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分析老年牙周炎患者上颌前磨牙根面凹陷与局部牙槽骨吸收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6我院收治的190例老年牙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上颌第一、二前磨牙共600颗,其中300颗第一前磨牙存在根面凹陷,300颗第二前磨牙无根面凹陷,采用锥形束CT测量牙槽骨吸收类型和程度,比较根面凹陷对局部牙槽骨吸收的影响。结果上颌第一、第二前磨牙相同位点上的牙槽骨吸收类型比较,在水平型吸收和垂直型吸收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第一前磨牙和第二前磨牙之间,垂直型吸收少于水平型吸收(P0.05)。垂直型吸收的总位点,第二前磨牙少于第一前磨牙(P0.05);水平型吸收的总位点,第一前磨牙与第二前磨牙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前磨牙的M点吸收水平高于第二前磨牙的M点吸收水平,第一前磨牙的DB、D点吸收水平低于第二前磨牙的DB、D点吸收水平(P0.05)。两组在其他位点的牙槽骨吸收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牙周炎患者上颌第一前磨牙根面凹陷会促进局部牙槽骨吸收,临床在诊断和治疗中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2.
使用微种植钉压低犬磨牙,观察周期性加力不同时间犬磨牙及牙周组织的组织学变化.选取纯种Beagle犬3只,将左侧上颌第二、三前磨牙随机分为三组,采用微种植钉对其压低,压低力150g,每4周加力一次,分别加力12、24、36周,右侧为空白对照.取上颌第二、三前磨牙及其周围牙周组织,固定、脱钙及制作组织学标本,切片后行HE染色,光镜下观察.实验侧较对照侧组织学变化明显,牙周膜宽度变窄,成纤维细胞增殖,随压低时间变化不明显;整个固有牙槽骨表面连续性破坏,加力12周,少量骨吸收陷窝主要出现在牙槽嵴区和根尖周区,加力24、36周,骨吸收陷窝较多,并见新骨沉积,成骨细胞排列在其表面;加力12周,根面牙骨质光滑,加力24周,根尖区牙骨质连续性破坏,出现牙骨质吸收陷窝,并有新生牙骨质覆盖,至加力36周,吸收陷窝接近根尖牙本质.结论:微种植钉周期性加力压低磨牙,牙周组织平衡性改建;随着加力时间延长,牙根尖吸收逐步加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密云地区19609例正常人骨密度测量,分析本地峰值骨量、骨密度变化规律及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为0P早期预防、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美国Osteometer Medid Tech公司生产的DTX-200型前臂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受试者非受力侧前臂远端桡尺骨三分之一处骨密度(BMD).将检测结果按性别,十岁为一年龄段分组.结果 男女峰值骨量出现在30~39岁,男性0.626±0.078 g/cm2,女性0.507 ±0.063 g/cm2.男女峰值骨量之间进行独立的样本t检验P<0.05,存在着显著差异,女性明显低于男性峰值骨量,男女在40岁以后随年龄增长BMD逐渐下降,男性70岁,女性60岁以后下降明显,女性早于、快于男性.各年龄段前臂远端1/3处桡骨(RADIUS)BMD要高于尺骨(ULNA)、兴趣区的(ROI)BMD,这种趋势反映了前臂远端以桡骨为主要骨的BMD,与总的前臂远端BMD数据相差不多.各年龄段OP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结论 密云地区男女峰值骨量出现在30~39岁,不同年龄,不同性别间骨密度存在显著差异.骨质疏松发生率与年龄的增长呈明显正相关性,患病率从50~59岁开始增加,女性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胶东半岛成年人群骨密度(BMD)与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和体表面积(BS)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对胶东半岛沿海地区多中心多阶段整群抽样调查3879名21~89岁居民进行骨密度测量,记录年龄,测量身高、体重,计算出BMI和BS,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不同年龄组分别按BMI大小分成3组:BMI≤20 kg/m2,(20~25)kg/m2,≥25kg/m2;BS大小分成3组:大体表面积组(LBSG),中体表面积组(IBSG),小体表面积组(SBSG).结果 男性和女性骨密度随年龄、身高、体重、BMI和BS的变化模式不同.腰椎和股骨BMD随体重、BMI和Bs增加而增高.