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汉英句子的比较研究是伴随着汉语语法学的构建而开展起来的,特别是自黎锦熙先生的《新著国语文法》和《比较文法》问世之后,这种研究就成为汉语语法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成为构建各家汉语语法学体系的一项基础研究。可以这么说。没有汉英句子的比较研究便没有汉语语法学的今天。然而,汉语语法学史上的汉英句子比较研究,一般说来,并不是一种“对等”式的比较研究而是一种“从属”式的比较研究,即从不问汉语句子的模式是怎么样的,从不以汉语句子自身固有的模式来与英语句子的模式作比较,只一味地将汉语句子往英语句子模式里填塞,以求用他人的理论和方法来解析汉语句子,或以汉语句子来附会他人的理论和方法。这与其说是比较研究还不如说是比附研究。毫无疑问,这样的研究只能掩盖  相似文献   

2.
汉语语法学的创建是中国语言学现代化转型最重要的一环,留学生群体就是实现这一环节的领军人物和主力。他们引借西方语法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草创了汉语语法学科的框架;在汉语语法的个性研究和汉语语法体系的修正、革新中,创造出了汉语语法学科的奠基性成果;在汉语语法教学实践中担当引领者和示范者,从学科教学的维度促成了汉语语法学的真正创建。从留学生角度看汉语语法史,不仅可以看到汉语语法学的创立、演进轨迹,更重要的可以看出异域学术范式影响中国近现代新学科创立、发展的过程,从而体悟本土新学科创立、发展,乃至人才成长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3.
汉语史研究基本理论范畴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史研究的事实发掘成果卓著,令人目不暇接,但理论滞后于实际的状况却愈显突出,主要症结在于汉语史研究的基本理论范畴还没有确立起来,所以导致我们连汉语史研究的基本理论框架的认识都十分模糊。范畴的概括化与系统化是一门学科成熟程度的标志。确立科学的汉语史研究理论范畴当遵循下面的一些原则:以汉语史研究科学体系为构建框架,突出汉语史科学范畴体系的特点,按相对稳定的定型化思维样式来表述。无论是从汉语史研究范畴属性、汉语史研究范畴认识类型,还是从汉语史研究范畴视野来看,汉语史研究的基本理论范畴包括基本概念、分期理论、史料科学、理论模型、方法论、学术视野、学术评价、学术演化、学术关系、学术价值等。  相似文献   

4.
刁晏斌 《理论界》2004,(4):317-317
一、现代汉语史的研究原则和方法 现代汉语史的研究,应该遵循哪些原则,采用什么方法?我们认为,现代汉语史的研究原则和方法,既与一般的汉语史研究有相同之处,同时也有某些独特之处。 我们首先提出了一个口号,也可以说是一个研究的总原则:立足现代汉语,贯通古今中外。前一条没有什么好说的,因为现代汉语是现代汉语史研究的母体,自然要立足于此,后一条,我们认为却有比较深刻的缘由和内涵。 首选,现代汉语是由古代(包括近代)的语言发展演变而来的,二者之间自然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其次,在现代汉语形成和以后的发展中,外来因素的  相似文献   

5.
汉语史研究取得巨大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其值得反思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在时间范围上,未能对汉语整个历史实现全覆盖,具体而言,就是缺了现代汉语这一段;第二,在研究对象方面,很大程度上把文言和白话这两种文体搅在一起,又与"口语"纠缠不清,因此不具有严格的同一性;第三,在研究内容上有缺漏,对中古及以后的文言发展付之阙如。基于此,提出"复线多头"模式的五史并存的"新汉语史":复线指汉语史有文言史与白话史两条主线,二者合为新汉语史的主体;此外的几个重要线索,近期主要有语音史、方言史和通语史,远期还要再加上口语史,以上多史合一,才能构成完整的新汉语史。  相似文献   

6.
从整体上看,金观涛、刘青峰两位教授所著的<观念史研究>一书体现的作为思想史研究方法的观念史方法论与剑桥学派的英美观念史研究方法和海德堡学派的德国概念史研究方法均有许多相通之处,但是更类似于后者.这种方法论倾向预示着汉语概念史的可能性路径.而只有真正理解国外概念史研究方法并具备自身方法论的自觉,才能铸就汉语概念史的范式.所以,汉语概念史研究才刚刚开始,是一项未竞的事业.  相似文献   

7.
浅论汉语修辞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言理论是语言现象的总结,因之汉语史的研究应是两线并进:既有语言理论史又有语言现象史。在语言学的分支学科,随着相关学科理论史的问世,已产生了词汇史、文字史、语法史、音韵史,独独修辞学领域的历史研究尚是单线发展:自汉语的第一部修辞学史──香港中文大学郑子瑜先生所著《中国修辞学史稿》问世以来,先后有宗廷虎、李金苓、周振甫、袁晖等著有修辞学史问世①,但研究修辞现象历史演变的汉语修辞史尚是一片空白。故此,郑子瑜先生早在1990年就在《修辞学习》上向大陆学者呼吁:“希望有人研究汉语修辞史,以填补这一空白。…  相似文献   

8.
自1898年我国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语法学著作《马氏文通》问世以来,中国现代语法学已有了整整一百年的历史。在这一百年中,通过系统地引进西方传统语法和结构主义语法的理论和方法,汉语语法学掌握了一套与西方语言学相同的范畴和术语,搭建了一个与西方语言学相仿的...  相似文献   

