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阿拉伯国家中,全国性的阿拉伯语言学会有四个,简述如下: 一、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的大马士革阿拉伯语言学会,成立于1918年10月28日.它的前身是“阿拉伯语翻译编辑部”,后来易名为“阿拉伯科学学会”,最后才定名为“阿拉伯语言学会”.第一任主任是穆罕默德·库尔法·阿里,现任主任是胡斯尼·苏卜哈胡博士. 二、阿拉伯埃及共和国的开罗阿拉伯语言学会,1932年12月13日成立,当时称作“王室  相似文献   

2.
阿拉伯语言学家阿卜杜·高希尔·查尔加尼的语言学理论是从研究词素变化开始,向语言结构成分展开,然后在语言结构成分即句法中研究语义。他强调,语言的每一个成分都能赋予特有的语义形象;该成分的任何变化,无论是文字的提前或挪后、确指或泛指、字母的同化或重现、词型变化、动词  相似文献   

3.
《日子》是阿拉伯大文豪塔哈·侯赛因的传世之作,它的语言风格在阿拉伯文坛上独树一帜。本文就其语言风格中的语言结构作一些探讨。世界上的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反映本民族的思维方式和文化烙印的特征。凡属文学作品,它集语言的各种要素——词汇、语、修词等于—体.能较全面地反映出所使用语言民族的语言特征,也可以全面或部分地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状况。正如西方学者爱德华·萨皮尔和李杰  相似文献   

4.
近代阿拉伯风格研究是古代阿拉伯风格研究的延续和发展.由于阿拉伯修辞学发展到阿卜杜·卡哈尔·朱尔吉尼时代之后趋于停滞,一直承袭着辞达学、辞华学和辞巧学的衣钵,因此,近代阿拉伯风格研究很大程度上是阿拉伯学者在近代阿拉伯民族振兴过程中受到西方现代语言学理论影响的结果.在阿拉伯近代史上,涌现了大批语言学家投身于风格研究,其中代表人物有侯赛因·玛尔萨非、穆斯塔法·萨迪格·  相似文献   

5.
叙利亚专家玛哈·阿塔尔博士于5月12日在上海外国语学院作了题为“当代文化潮流中的阿拉伯语”的学术报告,受到了师生们的好评和欢迎。在报告中,玛哈博士从语言的性质、功能一直谈到阿拉伯语的概况、现状乃至如何使阿拉伯语言成为一种能跟随时代和文明前进的口头和书写语言等方面的独到见解。现将报告内容翻译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6.
1988年,埃及文坛耆宿纳吉布·马赫福兹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标志着当代阿拉伯文学得到了世界的承认。这无疑令阿拉伯人扬眉吐气,同时,人们会问,阿拉伯作家中,谁可能继马赫福兹之后第二个问鼎诺贝尔文学奖?阿拉伯文坛,众星闪烁,名家如云,其作家、作品虽不及欧美诸国享誉世界,亦不乏令人瞩目的佼佼者。其中,埃及作家更是不同凡响。像伊赫桑·阿卜杜·库杜斯、尤素福·伊德里斯、萨尔瓦特·阿巴查等名家著作甚丰,不少篇章还颇获好评,有些人的资格和影响几乎能与马赫福兹相提并论。但当人们向马赫福兹问及阿拉伯作家中谁有可能继他之后成为第二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时,他却出人意料地回答说:“哈纳·米纳。”此言乍听起来有些突兀,怎么不是大名鼎鼎的埃及作家,而是叙利亚作家?其实,研究一下米纳的生平和创作,也就不足为怪了。  相似文献   

7.
简讯一     
阿拉伯文学研究会于1988年3月26日在北京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会议室召开了第一季度学术讨论会.在京的会员及阿拉伯文学爱好者29人参加,15人做了发言.会议的议题为“我所了解的阿拉伯当代文学”. 社科院李琛同志作了题为《阿拉伯女作家与妇女问题》的发言,并介绍了第三代和第四代阿拉伯女作家,分析了她们的作品,如埃及努瓦尔·莎尔达维《一钱不值的女人》(1974)、伊格芭尔·芭莱卡的《丽拉与未知数》和《春回大地》(1965)、叙利亚乌勒法特·伊德丽碧《大马士革,啊悲楚的微笑》(1982).库雷特·扈莉的《日月穿梭》(1980)、黎巴嫩伊米丽·纳苏尔拉的《人质》、丽拉·  相似文献   

8.
在阿拉伯文学中,艺术散文是表达优美,结构精良,风格雄辩,含有严密思想的作品.关于它产生的年代,专家学者们众说纷纭,但不少认为它产生在《古兰经》之前,然后与《古兰经》并行发展、繁荣.艺术散文的主要特点是用浅显易懂的语言、简短明了的方式阐明思想.它主要分为演说、批评、书信三大类.阿拉伯著名的演说家有:齐亚德·本·艾比、哈扎兹·本·尤素福、穆赫塔·沙格菲·本·弗贾埃、艾哈纳大·本·伊萨;麦地那的泰米姆·达利;沙姆的格兰和奥扎依.到了阿拔斯朝,散文创作有了进一步发展,数量上甚至超过了诗歌作品.当派别斗争和叛乱之火平息,阿拉伯的雄辩艺术(指演说)衰落时,人们便借助文化知识和写作艺术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用笔代替了嘴.行政文书、国家的印刷品,艺术和文学的争鸣取代了演说.  相似文献   

