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努力培扎西式战士———济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全国人大代表单既林将军访谈录文/本刊特约记者张军咏次翁扎西是一名藏族战士,现为济南军区某仓库班长。他入伍三年来,在各级组织和领导的关心爱护下,逐渐接受革命理论的熏陶,一步步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  相似文献   

2.
我们的“编外战士”曾诗安,刘虹四川阿坝县城关镇贝母加工个体户万科,是一个闻名川西北高原的藏族商人。改革开放以来,他走西藏、下广州、进北京,靠加工运销中药材发家致富。按说,这样一位既没当过兵,与部队毫无牵连的藏族商人对军队是没什么特殊感情的。但这几年来...  相似文献   

3.
初冬,在昆明仍然是树翠花红。但是,当我坐汽车往滇西北行驶三天之后,却完全是另外一种景象:塞风怒吼,白雪如银。就在这被人们称为“风雪高原”的地方,我访问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的一个藏族连队。这个连队是1953年成立的,干部和战士都是摆脱奴隶生活后成长起来的藏族新的一代。他们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继承和发扬了“老八路”的传统,许多人成了“五好干部”和“五好战士”,不少人光荣  相似文献   

4.
撤岗仪式即景时间:1900年5月1日零点。地点:高原古城拉萨大昭寺广场戒严部队部队长桂全智大校高声宣布:“感谢西藏人民支持戒严部队顺利完成了任务,现奉国务院命令撤岗!”镜头之一:广场上的藏族干部和群众,涌上前去为每一位官兵献哈达、敬青稞酒、酥油茶。大昭寺65岁的看门人尼玛,买了4条哈达献给自己熟悉的战士。镜头之二:许多藏族小朋友在依依惜别的人群中钻来钻去,各自寻找自己熟悉的解放军叔叔。6岁的小姑娘米玛赖在战士李国猛的膝上,不肯放他离去。镜头之三:八廓街个体户赤列说:“你们来戒严,我睡得安稳,生意好做了。看到你们要走,我心里真舍不得。”“金珠玛米照顾了我一年多,是菩萨,不要走啊!”  相似文献   

5.
在1991年梅里遇难的17名中日登山运动员,有个“香格里拉”土生土长的藏族小伙子———斯那次里。那年,28岁的斯那次里第一次参加登山活动,当他到达雪线之上时禁不住脱口惊呼:“雪山原来是这么美丽啊!我都不想回去了。”斯那次里果然一去不返。这是他留给活着...  相似文献   

6.
扎喜旺徐同志离开我们近一年了,而他对党的事业忠心耿耿,认真负责,讲原则、顾大局,勇于坚持真理,处处以党的利益为重,艰苦朴素、为人耿直、平易近人的音容笑貌,依然历历在目。扎喜旺徐同志1913年出生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新龙县一个藏族贫苦牧民家庭。他青年时期就追求真理,寻求民族解放。1935年1月参加红四方面军,同年6月随红二方面军长征。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藏族中第一批共产主义战士。在青海工作期间,他先后担任果洛藏族自治州州长、省政府副省长、省政协副主席、省委书记处书记。粉碎“四人帮”后,他历任省委书记兼省政协主席…  相似文献   

7.
“藏戏”是西藏地方戏,起源于八世纪的土风舞,正式形成于十七世纪,流行于前后藏地区。藏戏有许多民间剧团和许多传统的优秀剧目,“文成公主”就是这种优秀剧目之一,为藏族人民所热爱,很多藏戏剧团都以能演出“文成公主”为极大的光荣。藏族人民不论男女老幼,只要一谈起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就自然地流露出无限亲切和崇敬的感情。  相似文献   