不同年龄组骨密度均为:BMI≤20 kg/m2组IBSG>SBS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龄、低体重和低体重指数者骨密度均较其他组低,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年龄、身高、体重、BMI和BS是影响骨密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探讨血脂、体重指数(BMI)在骨密度下降并发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作用,以进一步了解两病共同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年龄60~80岁老年汉族男性患者,排除糖尿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排除慢性肝肾功能不全等疾病,排除6个月内服用影响骨代谢及动脉硬化形成药物,根据腰椎骨密度情况及颈动脉彩超情况,将研究对象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单纯颈动脉斑块形成组(B组),单纯骨密度下降组(C组),骨密度下降合并颈动脉斑块形成组(D组).测定血脂、BMl水平,并在4组间进行比较.结果 ①BMl在4组间比较,仅在A~C组、A~D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有骨密度下降的患者显示出较低的BMI,BMI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为骨密度的保护因素.②TC在四组间的均值比较为:D组>B组>A组>C组,但仅在A~D,C~D之间的差异有意义,对照组(A组)与合并发病组(D组)之间的差异应该是由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因素的影响.③TG在4组间两两比较显示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④HDL、LDL在4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目前尚不能认为IMT、血脂水平是骨密度下降和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合并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福建地区畲族、汉族健康人群2424例骨密度测定,分析本地区峰值骨量、骨密度以及骨质疏松发病率.为本地区骨质疏松诊断、预防、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美国OsteometerMediTech公司生产的DTX-200型骨密度仪检测受试者非受力侧前臂挠尺骨远端三分之一处的骨密度.获得骨密度均值、T评分值及Z值.按汉族、畲族、性别、每10岁为一年龄段进行分组,进行统计学的分析.结果 汉族的骨密度峰值男性女性均在30~39岁之间;畲族的骨密度峰值男性、女性都在40~49岁之间.与国内同类型仪器检测报道不同.女性的骨密度在19岁之前均高于男性,女性在50岁以后不管是汉族还是畲族都迅速下降,到80岁以后缓慢下降.畲族的男性骨密度在50岁达到高峰,到70岁以后才逐渐下降,与汉族的骨密度峰值在40岁之前不同.总体汉族男女性骨密度均高于畲族,尤其在19岁之前的汉族女性骨密度明显高于畲族女性,统计学有明显差异.结论 本次调查骨密度汉族与畲族的峰值出现时间有所不同,可能与生活习惯、种族、生活条件不同有关,但骨密度峰值高者骨质疏松的发生率较低,提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测定所得骨矿含量数值更好的评估骨强度,监测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提高高危患者骨折风险识别能力.方法 选取吉林省2375例50-89岁体检者运用美国OSTEOMETERDTX200周围骨骨密度测量仪测量受检者非受力侧前臂桡尺骨远端三分之一处的骨密度、骨矿含量,应用采用SPSS 17.0软件分析处理,数据用X±S表示.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男性50~59岁年龄组OP发生率为9.33%,女性为7.38%;60~69岁男性OP发生率为18.59%,女性为26.26%;70~79岁男性OP发生率为40.00%,女性为55.90%;80岁以上男性OP发生率63.93%,女性为71.42%.结论 提示随着年龄增加,男女骨密度及BMC均呈下降趋势,女性下降速度明显较男性快,OP发生率也随之增加,各年龄组之间OP发生率女性亦均高于男性;T值大于-1的受检者中有5.74%骨量丢失率在13%~24%之间,亦为骨量减少范围,这类人群远期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及骨折的发生率很高,故骨矿含量(BMC)在临床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治疗、预防骨质疏松骨折发生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丹东地区满族不同年龄组人群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情况,了解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美国Osteometer Medi Tech公司生产的DTX-200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于2010年9月~12月对732例满族健康人群检测非受力侧前臂尺桡骨远端骨密度,每10岁为一组,获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填写骨质疏松危险因素调查表.