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杜娟  曹盟 《南都学坛》2005,25(3):40-41
“安史之乱”以后,唐朝由盛转衰。为了稳固统治,唐朝与回纥首次采取了和亲策略。唐朝统治者的个人因素给和亲政策提供了可能性,是唐朝政府维护统治的现实需要,也是唐朝统治边疆的一个有效方法。唐与回纥的和亲具有代表意义,巩固了彼此之间的友好关系。  相似文献   

2.
唐初统治者继续沿用北魏以来的均田制,唐朝的授田原则与隋朝相比,有许多新特点,唐朝前期均田制的普遍推行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反映了唐朝最高统治者抑制高门世族地主所有制,加强中央集权的意向。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就唐代前期西北地区的关中、西域、河西等地区均田制的实施情况、粮食生产,以及实行均田制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论唐代前期的土地产权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的土地产权制度在中国古代史上具有比较典型的意义.唐初统治者通过建立以均田制为载体的土地产权结构,建立了具有时代特色的土地产权管理体系,形成了土地产权交易的各种方式,从而对唐前期的社会生产产生了较好的激励作用,促进了唐朝前期经济的发展,为唐统治者提供了比较充足的财政利益.  相似文献   

4.
试论唐前期均田制在西域地区的实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唐朝时期 ,西域作为重要的边疆地区 ,一直受到中央政府的重视。特别是从唐太宗至唐玄宗的百余年间 ,唐政府曾从经济、政治及思想文化等方面对西域地区进行了大力开发。均田制的实施 ,就是其中重要内容之一。这有助于促进边疆的农业 ,发展民族经济 ,巩固西北边防 ,维护国家统一。  相似文献   

5.
我这篇文章是对北魏均田制的一次初步探索,主要想了角北魏均田制的性质和实施的概况。为了更好的说明问题,我打算先从均田制产生的历史背景谈起。一、均田制产生的历史背景均田制实行前,北魏政治上的主要矛盾是种族矛盾与阶级矛盾,尤其是种族矛盾。拓跋政权建立后,便对汉族和其它被统治部族人民,实行了残酷的屠杀与压迫.宋书索(?)传战: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疆域辽阔的多民族国家,历来封建统治者对如何统治民族地区都很重视,采取了不同的统治方式。唐代是我国历史上疆域最辽阔,民族最繁多的时期之一,唐朝统治者对民族地区实行的“羁縻统治”是历来封建统治者实行的民族政策的总结和进一步的发展,对唐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然而,所谓的“羁縻统治”,不同地区表现出有所不同的性质,不应一概而论。  相似文献   

7.
开元、天宝年间,先是吐蕃在东突厥的策应下夺取石城镇,打通了进入西域的东道,遂与突骑施多次连兵,为患唐朝边庭。后来唐朝与大食共同消灭了突骑施苏禄,接着又在葱岭南部及以南地区逐步击败吐蕃,巩固和发展了在西域的政治统治。  相似文献   

8.
均田制述论     
均田制始创于北魏时期 ,历北齐、北周、隋朝和唐朝前期。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 ,这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土地制度 ,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但是 ,由于这种制度本身固有的矛盾以及土地私有制的发展等原因 ,均田制在推行了将近三个世纪之后退出了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9.
均田制述论     
均田制始创于北魏时期,历北齐、北周,隋朝和唐朝前期,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这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土地制度,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但是,由于这种制度本身因有的矛盾以及土地私有制的发展等原因,均田制在推行了将近三个世纪之后退出了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10.
浅析均田制兴起于北魏的必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均田制兴起于北魏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恢复生产的需要、拓跋部封建化的需要以及巩固政权的需要三个方面。均田制在北魏的实施经历了一个从点到面的推广过程。  相似文献   

