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到曲阜,必游三孔:孔府、孔庙、孔林。可是,您游过“孔子六艺城”吗?它就是曲阜新建成的一处人文景观。 孔子六艺城,顾名思义,就是以孔子的“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为主线,建成的集知识、历史、趣味、娱乐、参与为一体的人文旅游景观。整个建筑古今结合、中西结合、动静结合,运用声、光、电的现代科技手段,试图让游人身临其境,体味孔子的六艺思想,领略中国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2.
美育,作为一种理论体系产生于近代,而美育思想和美育实践则早已有之。 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以“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作为教育的内容,其中的“乐”实际上是广义的艺术教育,即审美教育。孔子的教育理论是当时条件下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而重视美育的思想则是其教育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近现代史上的著名学者和教育家蔡元培,力主美育应是整个教育内容体系所不可缺少的部  相似文献   

3.
远见卓识的决定 翻开中国教育史,我们可以看到我国是有着美育(即审美教育)传统的。以孔夫子教育思想为主导的中国古代教育,提倡“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把“乐”放在第二位,而“乐,纯属美育。孔子认为要治好一个国家,礼可以安上治民,乐可以移风易俗,它们相辅相成。后来荀子、王夫之、王国维都提出过美育的主张。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非常重视美育,他主张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并重,提出“敦重乐教,提倡美育”。“望致力文化运动诸君,不要忘了美育。”“鉴激刺感情之弊,而专尚陶养感  相似文献   

4.
孔子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对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以至近代,有着极大的影响,在教育方面更是如此。从体育史这一角度看,在孔子的教学活动中,包含着丰富的体育内容,其本人亦有不少体育思想和养生主张,对后代也产生过好的作用。我国从夏朝开始就有了学校,学校的主要任务在于培养奴隶弟子学习政治、宗教和军事知识。以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为教学内容,掌握统治人民的本领。六艺中除射、御属军事体育外,礼中有利射,乐中有乐舞。可见体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刘向、歆父子校书之分职,与《别录》、《七略》所分六略,除《六艺略》外,一一对应。从以礼、乐、射、御、书、数为内容的旧六艺,发展为以《易》、《书》、《诗》、《礼》、《乐》、《春秋》为内容的新六艺,孔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六艺略》之得名,正在于对六经教化功能的强调,并体现了刘氏父子对旧王官之学的传承,以及建构郡县制帝国学术体系的努力。  相似文献   

6.
儒家学说,创自孔丘、孟轲,在先秦时期,是各派学术思想中的一种。现在把先秦儒家三种语录,即《论语》、《孟子》、《礼记》所记述的学术思想,作一扼要讨论。一、《论语》的学术思想《论语》一书,自汉以来,历代学者都认为是研究孔子学术思想的可靠材料,而且为初学者必读之书。为便于诵读起见,把它分为十卷二十篇,共四百四十四章。其各章之间没有内在联系,纯粹是语录。《论语》反映孔子的教育思想最为突出。孔子是中国首创开门收徒私家讲学的教育家,他开设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并且安排了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的课程,加上预备了诗、书、易、礼、乐、春秋的教材,培养了三千弟子,七十二士的文化队  相似文献   

