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绝经后妇女前臂骨骨量丢失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美国NORLAND-Stratec 周围型双能X线骨矿测量仪(pDXA)测量了183例绝经1年以上的女性健康志愿者非优势侧前臂远端桡+尺骨(distal radius+ulna)、近端桡+尺骨(proximal radius+ulna)以及近端桡骨(proximal radius)的BMD值,以问卷调查方法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并测定了尿吡啶酚、血清雌二醇、甲状旁腺激素、骨钙素和碱性磷酸酶等指标.结果 绝经后妇女前臂骨不同测量部位的BMD值均随年龄增长和绝经年限的延长呈加速下降,尤其是绝经后头十年内下降速度明显,此后逐步趋向缓和,其趋势与中轴骨测量结果一致.绝经早、绝经年限长、怀孕次数多和哺乳时间长等因素是绝经后女性骨丢失和骨质疏松症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此外,与非OP的绝经后健康妇女相比,绝经后患OP妇女的雌激素水平明显下降、血钙水平较低,血PTH和尿Pyd/Cr等明显升高,表现为高骨转换型.使用雌激素替代治疗可减缓绝经后早期骨量丢失,但使用人数比例仅为9.3%.结论 妇女绝经后前臂骨骨量丢失规律同中轴骨改变,可采用周围型双能X线骨矿测量仪测量前臂骨BMD用于社区高危人群筛查.绝经年限、生育状况和雌激素使用情况等是影响绝经后妇女骨量值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老年高血压和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 D]水平的相关性进行研究,为临床诊疗提供重要依据。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诊治的135例原发性高血压老年患者纳入研究中,依照24h动态监测25(OH) D水平,分成正常组(70例)和缺乏组(65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血压与BPV情况,同时剖析25(OH) D与BPV的相关性。结果通过测定,缺乏组患者的24h收缩压(24hSBP)、24h舒张压(24hDBP)、日间收缩压(d SBP)、日间舒张压(d DBP)、夜间收缩压(n SBP)、夜间舒张压(n DBP)、日间收缩压标准差(d SSD)、日间舒张压标准差(d DSD)、24h收缩压标准差(24hSSD)、24h舒张压标准差(24hDSD)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 0. 05);通过分析,25(OH) D水平和24hSSD,24hDSD,d SSD及d DSD存在负相关性(P 0. 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清25(OH) D与血压变化呈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状态胃肠肿瘤患者血清25(OH) D水平差异。方法选取160例Ⅲ期、Ⅳ期胃肠肿瘤住院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和营养状况评估,检测血清25(OH) D水平,分析不同营养状态患者血清25(OH) D水平差异。结果胃肠肿瘤住院患者存在较高营养风险,且营养不良发生率高;胃肠癌患者存在营养风险或营养状况较差的患者,血清25(OH) D水平更低(P 0. 05)。结论胃肠肿瘤患者血清25(OH) D水平普遍较低,建议增加膳食摄入及户外活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活性氧与骨密度(BMD)的相关性,以进一步阐明活性氧与骨质疏松症的内在联系。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绝经后妇女,测定其骨密度, 根据骨密度分为骨质疏松组、骨量减少组及正常组各30例。检测各组研究对象的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比较各组之间的MDA、SOD的不同,分析MDA、SOD与BMD的相关性。结果骨质疏松组、骨量减少组的血清 MDA水平较正常组高而SOD含量降低,骨质疏松组的MDA和SOD亦较骨量减少组升高和降低(P<0.01);MDA与BMD呈负相关(r=-0.799,P<0.01),SOD与 BMD呈正相关(r=0.860,P<0.01)。结论活性氧增多可导致骨密度下降,活性氧可能参与和促进了骨质疏松症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3,MMP—3)血清水平与膝骨关节炎活动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0例健康人及20例膝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患者血清 MMP—3水平,以分析其与 OA 活动性的关系。【结果】OA 病人血清中 MMP3水平(119±94n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01±72 ng/ml),P<0.05。【结论】MMP—3是反应 OA 病情活动的指标,在膝骨关节炎患者血清中高水平存在提示已有关节软骨的破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正常对照(正常组)和2型糖尿病(DM2组)为研究对象,再将2型糖尿病组按体质量指数(BMI)<25的分为DM2a组,≥25的分为DM2b组;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各组的TNF-α水平并比较。结果正常对照组血浆TNF-α为(1.09±0.52)ng/ml,DM2a组为(2.01±0.61)ng/ml,比正常组升高(P<0.05);DM2b组为(2.49±0.77)ng/ml,与正常组比显著升高(P<0.01),与DM2a组比,两者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TNF-α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并与肥胖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及分析绝经后血脂异常妇女血清雌激素变化。方法137例绝经后接受了雌二醇(E2)、孕酮(P)、睾酮(To)、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和促泌乳素(PRL)测试,同时还检测了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结果137例绝经后妇女中,血脂异常患者31例(22.63%),绝经后血脂异常患者血E2、FSH和LH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血脂正常组,106例)(P均0.05,P0.01)。结论绝经后血脂异常妇女血清雌激素浓度偏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女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E2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将80例女性脑梗死患者按绝经与否分为绝经前组和绝经后组,测定患者血清中E2、血脂水平,并用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厚度及斑块.结果 绝经前组有动脉粥样硬化的为77.5% (31/40),绝经后组有动脉粥样硬化95% (38/40),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血清E2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调查慢性肾脏病(CKD)3~5期患者的钙、磷代谢情况及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分析该类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PHT)发生及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08年11月至2009年11月在我院肾病科就诊的268例CKD3~5期患者血钙、血磷、钙磷乘积、PTH水平及治疗情况等。结果①73.88%的CKD3~5期患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SPHT。②CKD患者的PTH水平与血磷、钙磷乘积呈线性正相关(P<0.001),与矫正钙呈负相关(P<0.001)。③治疗状况:依据NKF-K/DOQI建议,应使用活性维生素D治疗的有119例,其中49.58%服用了骨化三醇,未治疗比例达50.42%。HP+HD能比HD更有效清除PTH。结论 CKD3~5期患者普遍存在SPHT;HP+HD能比HD更有效清除PTH;医生对CKD患者矿物质-骨代谢异常缺乏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中老年干部前臂远端1/3和1/10部位骨密度(BMD)及血清性激素的变化特点,为骨质疏松症(OP)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测定2 309例健康人前臂远端1/3和1/10部位的BMD,其中有492人测定了血清睾酮(T)或雌二醇(E2)水平.年龄范围40岁~89岁,按5岁一个年龄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随着年龄增大,BMD、T(男性)和E2(女性)均逐渐下降,OP患病率则逐渐升高.其中男性60岁~69岁年龄组BMD呈快速下降(P<0.001);女性50岁~74岁年龄组BMD呈快速下降(P<0.001),50岁~54岁年龄组E2呈快速下降(P<0.001).在50岁~54岁女性前臂远端1/10比1/3部位显示更高的OP患病率(P<0.01).前臂BMD与T水平(男性)、E2水平(女性)的下降呈密切正相关(P<0.01).经年龄标化,中老年男性和女性OP患病率分别为16.57%和44.19%.结论性激素水平与OP患病关系密切.同时测量前臂远端1/3和1/10部位BMD有助于OP的准确诊断.中老年干部尤其围绝经期女性,是OP防治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