9.
伊本·赫尔敦(1332~1406)出生在突尼斯的一个官宦家庭,全名叫阿布·宰德·阿卜杜·拉赫曼·本·穆罕默德·本·赫尔敦,他是中世纪阿拉伯著名的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在伊斯兰阿拉伯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多少年来,伊本·赫尔敦一直是东方学者的研究对象,现代西方学者把伊本· 赫  相似文献   

10.
在民族文化艺术中,文学是核心,是脊梁.一些阿拉伯国家的政府先后推出了国家文学荣誉奖,实业家也纷纷解囊相助,设立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文学艺术奖励基金会,定期评奖.在这方面,埃及起步较早.埃及——阿拉伯文学的沃土为鼓励文学创作和评论,早在19世纪40年代,埃及语言学会就设立了小说创作奖,可惜后来中断了.1958年起,埃及正式设立国家文学荣誉奖,当年塔哈·侯赛因首先获得该奖,次年阿拔斯·迈哈穆德·阿嘎德得奖,1960年剧作家陶菲格·哈基姆获此殊荣,1968年小说家纳吉布·马哈福兹被推上领奖台.此奖一年一度,从未中断,得奖者以诗人和小说家居多,也有少数剧作家和大学教授.按章程规定,得奖人一般应为健在者,但也授予过刚刚去世的作家,因为有的作家生前硕果累累,但错过了机会,对此埃及最高文化委员会予以追认.埃及是阿拉伯文学的沃土,在阿拉伯世界诺贝尔文学奖自当首推埃及人.瑞典的诺贝尔文学奖,创设于1901年.多少年来,阿拉伯文化机构先后推荐过埃及的塔哈·侯赛因、阿拔斯·迈哈穆德·阿  相似文献   

11.
人名学是研究人的姓名及各种关系的一门社会科学。世界人名的结构有三种形式:姓与名、名与姓、名姓缺一。各国各民族的历史、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并不相同,人名既有共同点,也有差别。阿拉伯人的名字由本名、父名、祖父名、称号组成,属“联合制结构”。即本人的名字后缀父名,以后是祖父名、曾祖父名……。阿拉伯人也有号别,孩童时有昵称。他们的名字多取词意,也有取其音或字形的,大体分为以下几种: 一、与宗教有关的人名 绝大多数阿拉伯人信奉伊斯兰教,许多人名与宗教有关。 1、安拉本身有99个美名,穆斯林常在99个名字前而冠以“奴仆”与“恩惠”等词作为自己的名字。如:阿卜杜拉()、和阿卜杜·拉赫曼(),以示对真主的虔诚和爱戴。 2、穆圣也有许多美名,为了表示对穆圣的尊敬和爱戴,伊斯兰教诞生后许多人都叫穆罕默德,或艾哈迈德等。如:穆罕默德·塔哈()、阿卜杜·阿齐兹()和阿卜杜·拉希米()等。 3、沿用《古兰经》里提到的许多使者名字,如:阿丹()、易卜拉欣()、伊斯哈格()和阿尤布()等。 4、用先知家族中显赫人物的名字给子女取名,如:哈桑()、阿里()、法蒂玛()和乌姆·库勒苏姆()等。 5、用教长、辅士和迁士的名字为孩子取名,如:艾布·伯克尔()、艾布·塔利布()和奥斯曼()等。 6、用早期  相似文献   

12.
中国回族是由进入中国的阿拉伯人、波斯人、突厥人、蒙古人、维族人、汉人及其他少数民族相互融合而成的一个民族共同体。回族形成后,回民普遍使用了汉姓,但追溯回族姓氏的历史与发展,有许多耐人寻味与值得探究的东西。 回族姓氏的演变 谈到回族的姓氏,我们应该了解他们的“先民”阿拉伯人、波斯人等的姓氏特点。如阿拉伯人,全名一般由部落名、祖父名、父名与本人名等构成。所以在唐、宋、元甚至明代,我国仍有一些阿拉伯人、波斯人、中亚人保持原来的姓氏,如1965年在泉州发现的唐代古阿文石刻,刻文有侯赛因·本·穆罕默德·色拉提这一人名。在元代,大批外来穆斯林进入中原,并参与军事、政治等重大活动,出现了许多政治家、文学家、画家、诗人、学者等,他们中的许多人仍保留了原姓氏,如著名政治家赛典赤·赡思丁·纳速拉丁·阿老瓦丁。但也有不少人改用了汉姓,如诗人丁鹤年、高克恭等。元代进入中原的外来穆斯林,在姓氏上反映了回回人在保持原有习俗的同时也吸收了汉族习俗的特点。当时回回人取姓氏有这样一些特点: 1.有些回回学者受汉文化影响较深,他们既保持原有姓氏的特点,也采用汉族的字和号。如元代著名回族诗人萨部刺(阿拉伯语音译),号直斋。 2.有些回回人既有原名,又有汉文名字。这在元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四五十年代,埃及文学家、戏剧家陶菲格·哈基姆已蜚声阿拉伯文坛.他的名著,如小说<灵魂归来>、<乡村检查官手记>,剧本<山鲁佐德>、<洞中人>等,是当时阿拉伯文化人争相阅读、有口皆碑的作品.  相似文献   