7.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乐教是他的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设礼、乐、射、御、书、数六门课程音乐居第二位。孔子在《礼记·经解》中曾说:“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可以看出他提出乐教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人的宽广善良的品德。虽然他的乐教思想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系统理论,但他却能够认识到音乐的社会功能及音乐教育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而乐教在孔子整个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乐教与礼教、诗教的相互结合,达到真善美的谐和统一,进而来实现他的政治理想。正确全面地分析孔子的乐教思想,对今天学校艺术教育乃至提高全民族文化艺术素质都有着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孔子的体育思想中的公共价值观包涵:以实施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强调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观;"不以教民战,是谓弃之"体现了健体强兵卫国的军事价值观;主张"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的竞技价值观;以"游于艺"来倡导顺应自然的自然价值观;"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展现了运动养生的健康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华扬 《山西老年》2008,(7):33-33
1.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2.五经《诗》《书》《礼》《易》《春秋》。3.六义风、雅、颂、赋、比、兴4.六艺(1)指六种本领,即:礼(礼节)、乐(音乐)、射(射击)、御(驾车)、书(写字)、数(算术);(2)指六部经书,即:《诗》《书》《礼》《易》《乐》《春秋》。《古文观止》书名是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10.
孔子在礼备乐和的传统社会文化模式中,把音乐的安放与以个人修身养性、安生立命、合乎“众乐”的礼教相融相生,成为中国艺术精神的主流。“善”、“仁”、“和”不仅是对伦理思想的提炼亦是对音乐法则的普遍抽象,本文拟从孔子的礼乐观、乐论和乐教三方面论证孔子音乐思想的伦理价值及音乐伦理何以可能。  相似文献   

11.
孔子与乐舞     
礼乐并提西周初年,周公姬旦代理成王摄政期间,制礼作乐,制定了一整套的典章制度,完善了伦理道德准则的规范。他十分重视武功文治,行施裕民政治,强调《诗》、《书》、《礼》、《乐》的社会作用,因而《诗》、《书》、《礼》、《乐》就成为“礼乐文化”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对此,孔子盛赞道;“周监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①这清楚地表明孔子是周公的追随者和“礼乐文化”的继承者。孔子也十分重视《诗》、《书》、《礼》、《乐》,曾列为教科书,教授弟子。《诗》即《诗》三百,《书》是历史文献,《礼》即典章制度,《乐》指当时的文艺。它们的关系如何?  相似文献   

12.
孔子与乐舞     
礼乐并提西周初年,周公姬旦代理成王摄政期间,制礼作乐,制定了一整套的典章制度,完善了伦理道德准则的规范。他十分重视武功文治,行施裕民政治,强调《诗》、《书》、《礼》、《乐》的社会作用,因而《诗》、《书》、《礼》、《乐》就成为“礼乐文化”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对此,孔子盛赞道:“周监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①这清楚地表明孔子是周公的追随者和“礼乐文化”的继承者。  相似文献   

13.
自西周礼乐之治开始,即出现了旨在培养个体德性(政治德行)的乐教。“乐”与“礼”之规范性相辅相成,具有使不同身份的个体行为符合规范的教化功能,谓“礼、乐,德之则也”。随着诸子学说在春秋末年的兴起,德性的内涵从政治德行范畴深化为内在的道德品格,但乐教形式的自觉性价值亟待建构。孔子于礼乐制度规范失效的情况下挖掘了“乐”的自觉性价值:将由“乐”引起的情感视为个体作出道德行为的主要动力,以西周传统乐教的形式内容作为道德教育与道德实践的对象,并设置了理想人格作为德性实现的现实形态,建立了一条凸显个体内心自觉的德性修养路径,谓之“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至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即是这一德性修养路径的方法论提纲。孔子“乐”论被孔门后学与荀子所继承,德性修养变为以人性、人情为基础的讨论。而荀子在性恶论基础上强调“乐”的规范性价值,与孔子强调“乐”的自觉性价值互为补充,使“乐”的德性精神留存于儒家教化思想中,最终成为中华文化的精神气质之一。  相似文献   

