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镇江市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逐步将现代农业的经营思想和理念引入到本地农村经济发展之中,注重“三个结合”,即高效农业与传统农业相结合,特种养殖和普通养殖相结合;有机农业与无机农业相结合,在耕地面积有所减少的情况下,取得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稳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2.
农业问题的内在成因在于农业自身弱质性、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缺乏市场竞争力;农村问题的内在成因在于农村的资源特征和人口分布局限了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农村产品市场的建立和农业生产的后续发展;农民问题的内在成因在于农民存在种植的传统观念、"输血"的依赖意识和对资本、组织的不正确认识以及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错误转移.  相似文献   

3.
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本质特征、发展动力与培育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育规模化、集约化、高效率、可持续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是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描述了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的本质特征:即农业生产规模化、生产要素集约化、技术应用广泛化、产业体系一体化和资源利用合理化;提出了技术变革、专业分工和农民分化是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的发展动力;最后提出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的基本原则:即符合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需要;有利于农村家庭经营基本制度的稳定;切实保护农民的土地财产权益;与区域经济发展特征相适应;与农村全面深化改革相协调。  相似文献   

4.
新农村建设中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人力资源丰富,但人力资本存量不足,严重阻碍了新农村建设的深化和发展。消极被动地采用扶贫帮困、片面重视基础设施建设,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问题。针对从事农业及非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和已成为现实的及潜在的劳动力,提出了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开发的不同战略定位,有助于提高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使农民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更有利于入力资源培训与开发形成人力资本;适应新型的生产工具和生产关系,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扶沟县地处豫东平原,黄泛区腹地,过去基本上是以粮食为主的单一小农业结构,是河南省的贫困县之一,农民人均收入低于省平均水平1/4.农村改革以来,扶沟农业的发展走上了通过技术投入保证农产品结构升级、提高集约化程度、优化资源组合、开拓新的农业内部就业机会的道路,很有特点;到1984年,和类似的传统农区一样解决了温饱,而且初步找到了农业的生财之道;1984年后,在稳定粮棉生产的同时,搞起了面向市场的多样化的商品农业,逐渐形成粮棉瓜菜、养殖、林果、食用菌综合发展和农工商相互促进的大农业经济.在农村工业化程度还很低的条件下,1990年农民人均收入达到877元,比河  相似文献   

6.
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是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突破资源与环境制约,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针对青岛现代高效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推进青岛现代高效农业的发展,必须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和科技培训,努力造就新型农民;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构建"四大农业发展带";扎实抓好现代特色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因地制宜,积极发展设施农业;重视发展特色农业,着力打造农业品牌;积极实施农业生产标准化,提高青岛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建设;优化养殖结构,提升畜牧业竞争力;坚持"六化"要求,做强做优现代水产养殖业;积极促进果茶和苗木花卉业健康快速发展;搞好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农业和农业节会经济,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地域辽阔,农民人数众多,农区之间差别也很大。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农村统计是政府综合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描述农业生产状况,反映农村发展进程,揭示农民生活情况的重任。农村统计数据是促进农业现代化,繁荣稳定农村经济社会,推动农民全面小康的基础性资源;是党和政府客观了解三农发  相似文献   

8.
农业网络信息资源的建设是新农村建设长效机制的根本保证。湘西州农业网络信息资源建设普遍存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信息资源开发不足、农产品信息上网不及时全面、农村信息技术人才缺乏、以及农民网络素养较差等现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组织本地信息资源上网、建立网络农业信息导航系统、建立专题或专门网站、培养农村信息技术人才、加强农民网络媒介素养是目前湘西州开发农业网络信息资源的较好策略。  相似文献   

9.
增加农民收入是一个热门而又沉重的话题,农民收入的增加与农民素质的提高息息相关,而农村人力 资源开发是提高农民素质的关键。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提高农民素质,以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 经济。而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应是发展农村教育、实施结构调整、引导农村人力资源的有序流动、发展特 色品牌、引导人员的回流等。  相似文献   

10.
文章认为,解决民族地区农民增收问题的主要途径是,推进民族地区农村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二三产业的发展步伐,不断提高农业发展的效益;积极开拓农民的视野,强化发展市场经济的意识,开发培育特色支柱产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引导农民培植致富的新亮点;从实际出发探索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多种形式;建立和完善各级农村教育体系,调整优化县乡教育结构;加强与欧亚国家的农业合作,开拓农民增收的新领域;着力建设一支能够带领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相似文献   

11.
如何增加农民收入是近年来农村经济发展中遇到的一个难点。文章从经济环境、政策、体制、农民收入结构、农民自身素质 5个方面分析了近年来农民收入减少的原因 ,提出了加大对农村、农业和农民的扶持力度 ;调整农业产业、产品结构 ,搞活市场流通 ;加速农村城市化建设 ,大力发展二、三产业 ,搞活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 ,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 ;根据农民的不同职业和占有资源的不同状况 ,将一部分农民纳入社会保障体系 ;减轻农民负担 ;提高农民素质等措施  相似文献   

