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重新检讨波普尔证伪主义,缘于科学哲学界对该理论的已有批评存在着严重缺陷。 波普尔认为:“认识论的中心问题历来是而且现在仍然是知识的增长问题。而研究知识增长的最好途径是研究科学知识的增长。”依此设定,证伪主义本应关注科学认识的实际活动,即应与科学史分析相融汇。然而,从总的研究趋向看,波普尔证伪主义在本质上却是完全从一个先在的逻辑前提出发而建筑的,即证伪主义是一种逻辑构造物。证伪主义的核心在于以证伪原则做为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在讨论可能出现的对该标准的种种反驳意见时,波普尔解释道“我的建议是以可证实性和可证伪性的不对称为根据的,这个不对称来自全称陈述的逻辑形式。”所以“证伪法不以任何归纳推理为其前提,而只是以正确性没有争议的演绎逻辑的重言式变形为其前提。①(以下凡未注明出处的均引自此书)  相似文献   

2.
证伪主义对科学的和非科学的经济学命题提出了根本性的分界标准,从而是经济学认识论上的一次革命。但是将证伪主义应用于经济学认识论时,存在着证伪与证实,抽象与具体,目标与手段, 规范与实证方面的难题。就经济学方法论而言,科学研究纲领和范式革命有助于解决证伪主义的很多困境,其中最突出的是层次性和时效性不足。证伪主义、科学研究纲领和历史主义的范式说完全可以结合起来以互补,支撑经济学的认识方法论。  相似文献   

3.
程波  姜蕊苹 《理论界》2010,(1):107-108
科学划界问题是西方科学哲学的中心问题。从逻辑主义的绝对标准到历史主义的相对标准到消解主义的没有标准,再到新实在论的多元标准,划界问题经历了诸多变故。鉴于科学的巨大社会作用和伪科学的诸多危害,划界问题不能被消解。  相似文献   

4.
从社会科学哲学的方法论角度对波普尔的社会科学哲学思想加之梳理。认为波普尔作为逻辑基础主义者,将科学哲学思想方法向社会科学哲学作了推广。这种证伪主义的方法论与其知识观和政治观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5.
《文史哲》2016,(4)
近几十年来,中国大陆陆续发现诸多出土文献,而王国维所提倡的"二重证据法"仍是目前最有影响的治学方法之一。20世纪90年代,李学勤先生提出"走出疑古",强调"二重证据法"的积极意义,在学术界也极有影响力。因此,"二重证据法"被许多学者视为金科玉律。以卡尔·波普尔的批判性合理主义为基础,对"二重证据法"进行重新审视,可以发现"二重证据法"无法被证伪,在逻辑上也有问题。如果将"科学"定义为可以证伪的命题,那么,我们便应坚持通过不断证伪来靠近真理的批判合理主义观点。  相似文献   

6.
科学哲学中“正统派”的科学合理性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叙述了科学哲学中被称之为“正统派,的逻辑经验主义和证伪主义的合理性标准,无论是前者的归纳证实还是后者的演绎证伪,都是超历史的、超科学的,是所有科学家“应当”遵守的方法论规范,因而是理性主义标准。  相似文献   

7.
伊姆雷·拉卡托斯(Imre Lakatos,1922—1974)以其精致证伪主义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享誉当代科学哲学界。而他关于划界标准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的论述,却较少为人重视。笔者以为,这是一个缺憾。就像波普的证伪主义有其反马克思主义的自由主义政治思想背景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的提出A·F·查尔默斯指出:“哥白尼革命有力地证明,归纳主义和证伪主义的科学观都过于零碎.……无论是朴素的归纳主义者所强调的从观察中归纳理论或者是从证伪主义者所设计的推测与证伪的图式,都不能为实际上十分复杂的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的特征提供恰当的描述.比较恰当的是把理论当作某种有结构的整体来描绘的图景,”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结构主义的科学观必然合理.但是,由于对科学发展历史的研究表明理论的确具有有组织的结构这种特征,而且概念只有借助于结构严谨的理论才能获得精确的含义,加之科学成长的需要也要求理论在结构上含有关于其自身应该如何发展和变迁的相当明确的线索和规则,也即理论应该是可以提供一个研究与发展的结构.  相似文献   