14.
“射礼”源流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古代文史典籍对射礼的起源、流变及其文化内涵进行考察,得出结论:“射”源于原始社会的狩猎活动,后实用价值逐渐为审美价值所取代,并演化为一种礼乐传统。自孔子之后,“射”转为内在的道德实践。“射礼”是一种融合了生产活动、审美意味和儒家传统思想的奇特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5.
在《庄子》一书中,谈及孔子、孔子弟子,以及儒家仁义礼乐的地方,可说比比皆是,几乎每篇必具。由于《庄子》一书多“以寓言为广”,许多故事的确是作者编造出来的,无事实的根据。但是,我们不能因其无事实根据而忽略了它的理论意义和理论价值,它是研究庄学同孔孟儒学的思想分歧的主要依据和材料。《庄子》书中有如《渔父》、《盗跖》、《胠箧》等篇,专“以诋訾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必然反映孔、庄在思想上的分歧,而书中也有许多“颂扬”孔子的地方,这应如何看待呢?其实《庄子》书中所称赞孔子的大都打上了庄学的印记。如“仲尼日:‘……有先天地生者物邪?物物者非物,物出不得先物也,犹其有物也’”。(以下凡引《庄子》只注篇名)“仲尼日;‘自其异者视之,肝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文化是以“和为贵”作为价值目标的。在《尚书》中提出要“协和万邦”,把“和”作为“天的意志”,即最高的原则。从《诗经》之中也可以看出“合奏、和乐”的思想。儒家尊者孔子,也以自己的博学,拓展了“以和为美”的理论。孔子谈美,论诗,品音乐,其侧重点均不在艺术本身,而是在于艺术的社会价值。孔予非常重视音乐与诗歌对人的道德、情操、人格修养的社会作用。孔子认为,音乐与诗歌才是最美的,才最适合于礼教与乐教..孔子的教育思想体系有一个重要的命题,那就是:“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因为孔子的教育是“立人”的教育而不是纯粹的知识与技术的传授,所以他把育人的中心放在了人的心灵和生存方式上.  相似文献   

17.
“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庄子·天运》)。对丘治“六经”之说,有两点值得我们注意:一是,孔子是不会把自己整理、编定的书尊之为经的,且这些书也不可能是孔子单独完成,在他之前,己有“六艺”之存在,但他在成书的过程中贡献最大,这应当是无疑的。二是,“六经”云云,其实只有五经。《乐》经是本来就没有呢,还是秦朝焚书而亡失?今文经学家断定“乐本无经”,古文经学家则认为“至秦焚书,乐经亡。”孰是孰非,要待有新的史料发现,方能论定,但似乎“亡失”之说更近乎情理。《乐》经之不为人所见,确实给我们的研究造成极大的困难。本文仍以《论语》为本,参照有关文献,对孔子的有关“乐”和“乐教”的思想,作一些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曲阜楷木雕为例,首先通过特点介绍让读者对于曲阜楷木雕有一些基本了解;其次,对可能存在的针对如曲阜楷木雕之类的传统工艺的专利侵权情形进行分析,最后提出笔者愚见,即对于诸如“曲阜楷木雕”之类的传统工艺的法律保护的建议,以期能够提升对于传统工艺的专利权保护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礼书中记录的诗名与今本<诗经>不少对不上号,<肆夏>等组诗<诗经>也未收录.礼经中<大射>、<乡饮酒礼>、<乡射礼>、<燕礼>涉及正歌和无算乐,四礼都是合乐性质,由享礼、燕礼、陔礼构成.具体地说,飨礼从升歌奏乐开始,然后是燕礼,最后奏<陔>为终礼,表示警示与送别.燕礼又分为规定爵与无算爵,至卒爵以后才是无算乐.<仪礼>产生于战国时期,正歌和无算乐的仪注叙述的文献根据来源为大雅的<既醉>和<行苇>.由这些记录我们知道,诗礼乐在两周期间经过多次补充调整,最后形成现在的<诗经>.正歌和无算乐之说是后人解读之语,二者本随时调整正变,类似于正乐和散乐转换,具有动态特征,而这正是<诗经>编定前的形成与转型的不二法则.  相似文献   

20.
论司马迁的乐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接受先秦乐学 ,司马迁明乐是将乐视为治道的途径的。礼与乐是一个问题的两个层面 ,司马迁的乐学思想主要保存在《史记·礼书》和《乐书》之中 ,并且反映在他的诗乐观方面。乐为“德音”是讲乐化的力量 ,司马迁主张以德洽天是以《诗·颂》为最高准则的。就司马迁的乐学思想而言 ,虽主要是儒家的 ,即远绍孔子 ,中接孟子 ,近袭荀子 ,但又直承《礼》、《乐》的统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