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赵柱,字天乙,唃厮啰三十二代孙,唃厮啰家族末代土司,唃厮啰家族又一位悲剧性的人物.由于史料的缺乏,赵天乙的生平在学术界始终是一个谜团.本文拟依据零散的史料和与赵天乙嗣子的访谈还原赵天乙的生平,对他的生平进行一次全面地考述.  相似文献   

2.
唃厮啰政权在11世纪中外贸易中的角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唃厮啰政权在11世纪的中外贸易中曾担任过中转站的角色。它通过贡赐贸易、榷场贸易、边境贸易和中转贸易,既获得了大量紧缺物资,促进了自身经济的发展,又为西域及中西亚商贾将中国内地商品经青唐道运销西方提供了便利,促进了中外商品流通,有利于国际经济的交流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杨文 《西藏研究》2009,(4):6-11
唃厮啰政权是北宋时期存在于中国西北的吐蕃诸政权中的一个,活跃于11~12世纪,其作为当时丝绸之路南路的实际控制者和吐蕃民族最有势力的政权,对北宋政权建设和经略河湟的民族政策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通过联宋制夏给北宋以有力的援助,是北宋战马的主要供给者和保障北宋到西域商贸交通线的安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翔实资料的考证,证明铃木隆一提出的"唃厮啰"是青唐国王号的观点是错误的,"唃厮啰"并非青唐"王子"之汉译,而是"佛子",青唐政权的首领称"王"或"国王",并非"王子".  相似文献   

5.
才旦多杰 《中国藏学》2023,(4):144-155+218
北宋初期,在今青海西宁附近即“青唐地区”新诞生了一个以吐蕃为主体的地方政权,即唃厮啰“青唐王子政权”。该政权的兴起,与当时在河湟地区的吐蕃三大地方势力,即河州耸昌厮均、宗哥李立遵、邈川温逋奇三者的历史作用分不开,尽管他们最终与唃厮啰不欢而散,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先后各尽其能,为唃厮啰立政提供了一系列必要条件,对青唐地区政权格局的形成和发展发挥了直接的、决定性的作用。文章对耸昌厮均、李立遵、温逋奇势力及其各自所据地河州、宗哥、邈川的相关情况作了梳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齐德舜 《中国藏学》2017,(3):133-142
唃厮啰家族自宋朝初年进入西北地区之后,历经宋、元、明、清直至民国,其政治身份随朝代的更迭不断嬗变,从宋朝初年的河湟吐蕃赞普一步步转变为明清时期五土之首的赵土司。唃厮啰家族政治身份的嬗变是历史的必然,是时代变迁的大背景所导致的必然结果,是国家、民族、家族三方互动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7.
古代西藏王国“吐蕃”崩溃之后,西藏迎来了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王国林立、长期分裂时代。青唐吐蕃王国是这些小国中最靠近中国、并且很自然地与中国进行频繁交往,在汉文史料中保留了集中记载的王国。青唐位于现在青海省东部,西藏人并非很早以前就居住在这里,而是吐蕃强盛之后将此地划入了自己的版图。鲜卑系吐谷浑人以及更早的西羌族才是此地的主人。吐蕃的统治建立在这些先住民族的基础之上,由于受到  相似文献   

8.
青海河湟西纳地区的猫鬼神与古典信仰并生存在,它们与遍布本地区的山神信仰乃至王辩会等民间信仰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既是河湟西纳地区久远以来复杂的族群关系以及地方社会关系的反映,也是该区域文化生态乃至社会生态的催生物。透过这些民间信仰的考察可以体认到:一种民间信仰只是一种文化表征,隐匿其后并催生它的是所在地区的地方社会本相。  相似文献   

9.
本文试从人文地理学、音乐人类学视角,通过"族际共语"的河州花儿语言以及对当今汉、土、回、藏等民族代表性歌手分别演唱《直令》一曲描写,对花儿做诗学、音乐角度比较、体察,期望实证各具母语的多族群如何通过"各美其美"花儿演唱的同时,达到彼此心灵、情感上"美美与共"的认同史实。其往昔随遇形成各民族"嵌入式"多圈层生活"底层"的文化构成,为当今多元文化民族关系,一带一路愿景呈现着先贤们的经典启迪。  相似文献   