结果 满族男性BMD在30~39岁达骨峰值,0.619±0.059(g/cm2),女性在40~49岁达骨峰值,0.527±0.068(g/cm2),之后BMD开始下降.50岁后骨量减少的总体发生率男女比较无差异(P>0.05).但70岁以上女性的OP发病率较同年龄组男性明显升高,差异非常显著(P<0.01).男性OP的发生与年龄、长期素食正相关,与体重、经常饮牛奶负相关,而女性OP的发生仅与年龄正相关.结论 通过对丹东地区满族人群骨密度的调查有助于建立丹东地区满族人群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提供骨质疏松症及其并发症的防治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CT表现和临床特征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择98例CT确诊脑梗死的患者,进行颅脑CT扫描确定脑部异常病变,根据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分值分为有无抑郁症状两组:卒中后抑郁组(PSD组,n=42)和对照组(n=56)。结果抑郁的发生率为42.8%。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受教育程度、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颅脑CT比较,结果显示PSD组损害更易发生于左侧半球、皮质、额叶和小脑。PSD组内抑郁量表分值与左侧半球、双侧皮质损害容积成正相关(P<0.05)。结论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率较高,CT表现和临床特征有一定特点,额叶、皮质的损害可能是PSD发生的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分析关节腔注射透明质酸钠介入治疗老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选择经保守治疗无效的40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引起的张口受限合并关节区疼痛的老年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关节腔冲洗后注射透明质酸钠),对照组(单纯关节腔冲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者开口度和疼痛变化。结果经一个疗程(每周一次,三周)治疗后,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比较:实验组疼痛均较治疗前减轻,与对照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显著性差异)(P〈0.01),开口度有统计学意义(显著性差异)(P〈0.01),侧向运动有统计学意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关节腔注射透明质酸钠介入治疗老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疗效优于单纯进行关节腔冲洗,透明质酸钠可以明显改善老年患者开口度和疼痛症状的缓解。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骨密度及骨代谢,以及影响因素.方法 用DEXA骨密度仪测定120例7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6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者、60例肾功能正常者)的腰椎及股骨端骨密度,并检测生化及骨代谢指标.结果 慢性肾功能不全组的腰椎及股骨端各部位骨密度明显下降,骨代谢指标中血磷、甲状旁腺素、降钙素、Ⅰ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显著升高(P<0.01),血钙明显下降,碱性磷酸酶、25羟维生素D3和骨钙素变化不大.血肌酐水平与甲状旁腺素、降钙素、Ⅰ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呈正相关,其中与Ⅰ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水平相关程度最高.结论 慢性肾功能不全者主要表现在骨吸收增加,骨密度下降,骨吸收活跃程度与血肌酐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甲骨卜辞信息传播模式有其较为明显的特点:一是大多数甲骨卜辞体现出信息传播直线模式,贞人将预测的信息单向直线式传播给时王;二是甲骨卜辞只有部分卜辞体现了信息传播循环互动模式,贞人与时王各自预测结果的交流互通就是明证。  相似文献   

13.