9.
卡尔·波普尔的证伪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波普尔在批判逻辑实证主义的理论过程中建立起了以证伪主义为核心的科学哲学系统。证伪主义的基本概念是可证伪性 ,波普尔抓住了可证伪性概念 ,把它用作划分科学与非科学的判据 ,并通过可证伪性概念解决了分界问题而导致了归纳问题的解决 ,从而引起了以证伪性为实质的方法论 ,进而借助于四段图式把可证伪性概念带到科学哲学的几乎一切方面 ,并将科学的观点推广到社会政治领域。  相似文献   

10.
情境分析:经济学假说检验的可能路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由布劳格的<经济学方法论>一书所引发的关于证伪主义方法论论争大致可以分为赞成派和反对派.捍卫波普尔证伪主义方法论的一方即"不悔悟的证伪主义者",代表人物有布劳格、哈奇森等;反对方主要以考德威尔、汉兹、博兰等为代表.本文针对几个有代表性的观点展开分析,对经济学方法论证伪主义争论图景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在批判性研究的基础上,论证得出情境分析可以作为经济学假说检验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11.
科学划界标准的三次历史性转折及其方法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类思想史上,围绕科学划界问题,形成了三次历史性转向:第一次历史性转向,起始于16~18世纪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结束于19世纪中叶的早期实证主义,科学与非科学之间从无界到有界;第二次历史性转向,发轫于19世纪康德"先天综合判断"对科学与形而上学何以成为可能的沉思,集中表现于20世纪中叶逻辑实证主义和批判理性主义对科学知识体系验证方法、科学命题的社会功能及科学命题的可证伪性、可试错性及相对性问题的探讨;第三次历史转向,开始于20世纪中叶,导致了传统科学划界观由绝对到相对,由相对到"消融".科学划界标准不断发展演化的过程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方面给予我们深刻的方法论启迪:首先,科学划界观的不断发展演化反映了人们对知识领域认识的不断深化和发展;其次,关于科学划界标准的讨论使人们对于社会科学研究主体的认识日益深入;最后,关于科学划界标准的讨论有助于丰富人们对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多样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我国自实行对外开放以来,有关西方科学哲学的论文、述著不断被介绍进来。其中,在我国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当推证伪主义。应该说,对于探讨经验自然科学中的逻辑方法论问题,证伪主义的某些观点,不仅具有合理的因素,而且就其所涉及的问题本身而言,也有着一定的深度。但是,从总体上看,证伪主义则是非马克思主义的,有些方面甚至是反马克思主义的。因此,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武器,对证伪主义作出深刻而恰当的分析和评论,这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使命。本文不准备涉及证伪主义的很多观点,而仅想针对证伪主义真理观中的某些错误内容——把认识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证实和证伪、批判与继承绝对地对立起来;只承认否定,不承认肯定;只承认证伪,不承认证实;只讲批判,  相似文献   

13.
<正> 当代西方科学哲学曾围绕着科学发展是按照什么样的模式进行的问题展开过激烈争论。以库恩等人为代表的历史主义学派,通过对科学史的研究,在力图克服波普尔证伪主义缺陷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科学发展模式理论。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是在批判逻辑经验主义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他认为,科学理论本质上都是猜测的,最终要被证伪,也就是说,科学理论的进步是一个不断被猜测和不断证伪的  相似文献   

14.
科学划界问题是科学哲学的中心问题,各派对这个问题都有所涉及和回答,然而答案却各不相同。从逻辑实证主义、批判理性主义的绝对经验标准,经实用主义的相对标准,到无政府主义和后现代哲学的消解标准,划界标准越来越模糊。而科学实在论又扛起科学划界的大旗,建立了多元标准。  相似文献   