10.
正老司城,2010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惊世大发现。据文物考古专家介绍,完全发掘后的老司城庞大遗址,将具有惊人的视觉冲击力,其观赏性、真实性、完整性,为中国现存城市遗址中所罕见。这座盘山而踞、临水而围的神秘王城,被当地土家族群众称为"老司城",原本是湘西永顺土司王的"司治",为当时湘西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之所以称为"老司城",是为了区别于清朝土司王司衙署迁移后的"新司城"。坐在灵溪河畔的鹅卵石河滩上,头顶天空一碧如洗,脚下河流清粼粼,耳边有鸟鸣和河流的潺  相似文献   

11.
西平郡城考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对汉末魏初的中央和西平的军事政治面貌、需要(内外部因素)和可能(必备的一切物质条件)入手,对西平郡城进行了深入地讨论。认为汉末魏初在西平只建了三个小城。  相似文献   

12.
隆务昂索系隆务河流域最大的土官,本文对其由来和传承历史进行了考证和推理分析。  相似文献   

13.
吐蕃斥候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吐蕃的军事力量中,有一支长期以来被诸多研究学者所忽视的力量,那就是吐蕃的斥候.吐蕃斥候为吐蕃政权的崛起,为吐蕃军事所取得的辉煌战绩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迄今为止,由于史料的缺乏,学术界对吐蕃斥候的研究尚处于空白阶段,本文根据一些零散的古藏文资料对斥候作一初步的考证,希望引起学术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撒拉族是世居青海少数民族之一,聚居于青海循化地区。在元朝其首领曾为世袭达鲁花赤,说明撒拉族在元朝社会具有一定的政治势力和影响。  相似文献   

15.
策墨林诺们罕事件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驻藏大臣琦善将担任西藏掌办商上事务长达26年的策墨林诺们罕阿旺绛贝楚臣嘉措革职流放,解决了一场可能会危及藏内稳定的政争。这是清代西藏历史中的一个重要的事件,对此已有若干专门的研究,如顾祖成、张庆有和日本学者铃木中正。[1]另外,恰白·次旦平措、夏格巴、柔克义(W.W.Rockhill)和伯戴克(L.Petech)等人的著述中也涉及该事件的历史考察。[2]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对  相似文献   

16.
准噶尔部即左部 ,它源于 15世纪 6 0年代末厄鲁特汗国的左部 ,16世纪初 ,伴随着汗国的变迁 ,由行政建制区蜕变为部落 ,准噶尔一名亦作为部落名称沿用下来。噶尔丹称汗建国 ,准噶尔遂成为汗国名称之一。准噶尔汗国灭亡 ,其名称逐渐演变成部名和地名。  相似文献   

17.
罗勇 《民族研究》2002,(4):96-100
本文结合彝、汉文献 ,对明代贵州普安彝族“十二营”进行了分析研究 ,认为“营”是彝族的一种社会组织 ,源于历史上的宗法制度和家支制度 ,是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相结合的产物 ,具有政权和族权、军事和行政合二为一的特点。文章还对“十二营”的渊源、职能和位置进行了考证  相似文献   

18.
藏文mdo gams和mdo khams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敦煌文献中的mdogams这一地理名词着手 ,认为该词后因语音的演变等因素 ,演变成元代的mdokhams(朵甘思 )。明代初期 ,藏族又出现多康三岗 (mdokhamssganggsum)等地理概念 ,朵甘思仅为其三岗之一 ,因此朵甘思和多康是两个地理概念。但因后期藏文文献中多康与朵甘思选用同一个词mdokhams来表达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近现代的研究者 ,在mdokhams一词单独出现时 ,稍有不察 ,便容易产生歧义 ,乃至认为mdokhams有广义与狭义两种概念  相似文献   

19.
《河西老索神道碑铭》考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次全文公布河北保定出土的《河西老索神道碑铭》,该碑记录的老索家族情况,为西夏遗民在元代保定地区的活动提供了实证.本文认为现存的碑文为后代摹刻,初刻的具体时间尚待考证.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黑龙江将军衙门档案 ,考证我国北方重镇齐齐哈尔城的兴建 ,系由清初达斡尔总管首倡 ,以达斡尔族为主按“民筑”的方式建成的 ;齐齐哈尔城名是由当年倡议建城的达斡尔总管所驻在的齐齐哈尔村名延续而来的。文章考述了达斡尔族为兴建齐齐哈尔城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