应该坚持民族传统美德,创造充满爱和和谐的黑人社区.同时也要克服历史留下的心理伤痕,积极融入现代社会.  相似文献   

11.
作为美国当代著名的黑人女性主义批评家,胡克斯非常注重对女性传统的建构.她发现,正是因为审查制度、评论界以及媒体等因素的合力,造成了黑人女性传统的断层.鉴于此,她从黑人女性写作的历史和她们的文化传统形式入手,将自传这种黑人女性最重要的文学形式,以及黑人女性的卷发、爵士乐和专属南方劳工阶级居住的小屋都纳入传统之中,从表现形式上丰富了黑人女性传统的多样性,也使得她的建构观当之无愧地成为黑人女性传统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2.
爱丽丝·沃克在<寻找母亲花园>中揭示了奴隶制和种族歧视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的约束,历史性地扼杀了黑人妇女的创造性这一事实,追寻了黑人女性主义传统,用动人的笔调把黑人妇女受到压制的创造力追溯到像缝制被子和培育鲜花这种无语的艺术形式,运用这种无语的艺术形式所蕴含的隐喻来寻找黑人文学母系.沃特对传统的挖掘这一工作对美国黑人女性文学、黑人文学以及整个美国文学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国内学者对《宠儿》的研究不少,但涉及到黑人女性身份问题的很少。该文从女性主义和种族的角度出发,运用身份和拉康的镜像理论,对《宠儿》中三个女主人公:塞丝、贝比.萨格斯和丹芙进行分析,揭示《宠儿》中黑人女性对身份的寻求及莫里森对黑人妇女和黑人文化出路问题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紫色>中描写的被压制的黑人女性身体,反映了她们所承受的来自种族和性别的双重歧视,她们甚至对自己仅有的财产--身体失去了自主权而成为权力镌刻的表面.<紫色>中的身体叙事不仅是控诉的证据,也成为了反抗强权,书写自我身份的工具.黑人女性可以通过对自己身体的认同了解来达到对自我内心的了解,抵制双重的压迫.小说文本中的黑人女性身体是黑人传统文化的化身,关注黑人女性的身体叙事,不仅可以明晰黑人女性的心灵救赎之路,而且更能理解她们的心灵和肉身所经历的苦难历程.  相似文献   

15.
托尼·莫里森对空间的社会性具有深刻的理解.她的《宠儿》呈现了美国19世纪的种族现实、种族奴役、种族歧视和种族仇恨,其种族问题实质上是空间问题.以列斐伏尔的“空间论”解读《宠儿》可以将小说中的种族关系和空间关系架构起来,并将黑人群体的建构之旅以空间视角进行再现:白人通过书写的种族空间表征对黑人进行空间规训,内化黑人的意识形态,造成黑人群体的意识麻痹;黑人则选择边缘,以表征空间为主要途径进行背离白人空间表征规训的空间实践,进行空间织造.最终,黑人群体的建构过程在空间实践与表征中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16.
表现黑人身上体现出来的黑人性和白人性的纠葛是莫里森小说的主要内容,批判黑人身上的种族主义内化正是莫里森小说的主题.针对激进的黑人主体性建构思想,莫里森表达了她对排外性的黑人种族主义的忧虑.在莫里森看来,进一步融入现代性,才是黑人族群解放的方向和道路.莫里森所指的现代性,主要是指以美国黑人的现代性转换为中心,以资本主义现代性开放社会为范本,其首要任务则是实现黑人社区的开放,清除黑人自我意识中被扭曲和被异化的种族主义意识,恢复其"黑人"和"美国人"的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17.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代表作《宠儿》从叙事视角和时序安排两方面着手,结合黑人文化传统和非裔黑人、黑人女性的历史现实,将形式与主题严密契合,挑战白人、男性的主体文化统治,建构出真正属于黑人种族和黑人女性身份的政治文本。  相似文献   

18.
按照华盛顿对黑人女性的4种分类:悬挂的女人、同化了的女人、刚独立的女人和解放了的女人,分析托尼·莫里森笔下的黑人女性形象并展示她们各自不同的特点与遭遇,忠实地表达了黑人女性的生活经历,给身处种族主义和性别主义双重压迫下的黑人女性指出了正确的争取自我解放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长篇小说<紫颜色>通过一位叫西丽的黑人姑娘受压迫遭苦难、挣扎求生存而终究找到自我和尊严、获得独立和自由的故事,探讨了黑人和白人之间、黑人男女之间的矛盾冲突和黑人女性的出路、前途.  相似文献   

20.
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在小说《紫色》中,通过对三代黑人女性的思想观念以及婚姻生活的描写,揭示了美国社会底层黑人妇女的悲惨命运,以及她们在种族主义和男权主义双重压迫下自立自强的抗争过程,指明了黑人女性的解放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