15.
卡尔·波普所著《历史决定论的贫困》提出一个著名论点,社会科学研究与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应是相同的(自然主义学说),即都必须采用逻辑演绎和对假说证伪的方法,并据此对历史决定论提出尖锐的批评(泛自然主义和反自然主义学说)。当然作为研究方法的逻辑演绎与假说证伪的一般性无疑是社会科学家普遍可以接受的,然而更重要的问题,在于波普对“整体”主义的批评和由此引出的社会哲学。波普认为,由于对社会科学的研究也必须采用逻辑演绎和假说证伪的方法,从而作为一种“整体”知识的社会科学理论假说是不能检验的,特别困难的是检验这种“整体”知识所需要的受控条件会完全改变理论假说形  相似文献   

16.
康德意在说明形而上学的可能性和科学道路的先验逻辑与科学形而上学理想语境存在巨大差距。其中,为作为先验逻辑构成内容的先验要素和理性划界所作的论证在结构上带有逻辑缺陷,并由此引起先验逻辑的内容残缺。对于如何可能的问题,康德给出的是一种抽象可能性回答,即仅一般地论证它是可以设想的,而非一种现实必然性的回答,即通过具体完备地揭示它的根据并确定它们之间的内在关联来肯定和充实地阐明它的实现必然性。而划界这一消极禁止规范在逻辑上就不能给出构建形而上学的建设性指导。因此,能够保证形而上学科学化的具体认识方法必然在先验逻辑的可能视野之外。  相似文献   

17.
关于科学与非科学划界问题的哲学纷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科学划界问题上 ,亚里士多德的“确实可靠性”标准随着古典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失败而失败 ;逻辑实证主义的“意义理论”标准因“意义”本身的难以确定性而告终 ;波普的“可证伪性”标准因库恩、拉卡托斯等人的批判而削弱 ;受相对主义的影响导致“消解划界标准”思想的产生 ;萨加德、帮格的“多元标准”强调“科学特征”在科学划界中的重要性。研究科学划界需要弄清划界的背景及科学划界与科学界定、评价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科学?科学的本质特征是什么?在科学与非科学之间有没有明确的分界线?人类自从朦胧地意识到科学知识的存在及其价值之后,就开始了对科学划界问题的探讨.本世纪以来,科学哲学界关于划界问题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观点,本文将着重讨论这方面一些代表性论点的演变及其合理性和局限性,并进一步阐述笔者对此问题解决的思考.绝对划界标准的失败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科学与非科学之间存在绝对的分界,可以用简单的尺度或标准来衡量.人类最早的观念把知识看作是用理智的力量或是靠理性的证据、经验的证据证明了的知识.而科学知识与其他信念的根本区别也正在于证明与否.在古代希腊,巴门尼德等哲学  相似文献   

19.
黄勇 《理论界》2011,(8):89-93
卡尔·波普尔是当代西方著名的科学哲学家。他从划界问题和归纳问题开始了他的哲学思考,在解决问题的探寻之路形成了独特的"证伪"思想。他反对分析学派、逻辑实证主义以可证实性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消解了科学研究的绝对真理性,认为科学并不在它的不可质疑性和绝对权威性,而是在于它的可证伪性。尽管他的理论存在着一些可批判的漏洞,但是他的一些启发性思路确实值得我们去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20.
划界问题是西方科学哲学最基本的问题,划界行为具有社会和政治后果.不考虑历史维度的纯逻辑研究割断了科学的完整历史,在理论上造成缺憾,并导致现实的困惑.西方科学哲学在划界问题中走不出片面和困境的原因之一是他们混同了标准与判据.划界标准立足于科学的本质,据此形成划界的充分必要条件,但不能对此提出"足够精确,便于操作"的要求.划界的判据是具有可操作性的判定依据,在整体上体现出科学与非科学认识论意义上的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