14.
愿春华满《世界》—为《阿拉伯世界》 改版而作·“...··········……陈嘉厚1·2热烈祝贺《阿拉伯世界》公开发行 五周年·····················……纳忠2·2美国学者看美国中东政策···……万光3·2文化.教,关于贝杜因人··················……元鼎1·3阿拉伯也门师范教育综述……赵培森1·7保存在古堡中的历史······……张德芳1·12阿受教育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张国伟2·3利比亚加尔尤尼斯大学简介…王文举2·5巴黎阿拉伯世界学院巡礼……张以群2·8源远流长—谈伊斯兰教前阿拉伯…  相似文献   

15.
中世纪著名阿拉伯历史学家伊本·赫勒敦在他的《历史绪论》中说:“阿拉伯人天性近于文化,能从所交往的民族吸取益处.”①中世纪阿拉伯翻译运动就是阿拉伯穆斯林积极吸取外来文化的例证. 一、阿拉伯翻译运动的始起阿拉伯翻译运动始于倭马亚朝第六任哈里发时期(公元7世纪后半叶),到阿拔斯王朝中期(公元9世纪末,10世纪初)达到顶峰. 阿拉伯翻译运动的鼻祖是哈立德·本·  相似文献   

16.
穆罕默德·古奈尼·希拉勒是埃及比较文学研究的先驱.他于1952年出版的《比较文学》以法国比较文学学派的体系为基础,结合阿拉伯文学、波斯文学、欧洲各国文学,介绍了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对象、方法乃至工具的运用等.介绍了自滥觞至20世纪西方比较文学的发展史,特别介绍了比较文学在埃及和阿拉伯国家的发展情况.《比较文学》是迄今阿拉伯比较文学的最重要著作,已成为阿拉伯国家比较文学课程的教材.  相似文献   

17.
早在公元十七世纪,欧洲就有了报刊。至于阿拉伯国家的报刊,实际上那是近代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与此后阿拉伯民族复兴运动的产物。最初问世的阿拉伯文报纸是十九世纪初埃及穆罕默德·阿里时代出版的《埃及时事报》。阿拉伯报刊业从它的产生发展到今天,不仅大量地记录了阿拉伯社会所发生的一切重大事件和社会变化,而且也真实地反映了作为阿拉伯人民最重要的交际工具阿拉伯语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变化。现在,阿拉伯报刊使用的是通用  相似文献   

18.
塔哈·侯赛因是阿拉伯世界的文坛巨匠,著名的民族主义思想家,一生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践活动,为阿拉伯人民留下极其丰富的理论财富,其中宗教思想是这一理论财富的有机组成部分.塔哈·侯赛因立足于近现代埃及社会的政治变革,坚持用科学分析的态度对待宗教问题,对宗教与理性、科学、宗教与民族的关系,宗教的社会作用、伊斯兰教的变革及其与埃及社会相适应等问题进行了系统论述,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宗教思想.一、对宗教的态度一些西方学者指出:“塔哈·侯赛因曾是向传统伊斯兰教义挑战或质疑的代表,但后来他改变了自己的观点.“塔哈·侯赛因甚至对《古兰经》和《圣经》的历史也表示怀疑,坚持彻底的理性主义、”因此,“塔哈·侯赛因是以理性主义和自  相似文献   

19.
首次全侧性阿译汉译文评艾办法(附 参赛单、L七赛原文) ·,’’··1·····……次阿打:泊世界》编辑部2首次全「i礴性阿译汉义学洲计有奖比赛 揭晓,···.J.·,二“纷丁拉伯世界》编辑部·4 文化·教育伊木·冉西德的理性主义折学 ……、、....……、.....··,.··……蔡德贵1·16西方史学界对阿拉伯文化西传途径的 研密:、·二···················……吴长存1·25古埃及艺术一州吮念年:.卜则…郭黎2.9阿拉伯友刘服})小听斑;。西‘冷特王朝的· 社会、灾‘匕劝戈况认···、··……庄素雯2,16关国的阿拉伯人和…  相似文献   

20.
费萨尔国王国际奖,据目前所知,包括文学奖和伊斯兰研究奖,是沙特阿拉伯王国于1979年起开始设立的一种奖金,用以奖励文学和伊斯兰教研究方面的杰出人士。它在阿拉伯各国和伊斯兰教世界中,影响正在逐渐增大。1980年度的费萨尔国王文学奖为埃及的阿卜德·卡迪尔·库特博士与巴勒斯坦人伊赫桑·阿巴斯博士分别获得。消息传出,阿拉伯文坛反响热烈。库特博士所在的埃及艾因舍姆斯大学文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