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胡适在1921年已经解决了曹雪芹祖籍问题,1930年开始,这一问题演变成"曹锡远祖籍问题",出现了"丰润说"与"辽阳说"两种观点,两说至今仍处于推测的阶段.此虽为红学研究中的旁支问题,却吸引了大批研究者的参与和论争.  相似文献   

2.
刘泽军 《社区》2010,(20):45-45
宋太祖赵匡胤五代后唐天成二年(公元927年)生于洛阳,祖籍河北涿州。赵匡胤幼年接受了传统的封建教育,但时代的熏陶,耳濡目染,使他学文习武,成长为文武全才的人。  相似文献   

3.
20世纪,关于<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籍,主要有"河北丰润说"和"辽宁辽阳说"."丰润说"的致命弱点是无法与史籍明确记载的曹氏关外祖籍联系起来.近年来辽宁铁岭李奉佐先生根据<上元县志>记载曹家"著籍襄平",认为"古襄平在铁岭",提出曹雪芹关外祖籍是铁岭的新说,试图弥补这一根本缺陷.但根据自前汉至明清史籍关于古襄平城和辽阳城地理位置的大量记载,笔者以为古襄平城确实在今辽阳,"古襄平在铁岭"、"曹雪芹祖籍铁岭"等说法不能成立,曹雪芹祖籍应为辽阳.  相似文献   

4.
宋初教育及其借鉴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太祖——赵匡胤自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代周而有天下之后,在采取一系列统一中国和加强中央集权、发展生产的措施的同时,又大力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尊重知识与人才.宋太祖经常深入教学实际,多次视察国子监(全国最高学府),亲自过问和指导教育工作,解决教育上的经费问题,史书称为“宋祖视学”.  相似文献   

5.
“朝那”有东西朝那之分,东朝那县可能系西朝那“同源地名播迁”后再由官方确认而置.就皇甫谧而言,说“安定朝那人”为其郡望或者祖籍都没有问题,但若说其是指皇甫谧出生地,则证据欠充分.  相似文献   

6.
宋朝开国皇帝太祖赵匡胤,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在他统治时期,宋朝进行了大规模的统一战争,宋军先后攻灭了南方诸国,从而初步奠定了北宋的疆域。宋太祖又在政治、军事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基本上结束了藩镇割据、长年混战的历史局面。宋太祖治军理国成功原因诸多,用人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然而对宋太祖的用人问题,解放以来却很少有专门的论述。为此,本文打算对宋太祖成功的用人实践作一个初步的探讨。下面试从几个方面来分别评述。一、重视以文人治国唐末五代时,藩镇割据武夫专横,重武轻文之风盛行,官僚、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开国君主都面临着一个如何对待佐命功臣、开国元老的实际问题。对此问题处理的得当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新生王朝的治乱兴衰。与前代相比,宋太祖对宿旧功臣的政策可谓别具一格,其实施对宋初以至整个宋代政治的影响,令人关注。这里仅从《宋史·符彦卿传》谈谈宋太祖对待功臣宿旧的政策。符彦卿(公元897——975),字冠侯,陈州宛丘人。在五代至宋之初,他堪  相似文献   

8.
通过搜集、整理、考订宋代有关文献资料,在厘清史实的基础上,系统讨论了宋太祖的父母、妻妾、子女,以及兄妹、外戚等皇亲群体与宋初政治的关系,并对帝王之家与常人温情的问题做了审慎而正面的探讨。在"家国同构"的传统体制下,宋太祖可能是处理"家""国"关系最明智的一位帝王,这不但将宋王朝带出了"五代十国"动乱的泥淖,也创造了"齐家治国"的一个范例。  相似文献   

9.
经冯其庸先生论证的曹雪芹祖籍“辽阳说”,在学术界以及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由于“辽阳说”是相对于以前的“丰润说”而提出来的,或者说它是以对“丰润说”的否定面貌出现的,因此它必然会引起很大的关注。一首先是支持“辽阳说”的“石证如山”说。1991年8月30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顾平旦先生的文章,题为《石证如山——曹雪芹祖籍辽阳考辨》。文章写道:  相似文献   