12.
新农业经济发展构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分析传统农业经济模式的现状、表现形式与特征入手,揭示了传统农业模式的历史进程及其弊端.认为中国的新农业经济发展,必须重新定位"三农",走出"三大误区",谋求 "四个同步".即走出过分强调GDP增长,忽视农业经济发展地位的误区,走出过分强调城市带动农村,忽视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同步发展的误区,走出过分强调城市化人口比率,忽视城市承载能力的误区;谋求城市发展与乡村发展同步、职业教育与科技创新同步、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同步、文化建设与法制建设同步.在此基础上,构建新农业经济发展模式.这一模式包括"一个战略目标"、"三大发展规划"、"四大运行机制"、"五大支撑体系"、"六大制度体制创新"."一个战略目标"即以人为本,推进农业、农民、农村科学发展,加快实现农村小康社会."三大发展规划"即引导农业、农民和乡镇分流发展、转移发展、减负发展的远景规划."四大机制"即农业投资机制、农业市场机制、农业安全机制和农业监管机制."五大支撑体系"即政府主导体系、金融支撑体系、科技教育支撑体系、社会"三保"配套体系、法制配套体系."六大制度体制创新"即农村土地制度创新、农业经营体制创新、农村金融体制创新、农村科技体制创新、农业人才体制创新、农村保障体系创新.  相似文献   

13.
阐述邓小平关于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若干思想,主要包括强调农民问题是我们实现小康目标的关键问题,把发展农村生产力放在首位;确立了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现代化战略目标;提出了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思想;明确了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提出一部分农民先富起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思想;明确了推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基本思路;明确了发展多种经营,提高农民收入,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是我国农业逐步走向现代化的现实途径思想;明确提出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明确提出提高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水平,解决农村富裕劳动力问题.这些思想对于推进中国农村改革,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增长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对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是:积极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完善制度体系建设,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15.
江西农业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农业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农业资源的开发与可持续农业的发展是 2 1世纪农业发展的重要课题。从江西省农业资源的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来看 ,我省必须重视转变政府职能 ,加强政府宏观调控 ,以科技为先导 ,提高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的科技含量 ;广开财源 ,加大对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的资金投入 ,优化资金投入结构和农业产业结构 ;有效控制农村人口的增长 ,提高人口素质 ,促进全省可持续农业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陕西省作为我国西部地区的农业大省,在农村的发展、农民的收入和农业的收成方面都还存在较大的瓶颈。基于因子分析,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机制,通过加大力度支持农村科教文卫事业,保证农业生产资料完善置备和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能进一步增加陕西省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从而使之成为真正的农业大省。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苏北地区农户进行抽样问卷调查,分析了农民文化素质对农业技术选择的影响,表明农民文化素质越高,对新技术传播途径的科学性、先进性和服务性要求越高,接受和利用高效的、规范的种植养殖技术倾向越强,并能更积极更熟练地引进和应用农业新技术。为了提高农民文化素质促进农业发展,必须增加农村教育投资,加强普通教育,发展农科教结合的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  相似文献   

18.
振兴农业是西部开发的重要课题。西部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是 :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草场退化严重 ,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 ,不能扬长避短利用农业资源。入世意味着中国农业和世界农业在国际市场上直接竞争 ,有利于促进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合理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充分发挥西部地区的农业资源优势。入世还有利于促进西部地区农业的现代化和市场化 ,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率 ,提高农业经营效益 ,发展农村经济 ,使广大农民尽快富裕起来  相似文献   

19.
基于农村民俗文化的创意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挖掘和创意农村民俗文化来大力发展农村旅游经济,达到农民增收,经济繁荣,越来越成为农民的迫切愿望。在对国内相关文献的梳理的基础上,总结出民间信仰型、民间工艺型、社会生活型等八大农村民俗文化类型,并根据这些类型提出了农耕观摩型、节庆体验型、工艺品制作参与型等六大农村创意旅游发展模式。农村发展创意旅游产业还需要处理好"创意"与"通俗化"的关系、资源开发与农民利益的关系、对文化产品进行品牌化、产业化运营,开发形式多样的旅游纪念品。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现在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对于欠发达的农业大省安徽来说,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安徽的以工促农既要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和国内东部沿海地区成功经验,更要立足经济总量和总体发展水平低、工业化和城市化滞后、县域经济落后、农业比重偏高,工业反哺农业能力弱的特殊省情。为此,安徽以工促农要有新的战略思路,即通过扭转重城轻乡的制度倾向,建立和完善"多予"、"不取"的财政支持机制;用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开辟农业资源利用新渠道;围绕农民推进城镇化,加快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加快县域工业化,带动和吸纳更多农村劳动力资源;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推动人才等优质资源流入农村,形成反哺内生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