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迷狂说”并非柏拉图提出的诗学学说,而是他仅借用的一个古老的宗教术语来谴责某些“非理性”诗歌创作给社会带来的危害,它更不是柏拉图用来弘扬非理性精神的理论支柱。柏拉图的诗思与其哲学思想保持着高度的一致性:以“理性生存论”为基础,提倡理性调配法规、神性教化人性,强调德性抑制情性、诗性造化德性。  相似文献   

2.
萨特人学的“非理性”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从研究萨特文学的目的出发,主要探讨了萨特人学的非理性问题。1.指出西方人学非理性在文学中的两大类表现。2.萨特人学的非理性,不在于揭示“潜意识”,而重在反对“唯理论”;3.在分析了传统理性的“有效性”和“有限性”之后,认为萨特的“非理性”不等于“绝对的反理性”;4.“抗争性”是萨特非理性人学中的主要因素,他要求人们面对被奴役的处境,勇敢做出“不”的行为选择;5.“新理性”是萨特人学的隐形追求,从传统理性→非理性→新理性,应是一个唯物辩证法的三段式。  相似文献   

3.
爱情的本质是非理性的 ,现实的爱情是以人的性本能为基础的 ,“柏拉图式的爱情”是爱情中的理想和想像 ,一见钟情是爱情中的直觉和意志 ,羞怯和嫉妒是爱情中更具非理性特征的情绪或情感。探讨爱情的非理性因素的目的是要人们认真地对待、正确地处理爱情中的非理性与理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是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理性和非理性的统一”是人的一个基本属性;“天性与德性的互动”是人的类特性。“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共性、个性)、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理性、非理性)、天性和德性的统一(天性、德性)”都不是人的本质,它们只是人的属性。结合“具体→抽象→具体”的图式可以进一步解析人性的本质和人的本质视野下人的属性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相似文献   

5.
理性与非理性问题,是文艺理论和文艺实践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认为,理性与非理性作为人类主体的构成因素是客观存在的,在文艺活动中表现为艺术理性与艺术“非理性”。艺术理性是主体关于艺术的基本经验范式,艺术“非理性”则指那些在艺术创造中起积极推动作用的本能的、直觉的、潜意识的力量。二者在创作活动中,既有矛盾冲突,又相辅相成。总的说来,艺术理性对艺术“非理性”起规范引导作用;艺术“非理性”对艺术世界的诞生提供了主体生命的能量。二者都具有艺术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梳理《斐多》中论述"德性"和"净化"的相关段落,分析了柏拉图在《斐多》中如何解释真正的德性,以及净化之于德性的意义。柏拉图认为德性有真假,假德性不过是用一种恐惧替代另一种恐惧,而真正的德性需要净化,即通过理性的反省和智慧转化,拥有真正的德性。也就是以理智主义为认识论基础的德性理论。  相似文献   

7.
《理想国》是柏拉图的正义宣言书。在柏拉图看来,理想的国家是正义的国家,国家的正义来自人的灵魂的正义,国家的正义通过哲学家的至善得以体现。柏拉图追求个人正义与国家正义合二为一、理性正义与德性正义相依相随、天赋正义与人为正义和谐相融,难免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其中的合理内涵也能为我们构建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鉴于传统理性在西方哲学理念和社会实践中的疯狂和僭越 ,以现代人本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为代表的非理性主义思潮倡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理性运动 ,但这场运动却因非理性主义自身种种理论局限性的阻断而最终失败  相似文献   

9.
非理性的“悟”──庄周哲学与佛禅意境探讨韦俊生从本质上看,非理性是与理性主义者认为的─—世界在某意义上是一个合理的或和谐的整体,人的心灵能够理解,在某些可传授的方法上,能够揭示它的内部运动和规律的观点背道而驰。但是,非理性不是反理性,它在哲学的思考上...  相似文献   

10.
戴维森提出的“非理性悖论”揭示了非理性论证在实践推理中的两难困境。但问题的关键在于采取不同的判断理性的标准。从中国哲学的观点看,理性的准则是以“理”为核心,“合理”(to be rational)即“有理”(to be reasonable)。此“理”表面上表现为普遍之“义理”,但实质上却是服从于某种具体的道德规范。据此,在中国哲学中,实践推理中的非理性演变为“无理”(non-ra-tional)或“不讲理”(unreasonable)。通过对比分析戴维森和中国哲学对非理性的认识,可知两者在“认知判断”和“价值判断”上的不同取舍。  相似文献   

11.
学界对柏拉图“节制”的具体内涵众说纷纭,往往因《卡尔弥德篇》是早期作品而忽视了其中柏拉图所认可思想。从整体来看,柏拉图哲学中的节制,是在认知基础上既能使个人自身以理性适当调控欲望,又是使个人理性自愿服从统治者理性的一种品质,最终导向个人灵魂内部以及城邦内部的和谐。柏拉图的“节制”具有内部自然、协调的自我约束性,作为一种行为准则时刻管控着人的欲望,指导着人的行为,是人们获得其它德性以及幸福生活的前提条件。它不仅是柏拉图城邦伦理体系中人人都应具有的基础性美德,也是当下社会亟需的能够帮助人们克制欲望、抵制诱惑、践履道德规约的重要德性。  相似文献   

