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昆峰 《职业时空》2008,4(1):94-94
公安刑事科学技术专业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又离不开创新教育。创新教育的实施又必须依托于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双重主体作用。从这一认识出发,我们根据刑事科学技术专业的教学特点,经过长期的探索,构建了公安刑事科学技术理论与实践教学新体系,并在教学改革中对刑事科学技术专业的课程进行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如何转变教育观念、弃旧汲新,培养出一代有扎实基础、有创新精神、有开拓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教师的首要任务.那么我们又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呢?  相似文献   

3.
张颖 《现代交际》2010,(10):182-183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如何在幼教美工教学中引入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主动学习、积极探究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发展,对此我们一直在积极尝试。  相似文献   

4.
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和普及,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信息技术教学的一个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信息技术教师的高度重视。本人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就“加强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谈谈自己的两点看法:  相似文献   

5.
路志远 《职业时空》2008,4(6):47-48
我们今天所提倡的创新教育,是指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它要求在注重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高度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即不仅要授之以“鱼”,而且要授之以“渔”,更加要导之以“创”。它是要在全面优良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实践进出智慧的火花。从这种意义上讲,创新教育不是一种具体的教育模式,而是一种意义深远的教育思想。现就创新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办法及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谈一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6.
李媛媛 《现代妇女》2014,(10):175-176
培养具有创造精神、创新意识的创新型人才是21世纪对高等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早在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的报告书《学会生存》中就提出: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培养创造性”,“人们不断要求把所有人类意识的一切创造潜能都解放出来”。我国也早已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本科教育法定的学业标准。1998年通过的《高等教育法》,第一章《总则》第5条就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师范英语专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如何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外语人才是广大师范英语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亡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的教育必须努力把“创新”注人到青少年学生的精神内核,让他们不仅具备科学知识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社会评价能力,更主要的是要具有独特的创新能力。每个学科都能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  相似文献   

8.
林茂昌 《职业》2007,(21):25-26
任何一种教育模式都离不开主体的参与,即师生之间的双边互动关系.今天中等职业教育改革明确提出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加强文化基础教育、职业能力教育和身心健康教育,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专业技能、钻研精神、务实精神、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这种新形式、新要求的贯彻和实施必须依托于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即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是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学生能力得以最大发展和发挥的必要保障.因此,构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已经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我们中职教师在教学中心须逐步营造的学习氛围.……  相似文献   

9.
让创新教育融入语文课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静 《现代交际》2010,(11):168-168
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也需要教育的创新,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那么,语文教师怎样把创新教育巧妙、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课堂教学又如何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本文拟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谈一下这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程子梅  孟凡静 《职业》2011,(3):54-54
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创新型人才将成为我们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主动力。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为灌输式教育,忽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能力、创新能力。故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一次广泛深刻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革。生物学以往对学生来讲是一门很乏味的学科,在创新教育精神指导下,我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成就,扭转了学生对生物学的态度,总结起来,共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1.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如何转变教育观念、弃旧汲新,培养出一代有扎实基础、有创新精神、有开拓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教师的首要任务。那么我们又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呢?笔者认为,要从变革旧的教学方法、建立新的教学策略入手,努力为学生创设活动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以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  相似文献   

12.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作为在教学第一线的战士,我们应该把它贯彻落实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营造学习氛围。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促使大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改进和加强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培养积极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引导学生向健康的方向成长和成才,同时也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于社会,培养创新的精神、实践能力、合作的精神和社会交往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从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通过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最后达到追求红色足迹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新素质。目前,我国正在进行一场声势浩大的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变革,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残能力正是素质教育的前点。就学科特点而言。小学的自然教学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多种训练的机会。 一、体现“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科学家劳厄曾说过:"教育无非是一切已学知识都忘掉的时候所剩下来的东西."这最后剩下的"东西"正是对学生终身起作用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启发式教学,不断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切实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本文就职业学校会计教学环境设计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做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现代教育的进步,学校体育教学改革迅速发展,教育部2003年颁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等有重大突破,提出体育教学从认知、技能、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合作和交往能力、创新和实践能力等多元教学目标出发,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服务。高校体育作为高校教育的主要手段和校园文化的主要形式,担负着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职能,如何发挥高校体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完善教育方法,加强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更加迫切和需要。但是,在现行的体育教学中,还存在片面强调促进学生运动技术能力的发展,忽视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不竭的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稿)在课程总体目标中明确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能力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在解决问题方面“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棒}生,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初步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8.
刘金侠 《职业时空》2008,4(1):122-122
近年来,随着我国外语教学“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的逐步落实,英语教育在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学习方法和学习目的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人为本”的外语教学重视每一个学生发挥主体意识,从而不断提高学生自主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此,教育界的许多专家就建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开展了实践性探索。  相似文献   

19.
尹宗洪 《职业》2008,(2):48
把创新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我国教育思想观念的一次重大转变,也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次质的飞跃,更是我国教育适应未来世界发展的一种必然选择.笔者认为,创新教育应注重开发学生发展的三个空间.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课改不断推行,我国的教育形式发生了重大改变,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但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很多不足,限制了学生素质水平的提高。对此,本文通过教学方式的变革进行分析,提出有效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