8.
在西藏昌都地区的达马拉山下,常常可以看到几个年轻的解放军战士,在细心地给藏族群众理发。他们就是某部汽车团驻昌都修理站的战士,藏族社员都亲切地叫他们“畏额扎夏肯”(义务理发师)。某部汽车团驻昌都汽车修理站的同志是修理汽车的,为什么又给藏族社员理发呢?这里有一段故事。自1971年以来,这个汽车团一直担负着繁重而紧张的进藏运输任务。为了建设团结、文明、富裕的新西藏贡献更大的力量,团党委在昌都设立了这个汽车修理站。这里比较偏辟,不少藏族社员常常因为跑很远的路去理发耽误半天劳动。这个问题引  相似文献   

9.
他已在西藏嘎丹寺度过了八年的喇嘛生活了。每天,不仅要背诵藏经,观看“生死轮回”的壁画,还要象奴仆一样地背水、扫地、做杂活儿,稍不留意,就鞭棍加身。在这劝善的佛经与现实鞭棍的矛盾之中,唯心主义的神鬼之说,在这颗小小的心灵中,卷起了阵阵疑云……一九五二年,修筑川藏公路的金珠玛米来到了嘎丹寺附近。这个小喇嘛经常好奇地偷偷跑去。战士们喜欢这位藏族小兄弟,请他一起进餐,教他讲汉语,教他看书看报,带他看电影。这些崭新的生活,使他第一次窥见了自由平等的人间,他渴望着这种生活,望眼欲穿地期待着自己快长成一个有力气的  相似文献   

10.
藏族     
藏族藏族人口约460万,主要分布在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这里名山大川纵横排列,长江,黄河发源于此。藏族自称“博巴”。历史上人们曾对藏族有许多不同的称谓:唐宋称“吐蕃”,元代称“吐蕃”,“西蕃”,明代称“西蕃”,清初称“图伯特”、“唐古特”等。...  相似文献   

11.
近日,我国著名藏学家王尧撰文评价说:藏族中青年精英学者丹珠昂奔的新著《藏族文化发展史》出版问世,扎扎实实地弥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为中国人自己的民族文化研究堂堂正正地出了一口气”。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历史研究所所长陈庆英也肯定说:“我认为《藏族文化发展史》一书是近年来出版的藏学学术著作中的一部精品,我乐于推荐此书参加优秀图书的评奖”。 那么,《藏族文化发展史》到底是一部什么样的著作?作者是怎样的一位藏族文化精英?其研究及创作历程如何?就这些问题,本刊记者前不久采访了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博立生导师,现任中…  相似文献   

12.
早在本世纪40年代,花儿研究的先驱者张亚雄先生已注意到“所谓‘花儿’者实际上等于汉语的蒙藏歌,是接近蒙藏的部落所开创,仿蒙蔽的音节,制汉语山歌①。”(引文中的着重号系笔者所加。下同)他从曲调旋律的风格以及歌词音节的角度指出花儿受了藏族民歌的影响。近20年来,花儿研究者们也已注意到诸如花儿的句式结构等“或许也同藏族民歌有什么渊源关系吧②?”“比如,藏族、回族的音乐和语言对花儿的影响恐怕是不能否认的③”问题。但是,由于受到种种因素的制约,他们尚未深入研究这“渊源关系”以及花儿受藏族民歌、语言的影响问题。…  相似文献   

13.
40年前,在进军西藏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军里,有一个刚从四川甘孜参军的藏族战士.这个15岁的翻身农奴的后代,从此踏上革命征途,把自己与西藏的解放和建设事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今天,他已是我国7位藏族将军之一,任西藏军区少将副司令员.他叫刘永康,藏名次仁旺堆.进军西藏途中,新兵刘永康就被送到18军在甘孜组织的"西藏工作干部学校"当学员,后来回连队当战士、班长、排长.1951年10月底,刘永康随部队进  相似文献   

14.
●他在挪威有一个富裕的家。三年前,他来到大草原,自愿做一名牧区教师。●他说一口流利的藏语,并给自己取了个藏族名字。●他收养三个藏族孤儿,并走村串户动员孩子们上学。●他说:“我最怕这些藏族孩子中途辍学,离开我。1998年6月29日,青海湖畔碧绿的草原上...  相似文献   

