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日本佛教系统的新兴宗教①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高洪所谓新兴宗教,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诞生的宗教。近代以来,日本经历了结束封建统治,建设资本主义近代国家,军国主义势力的猖獗与败亡,美军占领与战后日本的重建等一系列历史巨变,致使百余年来的社会局面错综复...  相似文献   

2.
0年代以来,日本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明显而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的深度和广度,令前些年还沉浸于“日本神话”中的人们瞠目结舌。如何把握日本社会结构的这种变化及其发展前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拟从分析战后日本社会结构的原型入手,在此基础上探讨其变化的原因和程度,最后对其发展变化前景进行展望。一、高速经济增长时期日本社会结构的基本特征众所周知,战后以来日本的社会结构曾发生过深刻而剧烈的变动。战后初期,美国出于彻底消灭日本法西斯主义势力,使日本不再形成对美国的威胁的目的,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  相似文献   

3.
回归与重构——论中日当代文化的一种取向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胡令远伟大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发生以来,弹指间80年过去了,这一世纪的历史剧已近终场,而新世纪的脚步也渐行渐近。80年沧桑巨变,日本由当年热衷于“大陆政策”,历经军国主义的失败,于战后重新崛起...  相似文献   

4.
论日本的“立国论”东北师范大学日本研究所宋绍英日本近代以来曾提出和推行了一系列的“立国论”,诸如战前的“殖产兴业立国”、“产业立国”,战后的“加工贸易立国”、“技术立国”等等。实际上,这是国家发展战略思想和战略方向的表达方式,即以殖产兴业、发展产业、...  相似文献   

5.
加藤周一是战后日本著名学者和评论家。他虽治医学,但其主要建树却在社会思想、文学、历史和文化等领域。他的有关论述,尤其是他的“杂种文化论”以及近代化学说等,在战后日本文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1919年,加藤周一出生于东京的一个医生之家。加藤的父亲毕业于东  相似文献   

6.
论日本商业银行与企业的关系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贡志梅战后半个世纪以来,日本经济飞速发展,现代金融资本大大膨胀。日本银行资本与产业资本不断溶合生长,商业银行与企业的关系日益密切,成为推动日本金融资本膨胀的一股强大力量,并最终使日本经济雄居于世。本文试图对...  相似文献   

7.
论日本从战前家族企业形态到战后法人企业形态的演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日本从战前家族企业形态到战后法人企业形态的演进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孙世春一般而言,一种企业形态的演进是与社会形态的演变同时完成的,但日本从战前家族企业形态到战后法人企业形态的演进却是在社会形态未发生演变的条件下,通过自身调整与完善逐渐形成的。众所周知...  相似文献   

8.
孙丽 《日本研究》1998,(2):10-16
刍论战后日本股份制企业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孙丽股份制是与国家政治制度同时并存的另一种经济制度,是当今社会经济生活中广泛存在的一大经济现象。在战后日本资本主义形成发展过程中,由国家、工会组织和股份有限公司构成的最典型的社会制度体系。所谓股份制实际上是由人...  相似文献   

9.
1997年,加藤典洋以"战败后论"为题,提示了日本"战后"话语的延续,揭示出战后日本社会的"扭曲性结构"。1998年,江藤淳撰写《二次战败》一书,指出日本面对美国再度经历一场"战败",如何脱离美国、谋求自身独立成为日本反思与批判战后自我的重要问题。2013年,白井聪提出"永续战败论",将日本"战败"上升到国家认同与文化心理的层次,突出了日本面对"战败"的逻辑悖论与病理构造。2015年,绪形康以日本与中国为对象重提"二次战败论",就面对走向复兴的中国,日本将走向何处、将如何与中国交往进行了阐释。审视"战败后论""二次战败论""永续战败论",其背后潜藏着"自我—他者"的二元性的对立、对抗的思维结构,突显了战后日本"不可再败"的话语结构与强化国家主体意识的自我认识,同时也昭示出日本的对外认识之中始终存在着"中心与边缘"的全球化或地缘化的思维结构,或将对21世纪的中日关系产生根本性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注:标题后圆圈中为期数,括号中为页码) ·政治·伟天就转折深川的教训③(1)抗日战争时期日术人民的反战运动④(49)论日术的行政监察②(23)日本内I’A1制度建立以来的行政改革②(3。)日本公务员定’管理制度成败简析③(54)t匆民党概况③(59)自民党概况(续一)④(54)战后日本内l知首相简介之一 —东久迩稳彦②(64)战后日本内阁首相简介之二 —币原喜重郎②(64)战后日本内阁首相简介之三—吉田茂④(62) ·经济、科技·论八十年代的日本经济形势①(13)再论日本经济发展战略④(8)战后日本国民经济基础结构的发展模式④(1)论战后日本财政体制的特…  相似文献   