10.
清风慕竹 《社区》2014,(26):42-42
宋太祖赵匡胤准备平定南唐,决定任命仁厚的曹彬为主帅,作风剽悍的潘美为副将。曹彬怕潘美等人不听招呼,极力推辞,太祖笑笑说:“我自有安排。”大军将要出征时,太祖在大内讲武殿设宴为曹彬和其他将领饯行。酒过三巡,曹彬例行公事,请太祖对这次行动给予当面指示。  相似文献   

11.
唐至北宋时期太庙禘袷礼仪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汉魏以来太祖以上的毁庙之主不参与禘袷合食的成例在晚唐发生了改变,这些神主参与禘袷礼仪的程度不断加深;别庙皇后开始参与太庙的禘袷合食,暂居别庙的皇后神主从晚唐开始以祔于祖姑之下的形式合食太庙,到了北宋,还确立了长居别庙的皇后神主参加太庙合食的制度;北宋后期,朝廷取消了禘礼.这些变化说明:禘袷礼仪尊崇正统、体现名分的功能有所淡化,敬奉祖先、着眼本宗的考量不断凸显;汉魏礼学家对儒家经典的解释已经无法左右禘袷礼仪的调整.  相似文献   

12.
祠堂古建筑属民间民俗建筑,不仅体现着中国世代家族的意识,而且在建筑形体、建筑院落、建筑群落的格局中强化着宗族伦理观念。佛山地区祠堂十分普遍,其建筑或建筑群的形制与布局特色体现了岭南的人文景观、风土民俗,在此探讨祠堂建筑形制、格局所体现的岭南伦理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民间信仰中,将祖先奉为神明或将神明认为祖先的宗教现象比较常见,本文称之为祖神、祖庙。另外,还有颇具特色的一类祖庙:会馆模式的祠堂。在明清传统中,同乡商旅建立会馆,主殿一般都供奉具有代表性的家乡神明,而四周则摆放同乡的牌位。祖庙的思维方式类似于会馆,主殿供奉祖神,而四周摆放牌位。这类宗教现象,反映出地方信仰组织构成在地缘与血缘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4.
试论湘西苗族信仰的宗族意识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苗族信仰的宗族意识大致可以从这样四个方面体现出来:一是以宗族为祭祀单元;二是跨宗族的个人交往不得与本宗族的信仰互相冲突;三是个人的社会生活也必须与宗族信仰合拍;四是个人荣誉感来自于本宗族的宗教信仰并与本宗族信仰相关系。一般说来,不管是在哪一方面,苗族信仰都强调要对得起宗族的祖先,不要冲犯祖先神。我们可以从苗族信仰的宗族意识上看到苗族的图腾祖先崇拜意识的投影。  相似文献   

15.
利川大水井地主庄园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根据 1 977年 6月的实地调查材料 ,考证李氏宗祠及其城堡的由来 ,特别是建筑原因、年代和主持者 ,以期澄清历史原貌  相似文献   

16.
自明代以来,祠堂作为家族用于祭祀祖先的场所在娄底地区广为建设。从祠堂的出现至其兴盛直到衰落,其教育功能就从未停止过。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其教育功能处于主导性地位,不仅是旧学的主要载体,也成为新学发展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7.
广州世居满族是珠三角地域的重要族群之一,他们曾在广州城内修建了八座满族宗祠,其特征与功能均与汉族宗祠存在较大差异。八旗官员修筑宗祠是希望通过强化满族官兵的祖先观念和族群意识,将之作为八旗军营中的军事、行政管理体系的一种有益补充;辛亥革命后,满族民众利用宗祠祭祀建构关于落广祖的历史记忆、增强族群的认同和凝聚力,宗祠祭祀成为他们在广州社会进行文化重构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张飞祠庙在历史时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明清更是遍及全国各地。考察巴蜀幸存的张飞祠庙,其起源、演变各有特点。"蜀所在有侯庙"是历代统治者大力推崇的结果,而民间对张飞的崇拜是加速其祠庙发展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历史记忆是一个族群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形成并逐渐为本群体所共享的文化意识。居住在滇西鹤庆县六合乡境内的白依人是一个彝族支系。作为一个无文字族群,白依人族源神话表现在社会生活中的服饰、乐器、舞蹈、古歌、仪式等方面,这体现了祖先的影响在现代社会中延伸。社会生活是族群历史记忆在世代中展演的舞台。历史记忆在日常场景中通过器物、身体实践和仪式操演的象征性重构,表现出族群试图建立一种与祖先相互关联生活方式的期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