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更加重视民族民俗文化的建设和教育.民族民俗文物是民族发展中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对社会具有积极的教育、借鉴作用.社会教育是民族民俗文物的基本功能之一,进行民族民俗文物展览是重要手段之一.文章将对如何提高民族民俗文物的展览效果进行探讨,以期促进我国民族民俗文物展览的策划和执行,增大展览受众范围,提高文物的社会教育效果,为我国的民族民俗文物展览事业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2.
青海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的前身为筹建于1987年的青海民族学院民族民俗文物陈列室。2009年10月扩建为青海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并正式挂牌。建设民族博物馆, 相似文献
3.
婚姻形为是人类在一定历史阶段形成的社会制度,“也是一定历史时代和一定地区的社会制度及其文化和伦理道德规范所认可的男女两性结合”。婚姻制度除了国家法律的程序外,在民间还有一套更为复杂的活动内容,一系列的仪式、程序明显地具有地域性、民族性和稳定性特点,也就是千百年来约定俗成的习惯行为方式——婚俗。它一旦形成就会被特定地区的民族世代沿袭,进而形成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4.
5.
文章从民族理论、民族问题、民族史、民族经济、文化、宗教、教育、语言文字、人物研究等方面,综合阐述了“九五”期间青海省学术界有关民族研究概况,对所取得的成就予以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6.
从2008年开始,“80后”这一彰显青春和活力的年轻群体出现在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的名单中。进入2011年,他们开始正步迈入“三十而立”的年岁,不再稚嫩,不再胆怯。在今年两会上,身着艳丽的民族服装的80后少数民族女代表轻而易举就捕获了媒体的眼光。 相似文献
7.
8.
9.
马克思主义的“交往”范畴,立足于哲学人类学思维范式的应用,重视日常生活化“接地气”的交往功能。“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理论的落脚点在“交”,即“相互交汇,有所接触”的“交往”。这样通过“民族群体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日常生活的应用理解,阐释“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概念的核心要义及其逻辑起点。风俗习惯在人们社会交往活动过程中产生与传承,直接影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交往活动。重庆国家级民俗类非遗的秀山花灯,当代以来舞台化精品打造历史经验收获不少,但我们可能更应注意的是其民间交往功能存在的问题,政府主导的秀山花灯春节“跳花灯”习俗活动,成为本地“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民间文化交往功能重要载体,有助于美丽乡村公共文化建设愿景的达成。 相似文献