11.
我国城市土地资源配置正处于一个从无偿、无限期、无流动使用向有偿、有限期、有流动使用转化的阶段 ,问题较多。必须防止认识上的三个偏差 ,全面实行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 ,增强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的垄断能力 ,配套熟化土地 ,实行土地招标拍卖 ,加强对土地收益的征收和使用管理  相似文献   

12.
法治国家的全面进步,法治社会的整体发展,良好、完备的制度建设是必要的基础措施,然而具有法治精神的公民意识却是不可忽略的推助器。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我国现阶段的公民意识仍处于启蒙阶段,这对法治进程产生了不小的阻力。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公民意识以及其对法治的诸多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按照法治精神的合理内核努力塑造、推动公民意识的提高和成熟。  相似文献   

13.
胡文彬 《南都学坛》2005,25(2):35-36
黑山庄的庄头乌进孝在雨涝冰雹的大灾之年竟然为贾府送缴大批山珍海味、飞禽走兽和新鲜粮物,共折银2500两的巨额地租。农民们的终年辛劳创造的财富却成了地主阶级不劳而获的贡品,此举再现了清朝前期的田庄制度对农民的盘剥压榨惨状。贾府主要是靠地租来维系其奢糜生活之巨额开支的,但这种不合理的剥削制度预示着封建统治基础终归要走向崩溃的必然命运,贾府的式微就是最好的例证。  相似文献   

14.
在依法治国进程中,农村妇女土地承包权被侵犯的现实成为制约农村法制秩序构建,阻滞新农村建设目标实现以及影响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根源之一。农村妇女土地承包权被侵犯主要有观念方面、制度方面和村规民约等方面的原因,所以,应通过确立男女平等的法治理念、完善立法和司法保护体系和建立村规民约的监督制约机制等途径加强对农村妇女土地承包权的保障。  相似文献   

15.
汉代官员的衣裳样式、色彩和章纹 ,绶玉的尺寸、颜色和编织 ,印的质地、钮形和刻文 ,以及其象征意义和作用 ,表明了汉官服饰是汉代社会的等级标识 ,服饰制度是治理国家的工具。另外 ,汉印刻文的异化也证实了服饰制度是封建统治者为治理国家而不断修订强化的工具。  相似文献   

16.
中国法治建设的关键在于必须具备法治的精神和反映法治精神的制度 ,中国法治的启动方式应采取政府强行推动与社会双轨驱动法治的模式。中国法治实现的路径应从五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7.
南诏建立后,结束了西南地区长期纷争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与唐中央王朝的联系,经济文化繁荣,在文学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由于长期坚持不断地学习汉文化,到唐朝后期南诏已经是"礼乐具修,车书必会",由原来落后的蛮荒之地,变成了"馨香礼乐之域"。南诏的书面文学以诗歌和散文著称,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多具有唐代文学的风采,不少作品流传内地,深受好评。南诏大理国文学是中国文学的组成部分之一,理应在中国文学研究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8.
客观存在的诸多制约因素,决定了农民工社会保障体制的构建必然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尽管土地保障存在着一些不利影响,但由于社会保障体制的不完善,使得土地保障对农民工来说既具有合理性也具有必要性。以土地保障为基础,从解决土地保障和土地规模经营的矛盾入手,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充分发挥土地保障的积极作用、避免其消极影响,是农民工社会保障体制构建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9.
司法法治是实现社会主义法治的一个重要环节。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是司法法治的必然要求。按照党中央“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部署,目前,我国司法体制改革主要任务是:健全符合社会主义司法法治要求的法律体系;完善司法机关的机构设置、职权划分和管理制度;提升司法职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对司法工作的监督,惩治司法领域的腐败。  相似文献   

20.
文章论述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法律和政策依据;法治国家,是指依靠法治理或管理国家;依法治国应该正确认识什么是法;要正确认识什么是法,必须明确马克思主义法学关于法的概念和特征;实行依法治国应该正确认识经济法的概念、地位和体系,充分发挥经济法的重大作用;实行依法治国需要制定《经济法纲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