15.
石硕 《中国藏学》2023,(1):35-42+211-212
在青藏高原与川西平原交界的四川省天全县,有着一所誉满青藏高原东部的中医医院,老院长陈怀炯是一位有着“大医”情怀的名医,被尊称为“大先生”,藏族民众则亲切地称他是“不穿袈裟的活佛”。他领导的天全县中医院以“技术好、费用低、服务好”深得藏族民众青睐,成为融通汉藏人心的榜样。文章在实地调查基础上,对“大先生”及天全中医院善待藏族患者及陪护家人的种种举措、理念进行了梳理挖掘,并以此为案例,对汉藏交往的经验、特点进行了讨论。文章认为,“大先生”和天全中医院之所以深受藏族民众的认同与爱戴,成为融通汉藏民心的典范,一是秉持“大医”精神,“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二是对藏族群众给予充分的尊重、理解与包容;三是以“共享”来融通汉藏人心。  相似文献   

16.
新坪藏族村位于白龙江上游宕昌县城东南部的大河坝风景区内,南以雷鼓山与甘南藏族自治州的舟曲县为界,东与武都县的坪垭藏族乡相接。全村现共有190户人家790余人,是白龙江流域藏区一个典型的纯藏族村落。新中国成立以前,当地人把居住在大河坝和官鹅沟的藏族统称为“西藩”,新坪藏族村被称为“藩坪”,这是源于当地汉族对藏族“藩子家人”的称呼。新中国成立后,该地区延续了数百年的封建土司制度被彻底废除,“藩坪”也由此改名为“新坪”。  相似文献   

17.
新疆阿尔泰山深处,美丽的哈纳斯湖畔,人们经常见到一位年轻的战士,骑着枣红马出入蒙古包和哈萨克毡房,为牧民调解纠纷。他就是边防某站哈萨克族战士,人们誉为“战士法官”的阿不都。阿不都于1984年入伍后来到这里当牧马员。1985年,部队开展法制教育后,他认真学习了“民事诉讼法”、“婚姻法”等有关法律知识。他联想到平时经过蒙古包时听到的吵闹声,觉得很需要对牧民进行普法教育。从此,他外出时,便留心这方面的事。  相似文献   

18.
学术信息     
贾晞儒在《西藏研究》1992年第一期发表《藏族文化与蒙古族文化的关系》一文,谈到蒙古族是善于吸收其他民族优秀文化而丰富、发展自己民族文化的一个自强不息、富于开拓精神的民族。早在10世纪就开始吸收藏族的先进文化。为了制备一代制度,学习和吸收藏族及其他兄弟民族的先进文化。忽必烈曾命八思巴创制“蒙古新字”(俗称“八思巴字”),为译写、学习藏文经典和其他文学作品提供了方便,藏族文化与蒙古族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几年前,我到云南丽江参加东巴文化节,云南省社科院院长何耀华同志建议我顺便到中甸去看看。他告诉我,中甸是迪庆藏族自治州的首府,中甸县委书记齐扎拉同志是一位很优秀的藏族干部。抵达丽江的第二天,齐扎拉同志特意到丽江来接我们。我被他的热忱所感动,也对神秘的茶马古道怀有一点好奇心,于是有生以来第一次踏上了迪庆高原,第一次访问了藏族居住区。在中甸虽然只逗留了两天,但朴实的藏民、瑰丽的山川,都给了我很深的印象。尤其印象深刻的,是齐扎拉同志对于发展藏区经济、改变藏区落后面貌的热切的企盼和深入的思考。我很少见到一…  相似文献   

20.
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的藏族牧民,一年大体上有三次节日。即藏历年、“郎扎热甲”节和“罗让扎花”节。藏历年在汉族的春节前后,初一到初七为节日期间。大年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