12.
试论理性与非理性的关系金森桠一讨论理性与非理性的关系,首先要明确理性和非理性的含义.在哲学史上,对理性含义的理解包括三个层面:即人性论、意识论和认识论.由于非理性是同理性相对应的范畴,因此非理性也具有这三个层面的含义.下面按三个层面,分别对它们加以划...  相似文献   

13.
德性论是柏拉图哲学、伦理思想的首要主题.柏拉图的《美诺》是直接处理德性问题的一篇重要哲学对话,也是柏拉图唯一一篇以德性本身为主题的哲学文献.该对话通过追问“什么是德性”、“如何获得德性”以期获得关于德性的知识.柏拉图《美诺》中关于德性论的哲学之思主要内蕴于苏格拉底对美诺三个德性定义的回应之中.三个回应一方面旨在显明追寻德性之为德性所必须厘清的三个争辩:“列举”与“定义”之辩、“多”与“一”之议、“美”与“善”之争,另一方面旨在阐明作为“无知之知”的知识乃是德性的核心要义.  相似文献   

14.
“非理性”一词随着20世纪西方美学理论的一个根本转向——非理性转向而日渐引起人们的关注。与现代科学主义思潮相对立的现代人本主义思想认为:人类的精神活动中,还存在着一个远大于科学理性范围的非科学、非理性、非逻辑的心灵活动领域,诸如处于自觉意识限以下的情感、直觉、无意识、意志、欲望、人格等心理功能,它们如潜伏在水面以下的巨大冰山,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发展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现代美学就正在把目光从传统的理性原则转向长期被忽视或遗忘的人的非理性方面,以此构建新的理论。本欲从审美创造的内部规律,挖掘非理性因素对艺创作的作用,以此反驳传统的理性主义对艺审美创造自由的钳制。  相似文献   

15.
理性与非理性的问题一直为所有哲学家所关心和探讨,但在理解上却十分含糊。文章结合西方哲学的发展,探讨了理性与非理性的定界问题,指出哲学史上三种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理论形态的片面性,阐述了理性与非理性界定的社会性文化性以及理性主义的三层含义.  相似文献   

16.
理性和非理性都是科学的必备因素,科学不是一种超越非理性的事业,强调科学中的非理性并不是对理性的否定.非理性作为科学研究主体的固有因素,渗透于科学研究的全过程,从科学研究客体的选择、科学研究信息的加工创造,到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整个科学研究的过程无不受到非理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作为最高之善,幸福就是灵魂合乎德性(美德) 的生活。这是亚里士多德幸福观的一个基本观点,但并不是其幸福观的独特之处。其灵魂学说,特别是其中关于“理性” 划分为“理性本身”与“在欲求力里的理性”或“被欲求力分有的理性”,不仅构成了亚里士多德幸福理论的基础,而且也构成了其幸福学说的特别之处。通过这个区分,亚里士多德找到了成就“伦理德性” 的基础,同时也确定了理性本身的活动也即“纯粹理论活动”之所以高于理性的“实践活动” 的理由。因而,虽然合乎伦理德性的生活是幸福的,但却只是“次级的幸福”,只有合乎理智德性的生活才是真正最高的幸福。这种生活一方面是合乎神性的生活,另一方面又是成就每个人真正自己的生活。这意味着,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幸福并非只关乎人性,亦关乎神性。  相似文献   

18.
企业文化中的理性与非理性审视李绍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不能不对其理性与非理性作一番探讨;不能不迫溯到西方企业管理中的文化理性。关于理性问题,我们可以列出多种有关它的界说。本文为了阐明主题,将涉及许多领域对理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人是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体,是知、情、意的统一体。主体的认识过程是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辩证统一的过程,在主体的认识过程中,理性和非理性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理性因素占主导地位,非理性因素受理性因素的制约。只有充分重视非理性因素的积极作用并对其加以理性的引导,才能进一步完善和深化主体的认识活动。  相似文献   

20.
宗教借用理性的认识方法来表达和论证自己,以理性的形式展示自身在社会实践领域内的作用,并在人的心灵上构建着与理性认识追求相同的具有终极关怀性的未来。虽然宗教与理性互动频多,但宗教毕竞是一种对超自然的神秘力量的崇拜信仰,归根到底是对以非理性形式存在的神圣者的信赖,本就以非理性占据上风。其中表达人们对信仰对象的神秘情感经历的宗教经验是最深层的非理性意识的代表,它的神秘特征就成为了宗教非理性最坚实的阵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