“五字诀”优化骨髓穿刺培训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髓穿刺术是临床常用的四大穿刺术之一,对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有重要意义,但其对操作者理论、技能和心理素质的要求均较高。医学实习生刚刚接触临床,如按照以往的方式教学,熟练掌握骨穿技术需要较长时间。作者以独创的“骨穿五字诀一净准好直快”为核心,实施循证教学,突破了以往的教学瓶颈,在大规模培训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Wnt信号通路与BMP-2信号通路能够促进成骨细胞的分化和成骨细胞分泌的胞外基质的生物矿化,在这一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对这两条信号通路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南昌地区20岁以上人群骨量变化规律及与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南昌地区576例年龄为20~89岁人群进行腰椎(L1-4)、左股骨颈(Neck)、左前臂(Forearm)骨密度(BMD)测定,ELISA法检测血清BGP和CTX-I水平,直线相关分析BMD与血清BGP及CTX-I之间的关系.结果 ①女性腰椎、左股骨颈骨峰值在30~39岁年龄段,左前臂骨峰值在40~49岁年龄段;男性腰椎、左股骨颈、左前臂骨峰值均出现在30~39岁年龄段;峰值过后BMD逐渐下降.女性腰椎、左股骨颈BMD及男性腰椎、左股骨颈、左前臂BMD与血清CTX-I水平负相关(P均<0.05),与血清BGP无相关性.②南昌地区50~89岁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男性为23.4%、女性为50.3%.结论 骨骼不同部位到达骨峰值年龄段不同,峰值骨量水平也不同;血清CTX-I水平可成为评价骨骼状态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牛膝醇提取物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骨密度(BMD)、骨转换和骨组织Ⅰ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背侧切口切除大鼠双侧卵巢,分为去卵巢组,牛膝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和雌激素对照组,另设一假手术组,分别给予基础饲料和不同剂量治疗药物,12w后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股骨、胫骨和腰椎的骨密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骨转换指标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AP)、血清骨钙素(BG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尿Ⅰ型胶原氨基末端肽(NTx)/肌酐比值(NTx/Cr)进行测定,并利用Western免疫印迹法检测骨组织Ⅰ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大鼠去势后骨密度和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显著下降(P<0.01),骨转换指标有较大变化.牛膝醇提取物高、中剂量组可使去势大鼠骨密度和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显著提高,改善骨转换指标的变化,且存在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结论 牛膝醇提取物能提高去势大鼠的骨密度和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这篇文章对甲骨文中的动宾结构,从单宾结构,双宾结构到独有的三宾结构进行了具体分析.单宾结构中的动宾语义共有9种关系,涉及到的动词种类很多.双宾结构的动词有语义的限制,种类不多,关系简单,但宾语次序多样.一般双宾结构(非祭祀动词)与祭祀动词双宾结构有不同之处.三宾结构为甲骨文所特有,仅限于祭祀动词中的甲类.  相似文献   

18.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是《临床血液学与检验》课程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根据该内容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革,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加强对学生综合分析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学生从事临床骨髓细胞形态检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研究骨代谢是研究骨代谢疾病的关键.近年来,在关于骨代谢影响因素的研究中,涉及铁代谢指标的研究报道越来越多,很多研究结论提示骨代谢与铁代谢有相关性.高铁环境中成骨细胞生物活性指标(细胞增殖、碱性磷酸酶活性、钙结节)均受到抑制,成骨细胞凋亡增加;而低铁环境使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加,上调成骨细胞Ⅰ型胶原、骨钙素及骨保护蛋白mRAN的表达.铁调素作为一种调节体内铁稳态的肽类激素,也对成骨细胞的生物活性有着显著影响.因此本文就骨代谢与铁代谢的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产妇的骨量与足月新生儿体格的关系.方法 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330名20~33岁妇女产后2~3 d时的全身及多部位骨量和骨密度,问卷调查获得孕期营养摄入、生育史、患病史等基本信息,测量新生儿出生时的身长、体重和头围,分析产妇骨量与新生儿体格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 在校正了胎龄、产后BMI、孕期能量、蛋白质、钙摄入量等混杂因素后,协方差分析显示新生儿的身长与产妇股骨颈BMC呈明显线性增长趋势(P=0.031),与全身BMC和左侧股骨BMC的线性增长趋势处于临界水平(P=0.068,P=0.063).新生儿的体重与产妇全身BMC、L4-4BMC、Ward三角BMC和股骨颈BMC之间呈明显线性增长趋势(P<0.05).新生儿头围与产妇全身BMC之间呈明显线性增长趋势(P=0.012).结论 新生儿体格发育与母体骨量显著正相关.提高母体骨量,有利于新生儿体格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