9.
谈起中华民国史的研究,人们首先会提及张宪文。张宪文1954年进入南京大学历史系学习,毕业后留校从事教学研究至今,在中华民国史这块园地里辛勤耕耘,已撰著和主编多本在学术界有广泛影响力的著作,研究领域涉及民国史理论体系、抗日战争史、南京大屠杀史、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中国文字学是以研究文字形体的发生、发展、演化为主导,而同时又非常紧密地联系到音韵学、训诂学、词汇学等名个方面,形成为一个完整的汉语语言学研究体系。然而,在目前的汉语史研究工作中,汉语文字学史的研究,却成为一个非常薄弱的环节,这种状况,应该改变。  相似文献   

11.
任玉函 《东南学术》2013,(1):243-248
汉语史分期问题是汉语研究所遇到的基本问题之一。建国以后,特别是从八十年代开始,对这一问题曾进行过较为热烈的讨论。本文在总结了汉语史分期各主要观点的基础上,探讨了汉语史分期存在分歧的主要原因和汉语史分期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2.
华学诚 《阴山学刊》2003,16(4):5-10
《春秋公羊传解诂》中有26条齐鲁方言材料,其中21条是方言词汇,2条是方音,3条是方言语法。这些材料为方言史和文化史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料;所涉及到的构词现象,对汉语词汇史的研究具有一定的价值;方音的描写和方言语法现象的揭示,对语音学史和语法学史的研究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3.
汉语史研究的对象是汉语口语发展史。"口语"相当于"谈话体"。汉语口语史是一以贯之的,先秦的文言和唐宋以后的白话,其基础都是当时的口语。东汉到隋时期口语性材料比较贫乏,从上古的"文言"式口语到唐以后的"白话"式口语,中间好像发生了断崖式的突变。事实不可能如此。其间的渐变过程,正是发生在约六百年的中古汉语阶段,只是由于口语文献不足,这种渐变性目前还是若隐若现,看不真切。汉语史研究应该依据口语性语料。古代文献的情况很复杂,就口语性而言,可以大别为两类:1)比较贴近口语的。这在历史文献中大量存在,是研究口语史的基本依据。2)文白夹杂的。这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其中的口语成分剥离出来。目前普遍存在对语料不加分析导致结论不符合实际的问题,是违背研究口语史的宗旨的,亟须纠正。  相似文献   

14.
学科史写作成为近年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一个热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史纲》、《现代文学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概要》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史》等四部学科史著作的问世,引出了对学科史写作的有关思考。衡量一本学科史著作的标准,首先是要求搭起历史的架构,其次是要将历史的面貌细致地描绘出来,并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精当的点评,最后要对历史进行总结和提升。  相似文献   

15.
《红史》和《雅隆尊者教法史》作为14世纪藏族传统史学代表作,研究这两部著作对于把握整个14世纪时期藏族史学发展特点以及史学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比较分析这两本著作的相似点和不同点,试图以一种新的角度来进一步探讨《红史》和《雅隆尊者教法史》的史学地位和史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南宋学者陈防的句法观主要由经纬说、奇正说、呼应说三方面构成,其具体内容与当代学者广泛意义上的语法观有相似或相通之处,与西方传统语法比较也有重合的地方。陈防的句法观,体现了很强的民族性和鲜明的时代特色;其构成尽管有缺陷,但对汉语语法学史的研究仍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从世界性的学术视野看,已有语言学史著作的写作范式主要有两种,即重理论演进的西方语言学史写作范式和重介绍著作体例的中国语言学史写作范式。相对而言,西方语言学的写作理念要先进得多。以世界性的眼光来看,语言学史特别是中国语言学史研究亟待解决诸如不注重语言学史的分期、语言学史的写作线索不甚明确、缺乏全球化的学术视野、注重已有语言学史的研究而规避语言学发展趋向的研究等几个关键性问题,以期获得一种更优化的语言学史写作范式,早日撰写出一部适应语言学研究新任务的新语言学史。  相似文献   

18.
研究语言的目的是揭示语言规律,语言规律既可以从共时系统内部来研究,也可以从历时系统之间的演变来研究.但历时语言研究也存在着语言材料方面的诸多困难问题.为解决这一矛盾,历时语言学引入了类型学方法加以弥补.汉语史研究属于历史语言学的范畴,它的最终研究目的是通过汉语的发展演变探索人类语言的普遍规律.引入类型学的视野,有助于汉语史研究更早为人类语言研究做出更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科学革命:汉语语法学出路所在杨启光汉语语法学的症结在于其体系的主谓为本①。中国文化语言学提出汉语语法学的出路在于突破“主谓二分”说及其形式主义模式讨汉语语法学的长期禁铜,回归并立足于中华文化基础上,探寻一种以汉语自身的样态为本、形义有机结合的模式取而...  相似文献   

20.
一自上一世纪末在引进西学的热潮中中国第一部系统的研究汉语语法的著作《马氏文通》问世以来,中国语法学已走过了八十多个年头。八十年的历史,是一部在西方语言理论指导下孜孜不倦探求汉语语法规律的历史。在《马氏文通》以前,古人并没有发展系统的语法科学,仅有朦胧的语法意识。为探究经义而呕心沥血的文字、训诂学家们发现,汉语的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