11.
论战后日本的外汇管理中国人民建设银行深圳市分行李树铭战后日本的外汇管理是比较成功的。通过科学的管理,有效地解决了外汇资金短缺问题,促进了外汇资金良性循环机制的形成,保证了经济发展对外汇资金的需求,实现了经济"起飞"。本文将对战后日本政府外汇管理手段、...  相似文献   

12.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日本研究热”至今方兴未艾。从总体上看,对战后日本的研究大大超过对战前的研究。但是,在战后日本研究方面,一般多采取或经济、或政治、或教育的“单项”研究方法。近来兴起的“日本学”研究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社会发展是全方位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是相互渗透、交叉和密不可分的。单项研究无论是“纵向”还是“横  相似文献   

13.
论日本控制市场经济的经验及其启示吉林大学日本研究所白成琦战后近半个世纪以来,日本政府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问接控制是比较成功的,并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它在40年代从统制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过程中,首先是实现了政府职能从直接控制向间接控制的转变。此后...  相似文献   

14.
90年代以来,日本出现了持续经济萧条、金融动荡、政治混迷、社会不安等一系列症状,使人们对战后以来使日本实现高速增长奇迹的日本发展模式投以怀疑的目光。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的爆发,更促使人们对日本发展模式进行重新反思和探讨。可以说,对日本发展模式的重新...  相似文献   

15.
胡令远 《日本学刊》2003,(6):110-123
随着战后日本社会的起伏发展,产生了诸多的文明论.它们与日本主要社会思潮有着内在的联系.福泽谕吉、梅棹忠夫的文明论皆以世界舞台为背景,且与中国深有关涉.  相似文献   

16.
论战后日本经济增长的“高积累、低福利”机制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胡欣欣明治维新以来,日本一直以赶超西方为其发展目标,而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NP)真正达到19世纪50年代日本“开国”(在欧美列强的重压下被迫对外开放)时英国的水平,则是在20世纪60...  相似文献   

17.
回顾战后历史,伴随战败重建的完成,保守的、右倾的、右翼的史观,是与各类日本文化论相伴登场的。文明生态文化论、照叶树林文化论和文化防卫论,在完成其文化主张阐释的同时,以若有似无、若无似有的主观,担负起了为不同层面的历史认识做辩护的责任。面对来自各国的批评,日本政要采取不与之正面应对,却间或突发冷箭的"策略"。围绕日本历史认识史观,相关各方形成的严重对立正在酝酿令人不安的气氛。蛰伏的日本文化论,构成为日本历史认识史观的根部土壤。  相似文献   

18.
论日本高等教育改革东北大学高教研究所孙浩日本政府历来重视教育事业,战后尤为注重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日本学者早在1962年编著的《日本的成长与教育》一书中就坦言道:“日本虽然在战争中几乎丧失了四分之一的经济物质条件,但支撑战后如此辉煌的经济发展的...  相似文献   

19.
二战后,日本在占领初期自主提出的"文化国家"构想,是日本最早的国家重建理想形态。围绕"文化国家"是什么以及应当如何实践,在日本政界及思想界形成了保守派与进步派之间的对立。这种对立背后反映的是两条完全不同的国家重建道路,即以延续近代"国体"为目标的国权立国论与以民众思想启蒙为理想的民权立国论。占领初期日本民主化改革不彻底所造成的"帝国民主主义"现象,正是国权与民权在战后重建中矛盾并存的体现。而与民主化改革背道而驰的国权理念最终主导战后日本重建的现象表明,战后日本国家重建并非由占领当局主导,而是从"文化国家"这一原点出发的日本自我能动性选择及适应的结果。其背后折射出的是日本民众民主化思想启蒙缺失导致国家前途命运由极少数政治、文化精英操控传统的延续。  相似文献   

20.
论大江健三郎《个人的体验》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刘立善1994年10月13日,瑞典皇家文学院决定,将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日本“战后新文学界的旗手”、战后一代派的代表作家大江健三郎(下简称大江),其主要理由是:通晓西方现代派传统的大江,开拓出战后日本小说的新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